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美聯儲:私有的中央銀行(上)

關燈
會直接或間接控制。

    ” 後來,保羅在最後的版本中改為“董事會成員由美國總統任命”,但是董事會的真正功能由聯邦咨詢委員會(FederalAdvisoryCouncil)所控制,聯邦咨詢委員會與董事會定期開會“讨論”工作。

    聯邦咨詢委員會成員将由12家聯邦儲備銀行的董事決定,這一點被有意的向公衆隐瞞了。

     另一個保羅要應付的難題是如何隐藏紐約的銀行家将主導美聯儲這個事實。

    19世紀以來,美國中西部廣大中小商人,農場主飽受銀行危機的浩劫,對東部銀行家深惡痛絕,這些地區的議員不可能支持紐約銀行家占主導的中央銀行。

    保羅為此設計了一套12家美聯儲地區銀行構成整個系統的天才解決方案。

    在銀行圈子之外,很少有人明白,在美國貨币和信貸發放高度集中在紐約地區這一基本情況下,提議建議各地區聯儲銀行隻不過是給人造成中央銀行的業務并沒有集中在紐約的假象罷了。

     還有一個體現保羅深謀遠慮之處的就是将美聯儲總部設在政治首都華盛頓,而有意遠離它真正接受指令的金融之都紐約,以進一步分散公衆對紐約銀行家的顧慮。

     第四個保羅的困擾是如何産生12家地區美聯儲銀行的管理人員,尼爾森.奧利奇的國會經驗終于派上了用場。

    他指出中西部的議員普遍對紐約銀行家有敵意,為了避免失控現象,所有地區銀行的董事應該由總統任命,而不要由國會插手。

    但是這造成了一個法律漏洞,憲法第一章第八節明确規定由國會負責管理發行貨币,将國會排除在外,意味着美聯儲從一開始就違背了憲法。

    後來果然這一點成為了很多議員攻擊美聯儲的靶子。

     在經過這一番頗具匠心的安排以後,該法案俨然以模拟美國憲法分權與制衡的面目出現。

    總統任命,國會審核,獨立人士任董事,銀行家做顧問,真是滴水不漏的設計! 2.華爾街七巨頭:美聯儲的幕後推手 “華爾街的七個人現在控制了美國大部分基礎工業和資源。

    其中J.P摩根,傑姆斯·希爾,喬治·貝克(紐約第一國家銀行的總裁),屬于所謂摩根集團;其餘四人,約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傑姆斯·斯蒂爾曼(國家城市銀行總裁),雅各布·謝夫(庫恩雷波公司),屬于标準石油城市銀行集團。

    他們所構成的資本的核心樞紐控制着美國。

    ”——約翰·穆迪(著名的穆迪投資評估體系的創始人)1911 華爾街的七位大腕們正是建立美聯儲的真正幕後推手。

    他們之間以及他們與歐洲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秘密協調最終建立了英格蘭銀行在美國的翻版。

     摩根家族的興起 摩根銀行的前身是不太為人所知的英國喬治.皮博迪公司(GeorgePeabodyandCompany)。

    喬治.皮博迪原是美國巴爾的摩的一個幹貨商,在發了一些小财之後,于1835年來到英國倫敦闖世界。

    他瞧準了金融行業是個發财的行業,就開始在倫敦和一些商人一起做起承兌銀行(MerchantBank)的生意,這是當時的一種非常時髦的“高級金融”(HighFinance)業務,客戶主要包括政府,大公司和大富豪們。

    他們提供國際貿易貸款,發行股票和債券,經營大宗商品,這就是現代投資銀行的前身。

     喬治.皮博迪通過巴爾的摩的布朗兄弟公司在英國分号的引薦,很快打入了英國的金融圈子。

    不久,喬治.皮博迪非常吃驚地收到内森·羅斯切爾德男爵的邀請前去做客。

    誠惶誠恐的喬治.皮博迪覺得能被名震世界銀行界的内森請去做客,就好像天主教徒被教皇接見一般榮幸。

    内森開門見山地提出希望喬治.皮博迪幫他一個忙,做羅斯切爾德家族的秘密公關代理人。

    由于羅斯切爾德家族在歐洲巧取豪奪,雖然家财萬貫,可也被很多人痛恨和鄙視。

    倫敦的貴族階級就不屑于與内森為伍,屢次三番地拒絕内森的邀請,雖然羅斯切爾德在英國勢力很大,但始終有些被貴族孤立的感覺。

    内森看中喬治.皮博迪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為人謙和,人緣頗佳,又是美國人,今後還可以派上大用。

    喬治.皮博迪對内森的提議自然是滿口應承,一應公關開銷全由内森買單,喬治.皮博迪的公司很快就成為倫敦著名的社交中心。

    特别是每年7月4日在喬治.皮博迪家舉辦的美國獨立節宴會,更是倫敦貴族圈子裡的一件盛事。

    客人們可能沒有想到,富麗堂皇和氣派奢華的招待開銷,豈是一個幾年前還名不見經傳的普通商人所能負擔得起的。

     直到1854年,喬治.皮博迪還隻是一個百萬英鎊級别的銀行家,在短短的6年之内,他卻發了一筆近2000萬英鎊的橫财,一舉成為美國重量級的銀行家。

    原來在羅斯切爾德家族策動的美國1857年經濟危機中,喬治.皮博迪由于大量投資在美國鐵路債券和政府債券上,當英國的銀行家突然狂抛和美國沾邊兒的一切債券時,喬治.皮博迪也被深度套牢。

    奇怪的是,英格蘭銀行在他瀕臨破産邊緣的時候,仿佛天使從天而降,緊急提供了80萬英鎊的信用額度,不僅把他從死神身邊奪了回來,更鬼使神差般地使一貫極端謹慎和早已失魂落魄的喬治.皮博迪賭出全部身家,大筆吃進被驚恐萬狀的美國債券投資者當作垃圾抛售的各類債券,1857年的危機全然不同于1837年的10年蕭條,僅一年時間,美國的經濟就完全走出衰退的陰影。

    結果,喬治.皮博迪手中的美國債券使他很快成為超級富豪,這與1815年内森的英國國債戰役驚人的相似。

    在沒有内線準确信息的情況下,剛從破産噩夢中驚醒過來的喬治.皮博迪,是斷然不敢大量吃進美國債券的。

     喬治.皮博迪一生沒有子嗣,龐大的産業無人繼承,他為此煞費苦心,終于決定邀請年青的朱尼厄斯.摩根(JuniusMorgan)入夥。

    在喬治.皮博迪退休以後,朱尼厄斯.摩根接掌了全部生意,并将公司改名為朱尼厄斯.摩根公司(JuniusS.Morganan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