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關燈
話說張先生這日到黃通理家,一為打聽畢太太去後有無信來,二為衙門裡又奉到文書催辦學堂,本官也換了人,特來通知。

    聞說新換的官,人極有用,他在别處任上,辦過蠶桑館,也辦過學堂,都有成效。

    黃繡球道:“官辦學堂,我們說過不必問信,他催辦些什麼,我也不願聽,倒是巴望畢太太早點來。

    我這兩日又做了一件快活事,請我家通理告訴你尊駕看。

    ”黃通理接着,将收留尼姑的事,帶笑帶說了一通。

    張先生道:“現在上頭催辦學堂的方法,正要說清查地方寺産作為經費,他那覺迷庵,雖無産業,大可将房子地基捐出,或是估價變賣,或是就改作小學堂。

    ”黃通理道:“這庵不大,地基也不值錢,若是變賣了,湊湊數,還可做得。

    繡球,你将來就叫那老姑子出名,捐掉了它。

    ”黃繡球道:“如今兩個姑子,既然要養她還俗,正苦這座庵無從交代,隻管雇着香火看守下去,也不是道理。

    我想另外叫人出名,把這庵捐作女學堂,外頭托張先生,裡頭暗地下,我等畢太太來,一同布置。

    先禀上去,本官既要交卸,一定不批,新官既是能辦事的,自然一定可以批準。

    我們仍舊辦我們的家塾,這樣,那座庵堂才能在我們手底下聯絡一氣。

    ”張先生道:“機會好,主意也好,本官交卸是快的,我等他交卸前幾天,代你們做好呈子遞進去。

    ”黃繡球道:“這就很好。

    ” 說話之間,隻見來了一個人,手裡拿着一張名片,說是學老師那邊來請黃老爺即刻過去。

    張先生告辭而出。

    黃通理去到學老師齋中。

    談起:“前日送考回來,有個貴本家,叫黃禍的來見,帶着一封廣東來的信,說你足下要辦學堂,并不禀官,也不來同兄弟商量,卻先同一位衙門口的書辦,串通了别處教堂裡教民的妻子,在外面招搖。

    足下是老實人,都被那書辦作弄,兄弟想開學堂的事,自然聽地方官主裁,我這裡都不便越俎,何況足下?至于同教民交涉,尤其非我輩所宜,他們當書差的,口張為幻,極其可惡,足下斷不可受他的愚。

    我這裡又接着移文過來,說學堂已奉上憲催辦,将來倘然辦起來,總是幾位鄉紳主持其事,我代足下謀個散習位置,豈不安逸得多?” 黃通理聽了答道:“這事盡可請老師察訪,如果晚生同那書辦有在外招搖的實據,也瞞不過敝本家黃禍。

    如今我們這地方并無人講起,反是廣東隔了幾千裡路,倒有信來通知老師,不是晚生頂撞老師的話,隻怕老師倒受人之愚了。

    至那教民的妻子一句話,更加胡塗,那是張開化張書辦的親眷,同賤内結拜姊妹,一向在廣東那邊,習的外國醫,此番回家,路過此地,那日大家送他上船,在岸上大家講到開學堂的事,托他到上海帶點學堂應用的書回來,給大家預備,将來叫子弟進學堂用的,這也尋常之事。

    ” 那學老師聽到此處,心上一愣,就支吾說道:“莫非是此人仍回廣東,以訛傳訛,說出來的?我這裡來信是真,并非兄弟說的假話。

    ”便将黃禍送來的一封廣東信,給與黃通理閱看。

    黃通理接來看時,分明就是黃禍的筆迹,内言:張開化欺他本家黃通理懦弱無知,串通外來教民之妻,借着學堂,斂錢入私。

    學堂為新政發端,豈容蠹吏嫁名行騙?要請老師查明,詳禀重辦。

    末後又言:地方上如果開辦學堂,敝友黃某,可任經理之責,也請切實保舉。

    他那本家黃通理,若是并不知情,也可開脫其罪,酌充分教習雲雲。

    黃通理看完此信,問道:“老師同這位寫信的人自然很有交情,晚生卻同他不相聞名,何以也替晚生着力,是所不解,這其中必定另有一個因頭。

    ”老師道:“這倒不明白了。

    ”黃通理笑道:“老師不明白,晚生倒有點明白的意思,一定老師受了敝本家之愚。

    老師的話不假,這封信卻是假的。

    老師不認得寫信人的字麼?”老師道:“這種信還不是請人代筆,何以見得是假?”黃通理道:“要就是請敝本家代的筆,見了敝本家,且請問問他看。

    晚生承老師的吩咐,決不多事。

    老師也弄清楚了,晚生再來奉教。

    ”說罷起身興辭。

     那老師反弄得一團疑心,想了半天主意,打出一個回信稿子,請黃禍過來,叫他代謄,謄好了細對筆迹,方知來信也就是黃禍捏造。

    當時并不揭穿,後來又請了幾位門生,連黃通理一并來吃便飯,才問清黃通理與黃禍兩人的前根後苗,老師就置之不問。

    直等舊任官已經交卸,新任官接印之後,黃禍又去到老師處慫慂其事,被老師大加申斥,隻才沒趣而罷。

    原來黃禍妒恨張先生,既想拿奸情誣陷他,又要拿學堂的事誣陷他,後來打聽奸情,是萬萬牽搭不上,就不說起。

    這學堂的事,寫過信,把他那廣東道台的朋友,拜過那陳膏芝的陳少爺,也着實從中媒孽,并自家替自家挖當了許多。

    隻是廣東朋友,總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