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羅斯切爾德家族——歐洲唯一的強權(上)

關燈
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當内森快步進入股票交易所時,正在等待戰報的焦急和激動的人群立刻安靜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着内森那張毫無表情莫測高深的臉。

    這時的内森放慢了腳步,走到自己的被稱為“羅斯切爾德支柱”的寶座上。

    此時他的臉上的肌肉仿佛像是石雕一般沒有絲毫情緒浮動。

    這時的交易大廳已經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喧嚣,每一個人都把自己的富貴榮辱寄托在内森的眼神上。

    稍事片刻,内森沖着環伺在身邊的羅斯切爾德家族的交易員們遞了一個深邃的眼色,大家立即一聲不響地沖向交易台,開始抛售英國公債。

    大廳裡立時就引起了一陣騷動,有些人開始交頭接耳,更多的人仍然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這時,相當于數十萬美元的英國公債被猛然抛向市場,公債價格開始下滑,然後更大的抛單像海潮一般一波比一波猛烈,公債的價格開始崩潰。

     這時的内森依然毫無表情地靠在他的寶座上。

    交易大廳裡終于有人發出驚叫“羅斯切爾德知道了!”,“羅斯切爾德知道了!”,“威靈頓戰敗了!”。

    所有的人立刻像觸電一般醒過味來,抛售終于變成了恐慌。

    人在猛然失去理智的時候,跟随别人的行為成了一種自我強制性行為。

    每個人都想立刻抛掉手中的已經毫無價值的英國公債,盡可能地留住一些殘餘不多的财富。

    經過幾個小時的狂抛,英國公債已成為一片垃圾,票面價值僅剩下5%。

     此時的内森像一開始一樣,仍然是漠然地看着這一切。

    他以一種不是經過長期訓練絕不可能讀懂的眼神輕微地閃動了一下,但這次的信号卻完全不同。

    他身邊的衆多交易員立即撲向各自的交易台,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

     6月21日晚11點,威靈頓勳爵的信使亨利.波西(HenryPercy)終于到達了倫敦,消息是拿破侖大軍在8個小時的苦戰後被徹底打敗了,損失了三分之一的士兵,法國完了! 這個消息比内森的情報晚了整整一天!而内森在這一天之内,狂賺了20倍的金錢,超過拿破侖和威靈頓幾十年戰争中所得到的财富的總和! 滑鐵盧一戰使内森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今後的公債發行,英格蘭銀行被内森所控制。

    英國的公債就是未來政府稅收的憑證,英國人民向政府繳納的各種稅賦的義務變成了羅斯切爾德銀行向全民變相征稅。

    英國政府财政支出是靠發行公債來籌集,換句話說,英國政府因為沒有貨币發行權而必須向私人銀行借錢花,而且要支付8%左右的利息,所有本息都是以金币結算。

    當内森手裡攥着具有壓倒優勢的英國公債數量的時候,他實際上就決定着公債的價格,左右着整個英國的貨币供應量,英國的經濟命脈被緊緊地捏在了羅斯切爾德家族的手中。

     志得意滿的内森毫不掩飾他征服了大英帝國的驕傲:“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

    誰控制着大英帝國的貨币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我控制着大英帝國的貨币供應!” 2.羅斯切爾德起家的時代背景 “那些少數能理解這個系統(支票貨币和信用貨币)的人要麼是對這個系統所産生的利潤非常感興趣,要麼就是非常依賴這個系統的施舍(政治家),這個階層的人是不會反對我們的。

    在另一方面,絕大多數的人民在智力上是不足以理解基于這個系統所衍生出的資本所帶來的巨大優勢,他們将承受壓迫而且毫無怨言,甚至一點都不會懷疑這個系統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 老羅斯切爾德生長在工業革命在歐洲迅猛發展,金融業空前繁榮的時代,全新的金融實踐和思想從荷蘭和英國向全歐洲輻射開來。

    随着1694年英格蘭銀行的成立(BankofEngland),一個遠較過去複雜得多的金錢的概念和實踐被一大批富于冒險精神的銀行家創造了出來。

    在17世紀的一百年中,金錢的概念和形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從1694年到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問世時,人類曆史上銀行發行的紙币量第一次超過了流通中的金屬貨币總量。

    工業革命所産生的對鐵路、礦山、造船、機械、紡織、軍工、能源等新興行業空前巨大的融資需求與傳統金匠銀行的古老低效和極為有限的融資能力之間産生了日益強烈的矛盾。

    以羅斯切爾德家族為代表的新興銀行家,抓住了這一曆史性的重要機遇,以對自己最為有利的方式,全面主導了現代金融業的曆史走向,而所有其他人的命運則不得不或毫無知覺地被這種制度所決定。

    1625年以來的兩次内戰和政局動蕩使英國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