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

關燈
(辛未)四年大明隆慶五年 春正月 1月8日 ○朔辛未,以安容爲靈光郡守。

     1月22日 ○乙酉,以樸素立爲聖節使,柳景深爲兵曹參判,柳希春爲承文副提調。

     1月23日 ○丙戌,樸忠元爲吏曹判書。

     1月25日 ○戊子,以盧守愼爲大司諫。

    〈學問文章,德行名望,亞於李滉。

    〉姜士尙爲大司憲。

     二月 2月4日 ○丙申,全羅監司李希閔遞,以柳希春代之。

     2月5日 ○丁酉,臺諫,以貪鄙劾罷礪山郡守金漢傑。

     2月10日 ○壬寅,以加德僉使金?遷全羅道左水使。

     2月11日 ○癸卯,以金貴榮爲兵曹判書,吳祥爲戶曹判書。

     2月26日 ○戊午,有政。

    上特旨,擢盧守愼爲大司憲,忠淸監司,以公州牧使尹杲昏執躁暴,請罷。

    上從之。

     ○憲府上疏,以上怠於經筵賓師之臣,旣進而復退,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爲戒。

     2月28日 ○庚申,禮曹因黃億上疏回啓:「呂氏鄕約之法,擧而行之,則人皆勸善而懲惡。

    其於敎化正俗,必多所益。

    當此年之時,民皆迫於飢寒,無暇治禮義,迫令聚會,講究約法,招呼奔走,不無騷擾之弊。

    是故人物繁盛處,先試其可,勿令驅迫,行之有漸。

     三月 3月4日 ○乙醜,掌令愼喜男,於經席陳:柳希春有學問之人,必能振斯文,敎育人材,而辭頗未瑩。

    上問至再曰:「然則欲陞遷而用之耶?」喜男曰:「非謂當升遷也。

    」樸謹元從傍釋之。

     3月6日 ○丁卯,有殿講。

    專經文臣十七人內,十四自不,三人講而不通。

     ○儒生以闢佛上疏。

    上批答曰:「在首善之地,常自講論者,道理也;期待者程、朱也。

    宜益勤心忍性,切磋琢磨,敬義夾持,表裏交養,爲他日眞儒,立於朝廷,上輔寡君,下澤斯民,使治隆而俗美,則吾道之衰,異端之盛,不足慮也。

    何必區區講論,如太武誅沙門、毀佛寺者之爲哉?」 ○有政。

    以權德輿爲承旨。

     ○兩司,以光州牧李純享託於陳疏,詭述已勞,暗爲其地,其爲用心,極爲無狀,請罷其職。

    又論潭陽府使任呂濫率其妻父赴衙之罪。

    上先從任呂之罷。

     3月11日 ○壬申,大司憲盧守愼辭歸。

    上特給厥母食物,且給轎軍,使之上來。

     3月13日 ○甲戌,敎柳希春書略曰: 設官分職,內外雖殊,罔不期于予治。

    承流宣化,咨諏靡及,實有賴于汝諧。

     中言湖南重地及民俗之弊。

    又曰: 有傷無患,宜念蹢躅之孚,忘戰必危,何緩簡誥之政?斯倚全材之得,宜求碩德之儒,惟卿愷悌英才,圭璋令望,撐腸文字,五千卷經史子集之不遺,揚眉論說,數萬言。

    興亡治亂之如鑑,往在奸黨之挾憾,將殲善良,能折兇計而不從,反遭構捏,豈料殿上之立鶚?遽作海曲之竄鴻,先王圖任於末年,後嗣盍承其遺志?鑾坡備顧問,惓惓啓沃之誠,國子振儒風,勤勤譽髦之意。

    風稜峻於白簡,喉舌允於虞龍,獻歷代謨政之書,炳炳芹曝之懇,進小學表裏之說,昭昭性理之源,素嘉忠篤於愛君,可驗利器於遇錯。

    桑榟必所敬,爾雖告歸,左右皆曰賢,予豈舍汝?玆擢起於家食,俾殿服於南方。

     雲雲。

     3月15日 ○丙子,全羅道,以海寇報變。

     ○柳希春卽辭狀曰: 臣本是踈暗書生,不曉軍旅之事。

    自受本職兼節度之任,如蚊負山,夙夜憂懼,人器之不稱,人莫不知。

    且臣本以羸弱癈疾之人,年迫六十,上熱下泠,艱難支持,上京肅拜往來之際,勞熱發作,渴飮無數。

    拜辭初發之日,卽患腹痛洩瀉,一日七八。

    目今到稷山,又聞南方海寇聲息之報,心神怔忪,罔知所爲,臣若勉強驅馳,則非但一身病日深難支,折衝禦侮之際,必誤國事,極爲惶悶。

    伏冀聖慈,俯察危懇,亟命遞差,更授可堪之人,以完一方之寄。

     3月20日 ○辛巳,上命庭試魁李後白賞加嘉善。

     ○答柳希春辭狀曰:「省卿狀啓,知卿惶悶,冀遞本職,更授可堪。

    本道時無事變,方伯未可輕遞。

    昔晉杜預,身不跨馬,射不穿紮,平定全吳,如指諸掌。

    由此以觀,節度之爲任也,惟在料敵奇謀之如何耳,固不係於氣質之強弱也。

    宋之韓範出鎭邊鄙,西賊膽破,是亦豈非書生乎?夫用兵,亦不出儒者分內事也。

    海寇一鼠竊耳。

    不足以動人一毛。

    卿前在經帷,論說古人,出人意表,何乃聞此一奇,先自憂懼,至此甚歟?予恐列鎭,因此有畏縮之患。

    卿宜愼勿如此。

    監司雖兼節度,折衝禦侮,自有其人,卿其安心勿辭。

    且國依於民,民依於食,足食之道,惟在耕農。

    近日雨水似爲周足,卿其遍諭州郡,十分勸課,俾無陳荒。

    適今下書,故兼諭此意,卿其體哉!」 3月21日 ○壬午,全羅道礪山地震。

     ○以李友閔爲鹹鏡監司。

     3月23日 ○甲申,柳希春到全州,謁聖,引敎官及堂長有司,語以聖上留意學校,厚倫成俗。

    諸生宜第一以忠信謹行,第二以安靜讀書爲務,至於作文,乃第三之末技耳。

     夏四月 4月28日 ○己未,以奇大升爲副提學。

     4月30日 ○辛酉,臺官啓請:實錄奉安使,當此下三道飢荒之時,重貽民弊,請退遣於秋成。

    上從之。

     五月 5月2日 ○癸亥,以右議政洪暹之議,上不用臺官之啓,而竟遣奉安使。

     ○上因樸啓賢所啓,命給李恒等米太。

     5月3日 ○甲子,有旨。

    其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