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擲飛叉諸将受禍 施捆索元帥遭擒
關燈
小
中
大
慢表女兒國營中元帥軍師的猜度。
且說那飛虎城上的道姑播弄神通,退了敵兵,遂與梁邱德下了城樓,回至總兵衙署,便問:“公主現今住在何處?”梁邱德道:“公主背傷未愈,卧床不起。
在内書房中養病。
”道姑道:“将軍可同貧道往裡面去看望公主。
”梁邱德傳谕家童,知會宮娥,陪了道姑進内,一徑來到内書房中。
公主望見師傅前來,隻得慢慢的爬起身來道:“難得師傅降臨,弟子失迎,甚是有罪。
”道姑道:“公主何須客套?既是背受重傷未能痊愈,貧道幸有丹藥在此。
”說着,随向腰間解下葫蘆,取了些藥末,敷在患處,登時止痛,陡覺精神煥發,連忙立起身來,緻謝道姑道:“師傅的靈丹妙藥,真是世間罕有。
不知師傅如何得悉弟子被困在這裡。
”道姑道:“貧道隻因與公主久未相見,故而特往淑士國探望公主。
及至到了貴國,便知公主被女兒國殺敗,有飛虎城差宮求取救兵。
貧道因此向國王讨差,挑選了十萬雄兵、大小偏裨将佐約計百員,特地到此,與驸馬報仇雪恨”。
公主連忙道謝,随喚宮娥去與梁邱德說知,傳命廚房速辦接風筵席,與師傅洗塵。
宮娥答應去了。
道姑問起女兒國兵勢如何。
公主便把水淹鶴鳴關,圍困了多日,“不料被那女兒國的大将水碧蓮騎了分水犀牛,帶領熟谙水性的步兵沖殺一陣,哀家着了他的暗器流星錘,以緻背脊受傷,不能抵擋。
隔了一日,又被女兒國的軍前護衛使盧相國夫人韋寶英踹進大營,銳不可當,殺傷軍士無算,被他走馬取了峻德城。
哀家隻得退守飛虎城,權在這裡總兵梁邱德衙中養病。
今得師傅前來助我,何愁女兒國不滅?倘他日擒住了水碧蓮,定要将他碎屍萬段,方洩哀家之恨”。
公主正與道姑訴說軍事,署中的家人已将接風酒席送進内書房來,調開桌椅,設了兩副杯箸,宮娥便請入席。
道姑與公主對坐談心,二人暢飲了多時。
道姑道:“公主背上受傷。
何不早請醫生調治?”公主道:“醫生也不知請了多少,隻是毫無功效。
若無師傅的妙藥,正不知何日得痊。
”道姑道:“原來如此。
如今酒已深了,可用飯罷。
”公主便命宮蛾取飯。
二人飯畢,宮娥撤去筵席,送上香茗。
談談說說,直到更深。
道姑也在内書房安歇。
一宿無話。
次日公主起身,梳妝已畢,與道姑用了早膳,同往外堂。
道姑道:“今日待貧道去見一陣,看是如何。
”公主道:“有勞師博了。
哀家與師傅掠陣何如?”道姑道:“使得。
”當下公主點齊了三千人馬,吩咐宮娥傳命,另備一匹坐騎與師傅乘坐。
道姑道:“貧道步行健捷,不喜乘馬。
”公主道:“師博既喜步戰,便請啟行。
”道姑坐上擡身,忙提了兩柄鋼叉,飛步而去。
随後公主結束停當,出了衙署,跨上雕鞍,徑往戰場上來。
道姑早已排成陣勢,與女兒國讨戰。
那邊二路元帥升帳,軍士飛報進營道:“啟上娘娘,外面淑士國有一道姑前來讨戰,請令定奪。
”郡主道:“知道了。
”便問:“那位将軍出馬?”話言未了,隻見左首閃出大将一枝桃,應聲:“末将願往。
”郡主道:“兩軍相見之際,沙場之上凡遇僧道、尼姑、婦女,須當格外小心。
”傳令撥領三千人馬,一枝桃得令,提刀上馬,徑奔沙場。
見那道姑的相貌,生得甚是可怕:一張青青的凹凸臉兒,矮矮胖胖的身子,身穿鶴氅,足登朱履,手中提着雙股鋼叉。
并不坐馬,飛步而前。
一枝桃喝道:“來的道姑,快快通下名來!”道姑道:“貧道乃郭索真人是也。
你也通個名來。
”一枝桃道:“俺乃女兒國大将一枝桃便是。
”說罷,舉
且說那飛虎城上的道姑播弄神通,退了敵兵,遂與梁邱德下了城樓,回至總兵衙署,便問:“公主現今住在何處?”梁邱德道:“公主背傷未愈,卧床不起。
在内書房中養病。
”道姑道:“将軍可同貧道往裡面去看望公主。
”梁邱德傳谕家童,知會宮娥,陪了道姑進内,一徑來到内書房中。
公主望見師傅前來,隻得慢慢的爬起身來道:“難得師傅降臨,弟子失迎,甚是有罪。
”道姑道:“公主何須客套?既是背受重傷未能痊愈,貧道幸有丹藥在此。
”說着,随向腰間解下葫蘆,取了些藥末,敷在患處,登時止痛,陡覺精神煥發,連忙立起身來,緻謝道姑道:“師傅的靈丹妙藥,真是世間罕有。
不知師傅如何得悉弟子被困在這裡。
”道姑道:“貧道隻因與公主久未相見,故而特往淑士國探望公主。
及至到了貴國,便知公主被女兒國殺敗,有飛虎城差宮求取救兵。
貧道因此向國王讨差,挑選了十萬雄兵、大小偏裨将佐約計百員,特地到此,與驸馬報仇雪恨”。
公主連忙道謝,随喚宮娥去與梁邱德說知,傳命廚房速辦接風筵席,與師傅洗塵。
宮娥答應去了。
道姑問起女兒國兵勢如何。
公主便把水淹鶴鳴關,圍困了多日,“不料被那女兒國的大将水碧蓮騎了分水犀牛,帶領熟谙水性的步兵沖殺一陣,哀家着了他的暗器流星錘,以緻背脊受傷,不能抵擋。
隔了一日,又被女兒國的軍前護衛使盧相國夫人韋寶英踹進大營,銳不可當,殺傷軍士無算,被他走馬取了峻德城。
哀家隻得退守飛虎城,權在這裡總兵梁邱德衙中養病。
今得師傅前來助我,何愁女兒國不滅?倘他日擒住了水碧蓮,定要将他碎屍萬段,方洩哀家之恨”。
公主正與道姑訴說軍事,署中的家人已将接風酒席送進内書房來,調開桌椅,設了兩副杯箸,宮娥便請入席。
道姑與公主對坐談心,二人暢飲了多時。
道姑道:“公主背上受傷。
何不早請醫生調治?”公主道:“醫生也不知請了多少,隻是毫無功效。
若無師傅的妙藥,正不知何日得痊。
”道姑道:“原來如此。
如今酒已深了,可用飯罷。
”公主便命宮蛾取飯。
二人飯畢,宮娥撤去筵席,送上香茗。
談談說說,直到更深。
道姑也在内書房安歇。
一宿無話。
次日公主起身,梳妝已畢,與道姑用了早膳,同往外堂。
道姑道:“今日待貧道去見一陣,看是如何。
”公主道:“有勞師博了。
哀家與師傅掠陣何如?”道姑道:“使得。
”當下公主點齊了三千人馬,吩咐宮娥傳命,另備一匹坐騎與師傅乘坐。
道姑道:“貧道步行健捷,不喜乘馬。
”公主道:“師博既喜步戰,便請啟行。
”道姑坐上擡身,忙提了兩柄鋼叉,飛步而去。
随後公主結束停當,出了衙署,跨上雕鞍,徑往戰場上來。
道姑早已排成陣勢,與女兒國讨戰。
那邊二路元帥升帳,軍士飛報進營道:“啟上娘娘,外面淑士國有一道姑前來讨戰,請令定奪。
”郡主道:“知道了。
”便問:“那位将軍出馬?”話言未了,隻見左首閃出大将一枝桃,應聲:“末将願往。
”郡主道:“兩軍相見之際,沙場之上凡遇僧道、尼姑、婦女,須當格外小心。
”傳令撥領三千人馬,一枝桃得令,提刀上馬,徑奔沙場。
見那道姑的相貌,生得甚是可怕:一張青青的凹凸臉兒,矮矮胖胖的身子,身穿鶴氅,足登朱履,手中提着雙股鋼叉。
并不坐馬,飛步而前。
一枝桃喝道:“來的道姑,快快通下名來!”道姑道:“貧道乃郭索真人是也。
你也通個名來。
”一枝桃道:“俺乃女兒國大将一枝桃便是。
”說罷,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