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關燈
妻子所說的話,倒了一邊,保不住要牽連搖動。

    房屋倒了,還要牽連,豈不是村上的風俗,壞了一件,也牽連十件百件?人情壞了一個,也牽連十個百個?一而十,十而百,那就一齊敗壞,不可收拾,實在可怕可恨!但是我一人所見如此,我們村上明白事理的,總該還尋得出幾位。

    待我回家揀個日子,辦兩席水酒,請些人來商議商議。

    就拿我房屋傾欹,急須拆造的事,借為演說,想必有一二動聽。

    ” 一日,黃通理果然叫他妻子辦了兩席家常便飯,免不得肥魚大肉,十分豐盛,請了些同族等輩。

    大家一到,心裡猜着:既不是有什麼喜慶的事,必定他家又奉到官谕,要寫什麼捐,議什麼社倉積谷。

    再不然,辦警察,辦團練,這些事情要大家商議。

    内中一人說:“這都不像,我家通理先生向來不管這些閑事。

    聽見外頭講,今年村子上瘟疫很重,有幾個人出頭,要建齋打醮,做七七四十九天功德,莫非通理先生為了這個,要同我們商量?至于那地方官府的事,莫說通理不管,我們也大家不情願。

    這無非把我們村上的錢,白白送與官府,賺上腰包,我們還不如去養貓喂狗,倒有點用處呢。

    ”說話之間,通理走了出來,先叙些浮文,都說今日有何事見谕,這般費心,卻都來叨擾。

    通理道:“自家人說那兒話。

    連日隻因舍下房屋,今年被風吹雨打,有兩間要像坍塌,心中煩悶。

    偶然想着諸位,邀過來談談。

    諸位賞光,菜是沒有,這酒是可多喝幾杯。

    我還有别話奉商呢。

    ”當下各人坐定,有一位姓黃名祿的,開口先說:“府上房子是多年老宅,如今若要修葺,卻不宜輕舉妄動,須得請個看陽宅的先生,揀個好日子,或是應該抽梁換柱,或是應該添瓦砌牆,倒也不輕容易,若還可以将就得過,不如雇兩個瓦木匠,先用木架子支他幾年,再用石灰磚瓦粉刷點,填補點,料也不妨。

    ”又有一位姓黃名樹的,接口道:“我認識個瓦木作頭,手藝很好,包工也很便宜,你老若是這麼辦法,我明日就薦他到府上來,叫他收拾收拾。

    ” 這兩位的話,入了黃通理的耳朵,好不中聽。

    心上原想借着房子同他們說些整頓村俗的道理,他們先哓哓不休,反覺無從插口。

    轉念聽他們的言論口氣,也都是一派倚賴性質,未必能幹得甚事。

    且待我就他們的話,打動一下,看是如何。

    便站起來,斟過一回酒,敬上一回菜,笑嬉嬉的說道:“我這房子,年代太久,内中木料都已黴爛,若就外面支起一根木頭,牆上加刷一層石灰,自然還可将就幾年。

    但是我看這村上住的人家,大大小小,他那房子有的已經支了木頭,有的已經刷過石灰,又有的早經風水先生看了,隻覺得總是東倒西歪,外面光華,内裡枯朽。

    假如一年一年的,你家将就些,我家也将就些,隻怕到後來一齊倒個幹淨,請風水都請不着,雇木匠卻雇不來,豈不要大家露宿在地上嗎?”幾句話,說得合席好笑,就有人說:“通理先生,你這話呆了,從來隻有水火之災,遭個大劫,或者房屋一齊受累,那有好端端便舊點破點,會一齊坍了的?這就過于多慮,慮的又不在理了。

    ”黃通理道:“怎麼不在理?不過我慮的,是世界上的公理。

    須知那水火之災,一半雖是人事不謹,還有一半天意在内,這大家住的房子,你連我的牆,我靠你的壁,你家将就支砌支砌,我家也将就支砌支砌,眼見得我們村上,都是祖傳的老宅子,也經過幾番水火,加上年年的雨雪風霜,難道就這麼支得過去?萬一我家的倒了,連累你家,你家的倒了,連累他家,接二連三,豈不要倒個幹淨!”說至此,大家放下杯箸,說:“這般道來,莫非想把一村的房子都拆了重造嗎?看你酒也喝得不多,全是說些醉話!正正經經,你那房子若是修,若是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