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燈
小
中
大
這個标題很引人注目&mdash&mdash我這樣告訴我的朋友赫爾克裡·波洛。
案件的當事人我一個也不認識,我隻是作為一個毫無偏見的旁觀者對此事件産生了興趣。
波洛同意我的看法。
&ldquo是的,這标題有一種神秘的東方氣息。
這很可能隻是一隻從托特漢姆廣場路買來的仿詹姆斯一世時期風格的箱子,而記者還是欣然接受了這個想法,取名為&lsquo巴格達箱子&rsquo。
&lsquo之謎&rsquo一詞并列在标題裡也是經過思考的,盡管我相信在這個案件裡沒有多少謎團可以破解。
&rdquo &ldquo一點兒也不錯。
可以說是可怕而恐怖,但稱不上是神秘。
&rdquo &ldquo可怕而恐怖。
&rdquo波洛若有所思地重複道。
&ldquo徹頭徹尾地令人生厭。
&rdquo我一邊說,一邊站起來,在房間裡來回踱步,&ldquo兇手殺死了那個男人&mdash&mdash是他的朋友&mdash&mdash把他塞進箱子裡,過了半小時就在同一個房間裡跟受害者的妻子跳舞。
想想吧!她當時要是能想象到發生了什麼&mdash&mdash&rdquo &ldquo的确如此。
&rdquo波洛思索着開口道,&ldquo那種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法寶,女人的直覺&mdash&mdash似乎并沒有發揮作用。
&rdquo &ldquo聚會好像是在非常愉快的氣氛中結束的。
&rdquo我有點兒發顫地說道,&ldquo此前他們一直在跳舞、打牌的時候,自始至終都有個死人跟他們共處一室。
這夠得上寫一出舞台劇了。
&rdquo &ldquo已經有人寫過了。
&rdquo波洛說,&ldquo不過你還是可以自我安慰的,黑斯廷斯。
&rdquo他善意地補充道,&ldquo并不是說一個主題已經被用過了,就不能再用一次。
寫一出你自己的版本吧。
&rdquo 我拿起報紙,審視起那張複制得相當模糊的照片。
&ldquo她一定是個非常美麗的女人。
&rdquo我慢慢地說道,&ldquo即使這麼模糊的照片也能看出來。
&rdquo 照片底下有一行注釋: 被害人的妻子克萊頓太太近照 波洛從我手裡接過報紙。
&ldquo是的。
&rdquo他說,&ldquo她很美。
毫無疑問,她是那種生來就能攪亂男人靈魂的人。
&rdquo 他歎息一聲,又把報紙遞還給我。
&ldquo感謝上帝,我不是一個熱情沖動的人。
這讓我避免了許多尴尬的場面,真是謝天謝地。
&rdquo 我不記得當時是否更深入地讨論下去了。
波洛那時對這個案子沒什麼特别的興趣。
事實非常清楚,沒有什麼可懷疑的,過多讨論似乎是白費力氣。
克萊頓先生和太太與裡奇少校是多年的老朋友。
事發那天是三月十日,克萊頓夫婦接受了邀請,和裡奇少校共度良宵。
大約七點三十分,克萊頓先生在跟另一個朋友柯蒂斯少校一起喝酒時候,自稱臨時接到了要前往蘇格蘭的召喚,八點就要坐火車趕過去。
&ldquo我隻來得及到老傑克家裡去一次,跟他解釋一下。
&rdquo克萊頓先生繼續說道,&ldquo當然,瑪格麗塔還是會去的。
我很遺憾,不過傑克一定會理解的。
&rdquo 克萊頓先生言出必行,他大約在七點四十分趕到裡奇少校家裡。
主人當時外出了,不過他的男仆很熟悉克萊頓先生,建議他進屋等一會兒。
克萊頓先生說他時間不夠了,不過他可以進去寫一張字條。
他補充說他正要去趕火車。
于是男仆把他帶進了客廳。
大約五分鐘後,裡奇少校打開客廳房門,顯然是在男仆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回到家,自己進的屋。
他叫來男仆,吩咐他出去買煙。
男仆回來把煙交給主人,之後主人就獨自待在客廳裡。
男仆很自然地認為克萊頓先生已經走了。
很快客人們紛紛到場,有克萊頓太太、柯蒂斯少校和一對姓斯彭斯的夫婦。
一晚上他們都開着留聲機跳舞、打撲克牌。
客人們是在午夜過後不久離開的。
第二天早上,男仆來清理客廳時,驚訝地發現地毯上有一片深色的污迹,就在裡奇少校從中東買回來的一個所謂的巴格達箱子腳下。
男仆本能地打開箱蓋,驚駭地發現裡面是一具被人刺穿心髒、折起身子的男人屍體。
男仆魂不附體般跑到公寓外面,叫來了最近的警察。
死者被證實為克萊頓先生。
随後裡奇少校很快被逮捕。
少校的辯詞也在情理之中,他堅決否認了一切。
那天晚上他并沒有見到克萊頓先生,直到克萊頓太太來了以後,他才聽她說起克萊頓先生要去蘇格蘭的事情。
以上就是原始的案情。
文中自然也充滿了影射和暗示。
裡奇少校與克萊頓太太的友情和親昵關系被着重渲染了一番,就連傻瓜也能讀出其中的意味。
關于犯罪動機的指向非常明顯。
多年的經驗教會了我對這種無根據的謠言持保留态度。
根據所有的迹象來看,這所謂的動機可能完全是無中生有的。
就這個事件而言,或許會有什麼完全不同的起因突然浮出水面。
但有一點明顯是站得住腳的&mdash&mdash那就是裡奇就是兇手。
如我所言,如果查特頓夫人當天晚上沒有邀請波洛和我參加她舉辦的聚會的話,這個案子或許就會被我們擱置起來了。
波洛雖然對社交約會頗多怨言,還總是宣稱自己對獨處充滿熱情,事實上則非常喜歡這種社交活動。
被人大驚小怪地當作社會名流對待,這令他心滿意足。
有時候他會自鳴得意起來!我親眼見過有人對他說一些令人作嘔的恭維話,而波洛毫不介意,仿佛那隻不過是恰如其分的贊揚。
他自己還回應一些非常自以為是的話,比如我真是受不了碌碌無為之類的。
有時候他會就這個問題與我争辯。
&ldquo可是,我的朋友,我不是一個盎格魯-撒克遜人,我為什麼要裝腔作勢呢?是啊,是啊,你們都是這麼幹的,你們全都是這樣。
完成了高難度飛行的飛行員,得了冠軍的網球選手,都會低垂雙眼,輕聲咕哝着&lsquo這沒什麼&rsquo。
可是他們真的這樣看自己嗎?這麼想才怪。
如果是别人做了什麼英雄壯舉,他們就會贊美。
所以說,作為邏輯正常的人,他們肯定也贊美他們自己,隻不過他們受到的教育讓他們故作謙虛。
我可不是這樣。
我所擁有的天賦&mdash&m
案件的當事人我一個也不認識,我隻是作為一個毫無偏見的旁觀者對此事件産生了興趣。
波洛同意我的看法。
&ldquo是的,這标題有一種神秘的東方氣息。
這很可能隻是一隻從托特漢姆廣場路買來的仿詹姆斯一世時期風格的箱子,而記者還是欣然接受了這個想法,取名為&lsquo巴格達箱子&rsquo。
&lsquo之謎&rsquo一詞并列在标題裡也是經過思考的,盡管我相信在這個案件裡沒有多少謎團可以破解。
&rdquo &ldquo一點兒也不錯。
可以說是可怕而恐怖,但稱不上是神秘。
&rdquo &ldquo可怕而恐怖。
&rdquo波洛若有所思地重複道。
&ldquo徹頭徹尾地令人生厭。
&rdquo我一邊說,一邊站起來,在房間裡來回踱步,&ldquo兇手殺死了那個男人&mdash&mdash是他的朋友&mdash&mdash把他塞進箱子裡,過了半小時就在同一個房間裡跟受害者的妻子跳舞。
想想吧!她當時要是能想象到發生了什麼&mdash&mdash&rdquo &ldquo的确如此。
&rdquo波洛思索着開口道,&ldquo那種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法寶,女人的直覺&mdash&mdash似乎并沒有發揮作用。
&rdquo &ldquo聚會好像是在非常愉快的氣氛中結束的。
&rdquo我有點兒發顫地說道,&ldquo此前他們一直在跳舞、打牌的時候,自始至終都有個死人跟他們共處一室。
這夠得上寫一出舞台劇了。
&rdquo &ldquo已經有人寫過了。
&rdquo波洛說,&ldquo不過你還是可以自我安慰的,黑斯廷斯。
&rdquo他善意地補充道,&ldquo并不是說一個主題已經被用過了,就不能再用一次。
寫一出你自己的版本吧。
&rdquo 我拿起報紙,審視起那張複制得相當模糊的照片。
&ldquo她一定是個非常美麗的女人。
&rdquo我慢慢地說道,&ldquo即使這麼模糊的照片也能看出來。
&rdquo 照片底下有一行注釋: 被害人的妻子克萊頓太太近照 波洛從我手裡接過報紙。
&ldquo是的。
&rdquo他說,&ldquo她很美。
毫無疑問,她是那種生來就能攪亂男人靈魂的人。
&rdquo 他歎息一聲,又把報紙遞還給我。
&ldquo感謝上帝,我不是一個熱情沖動的人。
這讓我避免了許多尴尬的場面,真是謝天謝地。
&rdquo 我不記得當時是否更深入地讨論下去了。
波洛那時對這個案子沒什麼特别的興趣。
事實非常清楚,沒有什麼可懷疑的,過多讨論似乎是白費力氣。
克萊頓先生和太太與裡奇少校是多年的老朋友。
事發那天是三月十日,克萊頓夫婦接受了邀請,和裡奇少校共度良宵。
大約七點三十分,克萊頓先生在跟另一個朋友柯蒂斯少校一起喝酒時候,自稱臨時接到了要前往蘇格蘭的召喚,八點就要坐火車趕過去。
&ldquo我隻來得及到老傑克家裡去一次,跟他解釋一下。
&rdquo克萊頓先生繼續說道,&ldquo當然,瑪格麗塔還是會去的。
我很遺憾,不過傑克一定會理解的。
&rdquo 克萊頓先生言出必行,他大約在七點四十分趕到裡奇少校家裡。
主人當時外出了,不過他的男仆很熟悉克萊頓先生,建議他進屋等一會兒。
克萊頓先生說他時間不夠了,不過他可以進去寫一張字條。
他補充說他正要去趕火車。
于是男仆把他帶進了客廳。
大約五分鐘後,裡奇少校打開客廳房門,顯然是在男仆沒有察覺的情況下回到家,自己進的屋。
他叫來男仆,吩咐他出去買煙。
男仆回來把煙交給主人,之後主人就獨自待在客廳裡。
男仆很自然地認為克萊頓先生已經走了。
很快客人們紛紛到場,有克萊頓太太、柯蒂斯少校和一對姓斯彭斯的夫婦。
一晚上他們都開着留聲機跳舞、打撲克牌。
客人們是在午夜過後不久離開的。
第二天早上,男仆來清理客廳時,驚訝地發現地毯上有一片深色的污迹,就在裡奇少校從中東買回來的一個所謂的巴格達箱子腳下。
男仆本能地打開箱蓋,驚駭地發現裡面是一具被人刺穿心髒、折起身子的男人屍體。
男仆魂不附體般跑到公寓外面,叫來了最近的警察。
死者被證實為克萊頓先生。
随後裡奇少校很快被逮捕。
少校的辯詞也在情理之中,他堅決否認了一切。
那天晚上他并沒有見到克萊頓先生,直到克萊頓太太來了以後,他才聽她說起克萊頓先生要去蘇格蘭的事情。
以上就是原始的案情。
文中自然也充滿了影射和暗示。
裡奇少校與克萊頓太太的友情和親昵關系被着重渲染了一番,就連傻瓜也能讀出其中的意味。
關于犯罪動機的指向非常明顯。
多年的經驗教會了我對這種無根據的謠言持保留态度。
根據所有的迹象來看,這所謂的動機可能完全是無中生有的。
就這個事件而言,或許會有什麼完全不同的起因突然浮出水面。
但有一點明顯是站得住腳的&mdash&mdash那就是裡奇就是兇手。
如我所言,如果查特頓夫人當天晚上沒有邀請波洛和我參加她舉辦的聚會的話,這個案子或許就會被我們擱置起來了。
波洛雖然對社交約會頗多怨言,還總是宣稱自己對獨處充滿熱情,事實上則非常喜歡這種社交活動。
被人大驚小怪地當作社會名流對待,這令他心滿意足。
有時候他會自鳴得意起來!我親眼見過有人對他說一些令人作嘔的恭維話,而波洛毫不介意,仿佛那隻不過是恰如其分的贊揚。
他自己還回應一些非常自以為是的話,比如我真是受不了碌碌無為之類的。
有時候他會就這個問題與我争辯。
&ldquo可是,我的朋友,我不是一個盎格魯-撒克遜人,我為什麼要裝腔作勢呢?是啊,是啊,你們都是這麼幹的,你們全都是這樣。
完成了高難度飛行的飛行員,得了冠軍的網球選手,都會低垂雙眼,輕聲咕哝着&lsquo這沒什麼&rsquo。
可是他們真的這樣看自己嗎?這麼想才怪。
如果是别人做了什麼英雄壯舉,他們就會贊美。
所以說,作為邏輯正常的人,他們肯定也贊美他們自己,隻不過他們受到的教育讓他們故作謙虛。
我可不是這樣。
我所擁有的天賦&mdash&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