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莽莽龍蛇舞
關燈
小
中
大
秦始皇登琅琊,留連三月忘返,作琅琊台,刻石紀功,并遷黔首三萬戶于琅琊山下,後其子二世有诏書,共十三行,八十六字,為大臣李斯執筆,至今猶存。
琅琊山在山東諸城東南海濱,崖-突起,形勢奇險而壯麗,面對浩浩黃海,背依蒼蒼大地,誠屬天下之奇境也。
時值皓月中央,長空萬裡無雲,滄海風平浪靜,正是中秋的午夜三更。
在這甯靜而美麗的夜晚,誰想到突在琅琊台那高入雲層的頂上,竟傳出一聲如狂獅般的大吼,聲威所及,森林為之顫抖,湖水亦頓挫三分。
緊接着一條龐大的黑影沖空而起,勢盡一翻,又向海中俯沖急撲,身輕似葉,輕飄飄地落至一座珊瑚礁上,讵料他手中尚托着一方數千斤的巨石。
月光下隻見此人身高九尺,四肢如柱,形似鐵塔,巨目海口,亞賽後漢張飛,惟面如古銅,威猛尤甚,年齡足有七十。
巨人來頭大極,他就是不慕名利,當年暗助明初大将開平王常遇春挺進元都,逐走元帝,奠定不世功勳的神秘人物,後來才知他是武林聞聲膽喪,見面股悚的“神力神”張巨雷大俠。
張巨雷能在百萬軍中所向無敵,傳言他是練有一種非常精奇的内功,名喚“萬變力”,是故他手挺數千斤巨石,非但能由高峰沖起,又輕如落葉下降。
“轟隆”一聲,此老将巨石猛朝礁石上一擲,隻撞得碎石紛飛。
未幾,海面上遠遠現出三個黑點,竟是三個異人踏浪而來。
張巨雷一見,遙遙招手道:“大哥、二哥、四弟,你們來遲了。
”三點黑影須臾登至礁上,為首的是個皓首老人,寬袍大袖,臨風飄飄,一派仙風道骨,使人一見油然起敬,第二個儒雅斯文,花白的五柳長髯,面如滿月,年齡亦有六十開外,第三位更純作文士打扮,手中還揮着一把白金骨的紙扇,貌似三十餘歲的俊美壯年。
這三人都向巨人張巨雷面含微笑,兩呼三弟,一叫三哥。
皓首老人接着歎聲道:“三弟,五妹遇難,到今天已是十五個年頭了,每年今天,我們都要聚會于此,憑悼她臨危暗暗留下的字迹。
”他說着即領先走向一岩石突起之前。
儒雅老人和張巨雷及那文士依次排立在皓首老人右側,四雙眼睛都注定在石上,人人面帶戚然之色。
石上有一篇字迹,一見即知是用寶劍刻的,觀其筆勢,顯然是出自左手,而且匆匆刻下,字極混亂,筆劃往往脫體,無疑是在非常危機之際留下的。
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篇遭敵圍攻,臨危絕望之言,上刻:“大哥,我在四哥處别後兩行,不幸被我們的仇敵圍攻,此際我已遭了‘九九陰差’屠光一指‘閻羅指’,等與背受‘八極陽魔’一招硬拳,右臂被‘七絕煞星’蒼生飄的‘殘神劍’斬斷了,現在又被二‘六合僵屍’白日現的‘死神幡’緊緊迫着!看勢再無生望了,你要通知二哥,三哥為我報仇……” 在那一篇字迹後約莫三尺之處,赫然又有一篇更加潦草斷續不全的字迹,上刻:“大哥,我瞞着你于十年前嫁了……君,七年生一子百甲,現藏在岸上,希望敵人未……其父亦被同一批……殺在海中!妹……絕筆……” 五人對着這兩篇字迹戚然良久,最後還是巨人張巨雷大聲道:“大哥,你們悟出妹嫁的人姓什名誰麼?她那孩子是不是叫百甲?”皓首老人搖頭道:“這十五來我們不惟未查出仇人的下落,同時也未訪出妹夫的名字,姓百是決不會錯,那孩子之名卻決不會單是一個甲字!”儒雅老人接口道:“那孩子算來已有十八歲了,也許已被敵人毀了!”壯年文士急接道:“不可能,我是五妹遇難的第二天到達此處的,岸上全無痕迹。
”張巨雷道:“難道不怕野獸銜走?”壯年文士搖頭道:“一切可能的危險我都推測過,證明那孩子竟是自己離開的,我想三歲的孩子是能行走了。
”皓首老人道:“找孩子的任務交給蓋世雄,叫他帶着晁九天,馬鐵力,司馬黛三個師弟妹到處暗查明訪,我們則專事找尋仇人下落。
”儒雅老人道:“敵人的功力不比我們弱,假設他們不分開,我們一個遇上時,勢必又要走五妹的後塵,大哥,我們最好不要落單?”皓首老人道:“不分不行,多費時日,分開時單獨不許動手,隻準暗盯,沿途乘隙通知大家,等到齊之後才可動手。
”說完揮手道:“我們立即分手,先查内地,後及邊疆。
”四人散去後,未幾突在琅琊台頂出現一個人影,隻見他仰天歎道:“唉,恩恩怨怨,何日才了!”此人年齡也有七十開外,看上去似乎有些糊塗之态,但聽他的口氣,居然又是非常精明的老人,他向着海裡發了一陣呆,于是才慢慢向下奔去。
到了山下,忽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如飛迎上:“爹,你老看出那四人是誰嗎?”老人向少女歎聲道:“是武林人人尊敬的‘浩氣四聖’,他們在憑吊昔年‘辣手常峨’江流韻的死難之地。
”少女訝道:“如此那白胡子老頭就是‘皓皓子’齊古聖羅!”老人點頭道:“那長髯老人則為‘雲霄客’南宮隐,巨人則是‘神力神’張巨雷!”少女鄭重道:“這四人的名聲在武林中太大了,那個壯年文士一定是‘金不換’公孫龍吧?”老人笑道:“你認為公孫龍還是壯年嗎,丫頭,他也有六十八了!”“吓!”少女驚叫道:“他為何不老呢?”老人道:“他練的是‘風祖神功’,又名‘春風神功’,此功力在什麼年齡練成功,他就永遠是那個年齡的面貌。
”少女輕輕歎息一聲,羨慕的道:“我要是有那神功現在練成多好!”老人哈哈笑道:“爹在你媽媽五十八生你的時候,那時就替你打定了‘散天神功’的基礎,這神功也有不老之功,你現在想變老太婆也沒有用哩!”少女忽然高興得跳起道:“真的!”老人笑道:“真倒是真的,不過沒有春風神功駐顔,今後你還要苦練。
”少女問言大喜,問道:“爹,你真不到大師哥家裡去嗎?”老人忽然哼聲道:“他是你師伯的魔影子,我見了他就生氣,叫你莫去你要去,我送你到了這裡已經夠了,你自己去罷。
”奇在這一雙老少父女剛走不到一刻,居然在路旁林内又出來了兩個人物,而且是兩個老出家人,一個是灰袍的老和尚,一個是發束道冠的老全真。
“道友,那個老施主原來竟是‘五台糊塗’年一醒啊!照他适才對女兒說的那一篇話看來,武林恐怕要有大變啦!”道人面色凝重,顯出非常擔憂的道:“大師,赤煞五魔難得在武林公開露面,那次居然在琅琊山下圍攻‘浩氣四聖’五妹,這是武林的最大秘密,也許五魔志在掃盡江湖武林也未可知。
” 和尚道:“道友,‘赤煞五魔’實際隻有四個真魔,‘五台糊塗’在其中受了連累真是有苦說不出,他一生何曾作壞事?”道人點頭道:“大師說的不錯,但江湖上卻硬給年一醒戴上魔号,也真是冤枉。
”和尚停頓了一會不開口,未幾慎重道:“道友,貴掌教可能還不如道這件大事,道友最好盡快回武當送個信。
”原來這道人竟是武當派長老法華真人,他聞言立停,連連點頭道:“武林看勢有變,貧道真要回山一趟才行,大師也應該回少林去,到家時貴我雙方再分别派人向各派通知一聲。
”和尚合十道:“道友所見極是,貧僧就此告别了。
”武當在湖北,方位卻在山東以南,去向正是“五台糊塗”父女那條路,道人稽首送走和尚之後,他一個人仍舊盯住前面兩個父女,緊緊不放。
一連好幾天,道人盯到高郵湖才發現五台糊塗早已不見,僅僅隻看到那個少女繼續南行,可是道人卻不能再盯下去,因為他要過安徽才能到湖北。
那少女似是剛出江湖,沒有經驗,她根本不留心後面,這段時間她日行夜宿,純粹是遊山玩水一般,她背上那隻包袱大概有不少衣服和銀兩,因為她住的是間大客棧,吃的都是上等酒飯,同時每天都換回不同顔色的上等衣料,配上她那非常嬌美的身材和面貌,一路上不知看傻了多少年青孩子。
好在她生性磊落,不怕别人看,似乎還不懂得害羞,可是她也從不和人家交談。
又過了好幾天,是一個中午,她走到了江蘇的句容城,在客棧裡,她在吃飯的時候向酒保打聽道:“店家,茅山在貴城的那個方向?”酒保笑答道:“小姐,你要去茅山嗎?還遠着呢,起碼還要再走一天才行,今天走不到的了,明天出南們向東南方向走,經官道,回了河再偏左行就成啦。
”少女道:“謝店家,我是由高郵潮來的,走錯了路,本來應走丹陽才對,結果走到貴城句容來了。
”酒保道:“小姐一定是從儀征過長江,這倒真是多走了幾天冤枉路,不過我看小姐是沒有什麼急事,這也不要緊,反正是玩嘛!”少女點頭道:“我是慕茅山風景之名而來的,聽說此山古迹特多?”店子裡客人不多,酒保也是個年青人,他看這小姐太美了,于是乘機坐下啦,接口道:“小姐,茅山不惟古迹多,如華陽洞更是天下聞名,此山原名句曲山,後因有漢朝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修道成仙在華陽洞内,因而改名茅山,也有稱三茅山的,稱茅氏兄弟則稱三茅君,山上有道觀,上清宮香煙鼎盛,善男信女進香者絡繹于途,遠的竟有來自邊疆的哩。
” 少女問道:“聽說離茅山主峰不遠有個褚家莊,店家可知?”酒保大笑道:“提起褚家莊員外,凡在茅山數百裡超圍,可說人人知道,因為他老人家是個大善人啊!”少女點頭道:“多謝店家指引,
琅琊山在山東諸城東南海濱,崖-突起,形勢奇險而壯麗,面對浩浩黃海,背依蒼蒼大地,誠屬天下之奇境也。
時值皓月中央,長空萬裡無雲,滄海風平浪靜,正是中秋的午夜三更。
在這甯靜而美麗的夜晚,誰想到突在琅琊台那高入雲層的頂上,竟傳出一聲如狂獅般的大吼,聲威所及,森林為之顫抖,湖水亦頓挫三分。
緊接着一條龐大的黑影沖空而起,勢盡一翻,又向海中俯沖急撲,身輕似葉,輕飄飄地落至一座珊瑚礁上,讵料他手中尚托着一方數千斤的巨石。
月光下隻見此人身高九尺,四肢如柱,形似鐵塔,巨目海口,亞賽後漢張飛,惟面如古銅,威猛尤甚,年齡足有七十。
巨人來頭大極,他就是不慕名利,當年暗助明初大将開平王常遇春挺進元都,逐走元帝,奠定不世功勳的神秘人物,後來才知他是武林聞聲膽喪,見面股悚的“神力神”張巨雷大俠。
張巨雷能在百萬軍中所向無敵,傳言他是練有一種非常精奇的内功,名喚“萬變力”,是故他手挺數千斤巨石,非但能由高峰沖起,又輕如落葉下降。
“轟隆”一聲,此老将巨石猛朝礁石上一擲,隻撞得碎石紛飛。
未幾,海面上遠遠現出三個黑點,竟是三個異人踏浪而來。
張巨雷一見,遙遙招手道:“大哥、二哥、四弟,你們來遲了。
”三點黑影須臾登至礁上,為首的是個皓首老人,寬袍大袖,臨風飄飄,一派仙風道骨,使人一見油然起敬,第二個儒雅斯文,花白的五柳長髯,面如滿月,年齡亦有六十開外,第三位更純作文士打扮,手中還揮着一把白金骨的紙扇,貌似三十餘歲的俊美壯年。
這三人都向巨人張巨雷面含微笑,兩呼三弟,一叫三哥。
皓首老人接着歎聲道:“三弟,五妹遇難,到今天已是十五個年頭了,每年今天,我們都要聚會于此,憑悼她臨危暗暗留下的字迹。
”他說着即領先走向一岩石突起之前。
儒雅老人和張巨雷及那文士依次排立在皓首老人右側,四雙眼睛都注定在石上,人人面帶戚然之色。
石上有一篇字迹,一見即知是用寶劍刻的,觀其筆勢,顯然是出自左手,而且匆匆刻下,字極混亂,筆劃往往脫體,無疑是在非常危機之際留下的。
仔細一看,原來是一篇遭敵圍攻,臨危絕望之言,上刻:“大哥,我在四哥處别後兩行,不幸被我們的仇敵圍攻,此際我已遭了‘九九陰差’屠光一指‘閻羅指’,等與背受‘八極陽魔’一招硬拳,右臂被‘七絕煞星’蒼生飄的‘殘神劍’斬斷了,現在又被二‘六合僵屍’白日現的‘死神幡’緊緊迫着!看勢再無生望了,你要通知二哥,三哥為我報仇……” 在那一篇字迹後約莫三尺之處,赫然又有一篇更加潦草斷續不全的字迹,上刻:“大哥,我瞞着你于十年前嫁了……君,七年生一子百甲,現藏在岸上,希望敵人未……其父亦被同一批……殺在海中!妹……絕筆……” 五人對着這兩篇字迹戚然良久,最後還是巨人張巨雷大聲道:“大哥,你們悟出妹嫁的人姓什名誰麼?她那孩子是不是叫百甲?”皓首老人搖頭道:“這十五來我們不惟未查出仇人的下落,同時也未訪出妹夫的名字,姓百是決不會錯,那孩子之名卻決不會單是一個甲字!”儒雅老人接口道:“那孩子算來已有十八歲了,也許已被敵人毀了!”壯年文士急接道:“不可能,我是五妹遇難的第二天到達此處的,岸上全無痕迹。
”張巨雷道:“難道不怕野獸銜走?”壯年文士搖頭道:“一切可能的危險我都推測過,證明那孩子竟是自己離開的,我想三歲的孩子是能行走了。
”皓首老人道:“找孩子的任務交給蓋世雄,叫他帶着晁九天,馬鐵力,司馬黛三個師弟妹到處暗查明訪,我們則專事找尋仇人下落。
”儒雅老人道:“敵人的功力不比我們弱,假設他們不分開,我們一個遇上時,勢必又要走五妹的後塵,大哥,我們最好不要落單?”皓首老人道:“不分不行,多費時日,分開時單獨不許動手,隻準暗盯,沿途乘隙通知大家,等到齊之後才可動手。
”說完揮手道:“我們立即分手,先查内地,後及邊疆。
”四人散去後,未幾突在琅琊台頂出現一個人影,隻見他仰天歎道:“唉,恩恩怨怨,何日才了!”此人年齡也有七十開外,看上去似乎有些糊塗之态,但聽他的口氣,居然又是非常精明的老人,他向着海裡發了一陣呆,于是才慢慢向下奔去。
到了山下,忽見一個十七八歲的少女如飛迎上:“爹,你老看出那四人是誰嗎?”老人向少女歎聲道:“是武林人人尊敬的‘浩氣四聖’,他們在憑吊昔年‘辣手常峨’江流韻的死難之地。
”少女訝道:“如此那白胡子老頭就是‘皓皓子’齊古聖羅!”老人點頭道:“那長髯老人則為‘雲霄客’南宮隐,巨人則是‘神力神’張巨雷!”少女鄭重道:“這四人的名聲在武林中太大了,那個壯年文士一定是‘金不換’公孫龍吧?”老人笑道:“你認為公孫龍還是壯年嗎,丫頭,他也有六十八了!”“吓!”少女驚叫道:“他為何不老呢?”老人道:“他練的是‘風祖神功’,又名‘春風神功’,此功力在什麼年齡練成功,他就永遠是那個年齡的面貌。
”少女輕輕歎息一聲,羨慕的道:“我要是有那神功現在練成多好!”老人哈哈笑道:“爹在你媽媽五十八生你的時候,那時就替你打定了‘散天神功’的基礎,這神功也有不老之功,你現在想變老太婆也沒有用哩!”少女忽然高興得跳起道:“真的!”老人笑道:“真倒是真的,不過沒有春風神功駐顔,今後你還要苦練。
”少女問言大喜,問道:“爹,你真不到大師哥家裡去嗎?”老人忽然哼聲道:“他是你師伯的魔影子,我見了他就生氣,叫你莫去你要去,我送你到了這裡已經夠了,你自己去罷。
”奇在這一雙老少父女剛走不到一刻,居然在路旁林内又出來了兩個人物,而且是兩個老出家人,一個是灰袍的老和尚,一個是發束道冠的老全真。
“道友,那個老施主原來竟是‘五台糊塗’年一醒啊!照他适才對女兒說的那一篇話看來,武林恐怕要有大變啦!”道人面色凝重,顯出非常擔憂的道:“大師,赤煞五魔難得在武林公開露面,那次居然在琅琊山下圍攻‘浩氣四聖’五妹,這是武林的最大秘密,也許五魔志在掃盡江湖武林也未可知。
” 和尚道:“道友,‘赤煞五魔’實際隻有四個真魔,‘五台糊塗’在其中受了連累真是有苦說不出,他一生何曾作壞事?”道人點頭道:“大師說的不錯,但江湖上卻硬給年一醒戴上魔号,也真是冤枉。
”和尚停頓了一會不開口,未幾慎重道:“道友,貴掌教可能還不如道這件大事,道友最好盡快回武當送個信。
”原來這道人竟是武當派長老法華真人,他聞言立停,連連點頭道:“武林看勢有變,貧道真要回山一趟才行,大師也應該回少林去,到家時貴我雙方再分别派人向各派通知一聲。
”和尚合十道:“道友所見極是,貧僧就此告别了。
”武當在湖北,方位卻在山東以南,去向正是“五台糊塗”父女那條路,道人稽首送走和尚之後,他一個人仍舊盯住前面兩個父女,緊緊不放。
一連好幾天,道人盯到高郵湖才發現五台糊塗早已不見,僅僅隻看到那個少女繼續南行,可是道人卻不能再盯下去,因為他要過安徽才能到湖北。
那少女似是剛出江湖,沒有經驗,她根本不留心後面,這段時間她日行夜宿,純粹是遊山玩水一般,她背上那隻包袱大概有不少衣服和銀兩,因為她住的是間大客棧,吃的都是上等酒飯,同時每天都換回不同顔色的上等衣料,配上她那非常嬌美的身材和面貌,一路上不知看傻了多少年青孩子。
好在她生性磊落,不怕别人看,似乎還不懂得害羞,可是她也從不和人家交談。
又過了好幾天,是一個中午,她走到了江蘇的句容城,在客棧裡,她在吃飯的時候向酒保打聽道:“店家,茅山在貴城的那個方向?”酒保笑答道:“小姐,你要去茅山嗎?還遠着呢,起碼還要再走一天才行,今天走不到的了,明天出南們向東南方向走,經官道,回了河再偏左行就成啦。
”少女道:“謝店家,我是由高郵潮來的,走錯了路,本來應走丹陽才對,結果走到貴城句容來了。
”酒保道:“小姐一定是從儀征過長江,這倒真是多走了幾天冤枉路,不過我看小姐是沒有什麼急事,這也不要緊,反正是玩嘛!”少女點頭道:“我是慕茅山風景之名而來的,聽說此山古迹特多?”店子裡客人不多,酒保也是個年青人,他看這小姐太美了,于是乘機坐下啦,接口道:“小姐,茅山不惟古迹多,如華陽洞更是天下聞名,此山原名句曲山,後因有漢朝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修道成仙在華陽洞内,因而改名茅山,也有稱三茅山的,稱茅氏兄弟則稱三茅君,山上有道觀,上清宮香煙鼎盛,善男信女進香者絡繹于途,遠的竟有來自邊疆的哩。
” 少女問道:“聽說離茅山主峰不遠有個褚家莊,店家可知?”酒保大笑道:“提起褚家莊員外,凡在茅山數百裡超圍,可說人人知道,因為他老人家是個大善人啊!”少女點頭道:“多謝店家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