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易紫菱求仙聞警 坤蕙芳請兵赴援
關燈
小
中
大
再說女兒國太子初生滿月,慶賀方畢。
這日國王散朝回宮,正與國後娘娘叙話,忽見一個美女飛進昭陽,頭上紮着桃紅湖綢魚婆巾,身穿桃紅錦緞短襖,腰間系着桃紅絲縧,下穿桃紅湖绉紮腳小褲,露出那三寸長的桃紅花繡弓鞋,胸前斜插着一口紅鞘寶劍,生得桃腮杏靥,姣豔異常。
衆宮娥見了正在驚疑,國王見了慌忙立起身來,仔細看時,道:“孤家道是何人,原來是紫菱阿姊,怎得降臨敝國?”紫菱道:“若花姊姊恕妹子不行君臣之禮了。
”若花道:“姊姊并非這裡女兒國的人民,又是女試同年的姊妹,若拘拘于君臣之禮倒見外了。
請問姊姊别後如何境遇?屈指算來不覺十有餘年矣。
姊姊可能為妹子細說一番否?”回頭使命宮娥移取錦墩,又命宮娥送茶。
紫菱告坐,便道:“姊姊啊,一言難盡,說起話長。
自從姊姊回國之後,妹子也告假回籍,侍奉老母。
到了明年又開女科,重宴紅文。
妹子也不曾進京。
又隔了一年,老母去世,妹子守孝在家,足不出戶。
表兄熊大郎斷弦,意欲續娶妹子,妹子不願嫁他。
豈知過了一年,表兄也去世了。
後來聞得燕紫瓊、宰玉蟾、田秀英、田舜英臨陣遇害,邵紅英、戴瓊英、林書香、陽墨香、譚蕙芳、葉瓊芳盡節軍中。
這十位姊姊甚是可惜。
唐閨臣與顔紫绡二位姊姊同上小蓬萊訪尋唐伯父,一去不返。
妹子也看破紅塵。
安葬了老母,在家無事,又虛度了幾許春秋。
如今要往小蓬萊去尋訪唐閨臣、顔紫绡二位姊姊,修真學道。
不意昨日經過這裡女兒國的京城,聽人紛紛傳說淑士國硬要借取明珠、分水犀,不遂所欲,妄動幹戈。
又仗邪法淹沒軍馬。
妹子路見不平,願助姊姊一臂之力。
待征服了淑士國,然後再到小蓬萊修行。
故此特地前來。
”若花聽了紫菱這一番言語,又是歎服又是感佩,道:“難得姊姊如此義氣、孝義、貞節。
古來劍俠雖多,也未必再有勝如姊姊的了。
他時一定成仙。
若姊姊成了仙時,能否帶挈妹子?”紫菱道:“姊姊身居君位,富貴已極,何用求仙?”錦蓮在旁聽了,方才明白,也便上前與紫菱道了萬福,稱作姊姊。
紫菱見錦蓮是個婦人模樣,連忙回禮,隻得也稱他做姊姊,便問若花别後到今的情事。
若花就從回國即位重任,黎紅薇、盧紫萱、枝蘭音等作為護衛大臣,又将顔紫绡拯救國後并兩位相國夫人,送到嶺南寄父林之洋家中,都認作寄女,住了年餘,送到女兒國來成親。
紫菱又問淑士交兵之事。
若花便把如何起爨,挂榜招賢,挑選元戎,如何戰勝,如何兵敗,并表妹坤蕙芳、大阿姨韋麗貞、小阿姨韋寶英願去救應的話,從頭至尾細細說了一遍。
易紫菱道:“據妹子愚見,為今之計,淑士國的水路一軍既已全軍覆沒,這裡的海軍大可調往陸路退敵。
水寨隻須謹守,另行調撥三軍前去。
所有梅鳳英、掌中珍練成的海軍,定然熟谙水性,不如調至鶴鳴關效力,何慮那些邪術的無根之水。
那騎分水犀牛帶往鶴鳴關去,遣帳前膽壯的将官騎坐,領了熟識水性的海軍前去,就可破敵了。
不知姊姊以為然否?”若花聽了不覺大悅道:“今承姊姊指示,使妹子頓開茅塞。
真天助我女兒國成功也。
”紫菱起身告辭道:“姊姊定了行兵之期,妹子就來從征便了。
如今要看盧紫萱、黎紅薇兩位姊姊去了。
”說罷将身一縱,嗖的一聲倏然不見。
國王曾在天朝見顔紫绡也是如此行為,不以為異。
娘娘與衆宮娥見了,懼各詫異非常。
且說盧紫萱這日朝罷回來,正在書房小坐,忽見一個麗人翩然而入。
舉目看時,道:“呀!原來是紫菱姊姊。
”便深深的打了一拱,忙問:“不知甚麼風兒吹得到這裡?”紫菱還禮不疊,笑道:“姊姊男裝已慣,那些行動舉止竟無一毫婦女的态度了。
剛才妹子見若花姊姊的氣宇,竟是堂堂的一位君王。
若花姊姊娶的丈夫,穿耳裹足,綠鬓紅顔,竟是一位美麗的國後娘娘。
古人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又雲‘習慣乃成自然’,果然說得不差。
無怪這裡女兒國的定制,男女倒置,習俗相沿,竟改不轉來了。
”紫萱連忙讓坐,便喚家僮烹茶。
紫菱還沒有傾吐别後的許多衷曲,忽聞靴聲秃秃。
往外看時,隻見頭戴烏紗、身穿圓領蟒袍、挂體玉帶圍腰、俨然一位相國。
紫菱便立起身來道:“咱道是誰,原來是紅薇姊姊。
”紅薇道:“呀!紫菱姊姊那得到此?”三人見過了禮,彼此讓坐。
獻茶已畢,紫菱便把剛才與若花說的話重新述了一遍。
姊妹二人贊歎不止。
紫菱又問紫萱道:“伯母可在這裡納福?”紫萱道:“多謝姊姊。
妹子伴若花姊姊到了這裡女兒國來,便借了飛車到嶺南,接取家母前來居住,現在後堂。
”紫菱便請相見。
紫萱、紅薇陪了紫菱,穿廊繞院,同到裡面。
丫環通報,缁氏太君出堂。
紫菱邁動金蓮,步上前來道:“伯母請上,待侄女拜見。
”缁氏連稱“不敢”道:“小姐請起。
”紫菱起來,又請過了安,然後紅薇也問了師母的安,各人就坐。
叙了些寒喧。
紫菱道:“兩位姊姊都已娶了姊夫,不日就要同往出征。
到了軍中叫妹子如何稱呼?”缁氏道:“小姐,這裡女兒國的風俗真是牢不可破。
男子定要當作婦人,老身也隻得随俗,把女婿叫作媳婦。
紅紅娶的
這日國王散朝回宮,正與國後娘娘叙話,忽見一個美女飛進昭陽,頭上紮着桃紅湖綢魚婆巾,身穿桃紅錦緞短襖,腰間系着桃紅絲縧,下穿桃紅湖绉紮腳小褲,露出那三寸長的桃紅花繡弓鞋,胸前斜插着一口紅鞘寶劍,生得桃腮杏靥,姣豔異常。
衆宮娥見了正在驚疑,國王見了慌忙立起身來,仔細看時,道:“孤家道是何人,原來是紫菱阿姊,怎得降臨敝國?”紫菱道:“若花姊姊恕妹子不行君臣之禮了。
”若花道:“姊姊并非這裡女兒國的人民,又是女試同年的姊妹,若拘拘于君臣之禮倒見外了。
請問姊姊别後如何境遇?屈指算來不覺十有餘年矣。
姊姊可能為妹子細說一番否?”回頭使命宮娥移取錦墩,又命宮娥送茶。
紫菱告坐,便道:“姊姊啊,一言難盡,說起話長。
自從姊姊回國之後,妹子也告假回籍,侍奉老母。
到了明年又開女科,重宴紅文。
妹子也不曾進京。
又隔了一年,老母去世,妹子守孝在家,足不出戶。
表兄熊大郎斷弦,意欲續娶妹子,妹子不願嫁他。
豈知過了一年,表兄也去世了。
後來聞得燕紫瓊、宰玉蟾、田秀英、田舜英臨陣遇害,邵紅英、戴瓊英、林書香、陽墨香、譚蕙芳、葉瓊芳盡節軍中。
這十位姊姊甚是可惜。
唐閨臣與顔紫绡二位姊姊同上小蓬萊訪尋唐伯父,一去不返。
妹子也看破紅塵。
安葬了老母,在家無事,又虛度了幾許春秋。
如今要往小蓬萊去尋訪唐閨臣、顔紫绡二位姊姊,修真學道。
不意昨日經過這裡女兒國的京城,聽人紛紛傳說淑士國硬要借取明珠、分水犀,不遂所欲,妄動幹戈。
又仗邪法淹沒軍馬。
妹子路見不平,願助姊姊一臂之力。
待征服了淑士國,然後再到小蓬萊修行。
故此特地前來。
”若花聽了紫菱這一番言語,又是歎服又是感佩,道:“難得姊姊如此義氣、孝義、貞節。
古來劍俠雖多,也未必再有勝如姊姊的了。
他時一定成仙。
若姊姊成了仙時,能否帶挈妹子?”紫菱道:“姊姊身居君位,富貴已極,何用求仙?”錦蓮在旁聽了,方才明白,也便上前與紫菱道了萬福,稱作姊姊。
紫菱見錦蓮是個婦人模樣,連忙回禮,隻得也稱他做姊姊,便問若花别後到今的情事。
若花就從回國即位重任,黎紅薇、盧紫萱、枝蘭音等作為護衛大臣,又将顔紫绡拯救國後并兩位相國夫人,送到嶺南寄父林之洋家中,都認作寄女,住了年餘,送到女兒國來成親。
紫菱又問淑士交兵之事。
若花便把如何起爨,挂榜招賢,挑選元戎,如何戰勝,如何兵敗,并表妹坤蕙芳、大阿姨韋麗貞、小阿姨韋寶英願去救應的話,從頭至尾細細說了一遍。
易紫菱道:“據妹子愚見,為今之計,淑士國的水路一軍既已全軍覆沒,這裡的海軍大可調往陸路退敵。
水寨隻須謹守,另行調撥三軍前去。
所有梅鳳英、掌中珍練成的海軍,定然熟谙水性,不如調至鶴鳴關效力,何慮那些邪術的無根之水。
那騎分水犀牛帶往鶴鳴關去,遣帳前膽壯的将官騎坐,領了熟識水性的海軍前去,就可破敵了。
不知姊姊以為然否?”若花聽了不覺大悅道:“今承姊姊指示,使妹子頓開茅塞。
真天助我女兒國成功也。
”紫菱起身告辭道:“姊姊定了行兵之期,妹子就來從征便了。
如今要看盧紫萱、黎紅薇兩位姊姊去了。
”說罷将身一縱,嗖的一聲倏然不見。
國王曾在天朝見顔紫绡也是如此行為,不以為異。
娘娘與衆宮娥見了,懼各詫異非常。
且說盧紫萱這日朝罷回來,正在書房小坐,忽見一個麗人翩然而入。
舉目看時,道:“呀!原來是紫菱姊姊。
”便深深的打了一拱,忙問:“不知甚麼風兒吹得到這裡?”紫菱還禮不疊,笑道:“姊姊男裝已慣,那些行動舉止竟無一毫婦女的态度了。
剛才妹子見若花姊姊的氣宇,竟是堂堂的一位君王。
若花姊姊娶的丈夫,穿耳裹足,綠鬓紅顔,竟是一位美麗的國後娘娘。
古人所謂‘居移氣、養移體’,又雲‘習慣乃成自然’,果然說得不差。
無怪這裡女兒國的定制,男女倒置,習俗相沿,竟改不轉來了。
”紫萱連忙讓坐,便喚家僮烹茶。
紫菱還沒有傾吐别後的許多衷曲,忽聞靴聲秃秃。
往外看時,隻見頭戴烏紗、身穿圓領蟒袍、挂體玉帶圍腰、俨然一位相國。
紫菱便立起身來道:“咱道是誰,原來是紅薇姊姊。
”紅薇道:“呀!紫菱姊姊那得到此?”三人見過了禮,彼此讓坐。
獻茶已畢,紫菱便把剛才與若花說的話重新述了一遍。
姊妹二人贊歎不止。
紫菱又問紫萱道:“伯母可在這裡納福?”紫萱道:“多謝姊姊。
妹子伴若花姊姊到了這裡女兒國來,便借了飛車到嶺南,接取家母前來居住,現在後堂。
”紫菱便請相見。
紫萱、紅薇陪了紫菱,穿廊繞院,同到裡面。
丫環通報,缁氏太君出堂。
紫菱邁動金蓮,步上前來道:“伯母請上,待侄女拜見。
”缁氏連稱“不敢”道:“小姐請起。
”紫菱起來,又請過了安,然後紅薇也問了師母的安,各人就坐。
叙了些寒喧。
紫菱道:“兩位姊姊都已娶了姊夫,不日就要同往出征。
到了軍中叫妹子如何稱呼?”缁氏道:“小姐,這裡女兒國的風俗真是牢不可破。
男子定要當作婦人,老身也隻得随俗,把女婿叫作媳婦。
紅紅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