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誠實貨币的最後抗争(上)

關燈
危機這樣的重大挑戰,他的表現堅定陳穩,可圈可點,面對和蘇聯可能爆發核戰争的巨大危險而毫不妥協,最終逼退了赫魯曉夫。

    肯尼迪還意氣風發地推動了美國航天計劃,最終使人類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盡管他沒能親眼看到這一偉大的時刻,但他的神奇的感召力卻伴随着整個計劃。

    在推動民權運動方面,肯尼迪兄弟更是功勳卓著。

    1962年當第一名黑人大學生試圖到密西西比大學注冊時,引發了當地白人的激烈反對,全美國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民權運動的這個焦點上。

    肯尼迪毅然下令出動400名聯邦執法人員和3000名國民警衛隊護送這名黑人學生上學,此舉震驚美國社會,肯尼迪頓時深得人民愛戴。

    在他的号召下,美國青年踴躍參加和平隊(PeaceCorps),志願奔赴世界第三世界國家去幫助當地的教育、衛生和農業的發展。

     在肯尼迪主政的短短3年中,能有如此耀眼的政績,的确堪稱一代豪傑。

    這樣雄才大略的抱負,如此果斷堅毅的心志,再加上美國人民的熱愛和世界各國的敬仰,肯尼迪豈是願做“傀儡”的人物?! 當肯尼迪越來越強烈地想按照自己良好的意願來運作這個國家時,他就必然與他背後的強大而無形的統治精英集團産生尖銳的沖突。

    當沖突的焦點涉及到國際銀行家最核心最敏感的問題-貨币發行權的時候,肯尼迪也許并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已經到了。

     1963年6月4日,肯尼迪簽署了一份鮮為人知的11110号總統令(ExecutiveOrder),着令美國财政部“以财政部所擁有的任何形式的白銀,包括:銀錠、銀币和标準白銀美元銀币(SilverDollar)作為支撐,發行‘白銀券’(SilverCertificate)”,并立刻進入貨币流通。

    肯尼迪的意圖十分明顯,從私有的中央銀行美聯儲手中奪回貨币發行權!如果該計劃最終得以實施,美國政府将逐步擺脫必須從美聯儲“借錢”并支付高昂利息的荒謬境地,并且以白銀為支撐的貨币不是“透支未來”的債務貨币,而是基于人們已有勞動成果的“誠實貨币”。

    “白銀券”的流通将逐漸降低美聯儲發行的“美元”(FederalReserveNote)的流通度,很可能最終迫使美聯儲銀行破産。

     如果失去控制貨币發行的權力,國際銀行家對美國這個最大的财富創造國将失去大部分影響力,這是生死存亡的根本問題。

     要搞清楚11110号總統令的由來和意義,我們必須從白銀美元在美國的幾起幾落說起。

     2.白銀美元的的曆史地位 白銀在美國成為合法貨币始于1792年的《1792年鑄币法案》(CoinageActof1792),該法案奠定了美元的法律地位。

    一美元包含純銀24.1 克,金銀比價1比15。

    美元作為美國貨币最基準的度量衡是基于白銀之上的。

     此後美國長期保持金銀貨币雙軌制。

     到了1873年2月,《1873年鑄币法案》在歐洲羅斯切爾德家族的壓力下,廢除了白銀的貨币地位,實行了單一的金本位,由于羅斯切爾德家族掌握着世界上大部分的黃金礦産和黃金供應,他們實際上控制了整個歐洲的貨币供應。

    白銀的産地比黃金更為分散,産量和供應量也大得多,控制起來難度更大,所以在1873年前後,羅斯切爾德家族先後脅迫歐洲大部分國家廢除白銀的貨币地位,實行完全的金本位。

    美國也是這個總體步驟中的一步。

    這個法案在美國西部産銀州激起了強烈反對,人們稱這個法案為“1873年惡法”(Crimeof1873),随後産生了轟轟烈烈的支持白銀的民間草根運動。

     美國國會為了平衡紐約地區歐洲勢力背景的銀行家的影響力,又通過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要求美國财政部必須每月購買價值200到400萬美元的白銀,金銀比價重新設定為1比16。

    銀币與金币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可以用于支付所有公共和私人債務。

    和“黃金券”一樣,财政部同樣發行“白銀券”,一美元的“白銀券”直接對應一美元的銀币,以便于流通。

    後來《1878年布蘭德-埃勒森法案》被《1890年謝爾曼白銀采購法》所取代,新法案增加了财政部必須購買白銀的數量,在以前的基礎上,财政部必須每月增加450萬盎司的購買量。

     1913年美聯儲成立以來,“美聯儲券”(FederalReserveNote)開始發行,到1929年大衰退時,“美聯儲券”已經逐漸占有貨币流通的主要份額。

    到1933年時,“美聯儲券”仍能兌換等價黃金。

     在1933年時,在貨币流通領域中還有“黃金券”(GoldCertificate)和“美國政府券”。

     “美國政府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