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羅斯切爾德家族——歐洲唯一的強權(上)

關燈
空虛,當1689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國(由于娶了英王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才得到的王位)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爛攤子,再加上他與法國路易十四正在進行的戰争,使得威廉一世四處求錢幾近饑不擇食的程度。

    這時,以威廉.帕特森(WilliamPaterson)為首的銀行家向國王提出一個從荷蘭學來的新生事物:建立一個私有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來為國王龐大的開支進行融資。

    這家私人擁有的銀行向政府提供120萬英鎊的現金作為政府的“永久債務”(PerpetualLoan),年息8%,每年的管理費4000英鎊,這樣每年政府隻要花10萬英鎊就可以立刻籌到120萬英鎊的現金,而且可以永遠不用還本錢!當然政府還要提供更多的“好處”,那就是允許英格蘭銀行發行國家認可的銀行券(BankNote)。

    人們長久以來就知道金匠銀行家(GoldsmithBanker)最有利可圖的就是發行銀行券,這些銀行券其實就是儲戶存放在金匠那裡保管的金币的收據。

    由于攜帶大量金币非常不便,大家就開始用金币的收據進行交易,然後再從金匠那裡兌換相應的金币。

    時間久了,人們覺得沒必要總是到金匠那裡存取金币,後來這些收據逐漸成了貨币。

    聰明的金匠銀行家們漸漸發現每天隻有很少的人來取金币,他們就開始悄悄地增發一些收據來放貸給需要錢的人并收取利息,當借債的人連本帶息地還清借據上的欠款,金匠銀行們收回借據再悄悄地銷毀,好象一切都沒發生過,但利息卻是穩穩地裝進了他們自己的錢袋。

    一個金匠銀行的收據流通範圍越廣,接受程度越高,利潤就越大。

    而英格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的流通範圍和接受程度都是其它銀行遠遠無法比拟的,這些國家認可的銀行券就是國家貨币。

    英格蘭銀行的現金向社會招募,認購2000英鎊以上的有資格成為英格蘭銀行的董事(Governor)。

    一共有1267人成為英格蘭銀行的股東,14人成為銀行董事,包括威廉.帕特森。

     1694年月27日,英王威廉一世頒發了英格蘭銀行的皇家特許執照(RoyalCharter),第一個現代銀行就這樣誕生了。

     英格蘭銀行的核心理念就是把國王和王室成員的私人債務轉化為國家永久債務,由全民稅收做抵押,由英格蘭銀行來發行基于債務的國家貨币。

    這樣一來,國王有錢打仗或享受了,政府有錢做自己愛做的事了,銀行家放出了他們日思夜想的巨額貸款和得到了可觀的利息收入,似乎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隻有人民的稅收成了被抵押品。

    由于有了這樣強大的新的金融工具,英國政府的赤字直線上升,從1670年到1685年,英國政府财政收入是2480萬英鎊,從1685到1700年,政府收入增加了一倍多,達到了5570萬英鎊,但英國政府的從英格蘭銀行的借貸從1685到1700年暴漲了17倍多,從80英鎊漲到了1380萬英鎊。

     更妙的是,這個設計把國家貨币的發行和永久國債死鎖在一起。

    要新增貨币就必須增加國債,而還清國債就等于摧毀了國家貨币,市場上将沒有貨币流通,所以政府也就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由于要償還利息和經濟發展的需要,必然導緻需求更多的貨币,這些錢還得向銀行借債,所以國債隻會永遠不斷增加,而這些債務的利息收入全部落入銀行家的錢袋,利息的負擔則由人民的稅收來負擔! 果然從此以後,英國政府就再也沒有還清債務,到2005年底,英國政府的欠債從1694年的120萬英鎊增加到了5259億英鎊,占英國GDP的42.8%。

     如此看來,為了這樣大的一筆巨款,如果有誰膽敢擋了私有化的國家銀行之路,砍掉個把國王的頭,或刺殺若幹個總統的風險,實在是值得冒一下。

     3.老羅斯切爾德的第一桶金 1744年2月23日,梅耶.A.鮑爾出生在法蘭克福的猶太聚居區,他的父親摩西是一個流動的金匠和放貸人,常年在東歐一帶謀生。

    當梅耶出生以後,摩西決定在法蘭克福定居下來。

    梅耶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智商,父親對他傾注了大量心血,悉心調教,系統地教授他關于金錢和借貸的商業知識。

    幾年以後,摩西去世了,年僅13歲的梅耶在親戚的鼓勵下來到漢諾威的歐本海默家族銀行當銀行學徒。

     梅耶以其過人的悟性和勤奮迅速掌握了銀行的各類專門技能,在整整7年的歲月裡,他像海綿吸水一般吸收并消化着從英國傳來的種種金融業的奇思妙想。

    由于他的出色工作,梅耶被提拔成初級合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