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聖門健仆

關燈
化為黎虹! 天地遂成,又有女娲以黃土造人,創造了人類。

    又一萬八千年後,“四極廢、九州裂”,地火寬廣猛烈地燃燒,洪水浩渺無邊,猛獸吞食善良的人民,兇猛的大鳥捕食老弱者。

     于是女娲煉制五彩石用來修補蒼天,斬斷一隻海鳌之足用來支撐天地,殺黑龍以拯救翼州,積蘆灰以止漢水…… 人們開始在盤古開創的天地間繁衍生息。

     有伏羲氏始作八卦,教民捕魚畜牧,以足實食物! 有神農氏教民衆創制農具以興農業,遍嘗百草以創醫藥! 有一“有巢氏”構木為巢,讓民衆用巢避離獸蟲蛇之侵擾! 有熔人氏教民鑽木取火,以化食物之腥躁…… 在這些聖賢之人的引導下,人們一步一步地由刀耕火種,飲血茹毛走向繁榮昌盛。

     神農氏死後,黃帝在阪泉擊敗炎帝,在湯鹿斬殺蚩尤,諸侯薦為天子,以代神農氏。

     黃帝思及自己的前代諸位聖賢之人都為天下民衆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自己亦不當落後。

     于是.他與他的臣士一起日思夜慮,創建了蠶桑、丹車、宮室、文字等等一系列的文明之制度。

     他念及天下紛争不息,皆是因為正弱庶強,要想讓九州得到安甯,就必須對心地邪惡之徒有一種威懾力。

    于是,他便讓人開始創建相擊之術,由五人分别擔負部分任務。

    此五人花了七七四十九年,終于集數千年各部落争戰之經驗,創成了五種相擊之術,分别為: 刀、劍、拳、箭矢、輕身提縱。

     黃帝大喜,遂将這五種相擊征戰之術彙作一處,并将自己所精通的吸氣吐納之術也一并歸納,書于冰蠶所織的絲帛之上,名為“平天六術”。

     由此名字亦可看出黃帝創建這六種相擊征戰之術的目的是為了壓制詭惡之人,使天下平定安甯。

    這隻是他一個善良的願望而已,他沒有想到事實上“平天六術”的功用與他的最初意願恰恰背道而馳。

     此六術皆是智者費盡思慮所成之絕學,玄奧已極。

     黃帝令他的精銳之師相互習之,日久天長,“平天六術”漸漸地傳播開來。

     這便是天下武學的來曆。

     天賦高的,由“平天六術”中學成絕世高手;天資平庸者,則成了泛泛之輩。

     十年、百年、千年…… “平天六術”從未被人所親見,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學到的本就已是變形變質的平天六術其中的一小部分。

     時間越久,人們所習之武學與“平天六術”的内在聯系就越來越模糊,而一些自诩不凡的人為了彌補這種缺陷,便不斷地加入自己的東西。

     其實,這是一種狗尾續韶,其效果就等于不斷地向一碗本是醇美至極的酒中倒入水,看起來似乎碗中酒更滿了,但事實它已不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酒。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自己彌補進去的武學中,心胸寬廣博大者,便将“平天六術” 引為正道武學,而心胸邪惡者,不自覺地就把自身的邪惡融入其中,成為邪道武學。

    千百年過去了,江湖之中已是門派林立,在相互争戰中不斷消亡,重生……、這其中,自然有一些天賦高者自創了一套武學—而事實上,這種自創并不可能是真正的自創。

    因為他要自創武功,就必定見過武學招式,而見過的武學招式,定是由“平天六術”中演變枝生而成的。

     所以,即使是自創的武學,在這其中,也是有“平天六術”的影子在裡面。

     人的天性使人喜歡追求完美,因為這樣最能招人注目。

    于是,天下武學也越來越完善。

     完善了,總不免有些不實。

     這正如身着麗服之人,行止間總是會小心翼翼,因為他怕一不小心會弄髒或弄破了他的衣物。

     武林中已有不少有識之士意識到了這一點,但卻不明白其中的原因,更不會追根溯源到千百年前。

     畢竟,“平天六術”在今天人們的眼中,隻是一個傳說而已,而且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傳說。

     空靈子便是一位有識之士。

     空靈子似乎就是為武學而來到世間的,他對武學的領悟力、接受力高得不可思議。

    他沒有拜過師,但在他二十歲的時候,他就已是名滿天下了。

     因為他在見識各門各派的武學時,他的目光所及,看的不是一招一式,而是這種武學的整體,以及蘊涵于整體之後的靈魂。

     他堅信,任何武學都有它的靈魂。

     也正因為如此,武功才有正邪之分。

    否則,同樣以殺人為目的,又怎會分出正邪? 他這種獨具一格的領悟力,使他的武功進展快得不可思儀。

     時間久了,他發現天下武學在繁亂複雜的背後,定是存在一種共同的東西,而這種共同的東西,才是武學的核心、精華! 他不由聯想到那個傳說一般的故事。

     不管别人信與不信,至少,他已開始相信這個傳說他決定要找出隐藏在天下無數武學背後的共同東西。

    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對武學的執着己到了一種“尊敬”武學的份上。

     他不能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