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證
關燈
小
中
大
張北浦市的大地圖,”牆上貼着一張市政區劃地圖,“我想借着地圖把這裡的地形,先在腦子裡大緻形成個概念。
春田市長的家在什麼地方?” 于是,稍年輕的那名警員像個小學教員似的,拿一根細棒在地圖上指點着:“在這兒。
” 那裡是北浦銀座街的中央。
“春田市長家裡現在是釀酒工廠,原先是間很大的和服店。
最早的時候,這一帶蠻荒僻的,随着北浦市的發展,這一帶如今變得非常熱鬧了。
”這名警員自豪地誇耀着自己家鄉的發展。
“早川家在哪裡?” “在這裡。
” 細棒随即移動起來。
細棒停住的地方,在地圖的西邊。
“距離不近哪。
” “是啊,這一帶接近市郊了,從車站過去步行要走十二三分鐘。
” “噢。
還有,有島秘書的家呢?” “有島的家……在這裡。
” 細棒往市長家的反方向移動,在北浦銀座街對面一個地方停住了。
這兒距離市長家很近。
“議長家在什麼地方?”青木接着問道。
在東京照過面的幾名議員的臉孔一一浮現,至今仍牢牢印刻在腦海裡。
“議長家在這兒。
” 是個距離車站不遠、位于線路沿線的地方。
“噢。
那遠山議員的家呢?” “這裡。
” 細棒一刻也不躊躇再次移動,遠山議員的家位于市區東邊。
北浦市中心有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可以一直通往劄幌,遠山議員的家就在這條道路的旁邊。
“我知道了……哦,對了,市長弟弟的家地圖上也有吧?” “在那兒,北浦銀座街的正中央。
” 細棒準确無誤地指向了那條繁華街的正中央。
#2 知道了幾個人的家的方位,兩名警員同時也将北浦市的整體地形大緻印在了腦子裡。
地圖的下方,是一片大海,大海深深彎入陸地,形成一個港灣。
“這兒就是那片引起争議的港灣吧?” “是的,這裡就是市長先生熱心推動的港灣擴建計劃的所在地……以前,靠着捕撈沙丁魚這裡繁盛得很哩,連本州島的漁船都頻繁進出港灣,比現在的室蘭還要熱鬧許多哪。
”有着一張黝黑臉膛的石山警員解釋說。
“所以,假如疏浚一下,把下面挖得再深一點的話,肯定能建成一個比現在熱鬧繁華得多的港灣。
”年輕警員接口道,他手裡那根細棒總算放了下來。
“那麼,我們差不多就過去吧!”石山催促道。
“那,就拜托你領兩位去轉轉喽?”來自北海道警署的那位警員似乎有點嫌麻煩。
“好啊!”石山轉身對年輕警員說,“哎,幫我領一張出車單好嗎?” 三名警員乘坐老舊的皇冠轎車出發了。
青木和岡本透過車窗看着外面的街景,可是不過五分鐘,兩側的街景就轉成了廣漠的荒野和斷斷續續的池沼。
車子向稍嫌寒碜的港灣附近走了個大迂回。
繞這個大彎的目的,無非是讓東京來的警員見識一下北浦市的港灣全貌。
車子全速朝西疾駛。
道路越來越險陋,但景色卻正好與之相反,越來越壯觀。
很快,港汊和斷崖組成的海岸線便交錯着展現在眼前。
“太漂亮啦!” 岡本忍不住說道。
這不是客套話,而是由衷的贊歎。
“是啊,初來這兒的人都這麼說哪。
”坐在副駕駛席的石山回過頭來說。
“這一帶下面是淺灘嗎?”青木一邊觀賞着風景一邊問。
“不,底下深得很哪。
你看,前面有一道長長的突出在海裡的防波堤對吧,堤坡外側的水深有十到十五米。
距離海岸五米的地方,就有七八米深了。
所以啊,這一帶不适合海水浴,經常發生小孩子溺水死亡的事情……所以就像春田市長說的,把這兒稍稍疏浚一下,就能建成一個優良的海港。
” 随着車子向前行駛,兩旁景色也在不斷變化。
繞過彎入城市的港灣之後,前方便是平坦的海岸。
一路向東行駛的話,最終将直通至北邊的日高山脈腳下,然而北浦市這一帶從地形上來講,應該稱為濕原更加準确。
大海泛着翠綠的波,畢竟是北方的海,岸邊的波濤氣勢洶湧。
五六分鐘後,海岸由砂石變成了岩礁。
臉膛黝黑的石山警員讓車停下,請兩人在此下車。
下得車來,四面景色直接撲入眼簾,比車中見到的更加壯觀。
“這地方真美啊!” 兩名來自東京的警員情不自禁地感歎道。
石山登上礁石,朝海邊走去。
礁石被海水浸蝕,到處都是隙罅,海水冒着白色泡沫,宛如溪澗在隙罅間湧進瀉出。
稍大一些的礁穴中還有螃蟹和鑿船蟲爬出。
青木和岡本兩人很久沒在這樣的地方散步了。
強烈的海水氣息鑽入鼻孔,令咽喉稍稍有點感覺不适。
“早川可能就是從這一帶跳下海的吧。
” 岩石突出的尖端在距離海面大約兩米的半空形成了陡直的斷崖,蜿蜒伸展約有一公裡。
石山用手指着海面繼續說道:“看到那邊有一艘漁船了吧,從這兒過去大概二十米的海面上,早川的屍體差不多就是在那個位置被發現的,浮在海面上,随海水漂蕩着。
” 青木和岡本凝目眺望着那裡。
漁船引擎
春田市長的家在什麼地方?” 于是,稍年輕的那名警員像個小學教員似的,拿一根細棒在地圖上指點着:“在這兒。
” 那裡是北浦銀座街的中央。
“春田市長家裡現在是釀酒工廠,原先是間很大的和服店。
最早的時候,這一帶蠻荒僻的,随着北浦市的發展,這一帶如今變得非常熱鬧了。
”這名警員自豪地誇耀着自己家鄉的發展。
“早川家在哪裡?” “在這裡。
” 細棒随即移動起來。
細棒停住的地方,在地圖的西邊。
“距離不近哪。
” “是啊,這一帶接近市郊了,從車站過去步行要走十二三分鐘。
” “噢。
還有,有島秘書的家呢?” “有島的家……在這裡。
” 細棒往市長家的反方向移動,在北浦銀座街對面一個地方停住了。
這兒距離市長家很近。
“議長家在什麼地方?”青木接着問道。
在東京照過面的幾名議員的臉孔一一浮現,至今仍牢牢印刻在腦海裡。
“議長家在這兒。
” 是個距離車站不遠、位于線路沿線的地方。
“噢。
那遠山議員的家呢?” “這裡。
” 細棒一刻也不躊躇再次移動,遠山議員的家位于市區東邊。
北浦市中心有條東西走向的主幹道,可以一直通往劄幌,遠山議員的家就在這條道路的旁邊。
“我知道了……哦,對了,市長弟弟的家地圖上也有吧?” “在那兒,北浦銀座街的正中央。
” 細棒準确無誤地指向了那條繁華街的正中央。
#2 知道了幾個人的家的方位,兩名警員同時也将北浦市的整體地形大緻印在了腦子裡。
地圖的下方,是一片大海,大海深深彎入陸地,形成一個港灣。
“這兒就是那片引起争議的港灣吧?” “是的,這裡就是市長先生熱心推動的港灣擴建計劃的所在地……以前,靠着捕撈沙丁魚這裡繁盛得很哩,連本州島的漁船都頻繁進出港灣,比現在的室蘭還要熱鬧許多哪。
”有着一張黝黑臉膛的石山警員解釋說。
“所以,假如疏浚一下,把下面挖得再深一點的話,肯定能建成一個比現在熱鬧繁華得多的港灣。
”年輕警員接口道,他手裡那根細棒總算放了下來。
“那麼,我們差不多就過去吧!”石山催促道。
“那,就拜托你領兩位去轉轉喽?”來自北海道警署的那位警員似乎有點嫌麻煩。
“好啊!”石山轉身對年輕警員說,“哎,幫我領一張出車單好嗎?” 三名警員乘坐老舊的皇冠轎車出發了。
青木和岡本透過車窗看着外面的街景,可是不過五分鐘,兩側的街景就轉成了廣漠的荒野和斷斷續續的池沼。
車子向稍嫌寒碜的港灣附近走了個大迂回。
繞這個大彎的目的,無非是讓東京來的警員見識一下北浦市的港灣全貌。
車子全速朝西疾駛。
道路越來越險陋,但景色卻正好與之相反,越來越壯觀。
很快,港汊和斷崖組成的海岸線便交錯着展現在眼前。
“太漂亮啦!” 岡本忍不住說道。
這不是客套話,而是由衷的贊歎。
“是啊,初來這兒的人都這麼說哪。
”坐在副駕駛席的石山回過頭來說。
“這一帶下面是淺灘嗎?”青木一邊觀賞着風景一邊問。
“不,底下深得很哪。
你看,前面有一道長長的突出在海裡的防波堤對吧,堤坡外側的水深有十到十五米。
距離海岸五米的地方,就有七八米深了。
所以啊,這一帶不适合海水浴,經常發生小孩子溺水死亡的事情……所以就像春田市長說的,把這兒稍稍疏浚一下,就能建成一個優良的海港。
” 随着車子向前行駛,兩旁景色也在不斷變化。
繞過彎入城市的港灣之後,前方便是平坦的海岸。
一路向東行駛的話,最終将直通至北邊的日高山脈腳下,然而北浦市這一帶從地形上來講,應該稱為濕原更加準确。
大海泛着翠綠的波,畢竟是北方的海,岸邊的波濤氣勢洶湧。
五六分鐘後,海岸由砂石變成了岩礁。
臉膛黝黑的石山警員讓車停下,請兩人在此下車。
下得車來,四面景色直接撲入眼簾,比車中見到的更加壯觀。
“這地方真美啊!” 兩名來自東京的警員情不自禁地感歎道。
石山登上礁石,朝海邊走去。
礁石被海水浸蝕,到處都是隙罅,海水冒着白色泡沫,宛如溪澗在隙罅間湧進瀉出。
稍大一些的礁穴中還有螃蟹和鑿船蟲爬出。
青木和岡本兩人很久沒在這樣的地方散步了。
強烈的海水氣息鑽入鼻孔,令咽喉稍稍有點感覺不适。
“早川可能就是從這一帶跳下海的吧。
” 岩石突出的尖端在距離海面大約兩米的半空形成了陡直的斷崖,蜿蜒伸展約有一公裡。
石山用手指着海面繼續說道:“看到那邊有一艘漁船了吧,從這兒過去大概二十米的海面上,早川的屍體差不多就是在那個位置被發現的,浮在海面上,随海水漂蕩着。
” 青木和岡本凝目眺望着那裡。
漁船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