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稗史
按:紀曉岚宗伯《灤陽續錄》載五火神事,力辨其妄。
因思委巷瑣談,雖不足與辨,然使村夫野婦聞之,足使颠倒黑白。
如關公釋曹,潘美陷楊業,此顯然者。
近有《承運傳》,載朱棣篡逆事,乃以鐵、景二公為奸佞。
又有《正統傳》,以于忠肅為元惡大憝,又本朝佛撫院盲詞,以李文襄公之芳為奸臣,包庇其弟。
此皆以忠為奸,使人豎發,不知作俑者始自何人。
任使流傳後世,不加禁止,亦有司之過也。
◎華山道士 乾隆初年,有京師白雲觀道士往遊西嶽,夜宿湘子亭,見一道士,豐頤美髯,望之若仙,年已九十餘。
與之談國初事最悉,京師道士怪而問之。
其人慨然告曰:“吾本滿人,少從英王西征,戰功最多,氵存至參領。
後随經略莫洛征王輔臣,洛為輔臣所誘殺,吾侪恐以陷帥獲罪,乃隐避此山中,已六十餘年矣。
”因流涕久之。
命道士寄書歸,并告其居址裡巷,子孫姓字。
道士歸訪其宗,久已徙去,莫知誰何雲。
◎笪侍禦 笪侍禦重光,句容人。
居官有直聲。
嘗劾明珠、餘國柱二相國,棄官而去,不知所終。
有吾邑金氏子,随其舅氏之官甘肅,遇道士于漢龍山,年九十餘,作江南語。
狀貌偉然,頗善書法,自雲曾為谏職,以劾權相去官。
然自稱繡發真人,不言姓字居裡,金氏子屢叩之,不告也。
後金氏子歸告諸士大夫,皆雲其狀仿佛侍禦,然終無左證也。
◎南征小校 大兵讨吳逆時,有涿州小校充軍以行。
校初入伍,無他技,惟善烹饪,故留營中為軍士具食。
一日,飯初熟,賊劫營入,衆軍奔潰,校倉皇恐無餘糧,因以飯囊系馬後。
囊蒸馬背,馬咆哮轉入賊隊,賊将驚懼,我兵因之轉敗為勝,大破其衆。
主将嘉之,拔為隊長,後累功至護軍參領。
李靜軒先生少猶見之,其人自具其颠末,初不甚諱雲。
◎查相國 查相國郎阿,滿洲人。
雍正中累任督撫,無所施為,人争鄙之。
其童名鈕鈕,遂呼為“牛丞相”雲。
然性笃厚,嘗置産容城,田中有楊椒山祠,查感其忠,自撥二頃付畀子孫,以為香火赀,而自食其餘租。
後以罪籍沒,其田久無售者,上念其耆舊,因命賜其餘産,惟此田存焉。
時人以為其一念之善報雲。
◎綠營增世襲 國初舊制,八旗官員陣亡,賜雲騎尉世襲,綠營則仍沿明制,例與難蔭,非特旨者不予焉。
乾隆甲辰,上谕兵部雲:“國家滿、漢視為一體,同為殉節之士,豈可功賞之間有所異也?”乃命文臣自大學士及典史,武臣自提督及把總,皆以次賞給世襲,與滿臣同之。
故川、楚之役,将士争先用命,皆上之厚澤所感也。
◎蔣欽 今傳奇家演楊椒山寫本時,見其旁有鬼哭,初不見于史策。
按《明史》,禦史蔣欽劾劉瑾時,曾夜聞鬼哭雲雲,蓋即欽事。
演劇者以椒山名重,故附會之也。
◎忠臣狎妓 自古忠臣義士皆不拘于小節,如蘇子卿娶胡婦,胡忠間公狎黎女,皆載在史策。
近偶閱範文正公、真西山公、歐陽文忠公諸集,皆有贈妓之詩。
數公皆所謂天下正人,理學名儒,然而不免于此,可知粉黛烏裙,固無妨于名教也。
因偶題詩雲:“希文正氣千秋在,歐九才名天下知。
至竟二公集具在,也皆有贈女郎詞。
” ◎李巨來夙慧 李侍郎绂,性聰慧,少時家貧,無赀買書,乃借貸于鄰人,每一翻繹,無不成誦。
偶入城市,街衢鋪店名号皆默識之。
後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難公,無不立對,人皆驚駭。
後典試江南,闱中卷幾萬本,公皆披示,鉛華紛披,無不中肯,實近世文人所不逮也。
◎劉文定 劉文定公綸,武進人。
少時家貧窭,曾至絕食。
嘗以竹煙筒乞煙草于鄰家,鄰人诮曰:“煙草消食,勿多吸也。
”公笑受之。
後受知尹文端公,首薦博學宏詞。
張文和公喜其文穎銳,既讀其詩,至“可能相對語關關”句,曰:“真奇才也。
”因擢第一。
後緻位宰相,本朝漢閣臣不以科目進者,惟公一人而已。
◎劉武進相公 劉武進相公于義,性剛毅,受憲皇知。
曾佩征西将軍印,屢破準夷,時人榮之。
乾隆中,公年已七十餘,奏事養心殿,跽跪良久,立時誤踏衣袂仆倒。
公體素肥壯,加以禦座高聳,因之暴薨,上甚惜之。
傅文忠公出告人曰:“劉相公今死得其所矣!”時人以為笑談。
◎權臣奢儉 世之論人者,莫不以奢為驕汰,以儉為美德者。
然大臣臧否,自當論其大節,初不在奢與儉也。
汾陽王姬妾數十人,寇萊公蠟淚成堆,卒為名臣。
秦桧之不著黃衫,王安石之囚首垢面,非不儉樸,然終不免為小人,此史策之尤著者。
近日某閣臣曆任封圻,簋不飾,其家奢汰異常,輿夫皆著毳<豆毛>之衣,姬妾買花日費數萬錢。
嘗操演士卒,有司某适饋銀五萬,某揮散軍士,略無吝色。
至于和相則賦性吝啬,出入金銀,無不持籌握算,親為稱兌。
宅中支費,皆由下官承辦,不發私财,其家姬妾雖多,皆無賞給,日飧薄粥而已。
然二公貪婪,如出一轍,初不以奢儉易其行也。
◎周文恭公語 周文恭公煌任武政時,語旭亭師雲:“今天下惟川、陝、楚、豫甲兵甚少。
其地當中原腹心,道路險阻,一旦有盜賊竊發,恐非有司所能辦者。
”欲見上陳奏經略,會以病去官,不果行。
後川、楚教匪作亂,果以兵勢單弱不及防備,遂使蔓延九載始定。
公言不幸而中也。
◎滕鄉勇 滕鄉勇嘉瓒,辰州人。
苗匪叛時,公同弟兄數人糾合鄉兵,屢破賊寨,苗人憚之,謂曰“滕爺爺”。
傅文襄王倚為左右手,甚寵信之。
公為之畫策,指視苗洞山川險易如指掌間。
苗人憚之,聞公兄弟他出,夜中潛兵圍宅,全家被害。
兄弟甚憤激,請兵于王,會王疾甚,他将忌公勇略,不與一卒,且調撤其鄉兵。
公乃率兄弟某,支身入苗洞,力殺數十人,遂被害。
事聞于朝,上甚惋惜,贈雲騎尉,世襲其家雲。
◎八大家 滿洲氏族以瓜爾佳氏直義公之後,鈕钴祿氏宏毅公之後,舒穆祿氏武勳王之後,納蘭氏金台吉之後,董鄂氏溫順公之後,輝發氏阿蘭泰之後,烏喇氏蔔占泰之後,伊爾根覺羅氏某之後,馬佳氏文襄公之後,為八大家雲。
凡尚主選婚,以及賞賜功臣奴仆,皆以八族為最雲。
◎文體 汪鈍翁先生有雲:“昌明博大,盛世之文也;煩促破敗,衰世之文也;颠倒纰謬,亂世之文也。
後生為文,豈可昧于辭義,敉于經旨,專以新奇可喜,嚣然自命作家?倘亦曾南豐所謂亂道、朱晦翁所謂文中之妖與文中之賊是也。
”乃知文章盛衰,關乎世道。
今幸值右文之世,而近日學者多以割裂古書,剿襲成語以為博雅,而課士者複多取之,誠亦過矣。
惟辛酉科王韓城掌北闱,一洗前人陋習,專以清醇為主,而落第者反訾不休,亦可笑矣。
◎權臣同列 自古權臣擅國,必以簡默易制之人引為同列,以為事無肘掣,抑且炫己之長。
如楊國忠之于韋見素,盧杞之于關播,蔡京之于何執中等,秦桧之于楊願、段拂,溫體仁之于張四知等,無不皆然。
惟蔡确與溫公共相,嚴嵩、徐華亭先後同列,後皆為其所制。
近日和┞相時,首相為阿文成公,遇事辄相梗軋。
後阿公薨,乃引其戚蘇公淩阿同相,遂肆無忌憚矣。
閣中惟王偉人相公素與之忤,後┞會鞫時,首坐即韓城也。
故知古今奸臣,如出一轍,亦勢不容已也。
◎三王絕技 國朝自入關後,日尚儒雅,天潢世胄,無不操觚從事。
如紅蘭主人、敬亭主人皆屢見漁洋雜著諸書矣。
乾隆中,簡儀親王品行端醇,崇尚理學,其剛直可匹薛文清,政治可匹王陽明,殆有過者。
慎靖王詩筆清秀,擅名畫苑,可與北苑、衡山把臂入林。
近日成親王為今上之兄,端醇儒雅,書法擅長,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下一人而已。
三王皆以屏藩之貴,涉獵文翰,轉非占畢之士所可及者,信所謂天資,非人力也。
◎書賈語 自于、和當權後,朝士習為奔競,棄置正道。
黠者诟詈正人,以文己過,迂者株守考訂,訾議宋儒,遂将濂、洛、關、閩之書束之高閣,無讀之者。
餘嘗購求薛文清《讀書記》及胡居仁《居業錄》諸書于書坊中,賈者雲:“近二十餘年,坊中久不貯此種書,恐其無人市易,徒傷赀本耳!”傷哉是言,主文衡者可不省欤? ◎本朝理學大臣 本朝崇尚正道,康熙、雍正間,理學大臣頗不乏人。
如李安溪之方大,熊孝感之嚴厲,趙恭毅公之鲠直,張文清公之自潔,朱文端公之吏治,田文端公之清廉,楊文定公之事君不苟,孫文定公之名冠當時,李巨來、傅白峰之剛于事上,高文定公、何文惠公之寬于待下,鄂西林之勳業偉然,劉諸城之忠貞素著,以及邵中丞基、胡侍郎煦之儒雅,蔡聞之太傅、傅龍翰敏之笃學,甘莊恪汝來之廉,顧河帥琮之剛,陳海甯、史溧陽之端方,陳桂林、尹文端之政績,完顔偉、張師載二河帥之治河,楊勤恪公錫绂之理學,皆揚名于一時,誰謂理學果無益于國也。
◎滿洲二理學之士 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宋儒,雖江、浙文士之薮,其仕朝者無一人以理學著。
轉于八旗之士得二人焉:一為松尚書筠,蒙古人。
雖不以科目進,然品行廉能,立朝不苟。
和┞當國時,嘗與之抗,純皇笃任之。
居家好理學,程、朱之書,終日未嘗離手。
性孝友。
其叔某,虎而冠者也。
侵占其田,日相诟詈,雖公官至六卿,而其叔驅使之無異奴隸,嘗命手執炊,公笑受之而已。
人有代不平者,公曰:“倫常在焉,何可非也?”其孝友也如此。
其一為唐水部嵩齡,滿洲人。
成辛巳進士,曾任兖沂道。
少時以才能稱,老而歸于理學,曰:“聊足以自忏耳。
”理學之書無不具在,餘嘗借觀之,公驚曰:“君狂誕之士,而乃肄業及此耶?”蓋予素以清狂著也。
二公雖官階出處不同,然于舉世不為之時,尚能笃于伊、洛,非知道之君子不能為也。
◎古長城 自木蘭北數百裡,有土堆巍然,東至郭羅斯,西抵準夷界。
蜿蜒數千裡,屯戍墩堠,猶有存者,土人雲:“古長城也。
”按始皇前未聞築長城者,豈天地自然之界以限中外耶!抑果疏仡禅通所築也,然則始皇之見亦為愚矣。
◎海道 按《宋史》,徽宗遣馬政報書于金,當時雲“艱難險阻,始達其國”雲雲。
按金時已據會甯,今盛京諸地,俱為所有。
宋使自登州航海,可朝發而夕至,何艱難之有?豈政不識海道,故纡其路與?抑記事家之附會也? ◎侍衛教場 國朝最重騎射,凡羽林虎贲之士,其退直之暇,嘗較射于教場中,即明内操地也。
鑲黃旗在皇城東北隅,臨禦河;正黃旗在聞華寺後;正白旗在小南城,即明南内地也。
◎異姓王 本朝罕有以異姓封王者,國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以泛海來歸,封孔為定南王,耿為靖南王,尚為平南王。
吳三桂以請兵功封平西王,揚古利以世臣故追贈武勳王,孫可望來歸封義王,黃芳度以殉節贈忠勇王,然皆不世其爵。
惟福康安以征苗薨于軍,特贈嘉勇郡王,其子德麟現襲貝勒,蓋曠典也。
◎直恪公厚德 舒直恪公諱超铎,滿洲望族也。
曾曆任西安、涼州、安西、黑龍江諸處将軍。
純皇笃任之,嘗曰:“滿洲世族未忘舊習者,惟某一人而已。
”公性直笃。
任西安時,其前将軍杜賴性貪鄙,屢扣糧饷,至自制餅餌令軍士以重價購之。
公至三日,立劾其貪,士卒快之。
任西安提督,金礦事發,牽連數百人,獄未決,公竟命釋之。
僚屬有請之者,公曰:“金礦窄不容足,安可容數百人?盜者必獲重寶以遠,奚累及無辜也?”後盜果于他境獲之。
任黑龍江将軍,奏開倭市、許開墾諸疏,夷民便之。
有饋參者,公笑曰:“吾日啖數升,自能強健,安用是物為也?”因取小參啖之,曰:“已領命矣!燃其味甚苦,無所取也。
”人笑其樸,亦可觇其廉矣。
◎索家奴 索相當權時,性貪黩,一時下屬多以賄進。
然多謀略,三逆叛時,公料理軍書,調度将帥,皆中肯要,吳逆患之,乃密遣刺客刺之。
公正秉燭治軍書,見一修髯偉貌者立其傍,問曰:“汝得非吳王刺客乎?”客長跪ぽ首。
公曰:“然則取吾頭。
”客曰:“若果害公,早取公首領去,不待公命也。
吾至良久,見公批示軍機,鹹如身至其地,料理軍書,竟夕不寐,誠良相也。
某雖愚,豈敢刺賢相?”因反接請死,公笑揮之去。
次日乃投公邸中,執奴仆役甚恭,公驅使無不如意。
後公下獄,客潛入獄饋飲食,及公伏法,客料理喪殓事畢,痛哭而去,不知所終。
按公此事可比張魏公,然張以忠貞立朝,名播後世,公乃苞苴不禁,緻幹國紀,反有負于客所望矣。
◎王西莊複明 王光祿鳴盛,家居時,目已瞽者數年。
後遇高郵醫曾某,以金針撥其翳,雙目複明。
趙瓯北曾以詩傳其事雲。
◎山舟書法 梁山舟同書,文莊公子也。
官侍讀即引疾歸。
善書法,遠近馳名,日本、朝鮮諸國貢使争以重價購之。
論者謂近日善書者:劉石庵相公樸而少姿,王夢樓侍讀豔而無骨,翁覃溪撫摹三唐,面目僅存,汪時齋謹守家風,典型猶在。
惟公兼數人之長,出入蘇、米,筆力縱橫,渾如天馬行空,汪文端、張文敏後一人而已。
◎勇健軍 雍正中,西虜未靖,上号召天下壯士,得數千人。
其最者,能開二十石弓,以鳴镝射其胸,镗然而返。
又能開鐵胎弓,及舉刀千斤者。
号勇健軍,命史文靖公司之,屯巴裡坤以備不虞。
後西夷來朝,始罷此軍。
故當時盜賊稀少,四海靖谧,論者謂帝善于牢籠勇士,不使其為非也。
◎車騎營 雍正中,上命九卿籌禦西夷之策,嶽威信公獻車營法,其制仿邱舊制,稍加損益。
凡車廣二尺,長五尺,用一夫推辇而四夫護之。
五車為伍,二十五車為乘,百車為隊,千車為營。
行以載糗糧軍衣,夜則團聚為營。
戰時兩隊居前,專司沖突,三隊後以随之,其餘五隊,則團護元戎,以防賊入劫戰,并具圖以進。
上命滿洲擴軍習之,号車騎營,後北征時,屢以車師取勝。
然其制嚴重,難以連行,和通之敗,轍亂靡,道路壅塞,士卒多有傷損,論者歸咎車戰,遂廢其營。
然此役乃将帥驕慢,誤堕賊計,未必皆車騎之咎也。
故存其圖以待後之用者。
◎帝王入獄 傳奇家演帝王未興時,多有入獄受困苦者。
按古今惟漢宣帝少時,以巫蠱系獄,賴丙吉護之以免。
光武少時,曾與李轶詞訟于嚴尤,陳宣帝流入西魏,系禁多年,此外更無他帝王系獄也。
◎宮女四萬 按開元時,後宮女官多至四萬,久禁不放,亦奢汰極矣。
按本朝定例,從不揀擇天下女子,惟八旗秀女,三年一選,擇其幽娴貞靜者入後宮,及配近支宗室,其餘者任其自相匹配。
後宮使令者,皆系内務府包衣下賤之女,亦于二十五歲放出,從無久居禁内者,誠盛德事也。
◎索明二相博古 索額圖、明珠并相時,權勢相侔,互相仇軋。
後索以事伏法,
因思委巷瑣談,雖不足與辨,然使村夫野婦聞之,足使颠倒黑白。
如關公釋曹,潘美陷楊業,此顯然者。
近有《承運傳》,載朱棣篡逆事,乃以鐵、景二公為奸佞。
又有《正統傳》,以于忠肅為元惡大憝,又本朝佛撫院盲詞,以李文襄公之芳為奸臣,包庇其弟。
此皆以忠為奸,使人豎發,不知作俑者始自何人。
任使流傳後世,不加禁止,亦有司之過也。
◎華山道士 乾隆初年,有京師白雲觀道士往遊西嶽,夜宿湘子亭,見一道士,豐頤美髯,望之若仙,年已九十餘。
與之談國初事最悉,京師道士怪而問之。
其人慨然告曰:“吾本滿人,少從英王西征,戰功最多,氵存至參領。
後随經略莫洛征王輔臣,洛為輔臣所誘殺,吾侪恐以陷帥獲罪,乃隐避此山中,已六十餘年矣。
”因流涕久之。
命道士寄書歸,并告其居址裡巷,子孫姓字。
道士歸訪其宗,久已徙去,莫知誰何雲。
◎笪侍禦 笪侍禦重光,句容人。
居官有直聲。
嘗劾明珠、餘國柱二相國,棄官而去,不知所終。
有吾邑金氏子,随其舅氏之官甘肅,遇道士于漢龍山,年九十餘,作江南語。
狀貌偉然,頗善書法,自雲曾為谏職,以劾權相去官。
然自稱繡發真人,不言姓字居裡,金氏子屢叩之,不告也。
後金氏子歸告諸士大夫,皆雲其狀仿佛侍禦,然終無左證也。
◎南征小校 大兵讨吳逆時,有涿州小校充軍以行。
校初入伍,無他技,惟善烹饪,故留營中為軍士具食。
一日,飯初熟,賊劫營入,衆軍奔潰,校倉皇恐無餘糧,因以飯囊系馬後。
囊蒸馬背,馬咆哮轉入賊隊,賊将驚懼,我兵因之轉敗為勝,大破其衆。
主将嘉之,拔為隊長,後累功至護軍參領。
李靜軒先生少猶見之,其人自具其颠末,初不甚諱雲。
◎查相國 查相國郎阿,滿洲人。
雍正中累任督撫,無所施為,人争鄙之。
其童名鈕鈕,遂呼為“牛丞相”雲。
然性笃厚,嘗置産容城,田中有楊椒山祠,查感其忠,自撥二頃付畀子孫,以為香火赀,而自食其餘租。
後以罪籍沒,其田久無售者,上念其耆舊,因命賜其餘産,惟此田存焉。
時人以為其一念之善報雲。
◎綠營增世襲 國初舊制,八旗官員陣亡,賜雲騎尉世襲,綠營則仍沿明制,例與難蔭,非特旨者不予焉。
乾隆甲辰,上谕兵部雲:“國家滿、漢視為一體,同為殉節之士,豈可功賞之間有所異也?”乃命文臣自大學士及典史,武臣自提督及把總,皆以次賞給世襲,與滿臣同之。
故川、楚之役,将士争先用命,皆上之厚澤所感也。
◎蔣欽 今傳奇家演楊椒山寫本時,見其旁有鬼哭,初不見于史策。
按《明史》,禦史蔣欽劾劉瑾時,曾夜聞鬼哭雲雲,蓋即欽事。
演劇者以椒山名重,故附會之也。
◎忠臣狎妓 自古忠臣義士皆不拘于小節,如蘇子卿娶胡婦,胡忠間公狎黎女,皆載在史策。
近偶閱範文正公、真西山公、歐陽文忠公諸集,皆有贈妓之詩。
數公皆所謂天下正人,理學名儒,然而不免于此,可知粉黛烏裙,固無妨于名教也。
因偶題詩雲:“希文正氣千秋在,歐九才名天下知。
至竟二公集具在,也皆有贈女郎詞。
” ◎李巨來夙慧 李侍郎绂,性聰慧,少時家貧,無赀買書,乃借貸于鄰人,每一翻繹,無不成誦。
偶入城市,街衢鋪店名号皆默識之。
後官翰林,庫中舊藏有《永樂大典》,公皆讀之。
同僚取架上所有抽以難公,無不立對,人皆驚駭。
後典試江南,闱中卷幾萬本,公皆披示,鉛華紛披,無不中肯,實近世文人所不逮也。
◎劉文定 劉文定公綸,武進人。
少時家貧窭,曾至絕食。
嘗以竹煙筒乞煙草于鄰家,鄰人诮曰:“煙草消食,勿多吸也。
”公笑受之。
後受知尹文端公,首薦博學宏詞。
張文和公喜其文穎銳,既讀其詩,至“可能相對語關關”句,曰:“真奇才也。
”因擢第一。
後緻位宰相,本朝漢閣臣不以科目進者,惟公一人而已。
◎劉武進相公 劉武進相公于義,性剛毅,受憲皇知。
曾佩征西将軍印,屢破準夷,時人榮之。
乾隆中,公年已七十餘,奏事養心殿,跽跪良久,立時誤踏衣袂仆倒。
公體素肥壯,加以禦座高聳,因之暴薨,上甚惜之。
傅文忠公出告人曰:“劉相公今死得其所矣!”時人以為笑談。
◎權臣奢儉 世之論人者,莫不以奢為驕汰,以儉為美德者。
然大臣臧否,自當論其大節,初不在奢與儉也。
汾陽王姬妾數十人,寇萊公蠟淚成堆,卒為名臣。
秦桧之不著黃衫,王安石之囚首垢面,非不儉樸,然終不免為小人,此史策之尤著者。
近日某閣臣曆任封圻,簋不飾,其家奢汰異常,輿夫皆著毳<豆毛>之衣,姬妾買花日費數萬錢。
嘗操演士卒,有司某适饋銀五萬,某揮散軍士,略無吝色。
至于和相則賦性吝啬,出入金銀,無不持籌握算,親為稱兌。
宅中支費,皆由下官承辦,不發私财,其家姬妾雖多,皆無賞給,日飧薄粥而已。
然二公貪婪,如出一轍,初不以奢儉易其行也。
◎周文恭公語 周文恭公煌任武政時,語旭亭師雲:“今天下惟川、陝、楚、豫甲兵甚少。
其地當中原腹心,道路險阻,一旦有盜賊竊發,恐非有司所能辦者。
”欲見上陳奏經略,會以病去官,不果行。
後川、楚教匪作亂,果以兵勢單弱不及防備,遂使蔓延九載始定。
公言不幸而中也。
◎滕鄉勇 滕鄉勇嘉瓒,辰州人。
苗匪叛時,公同弟兄數人糾合鄉兵,屢破賊寨,苗人憚之,謂曰“滕爺爺”。
傅文襄王倚為左右手,甚寵信之。
公為之畫策,指視苗洞山川險易如指掌間。
苗人憚之,聞公兄弟他出,夜中潛兵圍宅,全家被害。
兄弟甚憤激,請兵于王,會王疾甚,他将忌公勇略,不與一卒,且調撤其鄉兵。
公乃率兄弟某,支身入苗洞,力殺數十人,遂被害。
事聞于朝,上甚惋惜,贈雲騎尉,世襲其家雲。
◎八大家 滿洲氏族以瓜爾佳氏直義公之後,鈕钴祿氏宏毅公之後,舒穆祿氏武勳王之後,納蘭氏金台吉之後,董鄂氏溫順公之後,輝發氏阿蘭泰之後,烏喇氏蔔占泰之後,伊爾根覺羅氏某之後,馬佳氏文襄公之後,為八大家雲。
凡尚主選婚,以及賞賜功臣奴仆,皆以八族為最雲。
◎文體 汪鈍翁先生有雲:“昌明博大,盛世之文也;煩促破敗,衰世之文也;颠倒纰謬,亂世之文也。
後生為文,豈可昧于辭義,敉于經旨,專以新奇可喜,嚣然自命作家?倘亦曾南豐所謂亂道、朱晦翁所謂文中之妖與文中之賊是也。
”乃知文章盛衰,關乎世道。
今幸值右文之世,而近日學者多以割裂古書,剿襲成語以為博雅,而課士者複多取之,誠亦過矣。
惟辛酉科王韓城掌北闱,一洗前人陋習,專以清醇為主,而落第者反訾不休,亦可笑矣。
◎權臣同列 自古權臣擅國,必以簡默易制之人引為同列,以為事無肘掣,抑且炫己之長。
如楊國忠之于韋見素,盧杞之于關播,蔡京之于何執中等,秦桧之于楊願、段拂,溫體仁之于張四知等,無不皆然。
惟蔡确與溫公共相,嚴嵩、徐華亭先後同列,後皆為其所制。
近日和┞相時,首相為阿文成公,遇事辄相梗軋。
後阿公薨,乃引其戚蘇公淩阿同相,遂肆無忌憚矣。
閣中惟王偉人相公素與之忤,後┞會鞫時,首坐即韓城也。
故知古今奸臣,如出一轍,亦勢不容已也。
◎三王絕技 國朝自入關後,日尚儒雅,天潢世胄,無不操觚從事。
如紅蘭主人、敬亭主人皆屢見漁洋雜著諸書矣。
乾隆中,簡儀親王品行端醇,崇尚理學,其剛直可匹薛文清,政治可匹王陽明,殆有過者。
慎靖王詩筆清秀,擅名畫苑,可與北苑、衡山把臂入林。
近日成親王為今上之兄,端醇儒雅,書法擅長,論者謂國朝自王若霖下一人而已。
三王皆以屏藩之貴,涉獵文翰,轉非占畢之士所可及者,信所謂天資,非人力也。
◎書賈語 自于、和當權後,朝士習為奔競,棄置正道。
黠者诟詈正人,以文己過,迂者株守考訂,訾議宋儒,遂将濂、洛、關、閩之書束之高閣,無讀之者。
餘嘗購求薛文清《讀書記》及胡居仁《居業錄》諸書于書坊中,賈者雲:“近二十餘年,坊中久不貯此種書,恐其無人市易,徒傷赀本耳!”傷哉是言,主文衡者可不省欤? ◎本朝理學大臣 本朝崇尚正道,康熙、雍正間,理學大臣頗不乏人。
如李安溪之方大,熊孝感之嚴厲,趙恭毅公之鲠直,張文清公之自潔,朱文端公之吏治,田文端公之清廉,楊文定公之事君不苟,孫文定公之名冠當時,李巨來、傅白峰之剛于事上,高文定公、何文惠公之寬于待下,鄂西林之勳業偉然,劉諸城之忠貞素著,以及邵中丞基、胡侍郎煦之儒雅,蔡聞之太傅、傅龍翰敏之笃學,甘莊恪汝來之廉,顧河帥琮之剛,陳海甯、史溧陽之端方,陳桂林、尹文端之政績,完顔偉、張師載二河帥之治河,楊勤恪公錫绂之理學,皆揚名于一時,誰謂理學果無益于國也。
◎滿洲二理學之士 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宋儒,雖江、浙文士之薮,其仕朝者無一人以理學著。
轉于八旗之士得二人焉:一為松尚書筠,蒙古人。
雖不以科目進,然品行廉能,立朝不苟。
和┞當國時,嘗與之抗,純皇笃任之。
居家好理學,程、朱之書,終日未嘗離手。
性孝友。
其叔某,虎而冠者也。
侵占其田,日相诟詈,雖公官至六卿,而其叔驅使之無異奴隸,嘗命手執炊,公笑受之而已。
人有代不平者,公曰:“倫常在焉,何可非也?”其孝友也如此。
其一為唐水部嵩齡,滿洲人。
成辛巳進士,曾任兖沂道。
少時以才能稱,老而歸于理學,曰:“聊足以自忏耳。
”理學之書無不具在,餘嘗借觀之,公驚曰:“君狂誕之士,而乃肄業及此耶?”蓋予素以清狂著也。
二公雖官階出處不同,然于舉世不為之時,尚能笃于伊、洛,非知道之君子不能為也。
◎古長城 自木蘭北數百裡,有土堆巍然,東至郭羅斯,西抵準夷界。
蜿蜒數千裡,屯戍墩堠,猶有存者,土人雲:“古長城也。
”按始皇前未聞築長城者,豈天地自然之界以限中外耶!抑果疏仡禅通所築也,然則始皇之見亦為愚矣。
◎海道 按《宋史》,徽宗遣馬政報書于金,當時雲“艱難險阻,始達其國”雲雲。
按金時已據會甯,今盛京諸地,俱為所有。
宋使自登州航海,可朝發而夕至,何艱難之有?豈政不識海道,故纡其路與?抑記事家之附會也? ◎侍衛教場 國朝最重騎射,凡羽林虎贲之士,其退直之暇,嘗較射于教場中,即明内操地也。
鑲黃旗在皇城東北隅,臨禦河;正黃旗在聞華寺後;正白旗在小南城,即明南内地也。
◎異姓王 本朝罕有以異姓封王者,國初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以泛海來歸,封孔為定南王,耿為靖南王,尚為平南王。
吳三桂以請兵功封平西王,揚古利以世臣故追贈武勳王,孫可望來歸封義王,黃芳度以殉節贈忠勇王,然皆不世其爵。
惟福康安以征苗薨于軍,特贈嘉勇郡王,其子德麟現襲貝勒,蓋曠典也。
◎直恪公厚德 舒直恪公諱超铎,滿洲望族也。
曾曆任西安、涼州、安西、黑龍江諸處将軍。
純皇笃任之,嘗曰:“滿洲世族未忘舊習者,惟某一人而已。
”公性直笃。
任西安時,其前将軍杜賴性貪鄙,屢扣糧饷,至自制餅餌令軍士以重價購之。
公至三日,立劾其貪,士卒快之。
任西安提督,金礦事發,牽連數百人,獄未決,公竟命釋之。
僚屬有請之者,公曰:“金礦窄不容足,安可容數百人?盜者必獲重寶以遠,奚累及無辜也?”後盜果于他境獲之。
任黑龍江将軍,奏開倭市、許開墾諸疏,夷民便之。
有饋參者,公笑曰:“吾日啖數升,自能強健,安用是物為也?”因取小參啖之,曰:“已領命矣!燃其味甚苦,無所取也。
”人笑其樸,亦可觇其廉矣。
◎索家奴 索相當權時,性貪黩,一時下屬多以賄進。
然多謀略,三逆叛時,公料理軍書,調度将帥,皆中肯要,吳逆患之,乃密遣刺客刺之。
公正秉燭治軍書,見一修髯偉貌者立其傍,問曰:“汝得非吳王刺客乎?”客長跪ぽ首。
公曰:“然則取吾頭。
”客曰:“若果害公,早取公首領去,不待公命也。
吾至良久,見公批示軍機,鹹如身至其地,料理軍書,竟夕不寐,誠良相也。
某雖愚,豈敢刺賢相?”因反接請死,公笑揮之去。
次日乃投公邸中,執奴仆役甚恭,公驅使無不如意。
後公下獄,客潛入獄饋飲食,及公伏法,客料理喪殓事畢,痛哭而去,不知所終。
按公此事可比張魏公,然張以忠貞立朝,名播後世,公乃苞苴不禁,緻幹國紀,反有負于客所望矣。
◎王西莊複明 王光祿鳴盛,家居時,目已瞽者數年。
後遇高郵醫曾某,以金針撥其翳,雙目複明。
趙瓯北曾以詩傳其事雲。
◎山舟書法 梁山舟同書,文莊公子也。
官侍讀即引疾歸。
善書法,遠近馳名,日本、朝鮮諸國貢使争以重價購之。
論者謂近日善書者:劉石庵相公樸而少姿,王夢樓侍讀豔而無骨,翁覃溪撫摹三唐,面目僅存,汪時齋謹守家風,典型猶在。
惟公兼數人之長,出入蘇、米,筆力縱橫,渾如天馬行空,汪文端、張文敏後一人而已。
◎勇健軍 雍正中,西虜未靖,上号召天下壯士,得數千人。
其最者,能開二十石弓,以鳴镝射其胸,镗然而返。
又能開鐵胎弓,及舉刀千斤者。
号勇健軍,命史文靖公司之,屯巴裡坤以備不虞。
後西夷來朝,始罷此軍。
故當時盜賊稀少,四海靖谧,論者謂帝善于牢籠勇士,不使其為非也。
◎車騎營 雍正中,上命九卿籌禦西夷之策,嶽威信公獻車營法,其制仿邱舊制,稍加損益。
凡車廣二尺,長五尺,用一夫推辇而四夫護之。
五車為伍,二十五車為乘,百車為隊,千車為營。
行以載糗糧軍衣,夜則團聚為營。
戰時兩隊居前,專司沖突,三隊後以随之,其餘五隊,則團護元戎,以防賊入劫戰,并具圖以進。
上命滿洲擴軍習之,号車騎營,後北征時,屢以車師取勝。
然其制嚴重,難以連行,和通之敗,轍亂靡,道路壅塞,士卒多有傷損,論者歸咎車戰,遂廢其營。
然此役乃将帥驕慢,誤堕賊計,未必皆車騎之咎也。
故存其圖以待後之用者。
◎帝王入獄 傳奇家演帝王未興時,多有入獄受困苦者。
按古今惟漢宣帝少時,以巫蠱系獄,賴丙吉護之以免。
光武少時,曾與李轶詞訟于嚴尤,陳宣帝流入西魏,系禁多年,此外更無他帝王系獄也。
◎宮女四萬 按開元時,後宮女官多至四萬,久禁不放,亦奢汰極矣。
按本朝定例,從不揀擇天下女子,惟八旗秀女,三年一選,擇其幽娴貞靜者入後宮,及配近支宗室,其餘者任其自相匹配。
後宮使令者,皆系内務府包衣下賤之女,亦于二十五歲放出,從無久居禁内者,誠盛德事也。
◎索明二相博古 索額圖、明珠并相時,權勢相侔,互相仇軋。
後索以事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