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小嗣君乞降納貢 坤郡主奏凱班師

關燈
睡到五更時分,國王渾身發熱,如火燒一般。

    西宮娘娘大驚,連忙起身,喚起宮娥,叫喚了良久,隻是昏迷不醒。

    候至天明,西宮娘娘忙喚宮娥,去禀知正宮國後。

    那知國後因公主被殺,已氣成了瘋癫病症,隻得又喚内監,去請世子。

    那世子系正宮娘娘所出,年方二八,讀書青宮,極其聰俊,識見超群,明知父王與女兒國構釁,情虧理短,誤聽驸馬之言,豈有鄰邦鎮國之寶可以硬借得的?隻是不敢勸谏;弄到如今損兵折将,驸馬戰死沙場,公主又被飛劍砍死,又是悲痛,又是愁煩。

    正在終宵不得安枕,忽聞内監前來,報稱王爺有病。

    世子聞報,急急來到西宮,問安父王。

    那知國王面紅如火,已是口不能言。

    世子見了這般病象,十分驚駭,傳旨内監,速喚太醫診視。

    内監領了世子的鈞旨,去不多時,便同了四個太醫進宮。

    見了世子,然後請脈。

    四個太醫輪流診畢,世子忙問太醫道:“父王可不妨事麼?”四個太醫都面面相觑,不敢直言。

    世子再三動問:“有無妨礙,務速奏明。

    ”太醫奏道:“主上之疾實系怒氣傷肝,酒色過度,虛火上熾,腎水不調。

    恐非草木之靈所能奏效。

    ”世于聽了太醫之言,愈覺驚慌無措,務要太醫開方調治。

    四個太醫斟酌了良久,公議一方,當下照方配藥,太醫告辭出宮。

    世子便命宮娥取火煎藥。

    不一時把藥煎好,西宮娘娘取了銀匙,慢慢的把藥來喂國王。

    世子就在西宮陪侍父王。

    亂亂哄哄鬧了一日,吃下去的藥如石沉大海一般,國王隻是不能開口。

    朝中文武大臣聞得國王有疾,都到宮門問安。

    世子忙召左右丞相進宮。

    左丞相東門吉、右丞相西門政,俱至西宮卧寝,來看國王。

    隻見國王面色通紅,不能開口,隻是搖頭。

    左右丞相退出寝宮,來問世子:“太醫看視了,可曾服藥?”世子便将藥方檢出,給與丞相觀看。

    丞相看了,俱各皺眉無語,辭了世子出宮,各回相府不題。

     再說淑士國王的病日重一日,太醫束手無策。

    一連病了五日,這日世子正在寝宮侍疾,忽見内監飛報進宮道:“不好了!飛虎城已被女兒國打破,總兵梁邱德盡忠自刎。

    不日就要殺奔天保城來了。

    ”世子聽了大驚失色。

    隻見國王在龍床之上兩眼一白,雙足一登,長歎一聲,頓時氣絕。

    任憑叫喚,鬧了半天,已往西方極樂的世界去了。

    世子大哭一場。

    宮中舉起哀來。

    宮娥忙去禀知國後娘娘。

    那知國後已成了瘋癫之症,糊糊塗塗,不哭不笑,一些人事也不知的了。

    世子忙召左右丞相進宮,商議大事。

    就在宮中正殿上大殓,置辦了王者冠服。

    衆妃嫔、内監、宮娥并内外大小臣工,盡行挂孝。

    到了次日,盛殓已畢。

    左右丞相遂請世子早即大寶。

    滿朝文武大臣換了吉服,朝賀三呼已畢,然後更換素衣,儲君登位,受過了朝賀,便與丞相商議退兵之策。

     隻見殿尉官跪下奏道:“臣啟主上,女兒國二路元帥驅兵大進,望風而降。

    離這裡天保城隻有十裡之遙,紮下二十餘座大營。

    其鋒銳不可當。

    請旨定奪。

    ”嗣君聽奏,驚得面如土色,回顧兩班文武道:“諸位卿家、有能退得女兒國敵兵者,孤家不吝分茅胙土之封,以旌其功。

    ”衆文武俱無言可對。

    隻見右班中走出丞相西門政,執笏當胸奏道:“臣啟主上,現在女兒國的兵勢甚是浩大。

    那些雌男子、雄婦人都是十分了得,難與争鋒。

    據老臣看來,本國沒有能臣可退女兒國的兵将。

    一旦被他攻破京城,社稷不保。

    為今之計,惟有獻表稱臣,乞降納貢,庶幾可救燃眉之急。

    未識主上以為如何。

    ”小嗣君聽丞相西門政所奏甚是有理,心中想道:“若不求降,這座天保城又非鐵鑄成的,如何可保?”正在躊躇,又見左丞相東門吉也跪下奏道:“西門政所奏,為保全社稷之計,還請主上早決。

    ”小嗣君道:“依二位先生所奏。

    就着二卿速往女兒國大營去請降,免得他再來攻城。

    ”左右丞相領旨出朝,駕退回宮。

    按下慢表。

     且說左右丞相領了國王旨意,換了坐騎,急急來到城邊,守城官忙來迎接。

    丞相便命開了城門,放下吊橋,加上幾鞭,一徑來到女兒國大營,求見元帥。

    軍士連忙進了大營禀道:“啟上郡主娘娘,現有淑士國左丞相東門吉、右丞相西門政,在外求見。

    ”郡主聽了,明知老國王已薨,小國王自知不敵,故遣左右丞相前來請降,便吩咐将士整肅軍容,大開營門,請他二人進見。

    軍士領令,出外便去開了大門,請二位丞相進營相見。

    當下左右丞相随了軍士,步進大營,隻見氣象森嚴,軍容威武,刀槍密密,劍佩锵锵,令人不敢逼視。

    兩旁站立衆将,中間端坐元戎。

    那元戎便是郡主娘娘坤蕙芳,生得眉清目秀,齒白唇紅,高盤雲髻,雉尾雙挑,耳垂八寶金環,身穿紅錦戰袍,腰圍玉帶,下系八幅湘裙,裙下露出三寸長的大紅花繡弓鞋,打扮得美麗非凡。

    兩位丞相趨步上階,郡主也出位迎接。

    丞相進帳,便與郡主深深打躬。

    郡主回了萬福,便命軍士移設交椅,送坐獻茶。

    郡主便問:“二位老相國降臨敝營有何見谕?乞道其詳。

    ”左右丞相欠身答道:“敝國驸馬不道,煽惑國王興兵構怨,開罪貴邦。

    以緻驸馬、公主俱遭不虞之鋒镝,國主悔恨而亡。

    今嗣君即位,悔禍實深。

    願乞貴邦高拾貴手,特命老夫等前來請降。

    情願年年納貢,歲歲來朝,嗣後永遠不敢侵犯,願聽貴邦的節制。

    ”說罷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