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起

關燈
河邊。

    她指着山上的佐山家對有田說: “我就住在那兒。

    今天真是給你添麻煩了。

    ” “那房子可真氣派!”有日顯得有些氣餒。

     “我隻是寄往在那裡。

    ” “是你親戚嗎?” “不,與我毫無關系,隻是……”妙子猶豫了一下,“我根本就沒有家。

    ” 有田走上前來說,希望以後能再見到妙子。

    妙子點頭答應了。

     妙子悄悄地上了三樓。

    她回到自己的房間以後,就一頭倒在了床上。

     在這緊張勞累的一天中,羞愧、害怕和喜悅的心情交織在一起,使她再也支持不住了。

     妙子還未把有田的事告訴父親。

     給父親寫信要經過檢查,會面時旁邊又有人監視,因此,妙子很難啟齒。

    另外,兩個人之間尚未發生任何事情,這一切不過是妙子心理上的變化而已。

    然而,這種變化竟使妙子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她把那份恐懼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裡,表面上變得開朗起來。

     妙子坐的電車上了新荒河洩洪道上的鐵橋。

    在新綠的對岸,暗灰色的拘留所籠罩在一片蒙蒙細雨中。

     在小營下車以後,妙子打開了雨傘,她把雨傘打得很低,盡量将自己的臉遮住。

     妙子常來拘留所,對來這裡的其他疑犯家屬已十分撚熟,她們見面總是互相點頭緻意,有時還簡短地交談幾句。

    有幾次,她還遇到了接送疑犯們去法庭的汽車。

     若是這裡拘留着兩千人的話,那麼,其家屬該有多少啊!在日本共有七個拘留所,其他的均為監獄。

     妙子在往來拘留所的這段日子裡,對那些可能要被判刑的人逐漸産生了同情心。

    她覺得自己唯一可做的就是為他們服務。

    因此,她請佐山為自己找這樣的工作。

     “等你父親的案子了結之後再說吧。

    ”佐山這樣勸阻她。

     妙子縮在雨傘下,沿着洩洪道匆匆地向前趕路。

    她覺得,跟有田在遊樂場嬉戲時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仿佛不是同一個人。

     前面就是拘留所的大門了。

     妙子超過了前面一個帶孩子的人。

    凡是來這裡探視的人,她憑直覺就能猜到。

    這是一位面容憔悴的年輕婦女,她背着一個嬰兒,手裡拉着一個兩歲左右的小女孩,胳膊上還挎着一隻大包袱。

    那裡裝的大概是衣物。

     妙子停下腳步等她過來。

     “我來幫你拿吧。

    ” “嗯?”那女人愕然地擡起了頭。

     “還是算了吧。

    ”原來,她把大包袱系在了打傘的胳膊上,因此,取下來很費力。

     “那麼,我來背孩子吧。

    ”說罷,妙子走到小女孩面前,背對着她蹲下身子。

     “真是太麻煩您啦!來,這位姐姐說要背你呢!” 小女孩将小手搭在了妙子的肩膀上。

     “你要抱住姐姐,不然的話,姐姐就沒法兒打傘啦!” 妙子用一隻胳膊托住小女孩,另一隻手撐着傘。

    誠如女孩的媽媽所說,孩子重量全壓在一隻胳膊上,打起傘來十分費力。

     小女孩抱住妙子的脖子,小手被雨淋得冰涼。

     妙子被勒得禁不住想要咳嗽,可是,她強忍住了。

     “這麼小的孩子,有什麼罪?”想到這裡,妙子咬着牙用一隻手将孩子往上推了推。

     妙子和那女人無言地冒雨前行。

     探視者須從南門出入。

    從正門沿紅磚牆走不多遠就到了南門。

    在通向正門的路兩旁是一排排管理人員宿舍。

    這裡共住有三百戶,據說在小菅的九千人口中,從事與拘留所有關的工作的就有一千二百人。

    昔日小菅監獄的紅磚都被拆下來建圍牆或做别的了。

     妙子看見高高的牆頭上爬出了許多常青藤,路兩旁的大樹下開滿了蒲公英。

     “謝謝,您可幫了我的大忙啦!”快到探視等候樓門口時,那女人伸手想把孩子從妙子的背上抱下來,“我本不願帶孩子來,可孩子父親很想見她們。

    沒想到,今天下了這麼大的雨……” 妙子一閃身說道:“馬上就到了。

    ” “可是,背着這麼個髒孩子,别人見了會說閑話的,您不願這樣吧?” “沒關系。

    ” “是嗎?” 那女人回頭瞧了瞧自己背上的嬰兒。

     “已經睡着了。

    聽說,這裡面還有帶着吃奶孩子的母親呢!” 由于外面下着雨,等候樓裡十分昏暗。

     等候大廳擺着六排長椅,每排三個,而且,所有的椅子都朝一個方面擺着。

    去年,在這裡曾有過三萬八千零七十二次會面,平均每天超過一百次。

    律師的等候室設在二樓,與普通探視者是分開的。

     妙子在等候大廳的小賣部買了一瓶-頭鹹菜、一聽鲑魚罐頭、一瓶維生素和牛奶、面包等,打算送給父親。

    另外,她還給小女孩買了一盒奶糖。

     然後,她走到位于一角的代筆處請人為她填寫了探視申請表和送物品申請表。

     拘留所正門旁邊有一個小門,門内有個收發室,再往前就是探視接待室,在那裡領探視号牌。

    接受物品的辦公室相當大,送東西要按金錢、食品、衣物、雜物等不同的類别在相應的窗口辦理。

    為了及時将物品送到被收審者的手中,這裡的檢查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八點。

    這裡還有一個返還窗口,是裡面的人向外送衣物、書籍等的地方。

     妙子辦好送物品的手續之後,出了大門,又回到了等候大廳。

     妙子低頭坐在油漆斑駁的長椅上,靜靜地等着。

    終于,大廳的廣播裡傳來了“三十六号,三十六号”的叫聲。

     在這裡,從不直呼探視者的姓名。

    當然,來探視的人也不願别人知道自己的名字。

     妙子從接受物品辦公室前的走廊上走過時,聽見雨點打在洋鐵皮屋頂上噼啪作響,左邊的水泥牆也被雨水染成了暗灰色,五米多高的牆邊,有一塊色彩缤紛的花圃。

    會面室的入口處也擺有盆花。

     普通人的會面室有十一個,律師的會面室在裡面。

     妙子拉開七号室的木門,隻見父親已站在了鐵網的對面。

     “可把你盼來啦!”父親眨着隐藏在高度近視鏡片後的雙眼,“你的頭發怎麼啦?” “是伯母為我梳的。

    ” “是嗎?這個發型很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