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蘭花傳奇
關燈
小
中
大
位智者在處理同樣一件事,又會有多大的差異?
這種差異幾乎是難以想像的;
“最重要的一點差異,也許還不是他們對這件事的想法和看法不同,而是他們自己心裡所受到這件事的影響有什麼分别。
” 這又是一句很艱澀的話,可是少年居然懂。
“有些人在危難時會挺身而出,從容就義,有些人卻逃得比馬還快。
”少年說:“有些人在失意時會狂歌縱酒,有些人會振臂再戰,有些人完全不在乎,有些人卻會去一頭撞死。
”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心裡的感覺不同。
”少年問長者:“這是不是就是心态?” “是的。
”長者撫掌:“就是這樣子的。
” 他說:“飛蛾行動雖然已投下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如果徹底失敗了,别的人一定會張惶失措,又恐又怒,甚至會不惜作最後的孤注一擲。
” “大多人都會這樣子的。
”少年說:“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在徹底失敗時都會變成困獸。
” “有沒有例外?” “有,當然有,而且有兩種。
”少年說:“一種是智者,一種是枭雄。
” 他說:“智者淡然,枭雄冷靜,智者無欲,枭雄無情,對得失之間的把握,都是有分寸的。
” “你錯了。
”長者說:“能例外的人不是兩種,是三種。
” “還有一種人是什麼人?” “是愚人。
” 少年想了想立刻就懂了。
“是的,是愚人。
”少年說:“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得意過,又怎麼會失意?” 蘭花先生當然不是愚人。
“像他這樣的枭雄人物,縱然敗了,也不會敗得走人絕境。
”長者說:“因為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一定留有後路。
” 他又補充:“到了必要時,他們就會當機立斷,把自己和失敗的那件事之間的關系完全切斷,走到他預留的另外那條路上去,去做另外一件事,甚至會變成另外一個人。
” “那時候午夜也沒有了,蘭花也沒有了,他這個人也就從此消失。
” “是的。
” “所謂壯士斷腕,就是這意思。
” “是的。
”長者說:“腕子已經爛了,還是死抱住不放,這種事他們是絕不會做的。
” “所以你認定,隻要飛蛾行動一失敗,這位蘭花先生立刻就會消失無蹤?” “不錯。
” “飛蛾行動已必敗無疑,香帥又怎麼能把他找出來呢?” ──這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了。
長者微笑:“我剛才已經告訴過你,這是一種心态的問題。
” ──問題又回到原處,少年還是不懂。
長者再解釋。
“凡是枭雄人物,如果敗了,一定敗得幹脆利落,一定不會拖泥帶水,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一定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 “這種人對自己當然有信心。
”少年說:“這大概也就是他們的心态。
” “是的。
”長者說:“隻不過,這種人當然還是勝的時候比較多。
” “當然,常敗的人,怎麼能稱枭雄?” 長者忽問少年:“如果他們勝了呢?他們在勝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心态?” 少年怔住。
他從未想到這一點,現在他才忽然發現,這一點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
長者又對少年說: “你認為那次飛蛾行動一定會失敗的,因為楚留香在那次行動中已經掌握了所有的先機。
”長者問:“可是你有沒有想到,如果香帥根本不想勝,那次行動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這個問題也是不必回答的。
甚至不必問。
雙方争勝,有一方根本不願勝,勝的當然是另一方。
應該問的是:“這一次行動是生死之争,勝者生,負者死,所以不能不勝,香帥為什麼不想勝?” 長者又否定了這個問題,他告訴少年: “問題也不該這樣問的,因為答案早已有了。
”長者說:“你也應該想得到,如果香帥徹底毀滅了那次行動,徹底擊敗了蘭花先生,卻始終不知道他擊敗的這位蘭花先生是誰,那麼他這次勝利還有什麼意義?” 少年同意這一點。
“如果香帥這一生始終查不出這位蘭花先生是誰,我想他恐怕連覺都睡不着。
” “所以他在這次行動中,隻許敗,不許勝。
”長者說:“他簡直是非敗不可。
” “為什麼?” “因為他一定要找出這位蘭花先生來。
”長者說:“他一定要當面和這位蘭花先生一決勝負。
” 少年歎息:“那楚留香這次就錯了。
” “哦?” “他應該知道,有一種人是再也不能和任何人争勝負的了。
” “哪種人?死人?” “是的,”少年說:“他應該知道,在那次行動中,不勝就是死。
” 長者笑:“在這一方面,你的想法就和香帥不一樣了。
” “難道他認為在那種情況下不勝,也仍可以不死?”少年問:“難道他認為在那種情況下蘭花先生還會留下他的命?” “是的。
” “他怎麼會這樣想?” “隻因為一點。
”長者說:“隻為他非常了解蘭花先生的心态。
” 長者問少年
” 這又是一句很艱澀的話,可是少年居然懂。
“有些人在危難時會挺身而出,從容就義,有些人卻逃得比馬還快。
”少年說:“有些人在失意時會狂歌縱酒,有些人會振臂再戰,有些人完全不在乎,有些人卻會去一頭撞死。
” “為什麼呢?” “因為他們心裡的感覺不同。
”少年問長者:“這是不是就是心态?” “是的。
”長者撫掌:“就是這樣子的。
” 他說:“飛蛾行動雖然已投下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如果徹底失敗了,别的人一定會張惶失措,又恐又怒,甚至會不惜作最後的孤注一擲。
” “大多人都會這樣子的。
”少年說:“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在徹底失敗時都會變成困獸。
” “有沒有例外?” “有,當然有,而且有兩種。
”少年說:“一種是智者,一種是枭雄。
” 他說:“智者淡然,枭雄冷靜,智者無欲,枭雄無情,對得失之間的把握,都是有分寸的。
” “你錯了。
”長者說:“能例外的人不是兩種,是三種。
” “還有一種人是什麼人?” “是愚人。
” 少年想了想立刻就懂了。
“是的,是愚人。
”少年說:“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得意過,又怎麼會失意?” 蘭花先生當然不是愚人。
“像他這樣的枭雄人物,縱然敗了,也不會敗得走人絕境。
”長者說:“因為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一定留有後路。
” 他又補充:“到了必要時,他們就會當機立斷,把自己和失敗的那件事之間的關系完全切斷,走到他預留的另外那條路上去,去做另外一件事,甚至會變成另外一個人。
” “那時候午夜也沒有了,蘭花也沒有了,他這個人也就從此消失。
” “是的。
” “所謂壯士斷腕,就是這意思。
” “是的。
”長者說:“腕子已經爛了,還是死抱住不放,這種事他們是絕不會做的。
” “所以你認定,隻要飛蛾行動一失敗,這位蘭花先生立刻就會消失無蹤?” “不錯。
” “飛蛾行動已必敗無疑,香帥又怎麼能把他找出來呢?” ──這就是問題的症結所在了。
長者微笑:“我剛才已經告訴過你,這是一種心态的問題。
” ──問題又回到原處,少年還是不懂。
長者再解釋。
“凡是枭雄人物,如果敗了,一定敗得幹脆利落,一定不會拖泥帶水,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一定還會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 “這種人對自己當然有信心。
”少年說:“這大概也就是他們的心态。
” “是的。
”長者說:“隻不過,這種人當然還是勝的時候比較多。
” “當然,常敗的人,怎麼能稱枭雄?” 長者忽問少年:“如果他們勝了呢?他們在勝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心态?” 少年怔住。
他從未想到這一點,現在他才忽然發現,這一點才是問題的真正關鍵。
長者又對少年說: “你認為那次飛蛾行動一定會失敗的,因為楚留香在那次行動中已經掌握了所有的先機。
”長者問:“可是你有沒有想到,如果香帥根本不想勝,那次行動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這個問題也是不必回答的。
甚至不必問。
雙方争勝,有一方根本不願勝,勝的當然是另一方。
應該問的是:“這一次行動是生死之争,勝者生,負者死,所以不能不勝,香帥為什麼不想勝?” 長者又否定了這個問題,他告訴少年: “問題也不該這樣問的,因為答案早已有了。
”長者說:“你也應該想得到,如果香帥徹底毀滅了那次行動,徹底擊敗了蘭花先生,卻始終不知道他擊敗的這位蘭花先生是誰,那麼他這次勝利還有什麼意義?” 少年同意這一點。
“如果香帥這一生始終查不出這位蘭花先生是誰,我想他恐怕連覺都睡不着。
” “所以他在這次行動中,隻許敗,不許勝。
”長者說:“他簡直是非敗不可。
” “為什麼?” “因為他一定要找出這位蘭花先生來。
”長者說:“他一定要當面和這位蘭花先生一決勝負。
” 少年歎息:“那楚留香這次就錯了。
” “哦?” “他應該知道,有一種人是再也不能和任何人争勝負的了。
” “哪種人?死人?” “是的,”少年說:“他應該知道,在那次行動中,不勝就是死。
” 長者笑:“在這一方面,你的想法就和香帥不一樣了。
” “難道他認為在那種情況下不勝,也仍可以不死?”少年問:“難道他認為在那種情況下蘭花先生還會留下他的命?” “是的。
” “他怎麼會這樣想?” “隻因為一點。
”長者說:“隻為他非常了解蘭花先生的心态。
” 長者問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