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林之洋送女于歸 武錦蓮中宮正位

關燈
姊妹三人聽寄父吩咐,便推開了船窗,四圍眺望,眼界登時一寬。

    隻見水天一色,浩渺無涯。

    行了多日,順風飄去,繞出了門戶山,又走了不知若幹水程,過了東口山就是君子、大人等國。

    又行了幾時,便是犬封、白民、淑士等國。

    沿途銷售了些貨物,無不利市三倍。

     歧舌國過了方是智佳國,智佳國過了方是女兒國。

    水程與旱路絕不相同,在路行程約計有九個多月,姊妹三人在着海船無事,有時拈針弄線,有時教馨兒讀書寫字,有時吟詩作賦,請多九公指點。

    并聞寄父母說那女兒國的風俗:男子個個都穿衣裙,最喜纏足,無論大家小戶均以小足為貴,臉上的脂粉無論老少都是不能缺的,插戴穿着更是講究。

    錦蓮聽在耳内,便暗暗叮囑麗貞、寶英道:“女兒國以小足為貴,咱們姊妹縱不能纏小也要纏得狹些,穿了高底鞋兒方能混充得過。

    ”當年林之洋在女兒國被宮娥用力狠纏,不顧死活,是活捉生雞捕的。

     如今他們姊妹三人因作了男裝不能活命,都是自己情情願願甘作婦人,況且嫁到女兒國去不得不纏,慢慢把腳攔尖起來,将及二年都将腳趾裹得屈了轉來,腳面已是窄窄的了。

    雖是七八寸長,穿了高底鞋兒倒也尖楚,既無膿血亦不腐爛。

    所以,同是纏足,林之洋與他三人就是兩樣了。

     且說林之洋的船到了女兒國,把船停泊好了,忙與多九公商議。

    九公道:“林兄可先細細寫書一封,就将顔小姐送來三個寄女都是天定良緣的情由,一一述明,不可遺漏。

     命人送到國舅府中轉奏國王陰若花。

    等候回音,再行定奪。

    ”林之洋道:“俺是寫不來的,還是九公代俺寫寫,明日請你多吃杯喜酒罷。

    ”九公答應,便去磨起墨來。

    揮毫落紙,寫了好一會方才寫完,與林之洋看了一遍,然後封好。

     揀了一個能事的夥計,把書信交付與他,又教導他一番言語,命他送往老國舅府内投遞。

    夥計連連答應,便把書信揣在懷内,下了舢闆,渡上海岸,登岸進城,一路問到了老國舅府中。

    門上司阍問明了來曆,船夥忙将書信向懷中取出遞與司阍。

    司阍接了便道:“大嫂請少待。

    ”持了書信将身就往内去了。

    停了一會,隻見那司阍人出來道:“大嫂送來的書劄,在下呈與主人,主人說明日早朝奏上國王方有回書。

    大嫂請回。

    ”船夥聽了,拱手作别,回船複命去了。

     且說女兒國的國王陰若花在天朝中了才女,武後封作文豔王,乘了飛車從長安起身,趕到本國,那知國王已經崩逝,諸臣扶立若花登了寶位,做了女兒國王。

    枝蘭音、黎紅薇、盧紫萱都封為護衛大臣。

    這幾位才女到了女兒國為官,都改了男裝,枝蘭音又敕授了東閣大學士,黎紅薇升作文華殿大學士,盧紫萱升為武英殿大學士。

    國王自禦極以來,風調雨順,物阜民康,雖為藩服之邦,不減天朝之貴。

    國王勤修國政,佐理得人,隻是内助尚虛,未得昭陽正配。

    雖納了兩個偏妃,一個喚作梅妃,一個喚作李妃,隻因顔色平常,不甚臨幸。

     這日正值早朝,老國舅坤成入朝啟奏道:“老臣有事奏聞主上。

    ”國王道:“舅舅有何事故,可即奏來。

    ”老國舅便将林之洋送來的書信呈上。

    若花見是寄父的音書,玉手尖尖忙将書信拆開,鋪在龍書案上,從頭至尾細細的看了一遍,方知天朝的許多情事。

    便宣枝蘭音近前,将書與他觀看。

    枝蘭音也細讀一過,奏道:“主上青春已富,今年已是二十有三,正該敕立中宮以資内助。

    既系天緣注定,又承顔紫绡姊姊的美情,況林之洋舅舅不辭跋涉之勞,不遠數萬裡的送來。

    據臣愚見,主上可即敕下,差幾個能事的官員準備一所大大的公館,請林之洋舅舅随來的一行人都遷居其中。

    擇定了吉日,迎娶國後娘娘,方為合禮。

    黎紅薇、盧紫萱兩大臣另擇吉日,也應早早完姻。

    未識主上以為然否。

    ”國王點首,一一準奏,即命枝蘭音為媒,先到林之洋船上去知會。

    又差了兩個官兒、八名内使,速速準備公館并公館中所用的桌椅器皿、大大小小一切雜物東西,須要件件完備,毋得疏忽,以備迎娶中宮王後。

    旨意一下,各各應命而出,忙去分頭辦理,國王駕退回宮不表。

     次日,護衛大臣東閣大學士枝蘭音排了全副儀仗,鳴鑼開道,坐了八人大轎,一路上威風赫赫,去拜林之洋。

    到了岸邊,早有跟随職役前去通報。

    林之洋忙命水手把渡船開上迎接。

    枝蘭音下轎渡上海船,林之洋接進中艙。

    見枝蘭音頭戴金翅紗貂,身穿大紅刻絲輕紗蟒袍,腰圍玉帶,腳踏朝靴,豐采非凡,姿容秀麗,即忙恭身跪下道:“舅舅在上,甥女拜見。

    ”林之洋連稱“不敢”,慌忙扶起。

    又與多九公見過了禮,蘭音便請呂氏出艙拜見,馨兒也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