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拭明鏡追溯前因 感名花重提舊事
關燈
小
中
大
自是實話,井非虛譽。
”随喚小環命廚房備酒,老爺有事往外去了。
然後表姊妹叙談,講論詩賦,歡洽異常,彼此情投意合。
不多時,丫環搬進酒肴,肆筵設坐。
兩位夫人與兩位小姐飲酒談心。
公子進内拜見舅母,并與表姊作揖,彬彬禮貌,對答如流。
黃夫人道:“孩兒今日陪伴舅母、表姊,就在内堂午膳罷。
不要到書房中去陪先生了。
”公子領命,就在旁側坐下,周旋應對,不慌不忙。
陸夫人稱贊不已。
用過中膳,姑嫂表姊妹談談說說,不覺日色沉西。
陸夫人起身告辭。
黃夫人再三款留不住,母女雙雙送出中堂,登輿而去。
陸夫人随來仆婦丫環叩謝了黃夫人,随了夫人小姐回府不題。
隔了不多幾日,明歲重行女試的懿旨各道都已頒到。
仍照上科之例,郡縣試取中方準部試,部試之後再行廷試。
此旨一下,各道的才女紛紛報名投考。
且說黃蕊珍、陸愛娟兩位小姐:黃小姐考吳縣,陸小姐考元和。
考畢縣試,蕊珍是吳縣的案元,愛娟是元和的案元,都得了文學秀女匾額。
兩府夫人各自歡喜。
到了十月初二,便是郡考之期。
各州各縣的秀女都來郡城應試。
姑蘇台畔愈形鬧熱。
黃府、陸府好在都住郡城之中,所以小姐進場考試極其便捷。
屆期就在府内起身,進了考場,都是一揮而就。
午後完卷,各自出場。
複試已畢,第一名文學淑女取中黃蕊珍,第二名文學淑女取中陸愛娟,紛紛報喜,親友登門道賀,往來不絕。
到了上匾之日,備酒宴客,各有一番忙碌,不必細表。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天氣漸寒,葭灰飛動,過了隆冬,早又是新春時候。
凡有天下十道取中的文學淑女,紛紛端整束裝,進京部試。
陸、黃兩府的小姐,早已預備行裝。
黃府差了老蒼頭黃順,并兩名婢女,一名喚做春香,一名喚做秋蕙,還有張老師爺陪送小姐。
陸府夫人命家人陸貴并春梅、秋菊兩個丫環伏侍小姐。
兩府預先約定,雇了一号大船,擇了吉日動身。
蕊珍小姐拜别雙親,老爺、夫人各有一番叮囑。
愛娟小姐也到黃府拜别了姑爹、姑母,表姊妹一起動身。
黃老爺親送到船,囑托了西席張子受老相公。
陸小姐也見了張子受,趁着表妹稱作先生。
黃老爺又叮囑了黃順幾句言語,然後上岸,乘矯回府。
船家起艇,一棒鑼聲,順風相送,揚帆而去。
于路看山玩水,姊妹陶情,有時與張老先生講論詩賦,對景抒懷,不知不覺到了京師。
起岸,雇了驢車裝載行李,找尋宿店。
兩位小姐又喚了兩乘大轎,自有家丁伺應。
歇宿一宵,次日進城,便到紅文館尋覓寓所。
幸喜地方寬大,尋了一所大大的院落。
蕊珍、愛娟兩位小姐都有丫環伺候,鋪設床帳,一應周備。
用了午膳,散步庭前,見對面也是一所極大的院落,已有應試的才女居住。
原來是上科才女謝文錦之妹文繡、陳淑媛之妹淑仙、國瑞徵之妹瑞芬、周慶覃之妹慶春,同伴在紅文館居住。
蕊珍小姐命春香過去探問明白,遂偕了愛娟小姐,輕移蓮步,同來對院問候。
四位淑女一一相見,各道姓名,被此十分傾慕。
坐談良久,方始告别。
明日,四位小姐也來顧訪。
蕊珍、愛娟接進裡面,丫環送茶,論古談今,娓娓不倦。
不一日,紅文館中又來了上科的幾位才女重赴紅文宴的,也來安歇,各帶仆婦丫環伺應,鬧熱異常。
衆才女互相往還,情投意合。
陸愛娟小姐本思到了京中要與表妹蕊珍同往衙門探望父親,那知陸老爺已于一月之前欽差外省查辦案件,故而不在京中。
暫且按下,以待後文再表。
且說紅文館中諸位才女,到了部試之期,料理考具,整備進場。
還有不住紅文館中的許多文學淑女,紛紛都到。
點名給卷,題紙一下,靜坐凝思。
到了酉刻,交卷出場,俱有婢仆前來迎接,乘輿回寓歇息不題。
那天下十道的衆才女,個個專候放榜奪魁。
要知部元果屬何人,且待下回分解。
”随喚小環命廚房備酒,老爺有事往外去了。
然後表姊妹叙談,講論詩賦,歡洽異常,彼此情投意合。
不多時,丫環搬進酒肴,肆筵設坐。
兩位夫人與兩位小姐飲酒談心。
公子進内拜見舅母,并與表姊作揖,彬彬禮貌,對答如流。
黃夫人道:“孩兒今日陪伴舅母、表姊,就在内堂午膳罷。
不要到書房中去陪先生了。
”公子領命,就在旁側坐下,周旋應對,不慌不忙。
陸夫人稱贊不已。
用過中膳,姑嫂表姊妹談談說說,不覺日色沉西。
陸夫人起身告辭。
黃夫人再三款留不住,母女雙雙送出中堂,登輿而去。
陸夫人随來仆婦丫環叩謝了黃夫人,随了夫人小姐回府不題。
隔了不多幾日,明歲重行女試的懿旨各道都已頒到。
仍照上科之例,郡縣試取中方準部試,部試之後再行廷試。
此旨一下,各道的才女紛紛報名投考。
且說黃蕊珍、陸愛娟兩位小姐:黃小姐考吳縣,陸小姐考元和。
考畢縣試,蕊珍是吳縣的案元,愛娟是元和的案元,都得了文學秀女匾額。
兩府夫人各自歡喜。
到了十月初二,便是郡考之期。
各州各縣的秀女都來郡城應試。
姑蘇台畔愈形鬧熱。
黃府、陸府好在都住郡城之中,所以小姐進場考試極其便捷。
屆期就在府内起身,進了考場,都是一揮而就。
午後完卷,各自出場。
複試已畢,第一名文學淑女取中黃蕊珍,第二名文學淑女取中陸愛娟,紛紛報喜,親友登門道賀,往來不絕。
到了上匾之日,備酒宴客,各有一番忙碌,不必細表。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天氣漸寒,葭灰飛動,過了隆冬,早又是新春時候。
凡有天下十道取中的文學淑女,紛紛端整束裝,進京部試。
陸、黃兩府的小姐,早已預備行裝。
黃府差了老蒼頭黃順,并兩名婢女,一名喚做春香,一名喚做秋蕙,還有張老師爺陪送小姐。
陸府夫人命家人陸貴并春梅、秋菊兩個丫環伏侍小姐。
兩府預先約定,雇了一号大船,擇了吉日動身。
蕊珍小姐拜别雙親,老爺、夫人各有一番叮囑。
愛娟小姐也到黃府拜别了姑爹、姑母,表姊妹一起動身。
黃老爺親送到船,囑托了西席張子受老相公。
陸小姐也見了張子受,趁着表妹稱作先生。
黃老爺又叮囑了黃順幾句言語,然後上岸,乘矯回府。
船家起艇,一棒鑼聲,順風相送,揚帆而去。
于路看山玩水,姊妹陶情,有時與張老先生講論詩賦,對景抒懷,不知不覺到了京師。
起岸,雇了驢車裝載行李,找尋宿店。
兩位小姐又喚了兩乘大轎,自有家丁伺應。
歇宿一宵,次日進城,便到紅文館尋覓寓所。
幸喜地方寬大,尋了一所大大的院落。
蕊珍、愛娟兩位小姐都有丫環伺候,鋪設床帳,一應周備。
用了午膳,散步庭前,見對面也是一所極大的院落,已有應試的才女居住。
原來是上科才女謝文錦之妹文繡、陳淑媛之妹淑仙、國瑞徵之妹瑞芬、周慶覃之妹慶春,同伴在紅文館居住。
蕊珍小姐命春香過去探問明白,遂偕了愛娟小姐,輕移蓮步,同來對院問候。
四位淑女一一相見,各道姓名,被此十分傾慕。
坐談良久,方始告别。
明日,四位小姐也來顧訪。
蕊珍、愛娟接進裡面,丫環送茶,論古談今,娓娓不倦。
不一日,紅文館中又來了上科的幾位才女重赴紅文宴的,也來安歇,各帶仆婦丫環伺應,鬧熱異常。
衆才女互相往還,情投意合。
陸愛娟小姐本思到了京中要與表妹蕊珍同往衙門探望父親,那知陸老爺已于一月之前欽差外省查辦案件,故而不在京中。
暫且按下,以待後文再表。
且說紅文館中諸位才女,到了部試之期,料理考具,整備進場。
還有不住紅文館中的許多文學淑女,紛紛都到。
點名給卷,題紙一下,靜坐凝思。
到了酉刻,交卷出場,俱有婢仆前來迎接,乘輿回寓歇息不題。
那天下十道的衆才女,個個專候放榜奪魁。
要知部元果屬何人,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