第五章 廉價貨币的“新政”(下)

關燈
1812年,美國第一銀行被廢除而招來了羅斯切爾德的報複,爆發了英美1812年戰争,最後以美國政府屈服,成立了美國第二銀行而告終。

     1837年,傑克遜總統廢除美國第二銀行,銀行家們立刻在倫敦狂抛美國債券,招回各種貸款,美國經濟陷入嚴重衰退直至1848年。

     1857,1870,1907年為迫使美國政府重新建立私有的中央銀行,國際銀行家再度出手制造衰退。

    最後終于建立了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從而完全控制了美國的貨币發行權。

     1929年的大衰退的最終目的直指廢除金本位,實施廉價貨币政策,從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鋪平金融通道。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就任美國第32屆總統。

    上任伊始,羅斯福就扯起與華爾街勢不兩立的大旗,他就任當天就宣布全國銀行從3月6日起停業整頓(BankHoliday),直至調查清賬工作完成才能重新開業,這是美國曆史上首次關閉了全國金融大動脈的創舉,立時讓美國人民的精神為之一振。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在幾乎完全沒有銀行營業的空前狀态下,持續了至少10天。

     緊接着,羅斯福又緊緊扭住胡佛時代就已經開始針對華爾街的調查不放,矛頭直指摩根家族。

    在一系列的聽證會上,傑克.摩根和他的合夥人在全美國人民面前被弄得灰頭土臉垂頭喪氣。

     羅斯福對華爾街銀行家的重拳一招猛過一招,他于1933年6月16日又簽署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Glass-SteagallAct),最後導緻摩根公司被分拆為摩根銀行和摩根斯坦利公司,前者隻能從事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後者則隻能從事投資銀行業務。

     羅斯福對紐約股票交易所也是毫不手軟,先後通過了《1933年證券法》和《1934年證券交易法》,建立了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負責對股票市場進行監管。

     羅斯福的新政一開頭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會輿論的普遍好評,出了人民心中積壓已久的對華爾街銀行家的惡氣。

     連摩根家族也承認:“整個國家都充滿了對羅斯福總統的崇拜。

    他就任總統僅一個星期的成就簡直匪夷所思,我們從來都沒有經曆過類似的過程。

    ” 1933年紐約股票市場開張大吉,錄得了54%的驚人回報。

     英雄一般的羅斯福激昂地宣稱:“金錢販子們(MoneyChangers)從文明聖殿的寶座上逃跑了,我們現在終于可以恢複這個神聖殿堂古老的真貌了。

    ” 問題在于,曆時的真相與媒體刻意塑造的公共感受之間,常常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人們對精心編導的場景難免出現錯覺。

     還是看看羅斯福雷厲風行的表面文章之下的實情吧。

     銀行長假之後,許多堅決拒絕加入美聯儲的中西部地區銀行再也沒能開業,大片市場讓了出來,被華爾街銀行家重新洗牌。

    羅斯福的财政部長人選就是前邊提到在1929年股票大崩盤之前就已經得可靠消息,不惜損失500萬美元,也要在3天之内全部撤出股市的老亨利.莫金撒(HenryMorgenthauSr.)之子,小莫金撒,也是華爾街的圈内人。

     羅斯福挑選的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的人選更是讓人哭笑不得,SEC的首任主席竟是那位當年在1929年股票暴跌之前拼命作空股市的著名投機家約瑟夫.肯尼迪(JosephKennedy)。

    他的資産由1929年的400萬美元,經過大股災之後到1933年短短4年中暴漲25倍,超過1億美元。

    約瑟夫.肯尼迪也是傑克.摩根的圈内人,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肯尼迪總統。

     以分拆摩根公司而聲譽鵲起的《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的提案人,就是當年策劃美聯儲法案的格拉斯參議員,該法案并沒有重創摩根公司,事實是摩根公司的業務量猛增,生意更加興隆。

    J.P摩根公司的425名員工中,撥出了25人組建了摩根斯坦利公司,傑克.摩根和拉蒙保持了90%的控股權。

    實際上,分拆後的兩家公司,仍然完全在傑克.摩根的掌握之下。

    1935年,摩根斯坦利開張的第一年就獲得了驚人的10億美元債券承銷生意,席卷了全部市場份額的25%。

    實際上,各大公司發行債券仍然沖着摩根這塊金字招牌來的,摩根手中握着紐約美聯儲銀行這個超級大棒,美國任何大公司對摩根都要忌憚三分。

     而最具戲劇色彩的國會對摩根的聽證會,也是最吸引公衆注意的熱點新聞。

    在一片熱鬧喧嚣之中,羅斯福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悄悄地通過了廢除金本位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