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歸甯
關燈
小
中
大
在培才的時候,心裡隻覺得煩惱,離開了以後,卻又感到茫茫然起來。
家裡一切還如平常,就是鄰舍或來到的親戚總常常問起:&ldquo怎麼樣呢?新少奶奶今天不去教書嗎?&rdquo我聽了隻是搖頭苦笑,又不好告訴他們說是公婆聽信小姑讒言,深思男女混雜而不願我去教了;也不好告訴他們說是校中如何不像樣,我自己不願天天前去受罪。
我住在家中,老黃媽對我說:還是多抱抱簇簇吧,女人總歸看家養孩子的,那怕出洋回來也沒有用。
我默着無語,隻覺得自己未免太委曲事負了,看家也輪不着,養孩子也由不得我作主人。
有一天,我悄悄地寫了封信給母親,告訴她如何依戀想念之情,說渴望能夠再與她同住。
她馬上差了一個能說會話的女擁林媽來了,告訴我婆婆,道是端午節到了, 心想接我也甯過夏。
原來照N城的老派規矩,女兒出嫁後的三年中,總是接回嫁家來過夏的。
理由我也不曉得,或許是暑天容易出毛病吧,新婚夫婦總熱絡些,同住在一起反而不大好。
至于以後呢?以後往往是子女多了,離也離不開,因此隻好作罷。
我結婚後第一個夏天因為腹中有簇簇,母親思訪不便,因此沒有來接我;這番得到我的信,所以便如此說了。
我婆婆進房與公公商量了一會,半晌出來對林媽說:&ldquo我看準定是這樣把,等你家小組在端午節那天拜過了羹飯,再回去不遲;給我上複親家母,就這樣好不好、&rsquo林媽當然說好,于是約定那天下午,仍由她雇車子來接。
于是婆婆留林媽吃點心,吃完了,林媽又說:&ldquo那本外孫小姐可否也叫奶媽抱着同去住幾天呢?&rdquo婆婆沉吟了半晌,說道:&ldquo簇簇理該給外婆去瞧瞧,隻是孩子家會吵鬧,讓她過一宿先回來吧。
&rdquo林媽聽說如此,便歡天喜地的給母親報信去了。
那天夜裡我幾乎睡不着覺,屈指一算,離端午節還差四天哩,好長的日腳!母親不該着林媽提起什麼端午,假如定要到端午便索性遲來說幾天也罷,省得叫人家好等&mdash&mdash我最怕等待,說要去便去,不能去拉倒,管它什麼是立夏抑或端午? 然而她們卻偏要管哩!我婆婆第二天合公公計議道:懷青今年算是第一次回娘家去過夏,簇簇又是初次望外婆,我們節禮須送得像樣些呀。
公公說:粽子最要緊,你們明天快先揀上好的糯米浸起來,石堿也要揀清潔的,等葉我去買。
杏英聽了先自咽口唾沫,一面咧着嘴巴連聲問爹娘:&ldquo究竟我們預備裡多少隻數呀?多一些好不好?&rdquo我心裡想總不會少你這個讒嘴丫頭塞肚子的,就不給你也會輸,偷不着就要咒詛煞蔽簇的老外婆呢。
于是大家就此決定,别無他話,隻索抖擻精神做去。
第二天一早,我喊老黃媽倒水不應,自己跑下樓去,隻見奶媽在替簇簇撲粉。
我問:老黃媽呢?奶媽說:她清早起來便到河頭淘儒米去了,要裡八鬥米粽子呢,太太昨夜關照過的。
我聽了沒話說,自己舀水洗了臉。
第三天吃過早點,大家便動手了:婆婆叫我抹著葉,也是用水浸過的,先從水中撈出來,放在石長凳上抹平直了,狹短的破碎的都要棄去。
我把平直完整的棕色着葉一張張遞給婆婆及老黃媽,心裡盡想着明天回去時情形,不由的臉上隻要透出笑容來;但繼而一忖回娘家就顯得這麼高興,不是叫婆婆瞧着寒心嗎?無論如何使不得,隻好勉強把面孔繃緊。
杏英的面孔也繃緊,原因是她要裡粽子,婆婆不答應。
婆婆說她裡的粽子仿佛大飯團一般,沒有尖翹翹角兒,送出去豈不給簇簇的外婆笑話?我對婆婆說:橫豎拿去也是吃掉的,這樣子差些有什麼關系?婆婆答道:這個你不知道,粽子項要緊的是一隻項角,長長尖尖的茁在上面,下面三個角給它支平穩了,一隻隻簇在盤中多好看!據說張獻忠難小腳山,揀一隻最嬌小尖翅的金蓮放在上面作項子。
我婆婆在端午那天為了揀這個頂粽,不惜大費周章把全體粽子都排列在四張大入仙桌上,端詳了又端詳,最後還得聽憑公公來決定&mdash&mdash究竟這隻高出侪輩的頂粽是否真能出類拔蘋呢?我們俗眼也是分辨不大出來,不過既然是公公挑的,便沒人敢反對,一家之主挑隻尖兒,還會有錯嗎? 午刻做羹飯,大家匆匆吃過,便把八色節禮裝好;但是婆婆還不放心粽子,叫挑擔的人千萬腳步走得穩些,别讓簇成尖堆的粽子紛紛掉下來。
&ldquo萬一,&rdquo我婆婆再三叮囑:&ldquo有幾個滾下來了,你須在路上小心把它們裝好;暗,這隻纏紅絨的角兒頂尖的粽子是放在最上面的,
家裡一切還如平常,就是鄰舍或來到的親戚總常常問起:&ldquo怎麼樣呢?新少奶奶今天不去教書嗎?&rdquo我聽了隻是搖頭苦笑,又不好告訴他們說是公婆聽信小姑讒言,深思男女混雜而不願我去教了;也不好告訴他們說是校中如何不像樣,我自己不願天天前去受罪。
我住在家中,老黃媽對我說:還是多抱抱簇簇吧,女人總歸看家養孩子的,那怕出洋回來也沒有用。
我默着無語,隻覺得自己未免太委曲事負了,看家也輪不着,養孩子也由不得我作主人。
有一天,我悄悄地寫了封信給母親,告訴她如何依戀想念之情,說渴望能夠再與她同住。
她馬上差了一個能說會話的女擁林媽來了,告訴我婆婆,道是端午節到了, 心想接我也甯過夏。
原來照N城的老派規矩,女兒出嫁後的三年中,總是接回嫁家來過夏的。
理由我也不曉得,或許是暑天容易出毛病吧,新婚夫婦總熱絡些,同住在一起反而不大好。
至于以後呢?以後往往是子女多了,離也離不開,因此隻好作罷。
我結婚後第一個夏天因為腹中有簇簇,母親思訪不便,因此沒有來接我;這番得到我的信,所以便如此說了。
我婆婆進房與公公商量了一會,半晌出來對林媽說:&ldquo我看準定是這樣把,等你家小組在端午節那天拜過了羹飯,再回去不遲;給我上複親家母,就這樣好不好、&rsquo林媽當然說好,于是約定那天下午,仍由她雇車子來接。
于是婆婆留林媽吃點心,吃完了,林媽又說:&ldquo那本外孫小姐可否也叫奶媽抱着同去住幾天呢?&rdquo婆婆沉吟了半晌,說道:&ldquo簇簇理該給外婆去瞧瞧,隻是孩子家會吵鬧,讓她過一宿先回來吧。
&rdquo林媽聽說如此,便歡天喜地的給母親報信去了。
那天夜裡我幾乎睡不着覺,屈指一算,離端午節還差四天哩,好長的日腳!母親不該着林媽提起什麼端午,假如定要到端午便索性遲來說幾天也罷,省得叫人家好等&mdash&mdash我最怕等待,說要去便去,不能去拉倒,管它什麼是立夏抑或端午? 然而她們卻偏要管哩!我婆婆第二天合公公計議道:懷青今年算是第一次回娘家去過夏,簇簇又是初次望外婆,我們節禮須送得像樣些呀。
公公說:粽子最要緊,你們明天快先揀上好的糯米浸起來,石堿也要揀清潔的,等葉我去買。
杏英聽了先自咽口唾沫,一面咧着嘴巴連聲問爹娘:&ldquo究竟我們預備裡多少隻數呀?多一些好不好?&rdquo我心裡想總不會少你這個讒嘴丫頭塞肚子的,就不給你也會輸,偷不着就要咒詛煞蔽簇的老外婆呢。
于是大家就此決定,别無他話,隻索抖擻精神做去。
第二天一早,我喊老黃媽倒水不應,自己跑下樓去,隻見奶媽在替簇簇撲粉。
我問:老黃媽呢?奶媽說:她清早起來便到河頭淘儒米去了,要裡八鬥米粽子呢,太太昨夜關照過的。
我聽了沒話說,自己舀水洗了臉。
第三天吃過早點,大家便動手了:婆婆叫我抹著葉,也是用水浸過的,先從水中撈出來,放在石長凳上抹平直了,狹短的破碎的都要棄去。
我把平直完整的棕色着葉一張張遞給婆婆及老黃媽,心裡盡想着明天回去時情形,不由的臉上隻要透出笑容來;但繼而一忖回娘家就顯得這麼高興,不是叫婆婆瞧着寒心嗎?無論如何使不得,隻好勉強把面孔繃緊。
杏英的面孔也繃緊,原因是她要裡粽子,婆婆不答應。
婆婆說她裡的粽子仿佛大飯團一般,沒有尖翹翹角兒,送出去豈不給簇簇的外婆笑話?我對婆婆說:橫豎拿去也是吃掉的,這樣子差些有什麼關系?婆婆答道:這個你不知道,粽子項要緊的是一隻項角,長長尖尖的茁在上面,下面三個角給它支平穩了,一隻隻簇在盤中多好看!據說張獻忠難小腳山,揀一隻最嬌小尖翅的金蓮放在上面作項子。
我婆婆在端午那天為了揀這個頂粽,不惜大費周章把全體粽子都排列在四張大入仙桌上,端詳了又端詳,最後還得聽憑公公來決定&mdash&mdash究竟這隻高出侪輩的頂粽是否真能出類拔蘋呢?我們俗眼也是分辨不大出來,不過既然是公公挑的,便沒人敢反對,一家之主挑隻尖兒,還會有錯嗎? 午刻做羹飯,大家匆匆吃過,便把八色節禮裝好;但是婆婆還不放心粽子,叫挑擔的人千萬腳步走得穩些,别讓簇成尖堆的粽子紛紛掉下來。
&ldquo萬一,&rdquo我婆婆再三叮囑:&ldquo有幾個滾下來了,你須在路上小心把它們裝好;暗,這隻纏紅絨的角兒頂尖的粽子是放在最上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