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具屍體

關燈
提到的客人。

    ” “噢?那為什麼不早點告訴警方呢?” “是這樣,剛好在我們收到協查通知的前一天,他長野老家出事了,所以回去了一趟,是他母親去世了,他因為葬禮以及善後等耽擱了點時間,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所以不知道協查通知的事。

    今天來上班後聽别的司機說起才知道這事,就立刻向我報告了。

    ” “原來是這樣。

    ”田代轉向司機,“你接載那個可疑客人是哪一天的事情?” “嗯,是十一月十日。

    ” “你沒有記錯嗎?” “應該不會錯,因為十日的工作日志上也記着有從日野到神田。

    ” “當時是幾點鐘?” “晚上九點半左右。

    我送一位客人到高幡不動返回的途中,想着抄近道去甲州街道,就走了一條僻靜的小路,恰好有個人在路邊舉手揚招,是個六十來歲的人。

    ” “是往東京都内方向去的吧?” “是的,他說要去神田,我正好順路,就立刻讓他上車了。

    ” “那個人在車上和你說話了嗎?” “一路上都沒有講話,就像我剛才說的,就上車和下車的時候簡單講了幾句。

    ” “嗯。

    他相貌是什麼樣子?” “體格壯實,頭發一多半都白了,臉上有很深的皺紋。

    對了,我記得他眼睛很大,鼻子也特别大。

    ” 無疑,這個人正是早川準二。

     田代趕忙拿出早川的照片讓司機看。

    照片是破案小組确定對早川準二進行調查的時候從北浦警署調來的,并大量翻印,田代拿出來的隻是其中的一張。

     “就是這個人!”南部司機看了一眼立即肯定地說道,“沒錯,這就是那個客人的臉孔。

    ” “他在神田區什麼地方下的車?” “車子開到神保町的十字路口,他說到這裡就認得了,于是就在那兒下了車。

    ” “那個客人随後往什麼方向去了?” “我因為馬上又有新的客人用車,沒有仔細看,我記得他好像是往小川町方向走去了。

    ” “從日野市到神田的話,開車要相當長時間吧……” “哦,那天相對來說路上還比較空,大概隻開了一個半小時。

    ” “這一個半小時中,客人都沒有主動跟你搭話嗎?” “一路上都沒有。

    我從後視鏡中看過他幾眼,他都合着眼皮,也看不出來是在睡覺還是在想什麼心事。

    ” “他當時穿着什麼樣的衣服?” 司機回答了田代的提問,果然和早川進京時穿的服裝一模一樣。

     “我再确認一遍:你接載這個客人是十日晚上的九點半左右,對嗎?” “是的,隻要查對一下出車日志就行了,肯定沒錯。

    ” 田代稍稍有點困惑。

    因為春田市長的被害時間推定是晚上十點至十二點鐘,九點半的話,比市長的推定死亡時間早了半個多小時。

    這是怎麼回事呢?假如早川将市長的屍體埋在雜樹林中後離開現場,那麼出租車司機接載到他的時間應該更晚才對呀。

     難道? 田代換了個角度重新思考。

    死亡推定時間不一定準确。

    屍體解剖固然可以科學地揭開死因,至于死亡時間則一半依賴于法醫的經驗直覺,時間上出現些許誤差也是正常的。

     根據常識,無論從揚招出租車的地點來講,還是從日期時間上來講,出租車司機遇到的正是早川,他在那片雜樹林中将殺死的市長掩埋後離開現場,這一推論是可以成立的。

    不過當天,市長一直到晚上七點鐘之前都和有島秘書在一起,其後至九點半的這兩個半小時中,将市長殺害并轉移至日野的現場掩埋,這能否成立呢?田代在大腦中估量着從都市會館至京王線高幡不動站的距離,雖說不是絕對不可能,但真的做起來時間上還是相當窘促的。

     “好的,辛苦你了,非常感謝你給我們反映的這個情況。

    ” 出租車司機和業務主任離去之後,田代迅速将剛才的對話記了下來。

     田代向司機詢問了許多問題,但關于客人褲子和鞋子是否沾有泥土這一點,司機似乎沒有留意到。

     不過,前後依然對得上。

    早川準二當晚住宿在神田的商務旅館伯龍館,那兒的服務員沒有為客人清理鞋子,第二天早川來到女兒住的公寓時,鞋底确确實實沾着跟現場附近相同的紅色泥土。

     整件事情究竟是怎樣的?進京之前,市長與早川在北浦市約好了到東京會面,日期定在十日晚上。

    不管怎樣,兩人會面的地點絕不可能就在現場附近,可以想象,是早川将春田市長從會面地點轉移到那兒去的。

    如此一來,殺害市長的兇手必是早川無疑。

     究竟能不能斷定早川就是殺害市長的兇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