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一戰與大衰退:國際銀行家的“豐收時節”(下)

關燈
5.凡爾賽和約: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1918年11月11日,血腥殘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終于落下了帷幕。

    德國作為戰敗國将喪失13%的領土,賠償320億美元的的戰争賠款,外加每年5億美元的利息,出口産品被征收26%的額外費用,喪失所有海外殖民地。

    陸軍隻能保留10萬人,海軍主力戰艦不得超過6艘,不得擁有潛艇、飛機、坦克或重炮等攻擊性武器。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DavidLloydGeorge)曾宣稱“搜遍德國人的口袋也要把錢找出來”,但私下裡,他承認“我們所起草的文件(和約)将注定20年後的戰争。

    當你們把這樣的條件強加在德國人民的身上,這隻能導緻德國人要麼不遵守條約,要麼發動戰争。

    ”英國外相克容(LordCurzon)持相同的看法,他說:“這不會帶來和平,這隻是一份為期20年的休戰書。

    ” 美國總統威爾遜看到這份協議也皺着眉說:“如果我是德國人,我想我決不會簽署這份協議。

    ” 問題不在于政治家們是否都意識到了問題的本質,問題在于他們背後的“師爺們”才是真正的決策者。

    陪同威爾迅來到巴黎的銀行家們有:首席金融顧問保羅·沃伯格、摩根和他的律師弗蘭克、摩根公司的高級合夥人托馬斯·萊蒙、戰時工業委員會主席的巴魯,杜勒斯兄弟(一個是後來的CIA的頭頭,一個是艾森豪威爾的國務卿)。

    英國首相的身後是飛利浦·賽松爵士(SirPhilipSassoon),他是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嫡系子孫。

    法國總理克萊蒙梭的高參是喬傑斯·曼德爾(GeorgesMandel),他的真名是傑洛波·羅斯切爾德(JeroboamRothschild)。

    德國的代表團首席代表就是保羅的大哥麥克斯·沃伯格。

    當國際銀行家們齊集巴黎的時候,後來的“以色列之父”艾德蒙·羅斯切爾德男爵(BaronEdmonddeRothschild)作為東道主提供了熱情的接待,他将美國代表團的頭面人物安排在自己在巴黎的豪華莊園裡。

     巴黎和會其實是一場國際銀行家們的狂歡節,在大發戰争橫财之後,随手就播下了下一場戰争的種子:第二次世界大戰。

     6.剪羊毛(FleecingoftheFlock)與美國1921年農業衰退 “1894年9月1日,我們将停止一切貸款的延長。

    那一天,我們将索還我們的錢。

    我們将擁有并拍賣尚未清嘗的财産。

    我們會以我們自己定的價格得到密西西比河以西三分之二的農田和以東的成千上萬的土地。

    農民将(失去土地)變成受雇用,就像英國那樣。

    ” 1891年美國銀行家協會(收錄于1913年4月29日的國會記錄) 剪羊毛是銀行家圈子裡的一個專用術語,意思是利用經濟繁榮和衰退的過程所創造出的機會,以正常價格的幾分之一擁有他人的财産。

    當銀行家控制了美國的貨币發行大權,經濟的繁榮和衰退變成了可以精确控制的過程,此時的剪羊毛行為對于銀行家來說,就像從靠打獵為生的遊牧階段進化到了科學飼養的穩産高産階段。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美國帶來了普遍繁榮,大規模的戰争物資采購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各行業的生産與服務。

    美聯儲從1914年到1920年向經濟領域投放了大量貨币,紐約聯儲利率由1914年的6%降到了1916年的3%,并一直保持到1920年。

     為了向歐洲協約國提供貸款,銀行家們在1917和1918兩年中進行了四次大規模債券募集,稱為“自由債券”(LibertyBond),債券利息從3.5%到4.5%不等。

    這些債券發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吸收美聯儲已經嚴重超量發行的貨币和信用。

     在戰争中,工人得到了高工資,農民的糧食在戰争中賣到了很高的價錢,勞工階層的經濟狀況有了很大提高。

    當戰争結束時,由于生活和消費節儉,農民手中握有大量現金,而這筆巨額财富卻不在華兒街銀行家的控制之下。

    原來,中西部的農民普遍把錢存在保守的當地銀行,這些中小銀行家對紐約的國際銀行家普遍是抵觸和對抗态度,既不參加美聯儲銀行系統,也不支持對歐洲戰争貸款。

    華爾街的大佬們早就想找機會好好修理一下這些鄉巴佬,再加上農民這群“肥羊”又膘肥體壯,早已看着眼熱的華爾街銀行家們準備動手剪羊毛了。

     華爾街銀行家們首先采用了“欲擒故縱”的計策,建立了一個被稱為“聯邦農業貸款委員會”(FederalFarmLoanBoard)的機構專門“鼓勵”農民把他們的血汗錢投資于購買新的土地,該組織負責提供長期貸款,農民當然是求之不得。

    于是大量農民在該組織的協調下向國際銀行家們申請了長期貸款,并繳納了高比例的首付款。

     農民們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