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 巧遇奇逢
關燈
小
中
大
桓三日,看看武安故城,登武安山看看往昔滄桑的陳迹,憑吊信史的變遷。
” 君珂吃了一驚,聽村老口中朗朗而言,談吐不俗,不由肅然起敬,恭敬地說:“多承老丈指教,可惜小生無暇久留。
小生姓林名君珂,請教老丈高姓大名。
” “小老兒姓王名宗,祖居龍遊,就住在前面不遠。
相公如有暇,可至寒舍盤桓一二日,老漢可為相公導遊。
” “不敢有勞老丈大駕,不敢當。
” “好說好說,小事一件。
老漢也性喜山水,曾西出衢州一探石橋山仙人石室,至江山縣探勝江郎山。
呵呵!這些仙人古迹不會改變,但已不知仙人何往了。
” 君珂心中一動,仙霞嶺正在江山縣西南,江郎山則在東南,也算是仙霞嶺的一支,便問道:“老丈在江郎山盤桓多久?對地頭熟嗎?” “老漢僅耽了兩日,攀越三峰之上,三仙的遺迹已無處可尋,但那三座石峰氣魄倒還過得去的。
據古人傳說,三石峰乃是三仙所化,逐年上長。
其實石峰并不能逐年上長,而是峰下的泥土逐年被風雨所侵蝕,逐漸流失,看上去像是石峰在長而已。
至于地頭,老漢生疏得緊。
” 君河心中感到十分失望,便說:“老丈觀察入微,佩服佩服。
山如能長,千百年後豈不上抵天宇?至于神仙之事。
屬于怪力亂神,小生不敢妄語。
” “老漢看相公臉上神色,時起得失之變,不知相公有何要事需老漢效勞嗎?” 君珂又是一驚,心說:“這位老丈的眼力委實高明,已看出我心有得失之念,端的明察秋毫經驗豐富老到。
” 他壓抑着臉上表情,免洩心中秘密,說:“小生想請教老丈一事,江郎山附近,是否有八年前遷來隐居的人。
” 老人搖搖頭說:“老漢對江郎山附近的人,并無印象。
其實山居的人,大多是耕兩畝薄田安分守己與世無争的人,皆可算得隐士村漢。
不知相公要找的人,姓甚名誰?” 君珂本想說出彭勝安的家世,但再一想又忍住了,彭勝安既然舉家隐居,自然不會說出早年的身世。
他感到事情愈來愈困難,茫茫人海,他孤身一人要找一個隐姓埋名的陌生人,真像在大海裡撈針,太難了!隻好說:“乃是小可的一門遠親,八年不通音訊,唉!恐怕早已遷走了,不說也罷,多謝老丈的指教。
” 老人含笑告辭,一面走一面回頭說:“老漢就住在前面小村中,相公如肯枉顧,老漢無任歡迎。
再會了。
” “老丈再會,也許小生日後會打擾你老人家呢!”說氣揖相送。
送走了老人,他站在那兒陷入迷惘之中,莫所适從,感到事情十分棘手。
是的,确是棘手,彭勝安恩公既不是武林人,卻又是江湖巨寇必欲得而甘心的人物,不僅不倚仗朋友相助訪尋,更不可能,單人獨力遍踏宇内每一個角落,去找尋他的蹤迹,太難了!譬如說,從這兒到仙霞嶺,千峰萬巒之中,如果自己一人去找,三月半年也不一定可以走完,即使找到了,也對面不相識,相逢如陌路,彭恩公如果隐姓埋名,怎能問出結果?何況他根本不敢提起彭恩公的姓名家世呢? 他茫然擡起書箧,兒,信步而行,陷入迷惘之中,腳步緩下來了。
“克!克克!”河對面,突然傳來伐木的斧聲。
接着,響起了穿雲裂石似的朗朗歌聲:“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銷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南朝還暮,煙花春夏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 君珂心中一驚,站住傾聽良久,直至歌聲徐斂,方點頭歎道:“山野之人,難得有這麼超塵拔俗的詞手,這一首《巫山一段雲》,被他唱絕了。
我得過河拜望這位不等閑的首樵子,看看是個怎樣的人物。
” 他覓路過河,可是沒有橋,也沒有船隻,三十餘丈的江面無法飛渡。
他站在河岸上,向對面山林中亮聲道:“衢江水秀山青,靈秀有餘,雄勁似嫌不足,與三峽相較,不可同日而語;兄台,意境是否有未盡之感?” 對面山間,斧聲驟止,稍頓,林間傳出樵子的回答:“客官,你俗。
衢江雖氣勢不足,然行客心情,心中之意境卻可超然物外;春花雖豔,我獨感将凋之愁,各人感受不同,何足異哉?” 君珂笑道:“高明,高明。
兄台,請問可以找得到渡船嗎?” “找渡船何用?” “過河就教于兄台。
” “哈哈!山野荒樵,不敢當客官禮遇,此地并無渡船。
” “晚生專誠就教,尚清指引。
” “草野之人,與世不相往來,客官不勞跋涉。
” “請問兄台高姓大名?” “敝姓安,祖居山下荒村。
” “晚生林君珂,乃是遊山玩水而來……” “此非三峽可比,如要觀賞山水,何不入蜀一行?”說完,斧聲再響。
君珂正想再問,身後履聲嘶嘶,眼角紅影觸目。
他扭頭一看,暗叫一聲“糟”。
那是兩個身穿大紅法服的老道,正灑開大步從衢州方向急步而來,衣袂飄飄,急步飛趕。
左首也有一個兇猛的大漢,正是曾在徽州約鬥後山被獨掌擎天殺了一半人,未能踐約的朱砂掌闵剛,雖未見過面,但從雙手和長相一看便知。
他看到了闵剛,闵剛也看到了他。
正向兩老道低聲發話,眼睛全向他這一面掃來。
“有麻煩了,恐怕躲不掉哩。
”他向路兩端瞧,喃喃自語。
從龍遊方向,也出現了一個身穿綠衣的人影,裙袂飄飄,腰巾徐揚,是一個女人。
這女人,他也不陌生,她挾在脅下的銀色包裹極為搶眼,裡面盛着一件怪異物體,他一看就知道裡面定是一具銀琵琶,不必打聽,她的曾在石弓村出現過的琵琶三娘,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次跑不掉了,隻有跳河逃命。
跳河,不像話,真要拚命,他不一定怕他們,隻是他确是不願與這些江湖亡命之徒争一日之短長。
真要找上頭來,說不得隻好拚小命。
他站立處是近河一面,必須先避至道左,萬一雙拳不敵四手,可以越過田野,向左面山麓密林中溜走。
他不是武林中名号響亮的大英雄,用不着為衛冕自己的名号而拚死。
可是已來不及了,兩老道和朱砂掌已經将官道擋住,一字兒排開,将退路堵死了。
對面山林中,隐隐傳出人聲,但相距太遠,聲音又低,河這面是不可能聽到。
開始,是吟詠《巫山一段雲》的樵夫聲音:“乖女兒,山上蛇蟲太多,要聽話,下次絕不可來,不然我要生氣了。
” 另一個是嬌滴滴的甜美聲,說:“爹,女兒不怕。
哦!爹剛才和誰說話?” “是河對面的一個小後生,他聽到為父吟詠李德潤的巫山一段雲,要過河來說教呢?” “爹,會不會是追尋我們而來的惡賊?”女兒的聲音微顫,像是感到恐怖。
“不會的,乖女兒,是一個叫做林君珂的書生。
哦,彭芳回來了麼?” “爹,他剛到,臉色不大好.正等爹回去呢。
恐怕……恐怕是有關京師的消息。
” 一聲長歎之後。
久久樵子又說:“要來的終要來,為父不能讓池州知府大人為難,真要我歸案,我隻好一走。
可是。
你們……唉!八年來外有皇命相逼,複有惡寇伺伏,分明是不許為父苟延殘喘,豈不可痛?走吧!看彭芳帶了些什麼兇訊回來。
” “爹,我們還是躲到仙霞嶺去吧。
” “不行的,仙霞嶺是要隘所在,查得太緊。
來曆不明的人必為巡檢司的人逮捕,解回遷出之處嚴查,麻煩着哩。
” 聲息寂寞,想是父女倆已經下山了。
官道中,劍拔弩張,惡鬥将起。
兩老道年約五十上下,身材碩長,大環眼朝天鼻;挂劍佩囊。
中間的老道短白花胡根根見肉,左頰旁有一條刀疤,面目陰沉,眼中寒芒暴射。
朱砂掌今天換穿了一身玄色緊身,赤手空拳,雙掌泛紅,叉着腰狠狠地死盯着君珂,看樣子要想一口将君珂吞下似的。
“小子,你好。
”他惡狠狠地說。
君珂知道今天不能善了,淡淡一笑道:“小生沒病沒痛,很好,很好。
” “小子,你是要趕往衢州府與銀劍白龍會合麼?算了,跟太爺們走。
” “銀劍白龍在衢州府?”君珂惑然問。
“哼!他已落在本幫高手圍困之下,你這時前往趕不上了。
” “趕不上也得趕。
”君珂答,舉步便走。
有刀疤的老道陰森森一笑,伸手虛攔,冷冷道:“慢着!跟貧道走。
” 君珂止步,也冷冷地說:“小生宅中無鬼無狐,用不著道長畫符念咒趕鬼驅妖。
怎麼? 要小生跟你走?” 另一個老道冷笑接口道:“這小畜生牙尖嘴利,師兄,用不着和他鬥口磨牙。
” “師弟說的是,拿下他。
”有刀疤老道點頭答。
闵剛跨出說:“待闵某先動手制他。
”聲出,大手閃電似的伸出,腥風一揚,朱紅大掌似乎漲大了許多,劈面抓到。
君珂向側一閃,冷笑道:“憑你,哼!早着哩。
” 朱砂掌一聲大喝,右移五尺,立掌如刀,一招“吳剛伐桂”截住君珂的退向,左掌突然用“推山填海”向前倏吐。
君珂反向右閃,右手突然一拂,人形快如鬼魅,“拂雲掃霧”急拂對方左肘,奇腥撲鼻的罡風,回在他一拂之下,向左蕩開,一湧即逸散淨盡。
有刀疤的老道臉色一變,沉喝道:“分幫主退,這個子步法詭異,大意不得……” 聲未落,君珂一聲長笑,乘闵剛旋身出拳沉肘避招的刹那間,左手他掌為指,上攻對方的肩頭,卻突然挫身,右腿急如電閃,“噗”一聲踢中闵剛的左跨骨,千斤力道驟發。
人也向右飄掠去。
闵剛一聲狂叫,向側飛撞。
他沒想到君珂攻向上盤的手是虛招,剛用毒掌去對,胯骨梗挨了一記狠着,胯骨立即破裂,渾雄的奇猛力道,将他震出兩丈外,“叭”一聲仆倒在地。
琵琶三娘已看清了君珂的身影,喜極大叫趕到,一面褪掉琵琶外套,飛掠而來尖叫道: “好啊!本姑娘也算一份,群毆不算是英雄好漢的行徑。
” 老道迎頭截住君珂,大吼一聲,大袖一記“流雲飛瀑”抽出,罡風怒号,聲勢駭人。
君珂不願和他們久纏拚命,他用上了忏情谷主所授的步法,第一次得心應手,将闵剛一下子便擊倒了,心中大定。
老道身形夠快,出招兇猛狂野。
但君珂怡然無懼,在一聲長嘯聲中,突然閃了兩閃,人已經從老道身側掠過,向衢州府如飛而去。
另一名老道本來去救闵剛,但琵琶三娘到了,他一聲怒嘯,撤下了長劍,飛步迎上,叫:“什麼鬼女人,敢架黑龍幫的……” 琵琶三娘一聲嬌笑,人似狂風卷到,三道淡淡銀芒已經先人而至,人從老道身側一閃即逝。
“嗯……”老道叫,身形一晃,踉跄站穩,“铮”一聲長劍落地,再晃了兩晃,用手緊按小腹,終于向前仆倒。
另一面,有刀疤老道一招“流雲飛瀑”沒将人截住,無名火起,怒嘯聲中急起狂追。
君珂正在動手時,已将書箧兒丢掉了,手上沒有累贅,去似流光逸電,老道愈拉愈遠,不可能追上了。
“小輩,你除非能上天。
”老道一面追一面狂怒地叫。
更後面,琵琶三娘也窮追不舍,她差遠了。
追不到三裡餘,衢州方向一座山嘴前,出現了六匹健馬,馬上是六名一身黑衣的中年大漢,正泰然東下,馬蹄得得魚貫徐馳而來。
君珂不知馬上人是何來路,仍向前急射。
後面的老道,突然發出一聲長嘯。
六人六騎突然刹住,為首的人突然拔出鞍旁長劍,飛躍下馬,揚劍大喝道:“白雲道長在前面,截住這個小輩。
” 六個人-一拔兵刃下馬,路中留着三個人,另三個人從路旁田野,繞出要堵住入山道路。
君珂暗叫不妙,剛想從田野裡掠走,蓦地,河下一排白楊叢中,-乃一聲,一艘小烏篷船緩緩向江心搖出。
烏篷船上,一個年約花甲的瘦小老漁夫,呵呵一笑道:“小相公,何不由船上走呢?” 君珂已無選擇餘地,像一頭大雁,落入烏篷船中,說:“謝謝你,老伯。
” 老漁翁呵呵一笑,雙槳一動,小舟像一條魚,向江心激射。
“老不死,搖過來。
”老道站在河岸上狂怒地叫。
“老家夥,你如果不想活,早晚教你如願。
”岸上的六名大漢中,有人發出殷雷般的大吼。
老漁夫仰天狂笑,扭頭說:“好漢們,我老人家活得頂惬意,想活得緊,免勞諸位操心,哈哈哈哈……” “老王八,貧道如果擒住你,定然活剝了你。
”老道叫。
“我老人家等着,有種你為何不來下手?哈哈哈!”老漁夫仍然狂笑着答。
“留下萬兒,太爺們要記下了。
”大漢叫。
“我老人家人稱要命老龍王爺,你們記着了。
哈哈!老爺我行年六十秋,五湖四海任邀遊;英雄豪傑無心問,宇内飄零一孤舟。
好漢們,山與山不會碰頭,人與人總會見面,後會有期。
” 老道臉色大變,舉手一揮,扭頭往回走。
六大漢也紛紛回頭上馬,二十四雙馬蹄掀起塵埃,狂奔而去。
琵琶三娘在發現前面出現六名大漢時,向田野一鑽,奔上了裡外的高山密林中,一閃不見。
她由山中繞出,遠奔衢州府,她算定君珂必定西行,所以到前面去等。
烏篷船先向上遊緩緩駛去,不久又向下遊放,船首的君珂衣袂飄飄,目送岸上的衆人去遠,向船尾的老漁夫抱拳躬身行禮,笑問道:“晚輩林君珂,多謝前輩臨危援手之意。
” 老漁夫呵呵一笑說:“不必謝我,理該如此,應該,應該,呵呵!’” “前輩一亮龍王爺名号,便将他們吓跑了,端的是人的名,樹
” 君珂吃了一驚,聽村老口中朗朗而言,談吐不俗,不由肅然起敬,恭敬地說:“多承老丈指教,可惜小生無暇久留。
小生姓林名君珂,請教老丈高姓大名。
” “小老兒姓王名宗,祖居龍遊,就住在前面不遠。
相公如有暇,可至寒舍盤桓一二日,老漢可為相公導遊。
” “不敢有勞老丈大駕,不敢當。
” “好說好說,小事一件。
老漢也性喜山水,曾西出衢州一探石橋山仙人石室,至江山縣探勝江郎山。
呵呵!這些仙人古迹不會改變,但已不知仙人何往了。
” 君珂心中一動,仙霞嶺正在江山縣西南,江郎山則在東南,也算是仙霞嶺的一支,便問道:“老丈在江郎山盤桓多久?對地頭熟嗎?” “老漢僅耽了兩日,攀越三峰之上,三仙的遺迹已無處可尋,但那三座石峰氣魄倒還過得去的。
據古人傳說,三石峰乃是三仙所化,逐年上長。
其實石峰并不能逐年上長,而是峰下的泥土逐年被風雨所侵蝕,逐漸流失,看上去像是石峰在長而已。
至于地頭,老漢生疏得緊。
” 君河心中感到十分失望,便說:“老丈觀察入微,佩服佩服。
山如能長,千百年後豈不上抵天宇?至于神仙之事。
屬于怪力亂神,小生不敢妄語。
” “老漢看相公臉上神色,時起得失之變,不知相公有何要事需老漢效勞嗎?” 君珂又是一驚,心說:“這位老丈的眼力委實高明,已看出我心有得失之念,端的明察秋毫經驗豐富老到。
” 他壓抑着臉上表情,免洩心中秘密,說:“小生想請教老丈一事,江郎山附近,是否有八年前遷來隐居的人。
” 老人搖搖頭說:“老漢對江郎山附近的人,并無印象。
其實山居的人,大多是耕兩畝薄田安分守己與世無争的人,皆可算得隐士村漢。
不知相公要找的人,姓甚名誰?” 君珂本想說出彭勝安的家世,但再一想又忍住了,彭勝安既然舉家隐居,自然不會說出早年的身世。
他感到事情愈來愈困難,茫茫人海,他孤身一人要找一個隐姓埋名的陌生人,真像在大海裡撈針,太難了!隻好說:“乃是小可的一門遠親,八年不通音訊,唉!恐怕早已遷走了,不說也罷,多謝老丈的指教。
” 老人含笑告辭,一面走一面回頭說:“老漢就住在前面小村中,相公如肯枉顧,老漢無任歡迎。
再會了。
” “老丈再會,也許小生日後會打擾你老人家呢!”說氣揖相送。
送走了老人,他站在那兒陷入迷惘之中,莫所适從,感到事情十分棘手。
是的,确是棘手,彭勝安恩公既不是武林人,卻又是江湖巨寇必欲得而甘心的人物,不僅不倚仗朋友相助訪尋,更不可能,單人獨力遍踏宇内每一個角落,去找尋他的蹤迹,太難了!譬如說,從這兒到仙霞嶺,千峰萬巒之中,如果自己一人去找,三月半年也不一定可以走完,即使找到了,也對面不相識,相逢如陌路,彭恩公如果隐姓埋名,怎能問出結果?何況他根本不敢提起彭恩公的姓名家世呢? 他茫然擡起書箧,兒,信步而行,陷入迷惘之中,腳步緩下來了。
“克!克克!”河對面,突然傳來伐木的斧聲。
接着,響起了穿雲裂石似的朗朗歌聲:“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
水聲山色銷妝樓,往事思悠悠。
雲南朝還暮,煙花春夏秋。
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 君珂心中一驚,站住傾聽良久,直至歌聲徐斂,方點頭歎道:“山野之人,難得有這麼超塵拔俗的詞手,這一首《巫山一段雲》,被他唱絕了。
我得過河拜望這位不等閑的首樵子,看看是個怎樣的人物。
” 他覓路過河,可是沒有橋,也沒有船隻,三十餘丈的江面無法飛渡。
他站在河岸上,向對面山林中亮聲道:“衢江水秀山青,靈秀有餘,雄勁似嫌不足,與三峽相較,不可同日而語;兄台,意境是否有未盡之感?” 對面山間,斧聲驟止,稍頓,林間傳出樵子的回答:“客官,你俗。
衢江雖氣勢不足,然行客心情,心中之意境卻可超然物外;春花雖豔,我獨感将凋之愁,各人感受不同,何足異哉?” 君珂笑道:“高明,高明。
兄台,請問可以找得到渡船嗎?” “找渡船何用?” “過河就教于兄台。
” “哈哈!山野荒樵,不敢當客官禮遇,此地并無渡船。
” “晚生專誠就教,尚清指引。
” “草野之人,與世不相往來,客官不勞跋涉。
” “請問兄台高姓大名?” “敝姓安,祖居山下荒村。
” “晚生林君珂,乃是遊山玩水而來……” “此非三峽可比,如要觀賞山水,何不入蜀一行?”說完,斧聲再響。
君珂正想再問,身後履聲嘶嘶,眼角紅影觸目。
他扭頭一看,暗叫一聲“糟”。
那是兩個身穿大紅法服的老道,正灑開大步從衢州方向急步而來,衣袂飄飄,急步飛趕。
左首也有一個兇猛的大漢,正是曾在徽州約鬥後山被獨掌擎天殺了一半人,未能踐約的朱砂掌闵剛,雖未見過面,但從雙手和長相一看便知。
他看到了闵剛,闵剛也看到了他。
正向兩老道低聲發話,眼睛全向他這一面掃來。
“有麻煩了,恐怕躲不掉哩。
”他向路兩端瞧,喃喃自語。
從龍遊方向,也出現了一個身穿綠衣的人影,裙袂飄飄,腰巾徐揚,是一個女人。
這女人,他也不陌生,她挾在脅下的銀色包裹極為搶眼,裡面盛着一件怪異物體,他一看就知道裡面定是一具銀琵琶,不必打聽,她的曾在石弓村出現過的琵琶三娘,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這次跑不掉了,隻有跳河逃命。
跳河,不像話,真要拚命,他不一定怕他們,隻是他确是不願與這些江湖亡命之徒争一日之短長。
真要找上頭來,說不得隻好拚小命。
他站立處是近河一面,必須先避至道左,萬一雙拳不敵四手,可以越過田野,向左面山麓密林中溜走。
他不是武林中名号響亮的大英雄,用不着為衛冕自己的名号而拚死。
可是已來不及了,兩老道和朱砂掌已經将官道擋住,一字兒排開,将退路堵死了。
對面山林中,隐隐傳出人聲,但相距太遠,聲音又低,河這面是不可能聽到。
開始,是吟詠《巫山一段雲》的樵夫聲音:“乖女兒,山上蛇蟲太多,要聽話,下次絕不可來,不然我要生氣了。
” 另一個是嬌滴滴的甜美聲,說:“爹,女兒不怕。
哦!爹剛才和誰說話?” “是河對面的一個小後生,他聽到為父吟詠李德潤的巫山一段雲,要過河來說教呢?” “爹,會不會是追尋我們而來的惡賊?”女兒的聲音微顫,像是感到恐怖。
“不會的,乖女兒,是一個叫做林君珂的書生。
哦,彭芳回來了麼?” “爹,他剛到,臉色不大好.正等爹回去呢。
恐怕……恐怕是有關京師的消息。
” 一聲長歎之後。
久久樵子又說:“要來的終要來,為父不能讓池州知府大人為難,真要我歸案,我隻好一走。
可是。
你們……唉!八年來外有皇命相逼,複有惡寇伺伏,分明是不許為父苟延殘喘,豈不可痛?走吧!看彭芳帶了些什麼兇訊回來。
” “爹,我們還是躲到仙霞嶺去吧。
” “不行的,仙霞嶺是要隘所在,查得太緊。
來曆不明的人必為巡檢司的人逮捕,解回遷出之處嚴查,麻煩着哩。
” 聲息寂寞,想是父女倆已經下山了。
官道中,劍拔弩張,惡鬥将起。
兩老道年約五十上下,身材碩長,大環眼朝天鼻;挂劍佩囊。
中間的老道短白花胡根根見肉,左頰旁有一條刀疤,面目陰沉,眼中寒芒暴射。
朱砂掌今天換穿了一身玄色緊身,赤手空拳,雙掌泛紅,叉着腰狠狠地死盯着君珂,看樣子要想一口将君珂吞下似的。
“小子,你好。
”他惡狠狠地說。
君珂知道今天不能善了,淡淡一笑道:“小生沒病沒痛,很好,很好。
” “小子,你是要趕往衢州府與銀劍白龍會合麼?算了,跟太爺們走。
” “銀劍白龍在衢州府?”君珂惑然問。
“哼!他已落在本幫高手圍困之下,你這時前往趕不上了。
” “趕不上也得趕。
”君珂答,舉步便走。
有刀疤的老道陰森森一笑,伸手虛攔,冷冷道:“慢着!跟貧道走。
” 君珂止步,也冷冷地說:“小生宅中無鬼無狐,用不著道長畫符念咒趕鬼驅妖。
怎麼? 要小生跟你走?” 另一個老道冷笑接口道:“這小畜生牙尖嘴利,師兄,用不着和他鬥口磨牙。
” “師弟說的是,拿下他。
”有刀疤老道點頭答。
闵剛跨出說:“待闵某先動手制他。
”聲出,大手閃電似的伸出,腥風一揚,朱紅大掌似乎漲大了許多,劈面抓到。
君珂向側一閃,冷笑道:“憑你,哼!早着哩。
” 朱砂掌一聲大喝,右移五尺,立掌如刀,一招“吳剛伐桂”截住君珂的退向,左掌突然用“推山填海”向前倏吐。
君珂反向右閃,右手突然一拂,人形快如鬼魅,“拂雲掃霧”急拂對方左肘,奇腥撲鼻的罡風,回在他一拂之下,向左蕩開,一湧即逸散淨盡。
有刀疤的老道臉色一變,沉喝道:“分幫主退,這個子步法詭異,大意不得……” 聲未落,君珂一聲長笑,乘闵剛旋身出拳沉肘避招的刹那間,左手他掌為指,上攻對方的肩頭,卻突然挫身,右腿急如電閃,“噗”一聲踢中闵剛的左跨骨,千斤力道驟發。
人也向右飄掠去。
闵剛一聲狂叫,向側飛撞。
他沒想到君珂攻向上盤的手是虛招,剛用毒掌去對,胯骨梗挨了一記狠着,胯骨立即破裂,渾雄的奇猛力道,将他震出兩丈外,“叭”一聲仆倒在地。
琵琶三娘已看清了君珂的身影,喜極大叫趕到,一面褪掉琵琶外套,飛掠而來尖叫道: “好啊!本姑娘也算一份,群毆不算是英雄好漢的行徑。
” 老道迎頭截住君珂,大吼一聲,大袖一記“流雲飛瀑”抽出,罡風怒号,聲勢駭人。
君珂不願和他們久纏拚命,他用上了忏情谷主所授的步法,第一次得心應手,将闵剛一下子便擊倒了,心中大定。
老道身形夠快,出招兇猛狂野。
但君珂怡然無懼,在一聲長嘯聲中,突然閃了兩閃,人已經從老道身側掠過,向衢州府如飛而去。
另一名老道本來去救闵剛,但琵琶三娘到了,他一聲怒嘯,撤下了長劍,飛步迎上,叫:“什麼鬼女人,敢架黑龍幫的……” 琵琶三娘一聲嬌笑,人似狂風卷到,三道淡淡銀芒已經先人而至,人從老道身側一閃即逝。
“嗯……”老道叫,身形一晃,踉跄站穩,“铮”一聲長劍落地,再晃了兩晃,用手緊按小腹,終于向前仆倒。
另一面,有刀疤老道一招“流雲飛瀑”沒将人截住,無名火起,怒嘯聲中急起狂追。
君珂正在動手時,已将書箧兒丢掉了,手上沒有累贅,去似流光逸電,老道愈拉愈遠,不可能追上了。
“小輩,你除非能上天。
”老道一面追一面狂怒地叫。
更後面,琵琶三娘也窮追不舍,她差遠了。
追不到三裡餘,衢州方向一座山嘴前,出現了六匹健馬,馬上是六名一身黑衣的中年大漢,正泰然東下,馬蹄得得魚貫徐馳而來。
君珂不知馬上人是何來路,仍向前急射。
後面的老道,突然發出一聲長嘯。
六人六騎突然刹住,為首的人突然拔出鞍旁長劍,飛躍下馬,揚劍大喝道:“白雲道長在前面,截住這個小輩。
” 六個人-一拔兵刃下馬,路中留着三個人,另三個人從路旁田野,繞出要堵住入山道路。
君珂暗叫不妙,剛想從田野裡掠走,蓦地,河下一排白楊叢中,-乃一聲,一艘小烏篷船緩緩向江心搖出。
烏篷船上,一個年約花甲的瘦小老漁夫,呵呵一笑道:“小相公,何不由船上走呢?” 君珂已無選擇餘地,像一頭大雁,落入烏篷船中,說:“謝謝你,老伯。
” 老漁翁呵呵一笑,雙槳一動,小舟像一條魚,向江心激射。
“老不死,搖過來。
”老道站在河岸上狂怒地叫。
“老家夥,你如果不想活,早晚教你如願。
”岸上的六名大漢中,有人發出殷雷般的大吼。
老漁夫仰天狂笑,扭頭說:“好漢們,我老人家活得頂惬意,想活得緊,免勞諸位操心,哈哈哈哈……” “老王八,貧道如果擒住你,定然活剝了你。
”老道叫。
“我老人家等着,有種你為何不來下手?哈哈哈!”老漁夫仍然狂笑着答。
“留下萬兒,太爺們要記下了。
”大漢叫。
“我老人家人稱要命老龍王爺,你們記着了。
哈哈!老爺我行年六十秋,五湖四海任邀遊;英雄豪傑無心問,宇内飄零一孤舟。
好漢們,山與山不會碰頭,人與人總會見面,後會有期。
” 老道臉色大變,舉手一揮,扭頭往回走。
六大漢也紛紛回頭上馬,二十四雙馬蹄掀起塵埃,狂奔而去。
琵琶三娘在發現前面出現六名大漢時,向田野一鑽,奔上了裡外的高山密林中,一閃不見。
她由山中繞出,遠奔衢州府,她算定君珂必定西行,所以到前面去等。
烏篷船先向上遊緩緩駛去,不久又向下遊放,船首的君珂衣袂飄飄,目送岸上的衆人去遠,向船尾的老漁夫抱拳躬身行禮,笑問道:“晚輩林君珂,多謝前輩臨危援手之意。
” 老漁夫呵呵一笑說:“不必謝我,理該如此,應該,應該,呵呵!’” “前輩一亮龍王爺名号,便将他們吓跑了,端的是人的名,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