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須夢 第九回 蔡平娘魂栖玉真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乾天變革舊更新,通共兩人為一身。
藕斷亦知絲不斷,魄淪又見魂難淪。
陰陽合理無他理,人鬼聯姻非别姻。
世上猶然未解悟,請君借問-蒿神。
卻說蔔玉真自井邊和詩之後,恨不得看真,斯時亦有轉盼他,雖未甚詳細,亦曉得有一個生極俊雅,然未知這詩是他詠的否。
自是以後,終日尋思悒怅,神魂夢樣,茶飯少進。
嘗說:“好句有情求淑女,落花無語怨東風。
若是那一個人,他臉兒清秀,身又俊,性又溫。
且想他這一首愛情詩,知他一天星鬥煥文章,不枉十年窗下苦。
如今誰肯作針線引?又不好向東鄰通殷勤,又不好和我母親說出真情。
除非到了黃泉路,才得與他結婚姻。
”不數日,睡不安,坐不甯,幽思昏昏,香消玉減。
時人有歌《鵲踏枝》為證: 見了那人,吟得句兒真。
想了那詩,念得字兒新。
青春年少,俊俏聰明。
怅惹眉桃,心事向誰吟。
愁撞心苗,性命有誰憐。
真是有心了奈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
其母林氏道:“吾兒這幾天針線懶拈,詩書不理,悶悶不快,恹恹瘦損,為什麼事?”玉真道:“兒非為别事,隻因前日,兒在花園内看女婢汲水灌花,有二位秀才,一個生極标緻,吟一首詩,兒此時亦酬和他一絕。
未知此人是何方人氏,何姓何名。
兒這精神是為他牽絆,敢以真情告。
”林氏道:“這一個人,吾兒認得真麼?”玉真道:“兒一時看見有二人,未曾認真,但聽他吟詩聲音似漳州人氏。
”林氏道:“若是漳州人,找聞有一個漳州人在這裡雇考。
既然敢來雇考。
必是大才可知。
然不曉得這人生得怎麼模樣?”林氏又想道:“倘他娶過了親,卻怎好?”玉真道:“想他昨日之詩似斷弦未娶的。
”林氏道:“兒何以知之。
”玉真道:“他詩道:‘偶遇名花惹悶時’,又道‘陽春和斷求心知’,吟這幾個字眼,便可知是斷弦未娶的。
”林氏道:“我不曉詩中意味,兒試說與你母親曉得。
”玉真道:“凡遇名花必喜賞,何為‘惹悶’?陽春其曲愈美而知愈寡,何為說‘和斷’?‘和斷’定是他前有賢妻,如今斷了。
”林氏道:“吾兒好聰明。
” 母子正在愁悶之間,聞得外面老妪之聲,叫:“秀才娘開門。
”林氏即出來開了門,說道:“原來是張媽。
敢問張媽到舍,有何見教?”張媽道:“來到貴府,總是為着婚姻好事。
即因漳州有一個秀才,姓蔡,名允升,舊年才斷了弦,現今來此雇考。
前日遊耍,到你後花園,見小娘子在井邊看女婢汲水灌花。
不覺傷情,倡和了詩,情意眷戀,想得廢寝忘食,無奈托我來求一求。
其人生得美貌,才學自不消說,然未知蔔先生肯許否?”林氏道:“若是前日和詩的人,俺母子都允喜,須待他父親早晚到日,我自當贊助。
倘得許允,即當一人報知于你。
”張媽道:“蔔先生若許允,直速速報我知,恐送了人性命,不是耍處。
我今且回去罷。
”林氏送他出門,遂入内謂玉真道:“吾兒前日花園内所見之人,确是我所說雇考之人。
此人姓蔡,名允升,果是斷弦未娶的。
未知你父親今晚會到否?”玉真聞這消息,知有下落處,心神漸漸安定。
過了二天,蔔世傑到家,玉真心内怡然自曠,其病十分已有八分輕松。
其母林氏把前日事情逐一細細陳了一遍,蔔世傑道:“我不曾目睹過,既然中你母子之意,便是好的可知。
” 那張媽聞蔔世傑回來,即走來探問,見了世傑,問道:“蔔先生台駕到有幾天?”世傑道:“昨晚才到。
”又問道:“令千金這樁事曾聞知否?”世傑道:“吾兒誓揀擇良配,至今有年矣,幸得有緣,中吾兒母子意,定是月老推排。
敢問他有多少聘金?值今日良辰,可許他即來定聘。
”那張婆道:“他說嫁女議聘乃夷狄之俗,佳人配才子,何用聘金?”蔔世傑道:“既無聘金,要娶什麼親?這個做不得。
”林氏力勸世傑道:“我夫婦年已半百,未有男嗣,不如招他進贅,以為年老這計,豈不是好?”蔔世傑道:“你婦人家,所慮者淺,所見者短。
不知他是福建人,倘一旦僥心要去,你我兩個老人家肯跟他去否?如不肯随他去.教我怎好?不如他有銀子來娶,處得兩便。
一來歡喜吾兒得了良緣,不虛生平才學之托,二來我好把這銀子覓一個螟蛉子,庶免絕嗣之苦,且亦好做後來的棺木本,豈不是一舉兩得乎!”林氏聽了,低頭無言可答。
張媽道:“既然如此,我且回去問他。
他若是有銀子,我即刻就走來回覆;他若是無銀子,我也不必來了。
”說罷,就起身而去。
那張媽即轉來問允升,不知允升是一個窮酸
藕斷亦知絲不斷,魄淪又見魂難淪。
陰陽合理無他理,人鬼聯姻非别姻。
世上猶然未解悟,請君借問-蒿神。
卻說蔔玉真自井邊和詩之後,恨不得看真,斯時亦有轉盼他,雖未甚詳細,亦曉得有一個生極俊雅,然未知這詩是他詠的否。
自是以後,終日尋思悒怅,神魂夢樣,茶飯少進。
嘗說:“好句有情求淑女,落花無語怨東風。
若是那一個人,他臉兒清秀,身又俊,性又溫。
且想他這一首愛情詩,知他一天星鬥煥文章,不枉十年窗下苦。
如今誰肯作針線引?又不好向東鄰通殷勤,又不好和我母親說出真情。
除非到了黃泉路,才得與他結婚姻。
”不數日,睡不安,坐不甯,幽思昏昏,香消玉減。
時人有歌《鵲踏枝》為證: 見了那人,吟得句兒真。
想了那詩,念得字兒新。
青春年少,俊俏聰明。
怅惹眉桃,心事向誰吟。
愁撞心苗,性命有誰憐。
真是有心了奈無心好,多情卻被無情惱。
其母林氏道:“吾兒這幾天針線懶拈,詩書不理,悶悶不快,恹恹瘦損,為什麼事?”玉真道:“兒非為别事,隻因前日,兒在花園内看女婢汲水灌花,有二位秀才,一個生極标緻,吟一首詩,兒此時亦酬和他一絕。
未知此人是何方人氏,何姓何名。
兒這精神是為他牽絆,敢以真情告。
”林氏道:“這一個人,吾兒認得真麼?”玉真道:“兒一時看見有二人,未曾認真,但聽他吟詩聲音似漳州人氏。
”林氏道:“若是漳州人,找聞有一個漳州人在這裡雇考。
既然敢來雇考。
必是大才可知。
然不曉得這人生得怎麼模樣?”林氏又想道:“倘他娶過了親,卻怎好?”玉真道:“想他昨日之詩似斷弦未娶的。
”林氏道:“兒何以知之。
”玉真道:“他詩道:‘偶遇名花惹悶時’,又道‘陽春和斷求心知’,吟這幾個字眼,便可知是斷弦未娶的。
”林氏道:“我不曉詩中意味,兒試說與你母親曉得。
”玉真道:“凡遇名花必喜賞,何為‘惹悶’?陽春其曲愈美而知愈寡,何為說‘和斷’?‘和斷’定是他前有賢妻,如今斷了。
”林氏道:“吾兒好聰明。
” 母子正在愁悶之間,聞得外面老妪之聲,叫:“秀才娘開門。
”林氏即出來開了門,說道:“原來是張媽。
敢問張媽到舍,有何見教?”張媽道:“來到貴府,總是為着婚姻好事。
即因漳州有一個秀才,姓蔡,名允升,舊年才斷了弦,現今來此雇考。
前日遊耍,到你後花園,見小娘子在井邊看女婢汲水灌花。
不覺傷情,倡和了詩,情意眷戀,想得廢寝忘食,無奈托我來求一求。
其人生得美貌,才學自不消說,然未知蔔先生肯許否?”林氏道:“若是前日和詩的人,俺母子都允喜,須待他父親早晚到日,我自當贊助。
倘得許允,即當一人報知于你。
”張媽道:“蔔先生若許允,直速速報我知,恐送了人性命,不是耍處。
我今且回去罷。
”林氏送他出門,遂入内謂玉真道:“吾兒前日花園内所見之人,确是我所說雇考之人。
此人姓蔡,名允升,果是斷弦未娶的。
未知你父親今晚會到否?”玉真聞這消息,知有下落處,心神漸漸安定。
過了二天,蔔世傑到家,玉真心内怡然自曠,其病十分已有八分輕松。
其母林氏把前日事情逐一細細陳了一遍,蔔世傑道:“我不曾目睹過,既然中你母子之意,便是好的可知。
” 那張媽聞蔔世傑回來,即走來探問,見了世傑,問道:“蔔先生台駕到有幾天?”世傑道:“昨晚才到。
”又問道:“令千金這樁事曾聞知否?”世傑道:“吾兒誓揀擇良配,至今有年矣,幸得有緣,中吾兒母子意,定是月老推排。
敢問他有多少聘金?值今日良辰,可許他即來定聘。
”那張婆道:“他說嫁女議聘乃夷狄之俗,佳人配才子,何用聘金?”蔔世傑道:“既無聘金,要娶什麼親?這個做不得。
”林氏力勸世傑道:“我夫婦年已半百,未有男嗣,不如招他進贅,以為年老這計,豈不是好?”蔔世傑道:“你婦人家,所慮者淺,所見者短。
不知他是福建人,倘一旦僥心要去,你我兩個老人家肯跟他去否?如不肯随他去.教我怎好?不如他有銀子來娶,處得兩便。
一來歡喜吾兒得了良緣,不虛生平才學之托,二來我好把這銀子覓一個螟蛉子,庶免絕嗣之苦,且亦好做後來的棺木本,豈不是一舉兩得乎!”林氏聽了,低頭無言可答。
張媽道:“既然如此,我且回去問他。
他若是有銀子,我即刻就走來回覆;他若是無銀子,我也不必來了。
”說罷,就起身而去。
那張媽即轉來問允升,不知允升是一個窮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