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竊之信
關燈
小
中
大
個質量大的物體比一個質量較小的物體更難以啟動,而啟動後的動量與啟動的難度相稱;在形而上學中也有同樣的情況,智能較高者在運用其智力時比智能較低者更有力,更持久,而且更富于變化,但在其行進的最初幾步中,他們卻更不容易起步,更顯得窘迫,更多優柔寡斷。
還有,你是否注意過街頭商店門上的招牌,哪一種最引人注目?&rdquo &ldquo我從來沒注意過這事。
&rdquo我說。
&ldquo有一種在地圖上玩的找字遊戲,&rdquo迪潘接着講,&ldquo玩的一方要求另一方找出一個指定的字眼,城鎮、河流或國家的名稱,總之就是那花花綠綠、錯綜複雜的地圖表面上的任何字眼。
玩這種遊戲的新手為了難住對方,通常都是指定一些字号最小的名字,但老手卻往往挑那些從地圖的一端伸到另一端的大号字印的地名。
這些地名就像街上那些字形太大的招牌和廣告一樣,由于過分明顯反而不被人注意;這種視覺上的疏虞和心智上的失慎完全相同,那些過分彰明較著、不言而喻的考慮往往會被智者所忽略。
不過那位警察局長對這一點似乎沒法領會,或是不屑于去領會。
他壓根兒就不會想到那位大臣很可能,或者說有可能,把所竊之信就放在衆人的眼皮底下,用這種最好的辦法來防止别人發現。
&ldquo可我越是想到D那種銳氣十足且有膽有識的老謀深算,就越是想到他要充分利用那信就必然會始終把它放在身邊這一事實;越是想到警察局長已給出的确證,即信并沒有藏在他的常規搜尋範圍之内,我就越是确信那位大臣會用欲擒故縱的妙計,大模大樣地把信擺在顯眼的地方。
&ldquo心中有數之後,我備了一副綠色鏡片的眼鏡,并在一個晴朗的上午非常偶然地去那位大臣的府邸拜訪。
我發現D在家,像平時一樣打着哈欠懶洋洋地在屋裡閑蕩,裝出一副無聊透頂的樣子。
其實在活着的人當中,他也許是精力最充沛的一個,不過隻有在沒人看見時他才會那樣。
&ldquo為了和他旗鼓相當,我抱怨自己眼睛弱視,并為必須戴眼鏡而悲歎了一番,同時我表面上隻顧跟主人說話,暗地裡卻在眼鏡的遮掩下留心把房間徹底地掃視了一遍。
&ldquo我特别注意他座位旁邊的一張大書桌,桌面上雜亂無章地放着一些書信和文件,另有一兩件樂器和幾本書。
然而,經過長時間周密而仔細的觀察,我并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
&ldquo最後,當我再次掃視房間之時,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個紙闆做的華而不實的卡片架上,那個卡片架由一根髒兮兮的藍色緞帶懸挂在壁爐架正中稍低一點的一個小銅球雕飾上。
在這個分成三四格的卡片架裡插着五六張名片和一封孤零零的信。
此信又髒又皺,幾乎從中間撕成兩半,仿佛信的主人開始覺得它沒用,打算把它撕碎,但轉念一想又改變主意将它留了下來。
信上印着一枚大黑圖章,清楚地呈現出D姓名首寫字母的拼合圖案,信上的收信人地址是一位女性娟秀的筆迹,收信者正是D大臣本人。
信被漫不經心地,甚至好像是被不屑一顧地插在卡片架的最上一格。
&ldquo我一看見此信就立刻斷定它就是我要找的那封。
誠然,它看上去與警察局長為我們詳細描述的那封信完全不同。
這封信上的印章又大又黑,圖案是D的名字首寫字母的拼合,而那封信上的印章又小又紅,圖案是S家族的公爵紋章。
這封信的收信人是大臣本人,寫地址姓名的筆迹纖細娟秀,而那封信的收信人是一名王室成員,寫姓名地址的字迹粗犷剛勁。
兩信唯一的相似之處就是大小相同。
然而,那些不同之處未免太過分了;那信又髒又皺而且還被撕開一半的樣子與D實際上井井有理的習性極不相符,不由得令人想到這是企圖要蒙騙看到信的人,使其誤認為此信毫無價值。
這些情況,連同該信讓來者一眼就能看到的過分突出的位置,加之與我先前的斷定如此一緻,所有這些情況,如我剛才所言,在一個心存疑窦的來者眼裡,都足以證實心中的懷疑。
我盡可能地拖長做客的時間,一邊就一個我深信大臣不會不感興趣的話題與他高談闊論,一邊卻把注意力真正集中在那封信上。
在這次觀察中,我記住了信的外貌和它插入卡片架的樣子,而且最後我還有一個忽然的發現,這發現消除了我心中也許還殘存的任何一絲疑惑。
在細看那封信的四邊之時,我注意到它們的磨損似乎超過了應有的程度。
它們所呈現的那種磨損就像有人把一張硬紙先疊好再用折疊器壓過,然後又翻過一面按先前的折痕重新疊過。
這個發現足以使我清楚地看出,此信就像一隻手套那樣被人翻過,把裡面翻到外面,然後重寫地址姓名,重新加封蓋印。
于是我向大臣道過日安,匆匆告辭,把一個金鼻煙盒留在了那張桌上。
&ldquo第二天上午我專程去取那個煙盒,兩人又急切地重新談起了前一天的話題。
可是當我們正談得起勁,忽聽緊挨着宅邸的窗下傳來一聲巨響,像是一支手槍射擊的聲音,随之是一陣可怕的尖叫和街上人群的大聲呼喊。
D沖向一扇窗戶,将其推開并朝外張望。
與此同時我走到卡片架跟前,抽出那封信放進我的口袋,然後把一封一模一樣的信(就其外表而言)插在了原來的位置。
假信是我在家裡精心複制好的,我用面包做假印,很容易就模仿了D的圖章。
&ldquo街上那陣騷亂是由一名帶滑膛槍的人胡作非為所引起的。
他在婦孺群中開了一槍。
可後來證明槍裡沒裝彈丸,那家夥也就被當作瘋子或酒鬼随他去了。
他走之後D才離開窗口,而我剛才一拿到信就跟着他站到了窗邊。
此後沒過多久我就向他告辭。
那個裝瘋的人是我花錢雇來的。
&rdquo &ldquo可是,&rdquo我問,&ldquo你用一封假信去調包有何意義?你第一次拜訪時抓過信就走不是更好嗎?&rdquo &ldquoD是一個亡命之徒,&rdquo迪潘回答,&ldquo而且遇事沉着果敢。
再說,他府上也不乏對他忠心耿耿的奴仆。
如果我照你說的那樣貿然行事,那我很可能不會活着與那位大臣分手。
善良的巴黎人說不定就再也不會聽誰說起我了。
不過除了這些考慮我還有一個目的。
你知道我的政治傾向。
在這件事中,我充當了那位當事的夫人的堅決支持者。
這位大臣已經把她擺布了18個月。
現在該由她來擺布他了。
因為,由于不知道所竊之信已不在自己手中,他将一如既往地繼續對她進行訛詐。
這樣他馬上就會不可避免地導緻自己政治上的滅亡。
他的垮台将使他感到突然,但更會使他感到難堪。
下地獄容易,這話說得真好;不過在各種各樣的攀緣鑽營中,那就正如卡塔拉尼[63]談到唱歌時所說的那樣,升高比降低要容易得多。
就眼下之例而言,我對他的垮台毫不同情,至少毫不憐憫。
他就是那種monstrumhorrendum[64],一個沒有德行的天才。
可我得承認,我非常想知道,當他被那位警察局長稱之為&lsquo某位要人&rsquo的她嗤之以鼻時,當他被逼得隻好打開我為他留在卡片架上的那封信時,他心裡會有一番什麼感想。
&rdquo &ldquo怎麼?難道你在信中寫了什麼不成?&rdquo &ldquo當然,讓裡面一片空白似乎很不恰當,那豈不是顯得無禮。
D曾經在維也納做過一件有損于我的事,我當時曾平心靜氣地對他說我不會忘記。
所以,既然我知道他會對是誰赢了他而感到好奇,我覺得不給他留一條線索未免遺憾。
他非常熟悉我的筆迹,于是我隻在那面白紙中央抄寫了一句話: 如此歹毒之計,若比不過阿特柔斯,也配得上堤厄斯忒斯。
這句話可見于克雷比雍的《阿特柔斯》。
[65]
還有,你是否注意過街頭商店門上的招牌,哪一種最引人注目?&rdquo &ldquo我從來沒注意過這事。
&rdquo我說。
&ldquo有一種在地圖上玩的找字遊戲,&rdquo迪潘接着講,&ldquo玩的一方要求另一方找出一個指定的字眼,城鎮、河流或國家的名稱,總之就是那花花綠綠、錯綜複雜的地圖表面上的任何字眼。
玩這種遊戲的新手為了難住對方,通常都是指定一些字号最小的名字,但老手卻往往挑那些從地圖的一端伸到另一端的大号字印的地名。
這些地名就像街上那些字形太大的招牌和廣告一樣,由于過分明顯反而不被人注意;這種視覺上的疏虞和心智上的失慎完全相同,那些過分彰明較著、不言而喻的考慮往往會被智者所忽略。
不過那位警察局長對這一點似乎沒法領會,或是不屑于去領會。
他壓根兒就不會想到那位大臣很可能,或者說有可能,把所竊之信就放在衆人的眼皮底下,用這種最好的辦法來防止别人發現。
&ldquo可我越是想到D那種銳氣十足且有膽有識的老謀深算,就越是想到他要充分利用那信就必然會始終把它放在身邊這一事實;越是想到警察局長已給出的确證,即信并沒有藏在他的常規搜尋範圍之内,我就越是确信那位大臣會用欲擒故縱的妙計,大模大樣地把信擺在顯眼的地方。
&ldquo心中有數之後,我備了一副綠色鏡片的眼鏡,并在一個晴朗的上午非常偶然地去那位大臣的府邸拜訪。
我發現D在家,像平時一樣打着哈欠懶洋洋地在屋裡閑蕩,裝出一副無聊透頂的樣子。
其實在活着的人當中,他也許是精力最充沛的一個,不過隻有在沒人看見時他才會那樣。
&ldquo為了和他旗鼓相當,我抱怨自己眼睛弱視,并為必須戴眼鏡而悲歎了一番,同時我表面上隻顧跟主人說話,暗地裡卻在眼鏡的遮掩下留心把房間徹底地掃視了一遍。
&ldquo我特别注意他座位旁邊的一張大書桌,桌面上雜亂無章地放着一些書信和文件,另有一兩件樂器和幾本書。
然而,經過長時間周密而仔細的觀察,我并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處。
&ldquo最後,當我再次掃視房間之時,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個紙闆做的華而不實的卡片架上,那個卡片架由一根髒兮兮的藍色緞帶懸挂在壁爐架正中稍低一點的一個小銅球雕飾上。
在這個分成三四格的卡片架裡插着五六張名片和一封孤零零的信。
此信又髒又皺,幾乎從中間撕成兩半,仿佛信的主人開始覺得它沒用,打算把它撕碎,但轉念一想又改變主意将它留了下來。
信上印着一枚大黑圖章,清楚地呈現出D姓名首寫字母的拼合圖案,信上的收信人地址是一位女性娟秀的筆迹,收信者正是D大臣本人。
信被漫不經心地,甚至好像是被不屑一顧地插在卡片架的最上一格。
&ldquo我一看見此信就立刻斷定它就是我要找的那封。
誠然,它看上去與警察局長為我們詳細描述的那封信完全不同。
這封信上的印章又大又黑,圖案是D的名字首寫字母的拼合,而那封信上的印章又小又紅,圖案是S家族的公爵紋章。
這封信的收信人是大臣本人,寫地址姓名的筆迹纖細娟秀,而那封信的收信人是一名王室成員,寫姓名地址的字迹粗犷剛勁。
兩信唯一的相似之處就是大小相同。
然而,那些不同之處未免太過分了;那信又髒又皺而且還被撕開一半的樣子與D實際上井井有理的習性極不相符,不由得令人想到這是企圖要蒙騙看到信的人,使其誤認為此信毫無價值。
這些情況,連同該信讓來者一眼就能看到的過分突出的位置,加之與我先前的斷定如此一緻,所有這些情況,如我剛才所言,在一個心存疑窦的來者眼裡,都足以證實心中的懷疑。
我盡可能地拖長做客的時間,一邊就一個我深信大臣不會不感興趣的話題與他高談闊論,一邊卻把注意力真正集中在那封信上。
在這次觀察中,我記住了信的外貌和它插入卡片架的樣子,而且最後我還有一個忽然的發現,這發現消除了我心中也許還殘存的任何一絲疑惑。
在細看那封信的四邊之時,我注意到它們的磨損似乎超過了應有的程度。
它們所呈現的那種磨損就像有人把一張硬紙先疊好再用折疊器壓過,然後又翻過一面按先前的折痕重新疊過。
這個發現足以使我清楚地看出,此信就像一隻手套那樣被人翻過,把裡面翻到外面,然後重寫地址姓名,重新加封蓋印。
于是我向大臣道過日安,匆匆告辭,把一個金鼻煙盒留在了那張桌上。
&ldquo第二天上午我專程去取那個煙盒,兩人又急切地重新談起了前一天的話題。
可是當我們正談得起勁,忽聽緊挨着宅邸的窗下傳來一聲巨響,像是一支手槍射擊的聲音,随之是一陣可怕的尖叫和街上人群的大聲呼喊。
D沖向一扇窗戶,将其推開并朝外張望。
與此同時我走到卡片架跟前,抽出那封信放進我的口袋,然後把一封一模一樣的信(就其外表而言)插在了原來的位置。
假信是我在家裡精心複制好的,我用面包做假印,很容易就模仿了D的圖章。
&ldquo街上那陣騷亂是由一名帶滑膛槍的人胡作非為所引起的。
他在婦孺群中開了一槍。
可後來證明槍裡沒裝彈丸,那家夥也就被當作瘋子或酒鬼随他去了。
他走之後D才離開窗口,而我剛才一拿到信就跟着他站到了窗邊。
此後沒過多久我就向他告辭。
那個裝瘋的人是我花錢雇來的。
&rdquo &ldquo可是,&rdquo我問,&ldquo你用一封假信去調包有何意義?你第一次拜訪時抓過信就走不是更好嗎?&rdquo &ldquoD是一個亡命之徒,&rdquo迪潘回答,&ldquo而且遇事沉着果敢。
再說,他府上也不乏對他忠心耿耿的奴仆。
如果我照你說的那樣貿然行事,那我很可能不會活着與那位大臣分手。
善良的巴黎人說不定就再也不會聽誰說起我了。
不過除了這些考慮我還有一個目的。
你知道我的政治傾向。
在這件事中,我充當了那位當事的夫人的堅決支持者。
這位大臣已經把她擺布了18個月。
現在該由她來擺布他了。
因為,由于不知道所竊之信已不在自己手中,他将一如既往地繼續對她進行訛詐。
這樣他馬上就會不可避免地導緻自己政治上的滅亡。
他的垮台将使他感到突然,但更會使他感到難堪。
下地獄容易,這話說得真好;不過在各種各樣的攀緣鑽營中,那就正如卡塔拉尼[63]談到唱歌時所說的那樣,升高比降低要容易得多。
就眼下之例而言,我對他的垮台毫不同情,至少毫不憐憫。
他就是那種monstrumhorrendum[64],一個沒有德行的天才。
可我得承認,我非常想知道,當他被那位警察局長稱之為&lsquo某位要人&rsquo的她嗤之以鼻時,當他被逼得隻好打開我為他留在卡片架上的那封信時,他心裡會有一番什麼感想。
&rdquo &ldquo怎麼?難道你在信中寫了什麼不成?&rdquo &ldquo當然,讓裡面一片空白似乎很不恰當,那豈不是顯得無禮。
D曾經在維也納做過一件有損于我的事,我當時曾平心靜氣地對他說我不會忘記。
所以,既然我知道他會對是誰赢了他而感到好奇,我覺得不給他留一條線索未免遺憾。
他非常熟悉我的筆迹,于是我隻在那面白紙中央抄寫了一句話: 如此歹毒之計,若比不過阿特柔斯,也配得上堤厄斯忒斯。
這句話可見于克雷比雍的《阿特柔斯》。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