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燕外傳 正文
關燈
小
中
大
出血,扶昭儀為拜後。
昭儀拜,乃泣曰:&ldquo姊甯忘共被夜長,苦寒不成寐,使合德雍姊背邪?今日垂得貴,皆勝人,且無外搏。
我姊弟其忍内相搏乎?&rdquo後亦泣,持昭儀手,抽紫玉九雛钗為昭儀簪髻乃罷。
帝微聞其事,畏後不敢問,以問昭儀。
儀曰:&ldquo後妒我爾,以漢家火德,故以帝為赤龍鳳。
&rdquo帝信之,大悅。
帝嘗蚤獵,觸雪得疾,陰緩弱不能壯發,每持昭儀足,不勝至欲,辄暴起。
昭儀常轉側,帝不能長持其足。
樊懿②謂昭儀曰:&ldquo上餌方士大丹,求盛不能得,得貴人足,一持暢動,此天與貴妃大福,甯轉側俾帝就邪?&rdquo昭儀曰:&ldquo幸轉側不就,尚能留帝欲,亦如姊教帝持,則厭去矣,安能複動乎?&rdquo 後驕逸,體微病,辄不自飲食,須帝持匙箸,藥有苦口者,非帝為含吐不下咽。
昭儀夜入浴蘭室,膚體光發占燈燭,帝從帏中竊望之,侍兒以白昭儀。
昭儀覽巾,使徹燭。
他日,帝約賜侍兒黃金,使無得言。
私婢不豫約中,出帏值帝,即入白昭儀。
昭儀遽隐辟。
自是帝從蘭室帏中窺昭儀,多袖金,逢侍兒私婢,辄牽止賜之。
侍兒貪帝金,一出一入不絕。
帝使夜從帑益至百餘金。
帝病緩弱,太醫萬方不能救,求奇藥,嘗得慎恤⑦膠遺昭儀。
昭儀辄進帝,一丸一幸。
一夕,昭儀醉進七丸,帝昏夜擁昭儀居九成帳,笑吃吃不絕。
抵明,帝起禦衣,陰精流輸不禁,有頃,絕倒。
挹衣視帝,餘精出湧,沾污被内。
須臾帝崩。
宮人以白太後。
太後使理昭儀,昭儀曰:&ldquo吾持人主如嬰兒,寵傾天下,安能斂手掖庭令争帷帳之事乎?&rdquo乃拊膺呼曰:&ldquo帝何往乎?&rdquo遂歐血而死。
伶玄自叙:伶玄,字子于,潞水人。
學無不通,知音,善屬文。
簡率,尚真樸,無所矜式。
楊雄獨知之。
然雄貪名矯,激子于謝不與交。
雄深慊毀之子于,由司空小吏曆三署刺守,州郡為淮南。
相入有風情。
哀帝時,子于老休,買妾樊通德。
通德,懿②之弟子不周之子也。
有才色,知書,慕司馬遷《史記》。
頗能言趙飛燕姊弟故事。
子于閑居,命言厭厭不倦。
子于語通德曰:&ldquo斯人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鹜嗜欲蠱惑之事,甯知終歸荒田野草乎?&rdquo通德占袖,顧視燈影,以手擁髻,凄然泣下,不勝其悲。
子于亦然。
通德奏子于曰:&ldquo夫淫于色,非慧男子不至也。
慧則通,通則流,流而不得其防,則百物變态為溝為壑,無所不往焉。
禮儀成敗之說,不能止其流。
惟感之以盛衰奄忽之變,可以防其壞。
今婢子所道趙後姊弟事,盛之至也;主君怅然有荒田野草之悲,哀之至也。
婢子拊形屬影,識夫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
俄然相緣奄忽,雖婕妤聞此,不少遣乎?幸主君著其傳,使婢子執研削道所記。
&rdquo于是撰《趙後别傳》。
子于為河東都尉;班躅為決曹,得幸太守,多所取受。
子于召躅,數其罪而撮⑧辱之。
躅從兄子彪,續司馬《史記》,绌子于,無所收錄。
======= ①脈,原本作〔月瓜〕。
古人認為合諧的性生活可以調節循環,故稱為脈。
有關解釋可參見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内考》。
②懿,原本作〔女+上醫下心〕。
此為同音替代。
③亦,原本作〔上亦下巾〕,字義為小帳幕。
此處同音假借。
④視,原本作〔目示〕,視字的異體字。
⑤筘,原本作〔弓區〕,音kōu。
〔弓區〕環即指環。
⑥觳,原本觳字以糸代角,音hú,意為绉紗。
⑦恤,原本作〔血阝〕,恤字的異體字。
⑧撮,原本&ldquo最&rdquo換&ldquo卒&rdquo,意拔,音cuò。
昭儀拜,乃泣曰:&ldquo姊甯忘共被夜長,苦寒不成寐,使合德雍姊背邪?今日垂得貴,皆勝人,且無外搏。
我姊弟其忍内相搏乎?&rdquo後亦泣,持昭儀手,抽紫玉九雛钗為昭儀簪髻乃罷。
帝微聞其事,畏後不敢問,以問昭儀。
儀曰:&ldquo後妒我爾,以漢家火德,故以帝為赤龍鳳。
&rdquo帝信之,大悅。
帝嘗蚤獵,觸雪得疾,陰緩弱不能壯發,每持昭儀足,不勝至欲,辄暴起。
昭儀常轉側,帝不能長持其足。
樊懿②謂昭儀曰:&ldquo上餌方士大丹,求盛不能得,得貴人足,一持暢動,此天與貴妃大福,甯轉側俾帝就邪?&rdquo昭儀曰:&ldquo幸轉側不就,尚能留帝欲,亦如姊教帝持,則厭去矣,安能複動乎?&rdquo 後驕逸,體微病,辄不自飲食,須帝持匙箸,藥有苦口者,非帝為含吐不下咽。
昭儀夜入浴蘭室,膚體光發占燈燭,帝從帏中竊望之,侍兒以白昭儀。
昭儀覽巾,使徹燭。
他日,帝約賜侍兒黃金,使無得言。
私婢不豫約中,出帏值帝,即入白昭儀。
昭儀遽隐辟。
自是帝從蘭室帏中窺昭儀,多袖金,逢侍兒私婢,辄牽止賜之。
侍兒貪帝金,一出一入不絕。
帝使夜從帑益至百餘金。
帝病緩弱,太醫萬方不能救,求奇藥,嘗得慎恤⑦膠遺昭儀。
昭儀辄進帝,一丸一幸。
一夕,昭儀醉進七丸,帝昏夜擁昭儀居九成帳,笑吃吃不絕。
抵明,帝起禦衣,陰精流輸不禁,有頃,絕倒。
挹衣視帝,餘精出湧,沾污被内。
須臾帝崩。
宮人以白太後。
太後使理昭儀,昭儀曰:&ldquo吾持人主如嬰兒,寵傾天下,安能斂手掖庭令争帷帳之事乎?&rdquo乃拊膺呼曰:&ldquo帝何往乎?&rdquo遂歐血而死。
伶玄自叙:伶玄,字子于,潞水人。
學無不通,知音,善屬文。
簡率,尚真樸,無所矜式。
楊雄獨知之。
然雄貪名矯,激子于謝不與交。
雄深慊毀之子于,由司空小吏曆三署刺守,州郡為淮南。
相入有風情。
哀帝時,子于老休,買妾樊通德。
通德,懿②之弟子不周之子也。
有才色,知書,慕司馬遷《史記》。
頗能言趙飛燕姊弟故事。
子于閑居,命言厭厭不倦。
子于語通德曰:&ldquo斯人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鹜嗜欲蠱惑之事,甯知終歸荒田野草乎?&rdquo通德占袖,顧視燈影,以手擁髻,凄然泣下,不勝其悲。
子于亦然。
通德奏子于曰:&ldquo夫淫于色,非慧男子不至也。
慧則通,通則流,流而不得其防,則百物變态為溝為壑,無所不往焉。
禮儀成敗之說,不能止其流。
惟感之以盛衰奄忽之變,可以防其壞。
今婢子所道趙後姊弟事,盛之至也;主君怅然有荒田野草之悲,哀之至也。
婢子拊形屬影,識夫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
俄然相緣奄忽,雖婕妤聞此,不少遣乎?幸主君著其傳,使婢子執研削道所記。
&rdquo于是撰《趙後别傳》。
子于為河東都尉;班躅為決曹,得幸太守,多所取受。
子于召躅,數其罪而撮⑧辱之。
躅從兄子彪,續司馬《史記》,绌子于,無所收錄。
======= ①脈,原本作〔月瓜〕。
古人認為合諧的性生活可以調節循環,故稱為脈。
有關解釋可參見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内考》。
②懿,原本作〔女+上醫下心〕。
此為同音替代。
③亦,原本作〔上亦下巾〕,字義為小帳幕。
此處同音假借。
④視,原本作〔目示〕,視字的異體字。
⑤筘,原本作〔弓區〕,音kōu。
〔弓區〕環即指環。
⑥觳,原本觳字以糸代角,音hú,意為绉紗。
⑦恤,原本作〔血阝〕,恤字的異體字。
⑧撮,原本&ldquo最&rdquo換&ldquo卒&rdquo,意拔,音c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