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舍府之倒塌
關燈
小
中
大
憂傷。
整個房間都彌漫着一種凜然、鈍重、驅不散的陰郁。
我一進屋厄舍便從他平躺着的一張沙發上起身,快活而熱情地向我表示歡迎,開始我還以為他的熱情有點過分,以為是那個厭世者在強顔歡笑。
但當我看清他的臉後,我确信他完全是誠心誠意。
我倆坐了下來,一時間他沒有開口說話,我凝視着他,心中湧起一種又憐又怕的感情。
這世上一定還沒人像羅德裡克·厄舍一樣,在那麼短的時間内發生那麼可怕的變化!我好容易才确信眼前那個臉色蒼白的人就是我童年時代的夥伴。
不過他臉上的特征倒一直很突出。
一副蒼白憔悴的面容、一雙又大又亮的清澈的眼睛、兩片既薄又白但曲線絕美的嘴唇、一個輪廓優雅的希伯來式但又比希伯來鼻孔稍大的鼻子、一張不甚凸出但模樣好看并顯出他意志薄弱的下巴、一頭比遊絲更細更軟的頭發,所有這些特征再加上他異常寬闊的額頂便構成了一副令人難忘的容貌。
現在他容貌上的特征和慣常有的神情隻是比過去稍稍顯著一點,但卻給他帶來了那麼大的變化,以至于我真懷疑自己在跟誰說話。
而當時最令我吃驚甚至畏懼的莫過于他那白得像死屍一般的皮膚和亮得令人不可思議的眼睛。
還有他那柔軟的頭發也被毫不在意地蓄得很長,當那細如遊絲的頭發不是耷拉而是飄拂在他眼前之時,我簡直不能将那副奇異的表情與任何正常人的表情聯系起來。
我一開始就覺得我朋友的動作既不連貫又不協調,很快我就發現那是因為一種他竭力在克服但又沒法克服的習慣性痙攣,一種極度的神經緊張。
對這一點我倒早有心理準備,一是因為讀了他的信,二是還記得他童年時的某些特性,三則是根據他獨特的身體狀況和精神氣質所做出的推斷。
他的動作忽而生氣勃勃,忽而萎靡不振。
他的聲音忽而嚅嚅嗫嗫(這時元氣似乎蕩然無存),忽而又變得簡潔有力,變成那種猝然、铿锵、不慌不忙的噪聲,那種沉着、鎮定、運用自如的喉音,那種聲音也許隻有在酩酊者心醉神迷之時或是不可救藥的鴉片服用者神魂颠倒之時方能聽到。
他就那樣向我談起他邀我來的目的,談起他想見到我的誠摯願望,談起他希望我能提供的安慰。
他還相當詳細地談到了他自我斷定的病情。
他說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遺傳疾病,一種他對藥物治療已不抱希望的頑症&mdash&mdash他立即又補充說那不過是一種很快就準會逐漸痊愈的神經上的毛病。
那病的症狀表現在他大量的稀奇古怪的感覺。
當他詳述那些感覺時,其中一些使我既感興趣又感迷惑,盡管這也許是他所用的字眼和說話的方式在起作用。
一種病态的敏銳感覺使他備受折磨,他隻能吃最淡而無味的飯菜,隻能穿某一種質地的衣服,所有花的芬芳都令他窒息,甚至一點微光都令他的眼睛難受,而且隻有某些特殊的聲音以及弦樂器奏出的音樂才不會使他感到恐怖。
我發現他深深地陷在一種變态的恐怖之中。
&ldquo我就要死了,&rdquo他對我說,&ldquo我肯定會在可悲的愚蠢中死去。
就那樣,就那樣死去,不會有别的死法。
我怕将要發生的事并非是怕事情本身,而是怕其後果。
我一想到任何會影響我這脆弱敏感的靈魂的事,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就會渾身發抖。
其實我并不讨厭危險,除非在它絕對的影響之中,在恐怖之中。
在這種不安的心态下,在這種可憐的境地中,我就感到那個時刻遲早會到來,我定會在與恐懼這個可怕幻想的抗争中失去我的生命和理智。
&rdquo 此外我還不時從他斷斷續續、語義含混的暗示中看出他精神狀态的另一個奇怪特征。
他被束縛于一些關于他所居住并多年不敢擅離的那幢房子的迷信觀念,被束縛于一種他談及其想象的影響力時用詞太模糊以至我沒法複述的影響,一種僅僅由他家房子之形狀和實質的某些特征在他心靈上造成的影響(由于長期的忍受,他說),一種由灰牆和塔樓的外觀以及映出灰牆塔樓的那湖死水最終給他的精神狀态造成的影響。
不過,雖然他猶豫再三,但他還是承認那種折磨他的奇特的憂郁之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一個更自然而且更具體的原因,那就是他在這世上僅有的最後一位親人,他多少年來唯一的伴侶,他心愛的妹妹,長期以來一直重病纏身,實際上眼下已病入膏肓。
&ldquo她一死,&rdquo他用一種令我難忘的痛苦的聲音說,&ldquo這古老的厄舍家族就隻剩下我一個人了(一個絕望而脆弱的人)。
&rdquo他說話之際,馬德琳小姐(别人就這麼叫她)從那房間的盡頭慢慢走過,沒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便悄然而逝。
我看見她時心裡有一種驚懼交織的感情&mdash&mdash但我卻發現不可能找到那種感情的原因。
當我的目光追随着她款款而去的腳步時,我隻感到一陣恍恍惚惚。
最後當門在她身後關上,我才本能地急速轉眼去看她哥哥的神情,但他早已把臉深深地埋進雙手之中,我隻能看見他瘦骨嶙峋的十指比平常更蒼白,指縫間正淌出滾滾熱淚。
馬德琳小姐的病早就使她的那些醫生束手無策。
根深蒂固的冷漠壓抑,身體一天天地衰弱消瘦,加上那種雖說轉瞬即逝但卻常常發作的強直性昏厥便構成了她疾病的異常症狀。
但她一直頑強地與疾病抗争,始終不讓自己委身于病榻;可就在我到達那座房子的當天傍晚(她哥哥在夜裡極度惶遽地來向我報了噩耗),她卻終于屈從于死神的淫威;我方知我恍惚間對她的匆匆一瞥也許就成了我見到她的最後一眼,至少我是不會再見到活着的她了。
接下來的幾天,厄舍和我都閉口不提她的名字。
在那段日子裡,我一直千方百計地減輕我朋友的愁苦。
我們一起繪畫,一起看書,或是我如癡如夢地聽他那柄六弦琴如泣如訴的即興演奏。
就這樣,我與他之間越來越親密的朝夕相處使我越來越深入他的内心深處,也使我越來越痛苦地意識到我想讓他振作起來的一切努力都将毫無結果,他那顆仿佛與生俱來就永無停息地散發着憂郁的心把整個精神和物質的世界變得一片陰暗。
我将永遠記住我與厄舍府的主人共同度過的許多陰沉的時刻。
但我卻不可能試圖用言辭來描述他使我陷入其中,或領着我讀的那些書或做的那些事所具有的确切的性質。
一種非常活躍并極其紊亂的想象力使一切都罩上了一層朦胧的光。
他那些長段長段的即興奏出的挽歌将永遠回響在我的耳邊。
在其他曲調中,我痛苦地記得他對那首旋律激越的《馮·韋伯最後的華爾茲》[1]所進行的一種奇異的變奏和擴充。
從那些籠罩着他精巧的幻想、在他的畫筆下逐漸變得空蒙、使我一見就發抖而且因為不知為何發抖而越發不寒而栗的繪畫中&md
整個房間都彌漫着一種凜然、鈍重、驅不散的陰郁。
我一進屋厄舍便從他平躺着的一張沙發上起身,快活而熱情地向我表示歡迎,開始我還以為他的熱情有點過分,以為是那個厭世者在強顔歡笑。
但當我看清他的臉後,我确信他完全是誠心誠意。
我倆坐了下來,一時間他沒有開口說話,我凝視着他,心中湧起一種又憐又怕的感情。
這世上一定還沒人像羅德裡克·厄舍一樣,在那麼短的時間内發生那麼可怕的變化!我好容易才确信眼前那個臉色蒼白的人就是我童年時代的夥伴。
不過他臉上的特征倒一直很突出。
一副蒼白憔悴的面容、一雙又大又亮的清澈的眼睛、兩片既薄又白但曲線絕美的嘴唇、一個輪廓優雅的希伯來式但又比希伯來鼻孔稍大的鼻子、一張不甚凸出但模樣好看并顯出他意志薄弱的下巴、一頭比遊絲更細更軟的頭發,所有這些特征再加上他異常寬闊的額頂便構成了一副令人難忘的容貌。
現在他容貌上的特征和慣常有的神情隻是比過去稍稍顯著一點,但卻給他帶來了那麼大的變化,以至于我真懷疑自己在跟誰說話。
而當時最令我吃驚甚至畏懼的莫過于他那白得像死屍一般的皮膚和亮得令人不可思議的眼睛。
還有他那柔軟的頭發也被毫不在意地蓄得很長,當那細如遊絲的頭發不是耷拉而是飄拂在他眼前之時,我簡直不能将那副奇異的表情與任何正常人的表情聯系起來。
我一開始就覺得我朋友的動作既不連貫又不協調,很快我就發現那是因為一種他竭力在克服但又沒法克服的習慣性痙攣,一種極度的神經緊張。
對這一點我倒早有心理準備,一是因為讀了他的信,二是還記得他童年時的某些特性,三則是根據他獨特的身體狀況和精神氣質所做出的推斷。
他的動作忽而生氣勃勃,忽而萎靡不振。
他的聲音忽而嚅嚅嗫嗫(這時元氣似乎蕩然無存),忽而又變得簡潔有力,變成那種猝然、铿锵、不慌不忙的噪聲,那種沉着、鎮定、運用自如的喉音,那種聲音也許隻有在酩酊者心醉神迷之時或是不可救藥的鴉片服用者神魂颠倒之時方能聽到。
他就那樣向我談起他邀我來的目的,談起他想見到我的誠摯願望,談起他希望我能提供的安慰。
他還相當詳細地談到了他自我斷定的病情。
他說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遺傳疾病,一種他對藥物治療已不抱希望的頑症&mdash&mdash他立即又補充說那不過是一種很快就準會逐漸痊愈的神經上的毛病。
那病的症狀表現在他大量的稀奇古怪的感覺。
當他詳述那些感覺時,其中一些使我既感興趣又感迷惑,盡管這也許是他所用的字眼和說話的方式在起作用。
一種病态的敏銳感覺使他備受折磨,他隻能吃最淡而無味的飯菜,隻能穿某一種質地的衣服,所有花的芬芳都令他窒息,甚至一點微光都令他的眼睛難受,而且隻有某些特殊的聲音以及弦樂器奏出的音樂才不會使他感到恐怖。
我發現他深深地陷在一種變态的恐怖之中。
&ldquo我就要死了,&rdquo他對我說,&ldquo我肯定會在可悲的愚蠢中死去。
就那樣,就那樣死去,不會有别的死法。
我怕将要發生的事并非是怕事情本身,而是怕其後果。
我一想到任何會影響我這脆弱敏感的靈魂的事,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事,就會渾身發抖。
其實我并不讨厭危險,除非在它絕對的影響之中,在恐怖之中。
在這種不安的心态下,在這種可憐的境地中,我就感到那個時刻遲早會到來,我定會在與恐懼這個可怕幻想的抗争中失去我的生命和理智。
&rdquo 此外我還不時從他斷斷續續、語義含混的暗示中看出他精神狀态的另一個奇怪特征。
他被束縛于一些關于他所居住并多年不敢擅離的那幢房子的迷信觀念,被束縛于一種他談及其想象的影響力時用詞太模糊以至我沒法複述的影響,一種僅僅由他家房子之形狀和實質的某些特征在他心靈上造成的影響(由于長期的忍受,他說),一種由灰牆和塔樓的外觀以及映出灰牆塔樓的那湖死水最終給他的精神狀态造成的影響。
不過,雖然他猶豫再三,但他還是承認那種折磨他的奇特的憂郁之大部分可以追溯到一個更自然而且更具體的原因,那就是他在這世上僅有的最後一位親人,他多少年來唯一的伴侶,他心愛的妹妹,長期以來一直重病纏身,實際上眼下已病入膏肓。
&ldquo她一死,&rdquo他用一種令我難忘的痛苦的聲音說,&ldquo這古老的厄舍家族就隻剩下我一個人了(一個絕望而脆弱的人)。
&rdquo他說話之際,馬德琳小姐(别人就這麼叫她)從那房間的盡頭慢慢走過,沒有注意到我的存在便悄然而逝。
我看見她時心裡有一種驚懼交織的感情&mdash&mdash但我卻發現不可能找到那種感情的原因。
當我的目光追随着她款款而去的腳步時,我隻感到一陣恍恍惚惚。
最後當門在她身後關上,我才本能地急速轉眼去看她哥哥的神情,但他早已把臉深深地埋進雙手之中,我隻能看見他瘦骨嶙峋的十指比平常更蒼白,指縫間正淌出滾滾熱淚。
馬德琳小姐的病早就使她的那些醫生束手無策。
根深蒂固的冷漠壓抑,身體一天天地衰弱消瘦,加上那種雖說轉瞬即逝但卻常常發作的強直性昏厥便構成了她疾病的異常症狀。
但她一直頑強地與疾病抗争,始終不讓自己委身于病榻;可就在我到達那座房子的當天傍晚(她哥哥在夜裡極度惶遽地來向我報了噩耗),她卻終于屈從于死神的淫威;我方知我恍惚間對她的匆匆一瞥也許就成了我見到她的最後一眼,至少我是不會再見到活着的她了。
接下來的幾天,厄舍和我都閉口不提她的名字。
在那段日子裡,我一直千方百計地減輕我朋友的愁苦。
我們一起繪畫,一起看書,或是我如癡如夢地聽他那柄六弦琴如泣如訴的即興演奏。
就這樣,我與他之間越來越親密的朝夕相處使我越來越深入他的内心深處,也使我越來越痛苦地意識到我想讓他振作起來的一切努力都将毫無結果,他那顆仿佛與生俱來就永無停息地散發着憂郁的心把整個精神和物質的世界變得一片陰暗。
我将永遠記住我與厄舍府的主人共同度過的許多陰沉的時刻。
但我卻不可能試圖用言辭來描述他使我陷入其中,或領着我讀的那些書或做的那些事所具有的确切的性質。
一種非常活躍并極其紊亂的想象力使一切都罩上了一層朦胧的光。
他那些長段長段的即興奏出的挽歌将永遠回響在我的耳邊。
在其他曲調中,我痛苦地記得他對那首旋律激越的《馮·韋伯最後的華爾茲》[1]所進行的一種奇異的變奏和擴充。
從那些籠罩着他精巧的幻想、在他的畫筆下逐漸變得空蒙、使我一見就發抖而且因為不知為何發抖而越發不寒而栗的繪畫中&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