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溧 水
關燈
小
中
大
吳國,從泰伯到現在,是一個長夜,五六百年,誰知道這個長夜是怎樣過去的呢?如今人人的臉上浮漾着陽光,都像從一個長久的充足的睡眠裡醒過來似的。
在這些剛剛睡醒了的人們中間,有一個溧水旁浣衣的女子,她過去的二十年也是一個長夜,有如吳國五六百年的曆史;但喚醒她的,卻是一個從遠方來的、不知名的行人。
身邊的眼前的一切,她早已熟悉了,熟悉得有如自己的身體。
風吹動水邊的草,不是同時也吹動她的頭發嗎,雲映在水裡,不是同時也映在她的眼裡嗎。
她和她的周圍,不知應該怎樣區分,她不知道除了&ldquo我&rdquo以外還有一個&ldquo你&rdquo。
江村裡的一切,一年如一日地過着。
隻有傳說,沒有記載。
傳說也是那樣朦胧,不知從什麼時候開的端,也不知傳到第幾代兒孫的口裡就不往下傳述了。
一座山、一條水,就是這裡人的知識的界限,山那邊,水那邊,人們都覺得不可捉摸,仿佛在世界以外。
這裡的路,隻通到田野裡去,通到樹林的邊沿去,絕不會通到什麼更遠的地方。
但是近年來,常常聽人提到西方有一個楚國了,間或聽說楚國也有人到這裡來;這不過隻是聽着人說,這寂寞的江村,就是鄰村的人都不常經過,哪裡會有看到楚人的機會呢? 寂靜的潭水,多少年隻映着無語的天空,現在忽然遠遠飛來一隻異鄉的鳥,恰巧在潭裡投下一個鳥影,轉眼間又飛去了:潭水應該怎樣愛惜這生疏的鳥影呢。
&mdash&mdash這隻鳥正是那挾弓鄭、楚之間滿身都是風塵的子胥。
子胥腳踏着吳國的土地,眼看着異鄉的服裝,聽着異鄉的方言,心情異樣地孤單。
在楚國境内,自己是個夜行晝伏的流亡人,經過無數的艱險,但無論怎樣奇異的情景,如今回想起來,究竟都是自己生命内應有的事物;無論遇見怎樣奇異的人,楚狂也好,昭關唱招魂曲的兵士也好,甚至那江上的漁夫,都好像是多年的老友,故意在他面前戴上了一套揭不下來的面具。
如今到了吳國,一切新鮮而生疏。
時節正是暮秋,但原野裡的花草,仍不減春日的妩媚;所謂秋,不過是使天空更晴朗些,使眼界更曠遠些,讓人更清明地享受這些永久不會衰老的宇宙。
這境界和他緊張的心情怎麼也配合不起來。
他明明知道,他距離他的目的地已經近了許多,同時他的心裡卻也感到幾分失望。
他精神渙散,身體疲乏,腹内隻有饑餓,袋裡的幹糧盡了,昨天在樹林裡過了一夜,今天沿着河邊走了這麼久,多半天,不曾遇見過一個人,到何處能夠讨得一缽飯呢?他空虛的瘦長的身體柔韌得像風裡的蘆管一般,但是這身體負擔着一個沉重的事物,也正如河邊的蘆葦負擔着一片陰雲、一場即将來到的暴風雨。
他這樣感覺時,他的精神又凝集起來,兩眼放出炯炯的光芒。
一個這樣的身體,映在那個水邊浣衣的女子的眼裡,像一棵細長的樹在陽光裡閃爍着。
他越走越近,她擡起頭來忽然望見他,立即又把頭低下了。
她見慣田裡的農夫、水上的漁夫,卻從不曾見過一個這樣的形體,她并沒有注意到他從遠方走來,隻覺得他忽然在她面前出現了,她有些驚愕,有些倉皇失措&hellip&hellip 子胥本不想停住他的腳步,但一瞬間看見柳樹下綠草上放着一隻箪筥,裡面的米飯還在冒着熱氣,這時他腹中的饑餓再也不能忍耐了。
他立在水邊,望着這浣衣的女子,仿佛忽然有所感觸,他想: &mdash&mdash這景象,好像在兒時,母親還少女樣地年輕,在眼前晃過一次似的。
那少女也在沉思: &mdash&mdash這樣的形體,是從哪裡來的呢?在兒時聽父親談泰伯的故事,遠離家鄉的泰伯的樣子和他有些相像。
他低着頭看河水,他心裡在說: &mdash&mdash水流得有多麼柔和。
她心裡繼續想: &mdash&mdash這人一定走過長的途程,多麼疲倦。
&mdash&mdash這裡的楊柳還沒有衰老。
&mdash&mdash這人的頭發真像是一堆蓬草
在這些剛剛睡醒了的人們中間,有一個溧水旁浣衣的女子,她過去的二十年也是一個長夜,有如吳國五六百年的曆史;但喚醒她的,卻是一個從遠方來的、不知名的行人。
身邊的眼前的一切,她早已熟悉了,熟悉得有如自己的身體。
風吹動水邊的草,不是同時也吹動她的頭發嗎,雲映在水裡,不是同時也映在她的眼裡嗎。
她和她的周圍,不知應該怎樣區分,她不知道除了&ldquo我&rdquo以外還有一個&ldquo你&rdquo。
江村裡的一切,一年如一日地過着。
隻有傳說,沒有記載。
傳說也是那樣朦胧,不知從什麼時候開的端,也不知傳到第幾代兒孫的口裡就不往下傳述了。
一座山、一條水,就是這裡人的知識的界限,山那邊,水那邊,人們都覺得不可捉摸,仿佛在世界以外。
這裡的路,隻通到田野裡去,通到樹林的邊沿去,絕不會通到什麼更遠的地方。
但是近年來,常常聽人提到西方有一個楚國了,間或聽說楚國也有人到這裡來;這不過隻是聽着人說,這寂寞的江村,就是鄰村的人都不常經過,哪裡會有看到楚人的機會呢? 寂靜的潭水,多少年隻映着無語的天空,現在忽然遠遠飛來一隻異鄉的鳥,恰巧在潭裡投下一個鳥影,轉眼間又飛去了:潭水應該怎樣愛惜這生疏的鳥影呢。
&mdash&mdash這隻鳥正是那挾弓鄭、楚之間滿身都是風塵的子胥。
子胥腳踏着吳國的土地,眼看着異鄉的服裝,聽着異鄉的方言,心情異樣地孤單。
在楚國境内,自己是個夜行晝伏的流亡人,經過無數的艱險,但無論怎樣奇異的情景,如今回想起來,究竟都是自己生命内應有的事物;無論遇見怎樣奇異的人,楚狂也好,昭關唱招魂曲的兵士也好,甚至那江上的漁夫,都好像是多年的老友,故意在他面前戴上了一套揭不下來的面具。
如今到了吳國,一切新鮮而生疏。
時節正是暮秋,但原野裡的花草,仍不減春日的妩媚;所謂秋,不過是使天空更晴朗些,使眼界更曠遠些,讓人更清明地享受這些永久不會衰老的宇宙。
這境界和他緊張的心情怎麼也配合不起來。
他明明知道,他距離他的目的地已經近了許多,同時他的心裡卻也感到幾分失望。
他精神渙散,身體疲乏,腹内隻有饑餓,袋裡的幹糧盡了,昨天在樹林裡過了一夜,今天沿着河邊走了這麼久,多半天,不曾遇見過一個人,到何處能夠讨得一缽飯呢?他空虛的瘦長的身體柔韌得像風裡的蘆管一般,但是這身體負擔着一個沉重的事物,也正如河邊的蘆葦負擔着一片陰雲、一場即将來到的暴風雨。
他這樣感覺時,他的精神又凝集起來,兩眼放出炯炯的光芒。
一個這樣的身體,映在那個水邊浣衣的女子的眼裡,像一棵細長的樹在陽光裡閃爍着。
他越走越近,她擡起頭來忽然望見他,立即又把頭低下了。
她見慣田裡的農夫、水上的漁夫,卻從不曾見過一個這樣的形體,她并沒有注意到他從遠方走來,隻覺得他忽然在她面前出現了,她有些驚愕,有些倉皇失措&hellip&hellip 子胥本不想停住他的腳步,但一瞬間看見柳樹下綠草上放着一隻箪筥,裡面的米飯還在冒着熱氣,這時他腹中的饑餓再也不能忍耐了。
他立在水邊,望着這浣衣的女子,仿佛忽然有所感觸,他想: &mdash&mdash這景象,好像在兒時,母親還少女樣地年輕,在眼前晃過一次似的。
那少女也在沉思: &mdash&mdash這樣的形體,是從哪裡來的呢?在兒時聽父親談泰伯的故事,遠離家鄉的泰伯的樣子和他有些相像。
他低着頭看河水,他心裡在說: &mdash&mdash水流得有多麼柔和。
她心裡繼續想: &mdash&mdash這人一定走過長的途程,多麼疲倦。
&mdash&mdash這裡的楊柳還沒有衰老。
&mdash&mdash這人的頭發真像是一堆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