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

關燈
話說那委員勸慰了黃通理,想請黃通理帶幾個人,到豬大腸衙門賠個不是,将就了結,說道:“這樁事我已打聽得前後底細,豬大腸未免辦事操切,不順輿情。

    但是當官聚衆,他們那些年輕先生們也弄左了。

    現在上頭都曉得,不全是地方上的過處,特地委我來就事調停。

    我想辦事的法子,總要化大為小,化小為無。

    豬大腸雖然不好,也被他們糟蹋夠了,事情不得下篷。

    你老先生是學問好,閱曆深,這事原隻為了你先生一人,還請你先生系鈴解鈴,勸勸大家,同到豬大腸那邊去請個安,賠個罪,我從中在裡面替你們調處,就是豬大腸一時不肯服氣,也有我擔代。

    至于先生們的下情,以及要照辦的事,等我回省銷差,回明上頭,求上頭劄饬地方官,仍舊照辦,就依着你們公呈上的話說上去,總把事情圓全過來。

    一切在我身上,你老先生放心就是了。

    ”這委員如此說法,在黃通理那邊聽的人,有的聽說要請安賠罪,都不以為然,有的聽說他能回明上司,允準照辦,也未為不可,此談彼論,大家不決。

     當時黃通理回答那委員說道:“上頭委閣下到此查辦,一定要查為頭滋事的人。

    這事雖出于大衆激成功的,确實不錯,是為在下一人而起。

    如今叫在下勸大衆去賠禮,怎麼對得住大衆?萬一大衆越發激憤起來,累你把這件案子,也完結不了。

    在下的意思,情願跟着你進省,隻說帶了為頭滋事的人,聽憑上頭發落,這就你的差使繳銷,我的事情,等我同上頭自己交接,與你無幹。

    ” 黃繡球在屏後接嘴喊道:“是呀!”那委員聽見這一聲,又聽得屏背後好像有多少男男女女,七嘴八舌,都講:“我們一定照我們的辦法,不要理他。

    ”又聽見一個人說:“這委員,他道能回明上司,準我們把事情複舊,那句話真是騙三歲小孩子。

    如今這班老奸巨猾的官,專會拿這些話敷衍騙人。

    ”又像是幾個女人答道:“管他是騙是真,我們總拿定主意,趁此幹起來。

    ”那些說話聲音,喉嚨都很高的。

    委員聽了甚為驚怪,望着黃通理半天,問道:“你老先生家裡,究竟還聚着多少人?議論不休,不像是個息事的樣子,依你跟我進省,便怎麼樣呢?”黃通理道:“已經說過,你拿我去銷了差,後事便不與你相幹。

    ”委員看黃通理詞氣決斷,心上很嫌他倔強,嘴裡卻仍是圓轉,又談了好些。

     回至豬大腸衙門,豬大腸再三央求他,要拿幾個人重辦重辦,先是黃通理萬不可恕。

    委員又挽了人兩面調處,耽擱了幾天,隻是料理不下。

    外面那哄動的風潮,就日甚一日,委員照着官例,又飛禀請兵彈壓。

    地方上得了信息,更加鬧得利害,一時之間,連施有功那地方的紳耆百姓都來了好多。

     聽得黃繡球創議自立的道理,各人心中個個願意,便有的說:“我們生長在地方上,自從祖宗一直下來,何嘗曉得世界上一點點事?隻曉得戴着皇帝,服着做官的,送不完皇上家的租稅錢糧,受不盡做官的臉嘴脾氣,不論念書做生意,皇上家并不管我們的生路。

    有一個錢的财業,無要被皇上家捐去半個,還要被做官的敲去半個。

    皇上家隻拿個金頂子、銅頂子哄騙我們。

    我們拿這些頂子換不得飯吃,倒反有了頂子拘束住,什麼都做不來。

    倘使沒有這個撈什子,好比種田做生意的,那個不是清清白白的人?卻就說是末等下流,格外的看不起。

    偶然做錯件把事,或是鬥了兩句嘴,捉到官裡去,就跪斷了兩隻腿,打爛了兩面屁股,關在牢裡,比鄉下的豬圈狗窠還要不如。

    正正經經有事請官判斷,官也不問曲直,不管原告被告,一樣的下跪,一樣的受罵受打,伸手隻是要錢。

    有了錢,不怕殺人都是應該;沒得錢,不怕老子打兒子都是犯法。

    我們從小兒跟着祖父下來,以為從古至今,普天之下做人就是這個樣子,所以也安心服貼。

    念書的苦巴巴騙個頂子,種田的苦巴巴完了錢糧,做生意的勉強糊餬口,這麼一代一代的過去。

    不料遇着施有功施老爺,到了我們地方,同我們講講,才曉得皇上的國,全靠我們人家撐着的,國是我們幾千年所有,皇上不過是一時一時替我們人家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