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衆英雄教場比武 大元戎水陸練兵
關燈
小
中
大
人上演武廳朝見。
一聲旨下,個個跳下雕鞍。
先是花如玉輕移蓮步走上廳來,深深萬福,柳腰款折,跪下奏道:“臣女花如玉見駕,願吾主萬歲!萬歲!”“愛卿平身。
”“萬萬歲!”國王便問花如玉多少青春,如玉奏道:“臣女今年一十八歲。
”國王又道:“花逢春可是你的兄弟?今年幾許甲子?”花如玉奏道:“少臣女一歲。
”國王道:“難得你姊弟二人俱是少年英俊,孤家今日就封你為帥。
”便着殿尉官取帥印與花如玉挂了,敕授兵馬大元帥。
花如玉跪下謝恩,起來挂了帥印。
國王又命花逢春為前部先鋒,挂了先鋒印。
然後梅鳳英朝見,國王便問鳳英:“年幾何矣?”鳳英奏道:“臣女今庚一十七歲。
”國王就敕梅鳳英為海軍大都督。
管理一應船隻;掌中珍為海軍先鋒,給予印绶。
衆人俱各叩首謝恩。
其餘如苗秀鴻、水碧蓮、紅賽珠、雲飛鳳、金彩文、藍桂馥、一枝桃、景鐘聲等,俱留在花如玉帳前聽候調遣,俟有功之日,另行升賞。
再有已經報名未經比試者,着殿尉官傳旨,明日仍在教場聽候花如玉閱操,擇優錄用。
另外招收十萬大軍,并着梅鳳英督練海軍,演習水戰。
國王分遣已畢,傳旨擺駕回宮。
内侍扶上了逍遙馬,護衛大臣也上了高頭,沿途經過的地方,家家戶戶香花燈燭,寂靜無嘩。
不多時回到午門,直至殿廷。
國王下了逍遙馬,駕退回宮,各大臣辭朝回府不題。
且說郡馬枝蘭音回到老國舅府中,見了嶽父、嶽母,将教場比武挑選英才的事細細說了一遍,然後來到郡主房中。
隻見郡主正在窗下觀書,丫環見郡馬進來,便禀郡主道:“娘娘,郡馬爺回來了。
”郡主聞言,連忙起身迎接道:“郡馬今日陪主上閱操辛苦,這時候也不早了,曾用過午膳否?”蘭音道:“已在演武廳中吃過了。
”說着,便将案上這卷書取來一看,原來是孫武子的兵書。
忙問:“郡主可是通曉武藝的麼?”郡主道:“妾身雖略略知些,究系女流之輩,也不能與國家出力。
”蘭音道:“郡主雖如此說,不知今日教場閱武,兩個女子都比那許多男子利害。
一個花如玉拜了兵馬大元帥,一個梅鳳英拜了海軍大都督。
其餘的男子均在他麾下,聽那女子的調遣。
”郡主聽了郡馬之言,羨慕那兩位女将不置。
故而兩位相國夫人隔了不多幾時也都學會武藝,都是郡主傳授他們的。
此言慢表。
再言盧紫萱回到相府,步入後堂,見母親缁氏與夫人韋寶英坐在一處叙話。
夫人起身迎接道:“相公今日辛苦了。
”缁氏道:“孩兒陪侍主上,曾否站得足痛麼?”紫萱道:“母親,這倒還好。
幸而主上賜坐,沒有多站。
”三人正在坐談,隻見紅薇也從後面花園中過來問安師母,又見了姨妹。
寶英稱紅薇做姊夫,丫環送上香茗,缁氏問起考武情形。
紅薇、紫萱都盛稱兩員女将的武藝。
寶英聽了也是羨慕不置。
坐談良久,紅薇方才告辭回府。
到了次日,且說大元帥花如玉奉旨閱操,挑選将士,頭戴雙鳳珠冠,高挑雉尾,粉面朱唇,秀眉星目,身穿一領綠绫花繡戰袍,内襯桃紅小襖,腰系大紅錦褲,外罩百蝶湘裙,裙下露出一對小小金蓮,腰懸寶劍,手執錾金槍,坐下銀鬃白馬。
到了禦教場,跨下雕鞍,衆将官站立兩旁,元帥升坐演武廳公案,傳令昨日未經比武之人,都來考試武藝。
一聲令下,又挑選了三十餘員偏将。
其餘試過武藝,略略有些手段的,都派作千夫長。
本事平常的,都派作百夫長。
餘下的一概編入軍隊之中。
花如玉考試已畢,入朝複旨。
回歸帥府,複又懸牌招兵,召募丁壯。
再說梅鳳英奉旨拜為海軍大都督,傳令先鋒掌中珍督造戰船,置備戰具,以備水戰。
趕造二十号大船,連作一排,都用鐵索鎖住,立了水寨。
又造三十号小船,每隻船上可容水軍五十人,都是熟谙水性,劃動雙槳,如飛的一般,往來海面巡緝,以防淑士國的探軍。
并出示暫止商販登岸買賣。
如今女兒國的海口,整備得嚴密異常。
梅鳳英終日在水寨中操演海軍,練得十分精熟,然後奏知國王,恭請禦駕親閱海軍。
國王準奏,便宣召枝蘭音、黎紅薇、盧紫萱三位學士為護駕大臣,殿尉官八員、内使二十名,排齊銮駕,國王上了逍遙馬,一路前遮後擁,到了海口,跨下寶駒。
護衛大臣與殿尉官、内侍等各各下了小船,保了國王渡上龍舟。
一直開到水寨。
早有海軍都督梅鳳英帶了先鋒掌中珍候在戰船,恭迎禦駕到大船上面閱操。
國王坐定,都督站在禦案前,傳令先鋒開操。
先鋒得令,走到船頭,把手中紅旗一展,傳令海軍開操。
先是三十号小船的軍士往來馳驟,如登平地一般。
雖在洪波巨浪之中,全無一毫懼怯。
先鋒又将黃旗展動,那些大戰船上的海軍也來各獻武藝,都操練得純熟異常。
國王傳旨,賞給海軍各人銀牌一面,就此停操回銮,仍舊過了龍舟。
都督要來護送,國王傳旨免送。
梅鳳英遵旨,回船防守不表。
且說國王的龍舟行到海口,由小船渡上了岸,接駕的許多員役早已伺候。
内侍牽過逍遙馬,國王跨上寶駒,一徑來到朝堂。
護衛大臣辭了國王,各自回歸府第。
國王駕退深宮,宮娥連忙禀知娘娘。
錦蓮迎接國王同至寝宮,樓上坐定。
國王稱贊都督梅鳳英的海軍練得精熟,甚是快悅。
如今淑士國的水路兵來,可保無虞了。
要知兩國交兵勝敗如何,且待下回分解。
一聲旨下,個個跳下雕鞍。
先是花如玉輕移蓮步走上廳來,深深萬福,柳腰款折,跪下奏道:“臣女花如玉見駕,願吾主萬歲!萬歲!”“愛卿平身。
”“萬萬歲!”國王便問花如玉多少青春,如玉奏道:“臣女今年一十八歲。
”國王又道:“花逢春可是你的兄弟?今年幾許甲子?”花如玉奏道:“少臣女一歲。
”國王道:“難得你姊弟二人俱是少年英俊,孤家今日就封你為帥。
”便着殿尉官取帥印與花如玉挂了,敕授兵馬大元帥。
花如玉跪下謝恩,起來挂了帥印。
國王又命花逢春為前部先鋒,挂了先鋒印。
然後梅鳳英朝見,國王便問鳳英:“年幾何矣?”鳳英奏道:“臣女今庚一十七歲。
”國王就敕梅鳳英為海軍大都督。
管理一應船隻;掌中珍為海軍先鋒,給予印绶。
衆人俱各叩首謝恩。
其餘如苗秀鴻、水碧蓮、紅賽珠、雲飛鳳、金彩文、藍桂馥、一枝桃、景鐘聲等,俱留在花如玉帳前聽候調遣,俟有功之日,另行升賞。
再有已經報名未經比試者,着殿尉官傳旨,明日仍在教場聽候花如玉閱操,擇優錄用。
另外招收十萬大軍,并着梅鳳英督練海軍,演習水戰。
國王分遣已畢,傳旨擺駕回宮。
内侍扶上了逍遙馬,護衛大臣也上了高頭,沿途經過的地方,家家戶戶香花燈燭,寂靜無嘩。
不多時回到午門,直至殿廷。
國王下了逍遙馬,駕退回宮,各大臣辭朝回府不題。
且說郡馬枝蘭音回到老國舅府中,見了嶽父、嶽母,将教場比武挑選英才的事細細說了一遍,然後來到郡主房中。
隻見郡主正在窗下觀書,丫環見郡馬進來,便禀郡主道:“娘娘,郡馬爺回來了。
”郡主聞言,連忙起身迎接道:“郡馬今日陪主上閱操辛苦,這時候也不早了,曾用過午膳否?”蘭音道:“已在演武廳中吃過了。
”說着,便将案上這卷書取來一看,原來是孫武子的兵書。
忙問:“郡主可是通曉武藝的麼?”郡主道:“妾身雖略略知些,究系女流之輩,也不能與國家出力。
”蘭音道:“郡主雖如此說,不知今日教場閱武,兩個女子都比那許多男子利害。
一個花如玉拜了兵馬大元帥,一個梅鳳英拜了海軍大都督。
其餘的男子均在他麾下,聽那女子的調遣。
”郡主聽了郡馬之言,羨慕那兩位女将不置。
故而兩位相國夫人隔了不多幾時也都學會武藝,都是郡主傳授他們的。
此言慢表。
再言盧紫萱回到相府,步入後堂,見母親缁氏與夫人韋寶英坐在一處叙話。
夫人起身迎接道:“相公今日辛苦了。
”缁氏道:“孩兒陪侍主上,曾否站得足痛麼?”紫萱道:“母親,這倒還好。
幸而主上賜坐,沒有多站。
”三人正在坐談,隻見紅薇也從後面花園中過來問安師母,又見了姨妹。
寶英稱紅薇做姊夫,丫環送上香茗,缁氏問起考武情形。
紅薇、紫萱都盛稱兩員女将的武藝。
寶英聽了也是羨慕不置。
坐談良久,紅薇方才告辭回府。
到了次日,且說大元帥花如玉奉旨閱操,挑選将士,頭戴雙鳳珠冠,高挑雉尾,粉面朱唇,秀眉星目,身穿一領綠绫花繡戰袍,内襯桃紅小襖,腰系大紅錦褲,外罩百蝶湘裙,裙下露出一對小小金蓮,腰懸寶劍,手執錾金槍,坐下銀鬃白馬。
到了禦教場,跨下雕鞍,衆将官站立兩旁,元帥升坐演武廳公案,傳令昨日未經比武之人,都來考試武藝。
一聲令下,又挑選了三十餘員偏将。
其餘試過武藝,略略有些手段的,都派作千夫長。
本事平常的,都派作百夫長。
餘下的一概編入軍隊之中。
花如玉考試已畢,入朝複旨。
回歸帥府,複又懸牌招兵,召募丁壯。
再說梅鳳英奉旨拜為海軍大都督,傳令先鋒掌中珍督造戰船,置備戰具,以備水戰。
趕造二十号大船,連作一排,都用鐵索鎖住,立了水寨。
又造三十号小船,每隻船上可容水軍五十人,都是熟谙水性,劃動雙槳,如飛的一般,往來海面巡緝,以防淑士國的探軍。
并出示暫止商販登岸買賣。
如今女兒國的海口,整備得嚴密異常。
梅鳳英終日在水寨中操演海軍,練得十分精熟,然後奏知國王,恭請禦駕親閱海軍。
國王準奏,便宣召枝蘭音、黎紅薇、盧紫萱三位學士為護駕大臣,殿尉官八員、内使二十名,排齊銮駕,國王上了逍遙馬,一路前遮後擁,到了海口,跨下寶駒。
護衛大臣與殿尉官、内侍等各各下了小船,保了國王渡上龍舟。
一直開到水寨。
早有海軍都督梅鳳英帶了先鋒掌中珍候在戰船,恭迎禦駕到大船上面閱操。
國王坐定,都督站在禦案前,傳令先鋒開操。
先鋒得令,走到船頭,把手中紅旗一展,傳令海軍開操。
先是三十号小船的軍士往來馳驟,如登平地一般。
雖在洪波巨浪之中,全無一毫懼怯。
先鋒又将黃旗展動,那些大戰船上的海軍也來各獻武藝,都操練得純熟異常。
國王傳旨,賞給海軍各人銀牌一面,就此停操回銮,仍舊過了龍舟。
都督要來護送,國王傳旨免送。
梅鳳英遵旨,回船防守不表。
且說國王的龍舟行到海口,由小船渡上了岸,接駕的許多員役早已伺候。
内侍牽過逍遙馬,國王跨上寶駒,一徑來到朝堂。
護衛大臣辭了國王,各自回歸府第。
國王駕退深宮,宮娥連忙禀知娘娘。
錦蓮迎接國王同至寝宮,樓上坐定。
國王稱贊都督梅鳳英的海軍練得精熟,甚是快悅。
如今淑士國的水路兵來,可保無虞了。
要知兩國交兵勝敗如何,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