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關燈
意想不到。

    告訴你罷,這都是尋常無人在意,就如我,不是遇着你現在談起,也隻知女人放腳為奇,忘了是奉過旨,出過告示的,真也好笑。

    你這事可惜起先不曾碰着我,不然,實是一件美事,那裡會弄到這樣糟糕!”黃通理聽得心中暗暗歡喜,想道:“不料因此倒得了一個可談之人。

    古人雲:【禍者福之倚。

    】将來借着這人,做開來,就有多少幸福。

    庸俗之見,最是勢利難破,這人在衙門口看來很有手面,我們不妨借他手面,運動機關,或者他為我所化,順了我們一邊,那時辦事的勢力圈,就不怕不發達了。

    卻是今日且不必同他深談。

    ”想罷,便與張先生加些殷懃,說:“連日幸會,等今晚此事停當之後,我再慢慢請教。

    彼此既已結識,請教的日子就很長。

    能得同爾學些公事,不至像此番受人之欺,那更好了。

    ”張先生道:“這是容易,爾日間盡管請過來,我下午總在衙門裡,舍下诠在衙門東邊不遠,一問無人不知的。

    ”黃通理連連答應,喊上了飯,又謙遜了一回。

     飯罷,一看對時表,已兩點多鐘,兩人起身作别。

    張先生拱一拱手,說聲:“叨擾,晚間到我刑房裡坐了候着便是。

    ”黃通理也還禮說道:“遵命遵命,大約晚飯後來不遲,諸事費心。

    ”張先生道:“晚堂總在九點鐘,你甯可早來點好。

    ”黃通理答應着,各自散去。

    順便又到了官媒家,看了黃繡球,如長彼短,說了些。

    黃繡球也着實高興。

    出來,便回至家中。

    他兩個孩子記挂着母親,哭鬧不休。

    黃通理說:“今晚明早,你母親便回來了,好好的等着。

    ”就與那照管的談了幾句,囑咐了一遍。

     待黃昏時,略吃了點飯,來至衙前,才七點半鐘。

    張先生正在那裡辦公,說聲:“請坐,一切事都已舒坦,大約再有點把鐘,就要坐堂。

    你令正也就要帶了來,先問一起已審未結的教案,快得很的。

    ”果然一些時,聽見傳點發梆。

    又一些時,三梆升堂,張先生并不進去。

    黃通理跟着伺候的書辦們先就進了宅門,在二堂下聽審。

    隻見中門開處,兩個人捧着兩盞羊角風燈引導于前,兩個人,一拎水煙袋,一個垂着手,相随左右。

    那官升上公座,底下兩旁紅黑帽,吆喝一聲。

    那官将朱筆提起來。

    就有一個隸役,推着一個罪犯,跪至案前。

    那官喝問道:“這幾天本官已經查訪明白,知道你們同夥很多,到底還有幾個?當日在堂中鬧事,到底動手的有幾個?快老實講!”旁邊那書辦也接口道“快供上來!”那罪犯才說得一句“老爺開恩”,這官已把驚堂一拍,說:“這個混帳東西,與我拉下去打。

    ”不由分說,就有兩個紅班皂隸,橫拖豎拽,将那犯按在地下,劈劈拍拍打至一二千闆,放了起來,仍舊跪下。

     那官便道:“你們這種可惡,可曉得教堂裡的神甫老爺們,在地方上,皇上家叫督撫大人保護,督撫大人們責成我地方官保護,你們做百姓的,要怎樣客禮相待才算安分。

    本官到任以來,就幾次三番的傳谕董事,出過告示,有一點點小事情,本官就派差彈壓,生怕你們百姓吃虧,也算在你們百姓身上盡心的了。

    你們動不動,同那教民尋仇,無非是為了一隻雞,一隻狗的事。

    雖然也有他們教民先起頭的,究竟有他們神甫老爺去管,本官還要讓他七分,你們倒無法無天,鬧起事來。

    哄事之後,一哄而散,叫神甫老爺全把過處推在本官身上,說是失于防範,不善調和,一封信告訴了上司。

    上司一道劄子,就吃住本官,要記過撤任,沒了參了官,還要賠錢,身家都害在你們手裡,可恨不可恨!” 如此怒氣沖沖說了一大篇,帶下去,又換了一兩個人,都是問一兩句話,就打個一千八百。

    這樁案子,原是未結,問過這一案,那官回頭問書辦道:“還有什麼?”書辦回說:“前三天饬拿的黃繡球,今早也發出谕單,随堂帶審,現已伺候了。

    ”那官說:“黃繡球?……哦,……是件什麼事情?”隻見他背後走出一個家丁,唧唧咯咯的說上幾句。

    書辦在旁,也插上幾句。

    黃通理此時格外留神,曉得這家丁必定是稿案二爺。

    起頭聽不清說什麼,後來聽得幾句,說:“外邊當這女子是女扮男裝,起了謠言,實在是弄錯的,可問不可問。

    吩咐下去,叫那女子具個結來存案,就完了。

    ”那官便道:“很好。

    ”一言甫出,書辦已抱下案卷離開。

    又是一聲吆喝,那官早就退堂。

    黃通理心下暗想:就這麼希松了結,可見錢的力量真真不小。

    公門中事,真真可笑!忽又想道:“我真胡塗,怎麼聽審時,堂下并不見黃繡球?”于是急忙走入刑房。

     張先生業已回寓,有人告訴他,說黃繡球原不曾來,張先生交代的,你明早随便寫個保結,連那個東西一齊送到房科裡,張先生在此等着,不要誤事,當時就可到官媒家領回人去。

    ”黃通理便也緻謝告辭。

    一路上還有多少心口猜度的話與那些後文,須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