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人類的文明

關燈
>》是子思轉述他祖父孔子的話。

    開頭第一段說&ldquo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

    &hellip&hellip道也者,不可須奧離也。

    &rdquo我照樣參考了注釋,照我自己的見解,解釋如下:&ldquo人的本性是天生的,順着靈性良心為人行事,就是該走的道路。

    &hellip&hellip應該時時刻刻随順着自己的靈性良心。

    &rdquo 這是中國的&ldquo孔孟之道&rdquo。

    西方各國各派的哲學家有他們的&ldquo道&rdquo。

    各宗教派别又各有他們的&ldquo道&rdquo。

    究竟什麼是&ldquo道&rdquo,知識界、文化界并未得到統的共識。

    我們讀到的經典書籍都是經過時間淘汰的作品了,我們承襲了數千年累積的智慧,又增長了多少智慧?幾千年來,有靈性有良心的人至今還在探索人生的真理、為人的準則。

    好幾千年過去了,世道有所改變嗎?進步了嗎?古諺:&ldquo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鈎,反封候&rdquo。

    現在又有多大的不同?現代的書籍,浩如煙海,和古代的書籍不能比了。

    現代的文化,比古代普遍多了,各專業的研究,務求精密,遠勝古人了,但是對真理的認識。

    突破了多少呢?古代珍奇的文物、工藝美術品,當今之世,超越了多少呢? (4)我們且回頭看看,人類文明最受稱道的人間奇迹,何等慘酷。

     秦始皇少年得志。

    十三歲即位稱王,二十六年後,兼并天下,統一中國,自稱始皇帝。

    在位三十四年後,為了抵禦匈奴,命将軍蒙恬驅使當時曾犯錯誤的人(例如現代的&ldquo右派&rdquo或&ldquo五·一六&rdquo)去築長城。

    相傳孟姜女的丈夫給抓去築長城,一去不返。

    孟姜女尋夫。

    到長城下痛哭,哭得長城都塌下了一角,她丈夫的屍體,赫然壓在長城下。

    當時民謠&ldquo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rdquo商梁周興嗣編綴的《千字文》。

    把長城稱為&ldquo紫塞&rdquo。

    據孫謙益參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ldquo紫塞&rdquo即長城也。

    秦始皇築長城,西起臨挑。

    東至朝鮮。

    其長萬裡,土色皆紫,故稱&ldquo紫塞&rdquo。

    注解雖簡約,也說明問題。

    我曾考證&ldquo紫塞&rdquo的出典,隻知長城之下土盡紫。

    一說長城之下有紫色花。

    我國各地土色不同,有黃土地、紅土地、黑土地等。

    長達萬裡的長城下,土盡紫。

    為什麼呢?築長城的老百姓有生還的嗎?一批批全都死在城下了。

    &ldquo屍骨相支拄&rdquo,不全都爛在城下了?老百姓血肉之軀摻和了泥土,恰是紫色。

    這種泥土裡花開紫色,真是血淚之花了。

    好大喜功的帝皇奴役人民,創建了人間文明的奇迹。

    可憐多年來全國各地的老百姓,千千萬萬的老百姓,辛辛苦苦的勞役,拿生命作犧牲,造成了人類文明的奇迹。

    埃及的金字塔,不也是帝皇奴役了千千萬萬、萬萬千千的人民造成的嗎?世界各地曆代文明的創始人,都是一代天驕,都是南征北伐,創立了自己的皇朝,建立了一個朝代又一個朝代的文明。

    各朝代的精英。

    都對本朝文明做了有價值的貢獻。

    但是為他們打仗的兵了,被他們征服的人民,受他們剝削的老百姓呢,都隻是犧牲品。

     天地生人,能是為了人類的文明嗎?人類的文明,固然有它的價值,可是由以上種種理由,是否可以肯定說。

    人類的文明,雖然有價值,卻不是天地生人的目的。

     (二)天地生人的目的 天生萬物,人為萬物之靈。

    天地生人的目的,該是堪稱萬物之靈的人。

    人雖然渺小。

    人生雖然短促,但是人能學,人能修身。

    人能自我完善。

    人的可貴在人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