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水碧蓮乘牛破浪 韋寶英走馬取城
關燈
小
中
大
話分兩頭,且說淑士國公主搬演邪術,把洪水來淹了鶴鳴關。
那些關外的居民淹死了不計其數。
當晚高枕而卧,到了次日起身梳洗,用過早膳,便命宮娥備馬。
随身有八個宮娥,都會武藝,又帶了三千人馬,前往鶴鳴關去取城。
帳下一聲“得令!”宮娥牽過馬匹。
公主飛身上馬,八個宮娥也跨上鞍鞒。
三千人馬往前飛奔,如風馳電掣一般,不多時已到了鶴鳴關。
見水勢雖大,離城垛尚有八九尺高。
軍士正要乘了木筏攻城,隻見城上旗幡招展,城垛中仍有軍士把守,搖鈴擊柝之聲耳中不絕。
木筏上的軍士搖旗呐喊,隻是不敢近城。
公主傳令軍士速速攻城。
軍士勉強撐了木筏,上前攻擊。
但見城上的軍士屹立不動。
攻城的軍士個個驚疑,慌忙禀知公主。
公主縱馬上前親來觀看,果見那些守城的軍士在城上搖鈴擊柝,毫無畏懼之色。
那水已漸斯的退了三四尺了。
原來這水雖是泛濫,都是邪術引來,隻須一晝夜之後,就要消退的。
這裡公主正在相持不下,暫且不表。
再說那二路元帥郡主坤蕙芳,偕左右護衛使相國夫人韋麗貞、韋寶英并賓師易紫菱、海軍都督兼二路先鋒梅鳳英、運糧官掌中珍等,星夜領兵前來救應。
兵抵白璧關,傳令軍士速去禀報關上守關總兵席上珍。
關上總兵聞報,連忙到關下來迎接,參見了二路元帥,心中暗暗想道:“咱們的國王真是沒有見識,為何都差這些婦女領兵對敵?怪不得連打了幾陣敗仗,失了鶴鳴關。
前次的兵馬大元帥花如玉,是個未嫁的閨女。
現在二路元帥坤蕙芳,又是個已嫁的婦人。
再看那許多旗号,左右護衛使是相國的夫人,二路先鋒梅鳳英也是個閨女。
恐怕此關也難把守。
”席上珍見了這些婦女,心中着實擔憂。
當下郡主便問鶴鳴關的消息,席上珍就将鶴鳴關被水浸灌,現在元帥花如玉在這裡白璧關外,離關二十瑞安營下寨。
郡主聽了便道:“老将軍請回。
”當下傳令衆将與大小三軍,作速趱行。
席上珍款留不住,隻得送至關外。
郡主便與總兵作别,加上一鞭,飛也似去了。
轉瞬之間,二十裡程途已到。
軍士通報大營。
元帥花如玉聞報,出營迎接。
彼此都到營中各自相見。
郡主便問鶴鳴關的水勢如何。
花如玉就将淑士公主的邪術引水甚是利害,“關外水勢約有七八尺高,關中亦已透進水來。
因與軍師商議退走白璧,等候救兵。
今得郡主降臨,真是蒼生有幸”。
郡主道:“元帥太覺客套了。
”郡主見元帥年輕貌美,又是武藝精通。
元帥見郡主玉容韶秀,和藹近人,談談說說,彼此話得投機。
郡主便道:“咱們何不結為姊妹?”元帥道:“隻是不敢仰攀。
”郡主道:“元帥何須謙遜?請問青春幾許?”元帥道:“小妹虛度一十九歲了。
請問姊姊的貴甲子?”郡主道:“愚妹今年二十一歲,隻得要叨長了。
”當下郡主便命丫環排了香案,神前結義,願同生死。
自此姊妹相稱。
郡主道:“愚姊聞知這裡三軍被洪水淹沒,故此将熟谙水性的海軍帶來,并于主上前奏請分水犀牛也帶在此。
即請賢妹升帳,調軍遣将,去救鶴鳴關要緊。
”元帥道:“如今應得姊姊調遣。
”郡主再三不允。
元帥道;“妹子已是敗軍之将,姊姊本是主上欽命的二路兵馬元帥,又是當今的國戚。
并且姊姊年長。
姊姊既許妹子認做手足之親,妹子理應聽姊姊的指揮。
”郡主推讓不得,隻得勉強依允。
元帥又傳先鋒花逢春進帳,拜了姊姊。
易紫菱也請進帳中相見,彼此都是姊妹相稱。
元帥又傳命丫環去請軍師枝蘭音叙話。
不一時,軍師請到,先與易紫菱相見,彼此各道契闊。
紫菱道:“蘭音姊姊到了這裡女兒國來,起居動作竟與男子一般無二。
妹子倒學姊姊不來。
”蘭音道:“姊姊若穿戴了袍帽,自然也像個男子了。
”當時帳上帳下的許多将士都暗暗私議道:“二路元帥同來的那位易賓師,明明是個男子,為何畫眉掠鬓,纏得一雙小小的腳兒?這裡的枝軍師明明是個男子,易賓師又是叫做他姊姊。
這是怎麼解說?”一人道:“哥啊,你還不知道麼?除了這裡女兒國,他們那些人都是男女颠倒的。
咱與你幸而生長在這裡,若生長在他處,也要穿耳纏足,不得預聞外事了。
”那些将士正在交頭接耳的私議,忽聞元帥傳令道:“二路元帥的軍士分紮三座大營。
”帳下一聲“得令!”又令軍中打起聚将鼓來,紛紛将士俱來聽令。
元帥道:“請姊姊升帳。
”郡主道:“帳中再添一座,愚姊與賢妹同坐何如?”元帥仍是不允。
郡主隻得命丫環旁設一座,請如玉坐了。
元帥不好再卻,便在旁首坐下。
郡主升帳,諸将上前一一參見。
郡主道:“衆位将軍少禮。
如今有分水犀牛在此,那位将軍前去探看水勢?”道言未了,隻見大将水碧蓮搶步上前道:“小将願往。
”郡主道:“将軍前去,須要小心。
付你令箭一枝,去取那犀牛騎坐,并帶領熟谙水性的海軍三千,前往鶴鳴關去破敵。
”水碧蓮應聲“得令!”手中持了令箭,便去領了
那些關外的居民淹死了不計其數。
當晚高枕而卧,到了次日起身梳洗,用過早膳,便命宮娥備馬。
随身有八個宮娥,都會武藝,又帶了三千人馬,前往鶴鳴關去取城。
帳下一聲“得令!”宮娥牽過馬匹。
公主飛身上馬,八個宮娥也跨上鞍鞒。
三千人馬往前飛奔,如風馳電掣一般,不多時已到了鶴鳴關。
見水勢雖大,離城垛尚有八九尺高。
軍士正要乘了木筏攻城,隻見城上旗幡招展,城垛中仍有軍士把守,搖鈴擊柝之聲耳中不絕。
木筏上的軍士搖旗呐喊,隻是不敢近城。
公主傳令軍士速速攻城。
軍士勉強撐了木筏,上前攻擊。
但見城上的軍士屹立不動。
攻城的軍士個個驚疑,慌忙禀知公主。
公主縱馬上前親來觀看,果見那些守城的軍士在城上搖鈴擊柝,毫無畏懼之色。
那水已漸斯的退了三四尺了。
原來這水雖是泛濫,都是邪術引來,隻須一晝夜之後,就要消退的。
這裡公主正在相持不下,暫且不表。
再說那二路元帥郡主坤蕙芳,偕左右護衛使相國夫人韋麗貞、韋寶英并賓師易紫菱、海軍都督兼二路先鋒梅鳳英、運糧官掌中珍等,星夜領兵前來救應。
兵抵白璧關,傳令軍士速去禀報關上守關總兵席上珍。
關上總兵聞報,連忙到關下來迎接,參見了二路元帥,心中暗暗想道:“咱們的國王真是沒有見識,為何都差這些婦女領兵對敵?怪不得連打了幾陣敗仗,失了鶴鳴關。
前次的兵馬大元帥花如玉,是個未嫁的閨女。
現在二路元帥坤蕙芳,又是個已嫁的婦人。
再看那許多旗号,左右護衛使是相國的夫人,二路先鋒梅鳳英也是個閨女。
恐怕此關也難把守。
”席上珍見了這些婦女,心中着實擔憂。
當下郡主便問鶴鳴關的消息,席上珍就将鶴鳴關被水浸灌,現在元帥花如玉在這裡白璧關外,離關二十瑞安營下寨。
郡主聽了便道:“老将軍請回。
”當下傳令衆将與大小三軍,作速趱行。
席上珍款留不住,隻得送至關外。
郡主便與總兵作别,加上一鞭,飛也似去了。
轉瞬之間,二十裡程途已到。
軍士通報大營。
元帥花如玉聞報,出營迎接。
彼此都到營中各自相見。
郡主便問鶴鳴關的水勢如何。
花如玉就将淑士公主的邪術引水甚是利害,“關外水勢約有七八尺高,關中亦已透進水來。
因與軍師商議退走白璧,等候救兵。
今得郡主降臨,真是蒼生有幸”。
郡主道:“元帥太覺客套了。
”郡主見元帥年輕貌美,又是武藝精通。
元帥見郡主玉容韶秀,和藹近人,談談說說,彼此話得投機。
郡主便道:“咱們何不結為姊妹?”元帥道:“隻是不敢仰攀。
”郡主道:“元帥何須謙遜?請問青春幾許?”元帥道:“小妹虛度一十九歲了。
請問姊姊的貴甲子?”郡主道:“愚妹今年二十一歲,隻得要叨長了。
”當下郡主便命丫環排了香案,神前結義,願同生死。
自此姊妹相稱。
郡主道:“愚姊聞知這裡三軍被洪水淹沒,故此将熟谙水性的海軍帶來,并于主上前奏請分水犀牛也帶在此。
即請賢妹升帳,調軍遣将,去救鶴鳴關要緊。
”元帥道:“如今應得姊姊調遣。
”郡主再三不允。
元帥道;“妹子已是敗軍之将,姊姊本是主上欽命的二路兵馬元帥,又是當今的國戚。
并且姊姊年長。
姊姊既許妹子認做手足之親,妹子理應聽姊姊的指揮。
”郡主推讓不得,隻得勉強依允。
元帥又傳先鋒花逢春進帳,拜了姊姊。
易紫菱也請進帳中相見,彼此都是姊妹相稱。
元帥又傳命丫環去請軍師枝蘭音叙話。
不一時,軍師請到,先與易紫菱相見,彼此各道契闊。
紫菱道:“蘭音姊姊到了這裡女兒國來,起居動作竟與男子一般無二。
妹子倒學姊姊不來。
”蘭音道:“姊姊若穿戴了袍帽,自然也像個男子了。
”當時帳上帳下的許多将士都暗暗私議道:“二路元帥同來的那位易賓師,明明是個男子,為何畫眉掠鬓,纏得一雙小小的腳兒?這裡的枝軍師明明是個男子,易賓師又是叫做他姊姊。
這是怎麼解說?”一人道:“哥啊,你還不知道麼?除了這裡女兒國,他們那些人都是男女颠倒的。
咱與你幸而生長在這裡,若生長在他處,也要穿耳纏足,不得預聞外事了。
”那些将士正在交頭接耳的私議,忽聞元帥傳令道:“二路元帥的軍士分紮三座大營。
”帳下一聲“得令!”又令軍中打起聚将鼓來,紛紛将士俱來聽令。
元帥道:“請姊姊升帳。
”郡主道:“帳中再添一座,愚姊與賢妹同坐何如?”元帥仍是不允。
郡主隻得命丫環旁設一座,請如玉坐了。
元帥不好再卻,便在旁首坐下。
郡主升帳,諸将上前一一參見。
郡主道:“衆位将軍少禮。
如今有分水犀牛在此,那位将軍前去探看水勢?”道言未了,隻見大将水碧蓮搶步上前道:“小将願往。
”郡主道:“将軍前去,須要小心。
付你令箭一枝,去取那犀牛騎坐,并帶領熟谙水性的海軍三千,前往鶴鳴關去破敵。
”水碧蓮應聲“得令!”手中持了令箭,便去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