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謀萬世者(下)
關燈
小
中
大
5.未來的戰略:“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當中國逐步增加官方和民間的黃金擁有量的同時,中國可以開始貨币改革,逐步将黃金和白銀引入貨币體系。
中國的貨币體制逐步實現金銀本位下的“中國元”轉化,将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一大重要貢獻 在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的同時,必須認清西方金融制度的優勢和弊端,采取開放的心态,揚棄的态度,要有全面創新的勇氣和膽略。
但凡曆史上崛起之中的大國,必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開創性的貢獻。
中國正處在這一特殊的“戰略拐點”之上。
“高築牆” 要建立對内金融防火牆和對外金融防洪牆兩條防禦體系。
國際銀行家即将大舉深入中國金融腹地,中國已無險可守。
當人們談論外資銀行進入時,多數人關注的焦點隻是外資銀行與内地銀行争奪居民儲蓄大餅,其實,更加危險的是外資銀行通過向中國企業和個人提供信貸将直接介入中國的貨币發行領域。
外資銀行透過部分準備金制度,将大舉推進中國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債務的貨币化進程,這些外資銀行增發的“信貸人民币”,将通過銀行支票、銀行票據、信用卡、房地産按揭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金融衍生産品等多種方式進入中國的經濟體内。
如果說幾十年來對貸款望眼欲穿而飽受國有銀行怠慢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對資金的渴求猶如幹柴,那麼服務殷勤出手大方的外資銀行就如同烈火,雙方一拍即合之下,中國的信貸洪水泛濫将完全可以預期,大量的資金又将導緻更大規模的重複建設,消費物價緊縮和資産通貨膨脹同時惡化的情況将更為嚴重,前者将中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之中,而後者則是把中國置于火爐上燒烤。
當産能嚴重過剩和資産泡沫化急劇升高時,國際銀行家就将開始剪中國人民的羊毛了。
國際銀行家最賺錢之時從來就是經濟崩潰之日。
美國立國元勳托馬斯.傑弗遜有一句警世名言:“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人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币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将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财産,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們一覺醒過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他們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大陸。
” 時隔兩百多年,傑弗遜的警告今天聽起來仍然是那麼清晰,那麼有震撼力。
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之後,與以前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從前的國有銀行雖然有推動資産通貨膨脹來賺取利潤的沖動,但決沒有惡意制造通貨緊縮來血洗人民财富的意圖與能力。
中國建國以來之所以從未出現重大經濟危機,其原因就是沒有人有惡意制造經濟危機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能力,國際銀行家全面進入中國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地變化。
中國對内的金融防火牆,旨在防範外資銀行惡意制造通貨膨脹推高中國資産泡沫化,繼而猛抽銀根制造通貨緊縮,迫使大批企業倒閉和人民破産,從而以正常價格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來賤價收購中國的核心資産。
金融管理部門必須嚴格監控外資銀行的信貸發放規模和方向,以儲備金比例和儲備金成份來進行金融宏觀調控,嚴防外資銀行大量将國内債務進行貨币化。
對于外資銀行與國際對沖基金這樣的金融黑客聯手,更要嚴加防範。
中國境内的所有公司的金融衍生合約必須上報金融管理部門,尤其是與外資銀行所簽定的金融衍生合約更需要加倍當心,謹防國際金融黑客在海外對中國金融體系實施遠程非接觸打擊,1990年國際銀行家遠程“核”打擊日本股市和金融市場的殷鑒不遠。
中國對外的金融防洪牆,主要針對的是美元體系的崩潰危機。
在近乎天文數字的44萬億美元債務的沉澱之下,美國經濟猶如河床高于地面數十米的“地上懸河”一般,龐大的債務複利支出所創造出的流動性泛濫,日夜沖擊着越來越危險的河堤,給生活在“地上懸河”之下低窪地帶的中國和其它東亞國家和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威
中國的貨币體制逐步實現金銀本位下的“中國元”轉化,将是中國對世界經濟的一大重要貢獻 在中國全面開放金融領域的同時,必須認清西方金融制度的優勢和弊端,采取開放的心态,揚棄的态度,要有全面創新的勇氣和膽略。
但凡曆史上崛起之中的大國,必會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開創性的貢獻。
中國正處在這一特殊的“戰略拐點”之上。
“高築牆” 要建立對内金融防火牆和對外金融防洪牆兩條防禦體系。
國際銀行家即将大舉深入中國金融腹地,中國已無險可守。
當人們談論外資銀行進入時,多數人關注的焦點隻是外資銀行與内地銀行争奪居民儲蓄大餅,其實,更加危險的是外資銀行通過向中國企業和個人提供信貸将直接介入中國的貨币發行領域。
外資銀行透過部分準備金制度,将大舉推進中國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債務的貨币化進程,這些外資銀行增發的“信貸人民币”,将通過銀行支票、銀行票據、信用卡、房地産按揭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金融衍生産品等多種方式進入中國的經濟體内。
如果說幾十年來對貸款望眼欲穿而飽受國有銀行怠慢的中小企業和個人,對資金的渴求猶如幹柴,那麼服務殷勤出手大方的外資銀行就如同烈火,雙方一拍即合之下,中國的信貸洪水泛濫将完全可以預期,大量的資金又将導緻更大規模的重複建設,消費物價緊縮和資産通貨膨脹同時惡化的情況将更為嚴重,前者将中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之中,而後者則是把中國置于火爐上燒烤。
當産能嚴重過剩和資産泡沫化急劇升高時,國際銀行家就将開始剪中國人民的羊毛了。
國際銀行家最賺錢之時從來就是經濟崩潰之日。
美國立國元勳托馬斯.傑弗遜有一句警世名言:“如果美國人民最終讓私人銀行控制了國家的貨币發行,那麼這些銀行将先是通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剝奪人民的财産,直到有一天早晨當他們的孩子們一覺醒過來時,他們已經失去了他們的家園和他們父輩曾經開拓過的大陸。
” 時隔兩百多年,傑弗遜的警告今天聽起來仍然是那麼清晰,那麼有震撼力。
外資銀行全面進入中國之後,與以前最根本的不同就在于,從前的國有銀行雖然有推動資産通貨膨脹來賺取利潤的沖動,但決沒有惡意制造通貨緊縮來血洗人民财富的意圖與能力。
中國建國以來之所以從未出現重大經濟危機,其原因就是沒有人有惡意制造經濟危機的主觀意圖和客觀能力,國際銀行家全面進入中國之後,情況發生了根本性地變化。
中國對内的金融防火牆,旨在防範外資銀行惡意制造通貨膨脹推高中國資産泡沫化,繼而猛抽銀根制造通貨緊縮,迫使大批企業倒閉和人民破産,從而以正常價格的幾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來賤價收購中國的核心資産。
金融管理部門必須嚴格監控外資銀行的信貸發放規模和方向,以儲備金比例和儲備金成份來進行金融宏觀調控,嚴防外資銀行大量将國内債務進行貨币化。
對于外資銀行與國際對沖基金這樣的金融黑客聯手,更要嚴加防範。
中國境内的所有公司的金融衍生合約必須上報金融管理部門,尤其是與外資銀行所簽定的金融衍生合約更需要加倍當心,謹防國際金融黑客在海外對中國金融體系實施遠程非接觸打擊,1990年國際銀行家遠程“核”打擊日本股市和金融市場的殷鑒不遠。
中國對外的金融防洪牆,主要針對的是美元體系的崩潰危機。
在近乎天文數字的44萬億美元債務的沉澱之下,美國經濟猶如河床高于地面數十米的“地上懸河”一般,龐大的債務複利支出所創造出的流動性泛濫,日夜沖擊着越來越危險的河堤,給生活在“地上懸河”之下低窪地帶的中國和其它東亞國家和地區造成了極大的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