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淑士國遣臣求寶 女兒王挂榜招賢

關燈
,不借也不好。

    正在躊躇,隻見屏後走出一個人來,卻是黎紅薇相國。

    原來盧相府的後園與黎相府本來通連,這日紅薇朝罷回來,要來與紫萱閑談。

    隻因紫萱不在園中,故而直至大廳。

    紅薇道:“姊姊獨自一人在此何幹?”紫萱道:“賢妹來得正好。

    愚姊本要來尋賢妹共議國家大事。

    ”紅薇忙問何事,紫萱便将淑士國使臣子車良奉國王之命,備送黃金十萬,要借明珠、犀牛的話文,從頭至層,細述一遍。

     紅薇聽了道:“雖說借用,明系将十萬黃金換這兩件異寶,定是久假不歸。

    若不借他,那淑士國的驸馬鮮于志性好戰鬥,恐不免惹動幹戈。

    ”紫萱道:“愚姊也是如此想。

    ”紅薇道:“姊姊,不如妹子與你同到蘭音妹妹那裡共議何如?”紫萱點首稱是,便喚道:“來!”隻見走進兩名家丁,垂手侍立。

    紫萱道:“提轎伺候,往老國舅府中去拜枝郡馬。

    那邊黎相爺的長班也去喚到這裡來伺候。

    ”家丁一聲答應道:“是。

    ”退到外邊。

    不多時,便來禀請升輿。

    姊妹二人挽手同行,到了二門,各自登輿,徑到老國舅府來。

    家人見了,連忙進内通報。

    郡馬蘭音正在書房看書,家人禀知兩位相爺同來,連忙步出書齋,到了大廳。

    紫萱、紅薇已經進廳。

     姊妹三人叙過了禮,家人送上香茗。

    茶畢收杯,紫萱便将淑士國使臣前來借取兩般寶物,先送十萬黃金這節事情,并子車良如何說辭,一一說與蘭音知道。

    蘭音聽了也道:“事在兩難,明日朝廷之上,子車良同在一處,不便商議。

    今日咱們三人先到宮中,去與主上暗暗議定主意,借與不借,一言可決。

    ”紅薇又請老國舅出廳,彼此都見過了禮,議了一番,也道:“早定大計的為是。

    ”當下姊妹三人别了老國舅,竟到宮中。

    内侍奏明國王,國王傳旨宣入。

    三位大臣見了國王,免拜賜坐。

    紫萱便将淑士國所說的情由一一奏明,紅薇也将借了這無價之寶斷不肯還,如其不借難免惹動幹戈的道理奏明。

    若花聽奏,便道:“郡馬有何高見?”蘭音道:“未知主上肯借與否。

    ”若花道:“這兩件東西孤家如何肯借?犀牛是先朝阿父所傳,明珠是閨臣阿妹所贈。

    一經借去,永無歸期。

    豈不把阿父的遺澤、阿妹的深情都抛掉了?” 說着,不覺滴下淚來。

    紫萱道:“主上不借自是正理,隻須一言回絕便了。

    依臣愚見看來,須要防備着淑士國興師動衆。

    若不預為地步,整頓軍馬,如何抵敵?”紅薇道:“國中武事廢弛,器械不修,當年治河的器具,聞說還虧得唐伯父帶得許多生鐵應用。

    如今要準備應敵,先往各處采辦軍裝,操練兵馬。

    ”蘭音奏道:“主上,據臣看來,舊時的兵将都是老弱無能,不如挂榜招賢,選取勇将,不拘新舊,無論男女,比試過了武藝,擇優拔取,給予帥印,挑取先鋒,招集了十萬雄兵,何慮不能退敵?倘得振我女兒國的威風,使他國亦不敢藐視。

    吾主以為何如?”若花聽奏道:“衆卿所見,面面想到。

    孤家看來事在必行。

    依卿所奏。

    待明日回絕了使臣,速速分頭辦理,挂榜招賢便了。

    ”三位大臣便立起身來,辭别國王出宮,各自升輿回府。

    按下慢表。

     且說若花回到寝宮樓上,錦蓮起身迎接。

    若花将身坐下,宮娥送上禦茶。

    飲了半杯,便将淑士國遣使要借異寶的情由,說與錦蓮知道,問道:“禦妻有何主見?與孤家決斷這件事情。

    ”錦蓮道:“臣妾乃是女流,宮中的内事還恐整治不來,朝廷大事豈敢妄言?還請主上召集大臣共議的為是。

    ”若花道:“禦妻真是難得,克守婦道,不肯幹預外事。

    孤家實對你說了罷。

    ”便将剛才三位學士的議論說明,候淑士國的使臣去了,便要施行。

    錦蓮聽了,方才放心。

    國王傳旨宮娥擺宴,與娘娘遣悶,當晚就在宮中歇宿。

    若花雖是十分寵愛,錦蓮隻是一味柔順,未嘗恃愛專寵,真與那賢德的婦人一般。

     一宵易過,次日早朝升殿,早有殿尉官啟奏:“淑士國使臣子車良在午門外候旨。

    ”國王傳旨召見。

    子車良便随了殿尉官上殿參拜。

    三呼已畢,國王傳旨,平身賜坐。

    子車良呈上國書,并将來意道達。

    國王把國書展開看了一遍,輕開禦口道:“孤家也思遊覽海島中的風景,亦需此二寶物随身。

    就煩貴大臣回複貴邦君主,敝國雖貧,尚不少此十萬黃金之用。

    ”國王說罷,便立起身來,把袍袖一拂,駕退回宮去了。

    子車良見國王退朝不理,收了沒趣,弄得無可如何。

    隻得退出朝門,回至迎賓館中,命家将收拾行李并十萬黃金,帶了随來的衆人,回到船上。

    便催水手開船,遄回本國,向國王複旨慢題。

     再說女兒國王知淑士國使臣已去,即便差官采辦生鐵,制造軍器。

    繕就黃榜,招賢納士,各處張挂。

    如有武藝高強者,速投郡馬府與黎、盧兩處相府報名。

    一俟造齊了名冊,擇了吉日,到禦教場演武廳比試武藝,量材招用。

    不論男女,隻論武藝超群者,均可報名應試。

    黃榜一出,引動了女兒國中多少英雄出來比武!要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