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平定回部本末
大和卓木波羅泥都、小和卓木霍集占者,其先世本葉爾羌、喀什噶爾回酋,自策妄阿拉布坦時,即令率其回人至伊犁種地出租賦,遂囚于地牢者數載。
我兵平伊犁時,釋使歸,俾仍長所部。
二十一年,将軍遣侍衛托倫泰往,未能定要約。
阿敏道先使人往招撫,波羅泥都謂霍集占曰:“我家三世為準夷所拘,蒙天朝釋歸,得統所部,此恩何可忘也?”霍集占曰:“我方久困于準夷,今屬中國,則又為人奴,不如自長一方。
”乃詭詞诳阿敏道入庫車城,拘系之弗使歸。
時方讨阿睦爾撒納,兼有青滾雜蔔之變,未暇問及也。
已而阿敏道複為彼所害,是其負恩肆逆不可不讨。
二十三年春,以兆惠、富德尚剿洗厄魯特餘孽,乃用雅爾哈善為靖逆将軍。
五月,兵至庫車城,賊目阿蔔都克勒木據城守,于是趣兵進攻。
回人素懦怯,然守城遵古制,雅固書生,未娴将略,惟聽偏裨等出策,令不畫一。
霍集占來救,率最精巴拉鳥槍八千,由阿克蘇之戈壁捷徑而來,與我兵遇于城南,鏖戰竟日,大敗入城。
其城依山岡,用柳條沙士密築而成,炮攻不入。
時提督馬得勝獻掘地道計,于城北一裡掘入。
已及城矣,而将軍急于收功,嚴令晝夜力掘,回賊瞥見燈光,其機遂洩。
賊匪自内用水灌之,士卒盡沒,雅将軍咄嗟無他策,惟嚴守之,待其自斃。
新降回目鄂對告曰:“語雲‘困獸猶鬥’,今霍集占困守危城,食力已盡,必不坐而待縛。
其必乘我不備以免脫之,返其巢穴,整兵複來,其事未可量也。
今城西渭幹愛曼,水淺可涉,又有北山口要路通戈壁,走阿克蘇,若于二路各伏兵一千,則賊酋成擒矣。
”雅以其言叵信,唯下令并力攻取。
一日暮,索倫老卒于城下牧馬,聞城中駝鳴似負重狀,歸奔告将軍曰;“其駝鳴高且健,賊将遁矣!”将軍時飲酒,笑曰:“健卒,爾何知!”酌酒如故。
其夜霍集占開西門,由渭幹愛曼涉水遁,果如鄂對言,而我兵未知覺也。
後數日,阿拉難爾等開城降。
先是,霍集占入庫車城,怨鄂對之不附己也,凡其親屬皆殺之。
其妻依熱木亦被獲,方少艾,霍集占欲納之,依熱木不從,因縛其二子一女,擲城下撲殺之。
困依熱木于高樓,日加窘辱,依熱木乘間逃匿阿克蘇。
庫車既降,鄂對手刃其仇三十餘人焉。
事聞,純皇帝以雅爾哈善坐守軍營,聽賊去來自如,略不設備,乃革其職,命尚書納木劄爾代之,侍郎三泰參贊軍務,皆馳驿往。
又以兆文毅公剿伊犁賊将盡,命即以其兵自伊犁徑赴回地。
上複念兆所統兵久勞于外,皆已疲,乃預調索倫、察哈爾往濟師。
兆文毅至軍,庫車已降于雅将軍,阿克蘇亦遣人迎降。
八月二十四日,兆文毅遇雅将軍偕入,傳旨斬順德讷,即前守卡縱霍集占遁去者也。
逮雅将軍送京,擇城中伯克鄂對随軍,而留哈密回目玉素富及總兵閻師相率駐兵守。
時舒文襄方為兵,效力軍前,亦令留阿克蘇贊畫諸務。
兆文毅即起程,有烏什城伯克霍集斯者,即前縛送達瓦齊者,遣其子呼岱巴爾氐來迎。
九月朔,兆文毅至烏什,以霍集斯熟回部事,與同進葉爾羌,分遣侍衛齊淩紮布偕鄂對往撫和阗六城。
十月,兆文毅至葉爾羌。
其城周十餘裡,霍集占已堅壁清野,凡村莊人戶悉移入。
初六日,我軍分七隊進,賊兩門各出四五百騎來迎,我兵擊敗之。
賊又從北門出數百騎,索倫兵然遁,賴健銳營兵數百岸然不動,我兵得以濟,又敗賊衆,賊入城不複出。
兆文毅以兵少不能圍城,欲伺便取勝,乃擇有水草處結營,即所謂黑水營也。
聞納、三二将軍将至,遣愛隆阿以兵八百迎之。
又偵知賊蓄在城南棋盤山,欲先取之以充軍實。
十三日,由城南奪橋過河,甫過四百餘兵,橋忽斷,賊出四五千騎來截,步賊萬餘在後。
我兵陣而前,騎賊退,步賊以鳥槍進,我兵方擊步賊,而騎賊又從後夾攻,兼有自兩翼沖入者。
兆文毅馬中槍斃,再易馬又斃,我兵為賊所截,散落成數處,人皆自為戰,無不以死自誓,殺賊無算。
而我兵陣亡者亦數百人,受傷者無算,總兵高天喜、副都統三保、護軍統領鄂實、監察禦史何泰、侍衛特通額俱戰殁。
日暮收兵歸,護大營過河者,亦泅水歸,馬力疲乏,不能沖殺,遂掘壕結寨守。
所掘壕既淺,壘亦甚低,賊可步さ入,遂日夜來攻。
我兵處危地,皆死中求生,故殺賊甚力。
賊懼我兵緻死,欲以不戰收全功,别築一壘于壕外,為長圍守之,如梁、宋所謂夾城者。
意我兵食盡當自斃也,而營中掘得窖粟數百石,稍賴以濟。
賊又決水灌營,我兵洩之于下遊,其水轉資我汲飲,已而随處掘井皆得水。
又所占地林木甚多,薪以供爨,常不乏。
賊以鳥槍擊我,其鉛子着樹枝葉間,每砍一樹,辄得數升,反用以擊賊,惟拒守日久,糧日乏,僅瘦駝羸馬亦将盡,各兵每乘間出掠回人充食。
或有夫婦同擄至者,殺其夫,即令其妻煮之,夜則薦枕席。
明日夫肉盡,又殺此婦以食,被殺者皆默然無聲,聽烹割而已。
某公性最啬,會除夕,明忠烈公瑞、常中丞鈞皆至其帳聚語,屈指軍糧,過十日皆鬼矣。
某公慨然謂:“吾出肅州時,有送酒肴者,所餘今尚貯皮袋中,呼奴取出供一啖。
”時絕糧久,皆大喜過望,既飽而去,則私謂曰:“某公亦不留此,事可知矣!”不覺泣下。
蓋自十月中旬被圍,已将百日,無複生還望也。
納義烈公木劄爾、三公泰亦以十三日至愛隆阿軍,聞兆文毅等戰,率二百騎沖入,為賊所殺。
兆文毅告急之文,遣索倫兵五人,各持一函至阿克蘇。
舒文襄公以事急,不暇自計其身之為兵也,即飛章馳奏。
時富将軍德尚在準噶爾搜捕餘孽,上命為定邊右副将軍,速往援。
會預調之索倫兵已在途,而巴裡坤大臣阿裡衮先接兆文毅信,選兵六百、馬二千、駝一千往赴。
舒文襄守阿克蘇,能和輯諸回目無異志,烏什則霍集斯妻子及總兵醜達駐守,鄂對往撫和阗六城,亦俱降。
十二月,索倫及内地兵已到二千餘,舒文襄先率以行,富将軍德聞兆文毅被圍之信亦速赴,二十五日與舒文襄會于巴爾楚克。
二十四年正月六日至呼爾,賊五千餘騎迎戰,我兵僅二三千,且馬少,皆步行,發槍矢斃賊甚多。
然賊恃其衆,戰不解,我兵進擊辄退,甫收兵又來攻,凡轉戰四日夜,碛地無水,皆嚼冰以解渴。
初九日之夜,拒守于沁達爾,勢阻不得進,又幾殆。
适阿參政裡衮偕鄂博什及馬駝至,愛隆阿亦以兵從,望見燈火如繁星,知我兵與賊相持處也。
阿參政大呼突進,千餘兵噪而應之,駝一千、馬二千蹴地聲又壯,賊駭奪氣。
阿參政從左,鄂博什從右入,援兵驟合,富将軍德乘勢掩殺,賊始大奔,然猶未知兆文毅之存殁也。
先數日,兆文毅軍中見賊之圍守者日漸少,繼又聞數十裡外槍炮聲,知援兵已至,遂沖壘而出。
先使人探報,得達富将軍德壘,诘朝兩軍相見,将軍以下皆無恙。
計自去年十月至今,孤軍在萬裡外陷重圍者三月,卒得全,莫不喜極涕出。
額手頌聖主如天之福,且因先事調兵,得應期赴援,益服睿算之不可及也。
整隊回阿克蘇,賊見我兩路兵合,勢益盛,不複敢邀截,惟遠在數裡外觇望而已。
途次聞和阗六城,其二城已陷于賊,兆文毅遣瑚爾起往援之,富将軍德繼進,二城尋複。
閏六月,内地所調兵饷俱集阿克蘇,遂兩路進師,兆文毅往喀什噶爾,富将軍德即由和阗往葉爾羌。
兩和卓木已率其眷屬黨羽先遁,兩城舊回目遣人至軍前送款。
十四日,兆文毅至喀什噶爾,十八日,富将軍德至葉爾羌,各回人皆具鼓吹進羊酒迎以入。
蓋兩酋雖為其部長,然在準噶爾久,惟伊犁種地之回人同羁旅相倚賴,而舊部本不聯屬。
及歸,又虐用其民,以伊犁同歸之人及厄魯特避兵來投者為親兵,故其竄也,皆相率随之,舊部人莫有從者。
兆文毅既撫定喀什噶爾,尋駐葉爾羌辦善後事。
富将軍、阿參贊、明忠烈、阿文成等追賊,七月七日,及之于阿爾楚爾,大敗之。
二十五日,及之于哈喇庫勒,又大敗之。
八月十日,至伊西洱庫爾淖兒,乃拔達克山部落接界處也。
賊先據山麓以待,富将軍等麾兵進擊,自巳至未,賊猶以死拒。
乃選鳥槍精利者四十人,自山北而上,俯壓之。
賊辎重有攀援過山者,有阻于淖兒岸者,方驚懼失措,霍集斯、鄂對大呼:“降者不殺。
”于是回衆數千各率其眷屬乞降,聲如奔雷,霍集占禁之不能止,遂遁。
是役也,降者萬二千,牲畜萬計,器械無算。
兩酋向拔達克山逸去,富将軍德等追入,檄谕其汗素爾坦沙縛以獻。
二十八日,兩酋果往投,素爾坦沙執之,而遣人為兩酋乞命,謂我回部經教,凡派罕帕爾子孫不得執送人也。
富将軍德等脅以兵威,謂不獻則大兵即入,素爾坦沙乃殺兩酋,以霍集占首來獻,其波羅泥都首為其從人竊去。
素爾坦沙旋來降。
遣使入觐,回部平,武功大定,頒诏天下。
兆文毅公班師歸時,上郊勞于楊武村,行抱見禮,賞赉優厚。
封兆文毅為一等公,富将軍德為一等侯,餘遷秩有差。
自此葉爾羌諸部服如内地臣民,自今甲子周浃,而恭順仍如故也。
◎台灣之役 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文獻通考》雲:“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澎湖旁有毗舍耶國。
”蓋即是也。
明末為荷蘭夷人所據。
國初時,明将鄭成功自江南敗歸,遂取其地以為國。
及其子經當三逆叛時,屢乘間入犯海疆,先良親王遣吳興祚、姚啟聖等收複金、廈二門。
康熙二十二年,靖海将軍施琅克澎湖,經憤悒卒,子克爽降,台灣乃隸版圖。
特設台灣府及台灣、鳳山、諸羅三縣。
其地東倚山,西傍海,北至雞籠城,南至下淡水,長千餘裡,東西闊四五十裡或十餘裡。
山之東則層巒疊嶂,皆生番所居,打鹿為生,不隸版籍也。
康熙六十年,奸民朱一貴叛,水師提督藍廷珍蕩平之。
雍正元年,以諸羅北境遼闊,增設彰化縣及淡水同知。
六十餘年以來,地大物博,俗日益淫侈,奸宄遂媒孽其間,官斯土者,又日事削。
會漳、泉二府人之僑居者,各分氣類,械鬥至數萬人,官吏不能彈治,水師提督公黃仕簡率兵至,以虛聲脅和,始解散。
自是民狃于為亂,豎旗結盟,公行無忌。
淡水同知潘凱者,方在署,忽報城外有無名屍當驗,甫出城,即為人所殺,并胥吏殲焉。
當事者不能得主名,則詭以生番報,謂番性嗜殺,途遇而戕之也。
使人以酒肉誘番出,醉而掩殺之,奏罪人已伏法。
而殺人者脫然事外,于是民益輕官吏,而番亦銜怨次骨。
乾隆五十一年,彰化縣有林爽文者,恃其所居大理弋地險族繁,恣為盜賊囊橐。
閩、廣間故有所謂天地會者,為奸徒結黨名目,爽文借以糾約群不逞之徒,嘯聚将起事。
太守孫景燧至彰化,趣縣令俞峻及副将赫生額、遊擊耿世文率兵役往捕。
不敢入,駐營于五裡外大墩,谕村民擒獻,否則村且毀。
先焚數小村怵之,被焚者實無辜也。
爽文遂因民之怨,集衆夜攻營,全軍覆沒,赫、耿、俞皆死焉,時十一月二十七日也。
明日,賊乘勢陷彰化,孫守及都司王宗武、同知長庚、前同知劉亨基、典史馮啟宗悉為所殺。
十二月六日又陷諸羅,縣令董啟埏死之,淡水同知程峻亦為賊所害。
鳳山縣有莊大田者,亦盜魁,乘亂起。
十三日,陷縣城,縣令湯大奎自刎死。
惟府城有總兵
我兵平伊犁時,釋使歸,俾仍長所部。
二十一年,将軍遣侍衛托倫泰往,未能定要約。
阿敏道先使人往招撫,波羅泥都謂霍集占曰:“我家三世為準夷所拘,蒙天朝釋歸,得統所部,此恩何可忘也?”霍集占曰:“我方久困于準夷,今屬中國,則又為人奴,不如自長一方。
”乃詭詞诳阿敏道入庫車城,拘系之弗使歸。
時方讨阿睦爾撒納,兼有青滾雜蔔之變,未暇問及也。
已而阿敏道複為彼所害,是其負恩肆逆不可不讨。
二十三年春,以兆惠、富德尚剿洗厄魯特餘孽,乃用雅爾哈善為靖逆将軍。
五月,兵至庫車城,賊目阿蔔都克勒木據城守,于是趣兵進攻。
回人素懦怯,然守城遵古制,雅固書生,未娴将略,惟聽偏裨等出策,令不畫一。
霍集占來救,率最精巴拉鳥槍八千,由阿克蘇之戈壁捷徑而來,與我兵遇于城南,鏖戰竟日,大敗入城。
其城依山岡,用柳條沙士密築而成,炮攻不入。
時提督馬得勝獻掘地道計,于城北一裡掘入。
已及城矣,而将軍急于收功,嚴令晝夜力掘,回賊瞥見燈光,其機遂洩。
賊匪自内用水灌之,士卒盡沒,雅将軍咄嗟無他策,惟嚴守之,待其自斃。
新降回目鄂對告曰:“語雲‘困獸猶鬥’,今霍集占困守危城,食力已盡,必不坐而待縛。
其必乘我不備以免脫之,返其巢穴,整兵複來,其事未可量也。
今城西渭幹愛曼,水淺可涉,又有北山口要路通戈壁,走阿克蘇,若于二路各伏兵一千,則賊酋成擒矣。
”雅以其言叵信,唯下令并力攻取。
一日暮,索倫老卒于城下牧馬,聞城中駝鳴似負重狀,歸奔告将軍曰;“其駝鳴高且健,賊将遁矣!”将軍時飲酒,笑曰:“健卒,爾何知!”酌酒如故。
其夜霍集占開西門,由渭幹愛曼涉水遁,果如鄂對言,而我兵未知覺也。
後數日,阿拉難爾等開城降。
先是,霍集占入庫車城,怨鄂對之不附己也,凡其親屬皆殺之。
其妻依熱木亦被獲,方少艾,霍集占欲納之,依熱木不從,因縛其二子一女,擲城下撲殺之。
困依熱木于高樓,日加窘辱,依熱木乘間逃匿阿克蘇。
庫車既降,鄂對手刃其仇三十餘人焉。
事聞,純皇帝以雅爾哈善坐守軍營,聽賊去來自如,略不設備,乃革其職,命尚書納木劄爾代之,侍郎三泰參贊軍務,皆馳驿往。
又以兆文毅公剿伊犁賊将盡,命即以其兵自伊犁徑赴回地。
上複念兆所統兵久勞于外,皆已疲,乃預調索倫、察哈爾往濟師。
兆文毅至軍,庫車已降于雅将軍,阿克蘇亦遣人迎降。
八月二十四日,兆文毅遇雅将軍偕入,傳旨斬順德讷,即前守卡縱霍集占遁去者也。
逮雅将軍送京,擇城中伯克鄂對随軍,而留哈密回目玉素富及總兵閻師相率駐兵守。
時舒文襄方為兵,效力軍前,亦令留阿克蘇贊畫諸務。
兆文毅即起程,有烏什城伯克霍集斯者,即前縛送達瓦齊者,遣其子呼岱巴爾氐來迎。
九月朔,兆文毅至烏什,以霍集斯熟回部事,與同進葉爾羌,分遣侍衛齊淩紮布偕鄂對往撫和阗六城。
十月,兆文毅至葉爾羌。
其城周十餘裡,霍集占已堅壁清野,凡村莊人戶悉移入。
初六日,我軍分七隊進,賊兩門各出四五百騎來迎,我兵擊敗之。
賊又從北門出數百騎,索倫兵然遁,賴健銳營兵數百岸然不動,我兵得以濟,又敗賊衆,賊入城不複出。
兆文毅以兵少不能圍城,欲伺便取勝,乃擇有水草處結營,即所謂黑水營也。
聞納、三二将軍将至,遣愛隆阿以兵八百迎之。
又偵知賊蓄在城南棋盤山,欲先取之以充軍實。
十三日,由城南奪橋過河,甫過四百餘兵,橋忽斷,賊出四五千騎來截,步賊萬餘在後。
我兵陣而前,騎賊退,步賊以鳥槍進,我兵方擊步賊,而騎賊又從後夾攻,兼有自兩翼沖入者。
兆文毅馬中槍斃,再易馬又斃,我兵為賊所截,散落成數處,人皆自為戰,無不以死自誓,殺賊無算。
而我兵陣亡者亦數百人,受傷者無算,總兵高天喜、副都統三保、護軍統領鄂實、監察禦史何泰、侍衛特通額俱戰殁。
日暮收兵歸,護大營過河者,亦泅水歸,馬力疲乏,不能沖殺,遂掘壕結寨守。
所掘壕既淺,壘亦甚低,賊可步さ入,遂日夜來攻。
我兵處危地,皆死中求生,故殺賊甚力。
賊懼我兵緻死,欲以不戰收全功,别築一壘于壕外,為長圍守之,如梁、宋所謂夾城者。
意我兵食盡當自斃也,而營中掘得窖粟數百石,稍賴以濟。
賊又決水灌營,我兵洩之于下遊,其水轉資我汲飲,已而随處掘井皆得水。
又所占地林木甚多,薪以供爨,常不乏。
賊以鳥槍擊我,其鉛子着樹枝葉間,每砍一樹,辄得數升,反用以擊賊,惟拒守日久,糧日乏,僅瘦駝羸馬亦将盡,各兵每乘間出掠回人充食。
或有夫婦同擄至者,殺其夫,即令其妻煮之,夜則薦枕席。
明日夫肉盡,又殺此婦以食,被殺者皆默然無聲,聽烹割而已。
某公性最啬,會除夕,明忠烈公瑞、常中丞鈞皆至其帳聚語,屈指軍糧,過十日皆鬼矣。
某公慨然謂:“吾出肅州時,有送酒肴者,所餘今尚貯皮袋中,呼奴取出供一啖。
”時絕糧久,皆大喜過望,既飽而去,則私謂曰:“某公亦不留此,事可知矣!”不覺泣下。
蓋自十月中旬被圍,已将百日,無複生還望也。
納義烈公木劄爾、三公泰亦以十三日至愛隆阿軍,聞兆文毅等戰,率二百騎沖入,為賊所殺。
兆文毅告急之文,遣索倫兵五人,各持一函至阿克蘇。
舒文襄公以事急,不暇自計其身之為兵也,即飛章馳奏。
時富将軍德尚在準噶爾搜捕餘孽,上命為定邊右副将軍,速往援。
會預調之索倫兵已在途,而巴裡坤大臣阿裡衮先接兆文毅信,選兵六百、馬二千、駝一千往赴。
舒文襄守阿克蘇,能和輯諸回目無異志,烏什則霍集斯妻子及總兵醜達駐守,鄂對往撫和阗六城,亦俱降。
十二月,索倫及内地兵已到二千餘,舒文襄先率以行,富将軍德聞兆文毅被圍之信亦速赴,二十五日與舒文襄會于巴爾楚克。
二十四年正月六日至呼爾,賊五千餘騎迎戰,我兵僅二三千,且馬少,皆步行,發槍矢斃賊甚多。
然賊恃其衆,戰不解,我兵進擊辄退,甫收兵又來攻,凡轉戰四日夜,碛地無水,皆嚼冰以解渴。
初九日之夜,拒守于沁達爾,勢阻不得進,又幾殆。
适阿參政裡衮偕鄂博什及馬駝至,愛隆阿亦以兵從,望見燈火如繁星,知我兵與賊相持處也。
阿參政大呼突進,千餘兵噪而應之,駝一千、馬二千蹴地聲又壯,賊駭奪氣。
阿參政從左,鄂博什從右入,援兵驟合,富将軍德乘勢掩殺,賊始大奔,然猶未知兆文毅之存殁也。
先數日,兆文毅軍中見賊之圍守者日漸少,繼又聞數十裡外槍炮聲,知援兵已至,遂沖壘而出。
先使人探報,得達富将軍德壘,诘朝兩軍相見,将軍以下皆無恙。
計自去年十月至今,孤軍在萬裡外陷重圍者三月,卒得全,莫不喜極涕出。
額手頌聖主如天之福,且因先事調兵,得應期赴援,益服睿算之不可及也。
整隊回阿克蘇,賊見我兩路兵合,勢益盛,不複敢邀截,惟遠在數裡外觇望而已。
途次聞和阗六城,其二城已陷于賊,兆文毅遣瑚爾起往援之,富将軍德繼進,二城尋複。
閏六月,内地所調兵饷俱集阿克蘇,遂兩路進師,兆文毅往喀什噶爾,富将軍德即由和阗往葉爾羌。
兩和卓木已率其眷屬黨羽先遁,兩城舊回目遣人至軍前送款。
十四日,兆文毅至喀什噶爾,十八日,富将軍德至葉爾羌,各回人皆具鼓吹進羊酒迎以入。
蓋兩酋雖為其部長,然在準噶爾久,惟伊犁種地之回人同羁旅相倚賴,而舊部本不聯屬。
及歸,又虐用其民,以伊犁同歸之人及厄魯特避兵來投者為親兵,故其竄也,皆相率随之,舊部人莫有從者。
兆文毅既撫定喀什噶爾,尋駐葉爾羌辦善後事。
富将軍、阿參贊、明忠烈、阿文成等追賊,七月七日,及之于阿爾楚爾,大敗之。
二十五日,及之于哈喇庫勒,又大敗之。
八月十日,至伊西洱庫爾淖兒,乃拔達克山部落接界處也。
賊先據山麓以待,富将軍等麾兵進擊,自巳至未,賊猶以死拒。
乃選鳥槍精利者四十人,自山北而上,俯壓之。
賊辎重有攀援過山者,有阻于淖兒岸者,方驚懼失措,霍集斯、鄂對大呼:“降者不殺。
”于是回衆數千各率其眷屬乞降,聲如奔雷,霍集占禁之不能止,遂遁。
是役也,降者萬二千,牲畜萬計,器械無算。
兩酋向拔達克山逸去,富将軍德等追入,檄谕其汗素爾坦沙縛以獻。
二十八日,兩酋果往投,素爾坦沙執之,而遣人為兩酋乞命,謂我回部經教,凡派罕帕爾子孫不得執送人也。
富将軍德等脅以兵威,謂不獻則大兵即入,素爾坦沙乃殺兩酋,以霍集占首來獻,其波羅泥都首為其從人竊去。
素爾坦沙旋來降。
遣使入觐,回部平,武功大定,頒诏天下。
兆文毅公班師歸時,上郊勞于楊武村,行抱見禮,賞赉優厚。
封兆文毅為一等公,富将軍德為一等侯,餘遷秩有差。
自此葉爾羌諸部服如内地臣民,自今甲子周浃,而恭順仍如故也。
◎台灣之役 台灣自古不通中國,《文獻通考》雲:“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澎湖旁有毗舍耶國。
”蓋即是也。
明末為荷蘭夷人所據。
國初時,明将鄭成功自江南敗歸,遂取其地以為國。
及其子經當三逆叛時,屢乘間入犯海疆,先良親王遣吳興祚、姚啟聖等收複金、廈二門。
康熙二十二年,靖海将軍施琅克澎湖,經憤悒卒,子克爽降,台灣乃隸版圖。
特設台灣府及台灣、鳳山、諸羅三縣。
其地東倚山,西傍海,北至雞籠城,南至下淡水,長千餘裡,東西闊四五十裡或十餘裡。
山之東則層巒疊嶂,皆生番所居,打鹿為生,不隸版籍也。
康熙六十年,奸民朱一貴叛,水師提督藍廷珍蕩平之。
雍正元年,以諸羅北境遼闊,增設彰化縣及淡水同知。
六十餘年以來,地大物博,俗日益淫侈,奸宄遂媒孽其間,官斯土者,又日事削。
會漳、泉二府人之僑居者,各分氣類,械鬥至數萬人,官吏不能彈治,水師提督公黃仕簡率兵至,以虛聲脅和,始解散。
自是民狃于為亂,豎旗結盟,公行無忌。
淡水同知潘凱者,方在署,忽報城外有無名屍當驗,甫出城,即為人所殺,并胥吏殲焉。
當事者不能得主名,則詭以生番報,謂番性嗜殺,途遇而戕之也。
使人以酒肉誘番出,醉而掩殺之,奏罪人已伏法。
而殺人者脫然事外,于是民益輕官吏,而番亦銜怨次骨。
乾隆五十一年,彰化縣有林爽文者,恃其所居大理弋地險族繁,恣為盜賊囊橐。
閩、廣間故有所謂天地會者,為奸徒結黨名目,爽文借以糾約群不逞之徒,嘯聚将起事。
太守孫景燧至彰化,趣縣令俞峻及副将赫生額、遊擊耿世文率兵役往捕。
不敢入,駐營于五裡外大墩,谕村民擒獻,否則村且毀。
先焚數小村怵之,被焚者實無辜也。
爽文遂因民之怨,集衆夜攻營,全軍覆沒,赫、耿、俞皆死焉,時十一月二十七日也。
明日,賊乘勢陷彰化,孫守及都司王宗武、同知長庚、前同知劉亨基、典史馮啟宗悉為所殺。
十二月六日又陷諸羅,縣令董啟埏死之,淡水同知程峻亦為賊所害。
鳳山縣有莊大田者,亦盜魁,乘亂起。
十三日,陷縣城,縣令湯大奎自刎死。
惟府城有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