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美元死穴與黃金一陽指(上)

關燈
存在”,是全額儲備,而第二種“投資儲蓄”所對應的銀行券則是“欠條+許諾”,銀行券發行的數量多于銀行實際的金币擁有量,是部分儲備。

    而這種“欠條+許諾”的銀行券與生俱來就帶有風險系數和通貨膨脹的天性,這種天性注定了這種銀行券非常不适合于承當社會産品和服務的交易媒介。

     部分儲備金系統天生就有模糊兩種銀行服務産品界限的沖動。

    銀行家們在銀行券的設計上推行“标準化”,讓普通人很難區分兩種銀行券的本質差異,數百年來,盎克魯-薩克遜國家因此而産生的法律訴訟汗牛充棟。

    當憤怒的儲戶狀告銀行家未經許可,擅自将儲戶認為的“托管金币”貸款給别人時,銀行家則聲稱,他們有權支配儲戶的金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48年的“佛雷對希爾及其他人”(FoleyvsHillandOthers)一案: “當(儲戶的)金錢存入銀行時,就完全不再屬于儲戶了;此時,金錢屬于銀行家,他則有義務在儲戶要求時歸還相應數額的金錢。

    存放在銀行,被銀行家所管理的金錢,在所有的意義和内涵上,都是銀行家的金錢,他有權任意處置。

    他沒有義務回答儲戶這些錢是否處于危險境地,他是否進行有害的投機,他沒有義務像對待别人财産那樣保存和對待它;但是,他當然對(儲戶存放金錢的)數額有義務,因為他被合約所約束。

    ” 在英美法系之下,英國法官的這個判決無疑成為了一個金融曆史上的重要轉折點,儲戶存放在銀行的自己辛苦掙來的金錢突然失去了法律保護,這嚴重地侵犯了公民的财産權。

    在此之後,盎克魯-薩克遜國家的銀行完全拒絕承認“儲蓄托管”的合法性,全額儲備金失去了合法地位,一切儲蓄都變成了“風險投資”。

    從法律上奠定了部分儲備金體系的壟斷地位。

     1815年的滑鐵盧戰役,羅斯切爾德家族銀行以早于英國官方24小時的時間差得知戰争結局,從而一舉掌握了英國國債市場,控制了大英帝國的貨币發行,随後不久,又相繼控制了法國、奧地利、普魯士、意大利等國的貨币發行,把持世界黃金市場定價權長達近200年。

    羅斯切爾德、謝夫、沃伯格和其他猶太銀行家族在各國設立的銀行網絡,事實上形成了最早的國際金融體系和世界清算中心,隻有加入他們的結算網絡,其它銀行的支票才能跨國流通,他們逐步形成了銀行家的卡特爾集團。

    這些家族的銀行準則成為了當今世界金融業的“國際慣例”。

     銀行卡塔爾是部分準備金制度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當這種“金融特殊利益集團”的能量達到相當規模時,他們勢必要扶持甚至直接建立對自身最為有利的政治和司法遊戲規則。

     1913年,當國際銀行卡塔爾在美國終于成功地建立了部分準備金體系的“楷模”-美聯儲之後,全額準備金制度的貨币逐漸在競争中被“劣币”所驅逐。

    當時的美國政府發行的“白銀券”和“黃金券”堪稱全額準備金制度的幸存者,兩種紙币背後,都有美國政府100%足額的真金白銀做抵押,一盎司的黃金白銀對應着等值的紙币,即使銀行系統的所有債務同時被償還,市場上仍然有全額儲備的“金銀美元”在流通,經濟照樣能夠發展,就像1913年美聯儲存在之前一樣。

     1913年以來,部分儲備的美聯儲“劣質美元”就開始在市場上逐漸驅逐全額儲備的真金白銀“優質美元”,國際銀行家就是要制造一種部分儲備金制度壟斷現代金融世界的既成事實,并将政府從貨币發行領域徹底踢出去,所以他們使出渾身解數來妖魔化黃金和白銀,并最終在20世紀60年代成功地廢除了白銀美元,并在1971年砍斷了黃金與美元的最後關聯,從此,部分準備金制度終于完成了壟斷。

     2.債務美元是怎樣“煉成”的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這樣描述美元的,“美元不能夠兌換财政部的黃金或其它任何資産。

    關于支撐‘美聯儲券’的資産問題沒有實際意義,它隻有記賬方面的需要…銀行在借款人承諾還錢時(IOU),産生出貨币。

    銀行是通過将這些私人和商業債務‘貨币化’來創造金錢的。

    ” 美聯儲芝加哥銀行的解釋是,“在美國,無論是紙币還是銀行存款,都不像商品一樣具有内在價值,美元僅僅是一張紙。

    銀行存款也隻是記賬簿中的若幹數字。

    硬币雖然擁有一定的内在價值,但通常遠低于它們的面值。

     那究竟是什麼使得這些支票、紙币、硬币等工具在償還債務和其它貨币用途中,能夠被人們按照它們的面值來接受呢?主要是人們的信心,人們相信在他們願意的情況下,他們随時可以用這些貨币換成其它的金融資産以及真實的産品與服務。

    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政府用法律規定,這些‘法币’必須被接受。

    ” 也就是說,債務的“貨币化”創造了美元,而美元的票面價值必須由外力來強制。

    那麼債務究竟是如何變成美元的呢?要搞清“債轉錢”的細節,我們必須拿着放大鏡來仔細觀察美國的貨币運作機制。

     作為非金融專業的讀者,可能需要反複閱讀以下的内容,才能完全理解美聯儲和銀行機構的“造錢過程”。

    這是西方金融業最核心的“商業機密”。

     由于美國政府沒有發币權,而隻有發債權,然後用國債到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那裡做抵押,才能通過美聯儲及商業銀行系統發行貨币,所以美元的源頭在國債上。

     第一步,國會批準國債發行規模,财政部将國債設計成不同種類的債券,其中一年期以内的叫做T-Bills(TreasuryBills),2-10年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