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誠實貨币的最後抗争(下)
關燈
小
中
大
l、Brown&Root、Halliburton、Stone&Webster等美國各類公司将在未來幾十年都會賺得盆滿缽滿。
帕金還想到了更遠的前景,保護阿拉伯半島所産生的巨大産業鍊。
美國軍事基地建設,國防工業合同和其它相關的一切活動的合同,還包括更加龐大的管理與服務合同。
而這一切又會産生新一波的工程建設合同,諸如軍用機場、導彈基地、人員培訓中心等所有與之相關的項目。
帕金的目标是,不僅要讓石油美元絕大部分流回美國,還要使這筆巨款所産生的利息收益全部花在美國公司身上。
沙特人會對這樣“現代化”的工業基礎設施和城市市容倍感驕傲,其它歐佩克國家将豔羨沙特如此迅速地變成了一個“現代國家”,然後這一套計劃将被用于其它國家。
帕金的出色計劃和遊說能力令幕後大老闆非常滿意,在這樣一個大計劃之下,基辛格博士于1974年來到沙特,最終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針。
脫離了金本位庇護之下的風雨飄搖中的美元終于找到了石油這個避難所。
8.裡根:離心髒僅一毫米的子彈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盡管在世界範圍内,金本位已經被全面廢除,除了瑞士金法郎等極少數國家,黃金與紙币已經全然沒有任何聯系,但是最讓國際銀行家吃不香睡不好的還是黃金的價格在整個70年代的持續上漲,防止金本位複辟乃是國際銀行家最高優先級的工作。
1975年1月1日,為了向世人展現黃金不過是一種普通金屬,增加人們對純紙币美元的信心,美國政府決定解除對美國人民實行了長達40年的黃金持有禁令。
其它國家對黃金則采取課以重稅的辦法來減少人民對黃金的需求,有的甚至征收高達50%的黃金增值稅(ValueAddedTax)。
美國人在黃金消失了40年後,已經對黃金非常生疏了,再加上購買的繁瑣與不便,黃金解禁并沒有産生預想的緊張局面,國際銀行家終于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當後來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看到前中央銀行家約翰.埃克斯特手中玩弄的金币時,不禁好奇地問道:“約翰,你的金币是從哪裡買的?” 歐内斯特.威爾克在《為什麼要黃金》一書中點出了國際銀行家打壓黃金的實質: “從1975年開始,美國在IMF的主要成員國的配合下開始了‘打壓’世界黃金市場的征途。
打壓黃金價格的目的在于使主要國家的人民信服紙币比黃金更好。
成功(控制黃金價格)的操作,将确保超量發行紙币的過程能夠無限進行下去。
” 經濟學家們也異口同聲地認為在失去政府官方的購買需求之後,黃金會被證明是一種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
有些人甚至認為25美元一盎司才是黃金的“内在價值”。
1975年8月,為了進一步消除黃金的影響力,美國和西方工業國決定各國的黃金儲備量不再增加,而IMF的黃金需要抛售5000萬盎司來壓低金價。
但是黃金價格依舊堅挺,并在1979年9月沖到了430美元一盎司,此時的金價比起1971年布雷頓體系解體時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十幾倍。
美國财政部于1975年1月開始第一次拍賣黃金,後來從30萬盎司的拍賣量增加到75萬盎司,仍然難以抵擋黃金的買盤。
隻有當财政部1978年11月宣布空前的150萬盎司的拍賣量時,市場價格才少許回落。
到1979年10月16日,美國财政部終于撐不住了,宣布定期拍賣改為“意外”拍賣。
400美元的黃金價格被普遍認為合理地反映了美元從1933年以來嚴重超量發行的事實,應該是穩定而可持續的價位。
但是1979年11月爆發的“伊朗人質危機”改變了黃金的長期價格走向。
美聯儲在危機爆發後迅速宣布凍結伊朗在美國的黃金儲備,這一舉動讓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從心底冒出一絲寒意,如果伊朗的黃金可以被凍結,大家存在美國的黃金也都不安全。
于是各國紛紛購買黃金并直接運回本國儲存。
伊朗更是驚恐萬狀地在國際市場上狂買黃金,伊拉克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超級買家的行列,金價在幾個星期之内就跳上了850美元一盎司的雲端。
目睹了這一切滄桑巨變的裡根總統,開始确信隻有恢複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國經濟。
1981年1月,裡根上任伊始就要求國會成立“黃金委員會”(GoldCommission)研究恢複金本位的可行性。
此舉直接觸犯了國際銀行家的禁區,1981年3月30日,入主白宮僅69天的裡根就被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槍打中,子彈距心髒僅1毫米。
據說此人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
當然,和絕大多數刺殺美國總統的兇手一樣,此人被認為神經有問題。
1981年3月30日,裡根遇刺 這一槍不僅打明白了裡根總統,也打碎了恢複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1982年3月,17人組成的“黃金委員會”以15比2的差距,否決了恢複金本位的思路,裡根總統趕緊“從善如流”。
從此,再也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敢動金本位的念頭了。
帕金還想到了更遠的前景,保護阿拉伯半島所産生的巨大産業鍊。
美國軍事基地建設,國防工業合同和其它相關的一切活動的合同,還包括更加龐大的管理與服務合同。
而這一切又會産生新一波的工程建設合同,諸如軍用機場、導彈基地、人員培訓中心等所有與之相關的項目。
帕金的目标是,不僅要讓石油美元絕大部分流回美國,還要使這筆巨款所産生的利息收益全部花在美國公司身上。
沙特人會對這樣“現代化”的工業基礎設施和城市市容倍感驕傲,其它歐佩克國家将豔羨沙特如此迅速地變成了一個“現代國家”,然後這一套計劃将被用于其它國家。
帕金的出色計劃和遊說能力令幕後大老闆非常滿意,在這樣一個大計劃之下,基辛格博士于1974年來到沙特,最終敲定了石油美元的大政方針。
脫離了金本位庇護之下的風雨飄搖中的美元終于找到了石油這個避難所。
8.裡根:離心髒僅一毫米的子彈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盡管在世界範圍内,金本位已經被全面廢除,除了瑞士金法郎等極少數國家,黃金與紙币已經全然沒有任何聯系,但是最讓國際銀行家吃不香睡不好的還是黃金的價格在整個70年代的持續上漲,防止金本位複辟乃是國際銀行家最高優先級的工作。
1975年1月1日,為了向世人展現黃金不過是一種普通金屬,增加人們對純紙币美元的信心,美國政府決定解除對美國人民實行了長達40年的黃金持有禁令。
其它國家對黃金則采取課以重稅的辦法來減少人民對黃金的需求,有的甚至征收高達50%的黃金增值稅(ValueAddedTax)。
美國人在黃金消失了40年後,已經對黃金非常生疏了,再加上購買的繁瑣與不便,黃金解禁并沒有産生預想的緊張局面,國際銀行家終于長長地松了一口氣。
當後來的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看到前中央銀行家約翰.埃克斯特手中玩弄的金币時,不禁好奇地問道:“約翰,你的金币是從哪裡買的?” 歐内斯特.威爾克在《為什麼要黃金》一書中點出了國際銀行家打壓黃金的實質: “從1975年開始,美國在IMF的主要成員國的配合下開始了‘打壓’世界黃金市場的征途。
打壓黃金價格的目的在于使主要國家的人民信服紙币比黃金更好。
成功(控制黃金價格)的操作,将确保超量發行紙币的過程能夠無限進行下去。
” 經濟學家們也異口同聲地認為在失去政府官方的購買需求之後,黃金會被證明是一種幾乎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
有些人甚至認為25美元一盎司才是黃金的“内在價值”。
1975年8月,為了進一步消除黃金的影響力,美國和西方工業國決定各國的黃金儲備量不再增加,而IMF的黃金需要抛售5000萬盎司來壓低金價。
但是黃金價格依舊堅挺,并在1979年9月沖到了430美元一盎司,此時的金價比起1971年布雷頓體系解體時的價格已經上漲了十幾倍。
美國财政部于1975年1月開始第一次拍賣黃金,後來從30萬盎司的拍賣量增加到75萬盎司,仍然難以抵擋黃金的買盤。
隻有當财政部1978年11月宣布空前的150萬盎司的拍賣量時,市場價格才少許回落。
到1979年10月16日,美國财政部終于撐不住了,宣布定期拍賣改為“意外”拍賣。
400美元的黃金價格被普遍認為合理地反映了美元從1933年以來嚴重超量發行的事實,應該是穩定而可持續的價位。
但是1979年11月爆發的“伊朗人質危機”改變了黃金的長期價格走向。
美聯儲在危機爆發後迅速宣布凍結伊朗在美國的黃金儲備,這一舉動讓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從心底冒出一絲寒意,如果伊朗的黃金可以被凍結,大家存在美國的黃金也都不安全。
于是各國紛紛購買黃金并直接運回本國儲存。
伊朗更是驚恐萬狀地在國際市場上狂買黃金,伊拉克也不甘寂寞,加入了超級買家的行列,金價在幾個星期之内就跳上了850美元一盎司的雲端。
目睹了這一切滄桑巨變的裡根總統,開始确信隻有恢複金本位才能挽救美國經濟。
1981年1月,裡根上任伊始就要求國會成立“黃金委員會”(GoldCommission)研究恢複金本位的可行性。
此舉直接觸犯了國際銀行家的禁區,1981年3月30日,入主白宮僅69天的裡根就被一名叫辛克利的追星族一槍打中,子彈距心髒僅1毫米。
據說此人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著名影星朱迪·福斯特的注意。
當然,和絕大多數刺殺美國總統的兇手一樣,此人被認為神經有問題。
1981年3月30日,裡根遇刺 這一槍不僅打明白了裡根總統,也打碎了恢複金本位的最後希望。
1982年3月,17人組成的“黃金委員會”以15比2的差距,否決了恢複金本位的思路,裡根總統趕緊“從善如流”。
從此,再也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敢動金本位的念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