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章
關燈
小
中
大
蘇姓少年微微一愣,連忙正容道:“蕭總管誤會了,晚生自有知以來,這尚是第一次來到中原,在關外,由于環境需要,玩刀弄棒,乃屬不得不然之強身訓練,根本算不上什麼正式武功,如蕭總管以為晚生亦為武林中人,因而見邀,那麼,蕭總管對晚生是錯愛了。
” 那位蕭總管聞言之下似乎頗感意外,得了愣,連忙賠笑道:“是的,是的,是蕭某人一時走眼,尚祈公子見諒。
” 至此,蘇姓少年感覺已無話說,正準備起身告辭之際,蕭姓總管忽自袖筒中摸出蘇姓少年先前送來的那張紙片,展開看了看,擡頭含笑道:“蘇公子在考證‘洞仙歌’第三句‘摩何池邊情難考’時,僅寫出‘蜀王情史,詞人妙筆’八個字,蕭某人雖然知道公子是位大行家,然而,為開茅塞起見,是否可以請公子再就這一點略加闡釋?” 蘇天民點點頭道:“理應如此,雖然這不無班門弄斧之嫌,但貴莊賞格懸出,為的便是會會識家,否則,豈不人人均可憑一知半解應征?” 蕭總管見他談吐雅正,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片敬意,稍覺不安的強笑道:“公子好說……” 蘇姓少年頓了頓,接下去說道:“如所周知,‘摩何’一詞,乃梵語,意‘大’,意‘外’,意‘姓’也。
假若稱衆僧為‘摩何僧祗’者即是。
職是之故,‘摩何池’者,即‘大池’之謂也。
” 蘇姓少年端起茶來喝了一口,繼續說道:“俗傳之‘摩何池’,是在成都府城内。
據稱是南北朝陳主之大将,車騎将軍蕭摩何所辟。
唐懿宗時,城中井涸,曾就該池取泥水澄而飲之,井涸而該池不枯,其大可見。
當年,蜀王孟昶,曾與花蕊夫人鎮日避暑其上,蜀王其日,曾戲填新詞一阕,唱和之際為一宮女聞及,該宮女姓朱,當時僅記下首句為‘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餘則茫無所記。
後來,該朱姓宮女遁入空門,至眉山為尼,年九旬餘,見東坡,告之,東坡斯時方七齡,謹記在心,及長,再三玩味,猛悟及該詞應為洞仙歌之首句,乃為之續成洞仙歌一阕……” 蕭總管不自禁擊膝道:“佩服,佩服!” 蘇姓少年微微搖頭道:“這也不算什麼,隻要多看書,可說誰都不難知道,例如本詞‘摩何池邊情難考’以次之‘歎古今往,物換人非,天地裡,惟有江山不老’,如晚生記憶不差,似是悉數轉自來詞人林外題于垂虹橋一詞……” 蕭總管果得一呆,忙接道:“是的,是的,公子博聞強記,端的令人欽羨無已。
” 蘇姓少年望着蕭姓總管,接着說道:“貴莊主能将諸家之作揉合一起,結構天衣無縫,其于文學方面之造詣,蓋可想見,在此情形下,貴莊主竟不惜如此巨金征求下半阕,依晚生猜忖,其中似乎不無其它原因……” 蕭總管聽至最後一句,臉色不期然微微一變,勉強堆笑點頭道:“是的,很多人大概都有這種想法,而我們也知道,我們莊主這樣做,勢必要引起外界種種猜疑,不過,我們莊主他老人家就是這麼樣一個人,自大年前退出江湖以來,志趣忽然轉變,好在他老人家目前手頭上着實寬裕,三五萬銀子,尚還不算一回事。
” 那位蕭總管說至此處,稍為頓了一下,微笑着接道:“怎麼樣?蘇公子是否有意牛刀小試一番?” 蘇姓少年連忙欠身遜謝道:“總管擡舉了,晚生哪有這等才華。
” 蕭總管仍然不肯放過道:“試試又何妨?” 蘇姓少年微微擺頭道:“談何容易!” 那位洞仙山莊的總管臉上,無可掩飾地露出一片失望之色。
至此,賓主之間頓成無話可說。
于是,蘇姓少年正起身向主人告辭。
蕭總管僅在口頭上客氣了兩句,亦未再予堅留,賓主相将下殿,于殿下一揖而别。
一幹好事者,人人感覺掃興;因為這位黑衣蘇姓少年雖然來勢不凡,但結果依然未能續出下半阕。
而最令人們感到震訝的,因為這位黑衣蘇姓少年走後不久,洞仙山莊方面竟自大殿屏風上将那則征文啟事自動揭下,原因為何,主事者沒有一字交代。
一時盛舉,就此遽爾結束! 蘇天民獨自回到西華門外的平安客棧,回來時身後連野孩子都沒有跟上一個,現在,他已經不再是個轟動的人物了! 回到客棧之後的蘇天民,顯然透着有點神思不屬。
他走進後院自己的客房,怔怔然于窗前坐下,兩眼穿過窗戶,呆直地望在院中一排盆景上面。
店家送來一壺熱茶,他點點頭,卻沒有轉過身子,夥計哈腰退
” 那位蕭總管聞言之下似乎頗感意外,得了愣,連忙賠笑道:“是的,是的,是蕭某人一時走眼,尚祈公子見諒。
” 至此,蘇姓少年感覺已無話說,正準備起身告辭之際,蕭姓總管忽自袖筒中摸出蘇姓少年先前送來的那張紙片,展開看了看,擡頭含笑道:“蘇公子在考證‘洞仙歌’第三句‘摩何池邊情難考’時,僅寫出‘蜀王情史,詞人妙筆’八個字,蕭某人雖然知道公子是位大行家,然而,為開茅塞起見,是否可以請公子再就這一點略加闡釋?” 蘇天民點點頭道:“理應如此,雖然這不無班門弄斧之嫌,但貴莊賞格懸出,為的便是會會識家,否則,豈不人人均可憑一知半解應征?” 蕭總管見他談吐雅正,臉上不由得露出一片敬意,稍覺不安的強笑道:“公子好說……” 蘇姓少年頓了頓,接下去說道:“如所周知,‘摩何’一詞,乃梵語,意‘大’,意‘外’,意‘姓’也。
假若稱衆僧為‘摩何僧祗’者即是。
職是之故,‘摩何池’者,即‘大池’之謂也。
” 蘇姓少年端起茶來喝了一口,繼續說道:“俗傳之‘摩何池’,是在成都府城内。
據稱是南北朝陳主之大将,車騎将軍蕭摩何所辟。
唐懿宗時,城中井涸,曾就該池取泥水澄而飲之,井涸而該池不枯,其大可見。
當年,蜀王孟昶,曾與花蕊夫人鎮日避暑其上,蜀王其日,曾戲填新詞一阕,唱和之際為一宮女聞及,該宮女姓朱,當時僅記下首句為‘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餘則茫無所記。
後來,該朱姓宮女遁入空門,至眉山為尼,年九旬餘,見東坡,告之,東坡斯時方七齡,謹記在心,及長,再三玩味,猛悟及該詞應為洞仙歌之首句,乃為之續成洞仙歌一阕……” 蕭總管不自禁擊膝道:“佩服,佩服!” 蘇姓少年微微搖頭道:“這也不算什麼,隻要多看書,可說誰都不難知道,例如本詞‘摩何池邊情難考’以次之‘歎古今往,物換人非,天地裡,惟有江山不老’,如晚生記憶不差,似是悉數轉自來詞人林外題于垂虹橋一詞……” 蕭總管果得一呆,忙接道:“是的,是的,公子博聞強記,端的令人欽羨無已。
” 蘇姓少年望着蕭姓總管,接着說道:“貴莊主能将諸家之作揉合一起,結構天衣無縫,其于文學方面之造詣,蓋可想見,在此情形下,貴莊主竟不惜如此巨金征求下半阕,依晚生猜忖,其中似乎不無其它原因……” 蕭總管聽至最後一句,臉色不期然微微一變,勉強堆笑點頭道:“是的,很多人大概都有這種想法,而我們也知道,我們莊主這樣做,勢必要引起外界種種猜疑,不過,我們莊主他老人家就是這麼樣一個人,自大年前退出江湖以來,志趣忽然轉變,好在他老人家目前手頭上着實寬裕,三五萬銀子,尚還不算一回事。
” 那位蕭總管說至此處,稍為頓了一下,微笑着接道:“怎麼樣?蘇公子是否有意牛刀小試一番?” 蘇姓少年連忙欠身遜謝道:“總管擡舉了,晚生哪有這等才華。
” 蕭總管仍然不肯放過道:“試試又何妨?” 蘇姓少年微微擺頭道:“談何容易!” 那位洞仙山莊的總管臉上,無可掩飾地露出一片失望之色。
至此,賓主之間頓成無話可說。
于是,蘇姓少年正起身向主人告辭。
蕭總管僅在口頭上客氣了兩句,亦未再予堅留,賓主相将下殿,于殿下一揖而别。
一幹好事者,人人感覺掃興;因為這位黑衣蘇姓少年雖然來勢不凡,但結果依然未能續出下半阕。
而最令人們感到震訝的,因為這位黑衣蘇姓少年走後不久,洞仙山莊方面竟自大殿屏風上将那則征文啟事自動揭下,原因為何,主事者沒有一字交代。
一時盛舉,就此遽爾結束! 蘇天民獨自回到西華門外的平安客棧,回來時身後連野孩子都沒有跟上一個,現在,他已經不再是個轟動的人物了! 回到客棧之後的蘇天民,顯然透着有點神思不屬。
他走進後院自己的客房,怔怔然于窗前坐下,兩眼穿過窗戶,呆直地望在院中一排盆景上面。
店家送來一壺熱茶,他點點頭,卻沒有轉過身子,夥計哈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