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六萬有奇。
其數業經倍蓰,故其後每歲日形虧绌。
行之既久,司事者預為之計,将虧绌之數先行存貯庫中,然後重征其稅,将所剩盈餘私飽囊橐,而其虧绌數目,乃歸正供銷算,是以每歲徒有賠補之名,而從無有傾其私橐者。
至嘉慶十九年,浒墅關虧缺二十餘萬,其他關稅虧缺稱是。
而藉以正額虧缺為名,日加苛斂,以緻商賈傾家蕩産,裹足不前,乃使物價昂貴,于民生大有虧損。
當管庫者,應詳細籌畫,使輕其征收之苛,而核其實入之數,雖不能及乙卯之豐腆,亦必以乾隆癸酉酌中為則。
每歲年銷年款,則國課不緻虛懸,而貿易者實沾其惠,實上下兩益之術也。
◎廣赓虞之死 廣侍郎興,高文端公第十二子,以赀郎補官。
少聰敏,熟于案牍,每對客背卷宗如瓶瀉水,不餘一字。
任祠部時,王文端公識為偉器,氵存升給谏。
嘉慶己未,首劾和相貪酷,今上嘉其直言,立擢副都禦史令掌川中軍需。
時用兵數載,司事者任意揮霍,不複稽核,侍郎司事數月,力為裁核,每月省糜費數十萬,而國帑賴以充裕。
當事者恨入切骨,以騷擾驿站入奏,上優容之。
又與魁制府倫互相讦劾,乃降補通政卿。
居逾年,複任刑部侍郎。
時秋曹諸卿,有由久任司員擢者,皆輕渺之。
侍郎閱數稿畢,即大聲曰:“誤矣!”衆詢其故,侍郎曰:“某條實有某例,而今反稱比照某條。
實無正例,乃反雲照例雲雲。
未審諸公業經閱目與否?”稿首則朱墨淋漓皆已畫諾。
侍郎笑曰:“不期三十年老妪,反倒繃孩兒若是。
”衆乃服。
時上頗加倚任,侍郎亦慷慨直言,當召對時,凡庭臣舞弊諸狀,及闾閻細事,必詳贍入告,每逾數刻。
猶憶甲子冬,餘與侍郎先後入對,親聆玉音曰:“汝與初彭齡皆朕倚任之人,何以外庭怨恨乃爾?”侍郎俯首稱謝。
故朝臣頗憚忌,然未有敢首先搖動者。
有内監鄂羅裡者,少為純皇帝近侍,年七十餘,尚及見高文定公斌者,嘗至朝廊與侍郎促膝談,頗以長輩自居。
侍郎艴然曰:“汝輩閹人,惟當敬謹侍立,安可與大臣論世誼也?”鄂恨入切骨。
會以内庫綢緞窳敗,故鄂即以侍郎私行抽換入奏,上尚優容之,命鄂出以告侍郎。
鄂出漫言之,侍郎未省為上旨,坐而辨之,鄂入,即以其坐聽谕旨奏之,上大怒,命削職家居。
素與侍郎不協者,遂蜂起媒孽其短,豫、齊二撫複交劾之。
上親訊日,尚欲緩其獄,侍郎未省上意,乃辨論不休,初無引罪愆語。
上怒,遂置之法,其贓款實皆有司贈饋及侵蝕李姓析産之赀,無分毫枉法者。
侍郎性爽朗,少随文端公居兩江久,習染南人風度。
舉趾迂緩,不入時趨,惟以驅奸逐惡為念。
遇事诋人陰私,鋒凜然,人多隐恨。
然心無城府,事過即忘,故忌者恨侍郎若仇,而侍郎罔覺也。
既得志,驕奢日甚,縱容家人貪鄙,不複稽察。
又性耽風月,以緻日擁優伶,飲酒終夕,反寄耳目于若輩,識者譏之。
初與餘交甚笃,後因餘屢诤,故日漸疏遠,然其禮貌如故。
戊辰春,侍郎自山東審案返,餘遇于圓明園宮門外,侍郎仰面談論,旁若無人狀。
餘退告人曰:“赓虞既驕且溢,奇禍不旋踵矣!”侍郎果以是冬敗,餘言不幸而中也。
◎松相公好理學 自和相秉權後,政以賄成,人無遠志,以疲軟為仁慈,以玩忄曷為風雅,徒博寬大之名,以行犭旬庇之實,故時風為之一變。
其中行不阿者,惟松相公筠一人而已。
公性忠愛,幼讀宋儒之書,視國事為己務,肝膽淋漓,政事皆深優厚慮,不慕近功。
鎮伊犁時,撫馭外夷,視如赤子。
凡哈薩克、布魯特、俄羅斯諸國貢使至日,公皆呼至坐前,詢問其國之治亂,親賜以食,教以忠孝之道,并曰:“我大清國所以立萬年基者,惟賴此二字也。
”辭行時,厚加賞赉,其豐貂錦币之物,滿載而返,故屬國愛若父母,涕泣而别。
又以國家經費有常,不可以邊鄙故,緻有绌國用。
乃議開屯田數百萬頃,皆命滿洲士卒耕之,并與以牛糧籽種,厚其賞恤。
故人樂為之用,歲省邊費钜萬。
又重于交誼,傾蓋之士與之告匮者,即解囊與之,毫無吝色,故任封疆數十年,而家無擔石。
上深知其忠正,擢為參政禦前大臣。
公于召見時,凡民間隐情,街談巷諺,無不率口而出,毫無隐忌,故人多尼之。
癸酉秋,複出為伊犁将軍,新疆聞其複來,慶若更生,老稚荷擔以迎。
公笑撫之曰:“鲰生此行,頗不寂寞也。
”其冬擢為首輔,仍兼攝伊犁事,朝中之士君子皆翹首以望其歸也。
◎吉制府之死 粵東制府為天下繁華之區,居是官者,無不窮奢極欲,搜括明珠、翡翠、珍奇、寶玉載滿海舶而歸。
惟覺羅吉制府慶督粵幾十年,不名一錢,幾榻蕭然,渾如儒素。
壬戌冬,博羅之變,公率孫提督全謀極力剿捕,業已蒇事。
而撫臣某素暴戾争柄,公屢寬假,而某恐為公所害,因先發制之,密劾公疲軟失機數事,上命其究诘。
某乃坐高座,呼公至,宣上谕畢,即命公改囚服,并去仆從,锒铛絷頸,吏隸诋呵以辱之,并詈以讕謾之語。
公浩然曰:“某雖不才,曾備位政府,不可甘受其辱,有傷國體。
”因引佩刀欲自刎。
某素多力,因扌益其左腕,公情急,遂取煙壺吞之,逾時而死,某遂以輕生上聞。
公子壽喜,襲祖蔭散秩大臣,與餘同官者二載。
餘嘗往投刺其家,荜門圭窦,初不知為曾任封疆者,則公之清介可知也。
◎三姓門生 于金壇相國敏中當權時,凡詞林文士無不奔競其門。
有某探花者,人愚暗,争慕時趨,命其妻拜于妾某為母,情誼甚密。
及于公死,梁瑤峰秉樞柄,某又令其妻拜梁為義父,饋以珊瑚朝珠。
紀曉岚參政時作詩譏之,雲“昔曾相府拜幹娘,今日幹爺又姓梁。
赫奕門楣新吏部,凄涼池館舊中堂。
君如有意應憐妾,奴豈無顔隻為郎。
百八牟尼親手捧,探來猶帶乳花香”之句,某慚恧謝病歸。
及嘉慶己未,朱文正公内召,某複匍匐其門,腼顔求進。
時又有疊前韻者雲“人前惟說朱師傅,馬後跟随戴侍郎”之句,時謂之“三姓門生”雲。
◎三文敬公攔駕 餘外舅三文敬公保,以翻譯進士出身,任兩湖、浙閩總督,入拜東閣大學士。
公人愚暗,不悉吏事,動為人欺绐。
屢任封疆,簋不飾,時人比之李昭信,而庸劣過之。
然幼讀宋儒書,大節不苟。
癸未夏,純皇帝巡幸承德府,公時任直隸按察使,至密雲,霖雨數日,潮河水驟發,上欲乘騎渡河,公叩馬谏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況萬乘至尊,豈可輕試波濤。
使禦驷有失,雖萬段臣等之軀何可追悔?”上以滿洲舊俗,宜親習勞以揚武勇為言。
公曰:“皇上此行,奉太後乘輿同至,即使上渡河安便,獨不識太後之輿安奉何所?”上動容,為之回辔。
又督閩時,浙撫王望既丁艱,自以督辦海塘為言,奪情視事,又不遣眷屬回籍,公惡其蔑倫,密疏劾之,王因此獲罪。
其為上書房總師傅,嘗集古今儲貳之事,曰《春華日覽》,教授諸皇子。
詞雖陋,為成親王所譏,然不失師保之體。
故卒後,上親谥文敬,蓋取責難于君之義也。
◎曹劍亭之谏 曹副憲錫寶,上海人。
成乾隆丁醜進士。
任給谏時,和相專擅,其仆劉全嘗交接士大夫,納賄钜萬,造屋逾制,僭如王侯規度,公密疏劾之。
先商之同鄉某,某潛修書馳告和相,和相令劉全拆毀如制。
及公疏上,純皇帝命公率近臣往毀其宅,以奏對不實論,上優容之。
公自恨為友所賣,傺以死。
己未今上親政,和相既伏誅,念公往言非謬,因追贈副都禦史,特與之蔭以旌其直雲。
◎漢人任滿缺 雍正中,滿洲副都禦史缺出,一時乏人,憲皇帝命九卿密保。
鄂文端公保許公希孔宜任風憲,上曰:“彼漢人,礙于資格。
”鄂公曰:“風憲衙門所關甚钜,臣為朝廷得人計,初不論定制也。
”上乃用許公為滿副憲缺,逾年始調漢缺雲。
其數業經倍蓰,故其後每歲日形虧绌。
行之既久,司事者預為之計,将虧绌之數先行存貯庫中,然後重征其稅,将所剩盈餘私飽囊橐,而其虧绌數目,乃歸正供銷算,是以每歲徒有賠補之名,而從無有傾其私橐者。
至嘉慶十九年,浒墅關虧缺二十餘萬,其他關稅虧缺稱是。
而藉以正額虧缺為名,日加苛斂,以緻商賈傾家蕩産,裹足不前,乃使物價昂貴,于民生大有虧損。
當管庫者,應詳細籌畫,使輕其征收之苛,而核其實入之數,雖不能及乙卯之豐腆,亦必以乾隆癸酉酌中為則。
每歲年銷年款,則國課不緻虛懸,而貿易者實沾其惠,實上下兩益之術也。
◎廣赓虞之死 廣侍郎興,高文端公第十二子,以赀郎補官。
少聰敏,熟于案牍,每對客背卷宗如瓶瀉水,不餘一字。
任祠部時,王文端公識為偉器,氵存升給谏。
嘉慶己未,首劾和相貪酷,今上嘉其直言,立擢副都禦史令掌川中軍需。
時用兵數載,司事者任意揮霍,不複稽核,侍郎司事數月,力為裁核,每月省糜費數十萬,而國帑賴以充裕。
當事者恨入切骨,以騷擾驿站入奏,上優容之。
又與魁制府倫互相讦劾,乃降補通政卿。
居逾年,複任刑部侍郎。
時秋曹諸卿,有由久任司員擢者,皆輕渺之。
侍郎閱數稿畢,即大聲曰:“誤矣!”衆詢其故,侍郎曰:“某條實有某例,而今反稱比照某條。
實無正例,乃反雲照例雲雲。
未審諸公業經閱目與否?”稿首則朱墨淋漓皆已畫諾。
侍郎笑曰:“不期三十年老妪,反倒繃孩兒若是。
”衆乃服。
時上頗加倚任,侍郎亦慷慨直言,當召對時,凡庭臣舞弊諸狀,及闾閻細事,必詳贍入告,每逾數刻。
猶憶甲子冬,餘與侍郎先後入對,親聆玉音曰:“汝與初彭齡皆朕倚任之人,何以外庭怨恨乃爾?”侍郎俯首稱謝。
故朝臣頗憚忌,然未有敢首先搖動者。
有内監鄂羅裡者,少為純皇帝近侍,年七十餘,尚及見高文定公斌者,嘗至朝廊與侍郎促膝談,頗以長輩自居。
侍郎艴然曰:“汝輩閹人,惟當敬謹侍立,安可與大臣論世誼也?”鄂恨入切骨。
會以内庫綢緞窳敗,故鄂即以侍郎私行抽換入奏,上尚優容之,命鄂出以告侍郎。
鄂出漫言之,侍郎未省為上旨,坐而辨之,鄂入,即以其坐聽谕旨奏之,上大怒,命削職家居。
素與侍郎不協者,遂蜂起媒孽其短,豫、齊二撫複交劾之。
上親訊日,尚欲緩其獄,侍郎未省上意,乃辨論不休,初無引罪愆語。
上怒,遂置之法,其贓款實皆有司贈饋及侵蝕李姓析産之赀,無分毫枉法者。
侍郎性爽朗,少随文端公居兩江久,習染南人風度。
舉趾迂緩,不入時趨,惟以驅奸逐惡為念。
遇事诋人陰私,鋒凜然,人多隐恨。
然心無城府,事過即忘,故忌者恨侍郎若仇,而侍郎罔覺也。
既得志,驕奢日甚,縱容家人貪鄙,不複稽察。
又性耽風月,以緻日擁優伶,飲酒終夕,反寄耳目于若輩,識者譏之。
初與餘交甚笃,後因餘屢诤,故日漸疏遠,然其禮貌如故。
戊辰春,侍郎自山東審案返,餘遇于圓明園宮門外,侍郎仰面談論,旁若無人狀。
餘退告人曰:“赓虞既驕且溢,奇禍不旋踵矣!”侍郎果以是冬敗,餘言不幸而中也。
◎松相公好理學 自和相秉權後,政以賄成,人無遠志,以疲軟為仁慈,以玩忄曷為風雅,徒博寬大之名,以行犭旬庇之實,故時風為之一變。
其中行不阿者,惟松相公筠一人而已。
公性忠愛,幼讀宋儒之書,視國事為己務,肝膽淋漓,政事皆深優厚慮,不慕近功。
鎮伊犁時,撫馭外夷,視如赤子。
凡哈薩克、布魯特、俄羅斯諸國貢使至日,公皆呼至坐前,詢問其國之治亂,親賜以食,教以忠孝之道,并曰:“我大清國所以立萬年基者,惟賴此二字也。
”辭行時,厚加賞赉,其豐貂錦币之物,滿載而返,故屬國愛若父母,涕泣而别。
又以國家經費有常,不可以邊鄙故,緻有绌國用。
乃議開屯田數百萬頃,皆命滿洲士卒耕之,并與以牛糧籽種,厚其賞恤。
故人樂為之用,歲省邊費钜萬。
又重于交誼,傾蓋之士與之告匮者,即解囊與之,毫無吝色,故任封疆數十年,而家無擔石。
上深知其忠正,擢為參政禦前大臣。
公于召見時,凡民間隐情,街談巷諺,無不率口而出,毫無隐忌,故人多尼之。
癸酉秋,複出為伊犁将軍,新疆聞其複來,慶若更生,老稚荷擔以迎。
公笑撫之曰:“鲰生此行,頗不寂寞也。
”其冬擢為首輔,仍兼攝伊犁事,朝中之士君子皆翹首以望其歸也。
◎吉制府之死 粵東制府為天下繁華之區,居是官者,無不窮奢極欲,搜括明珠、翡翠、珍奇、寶玉載滿海舶而歸。
惟覺羅吉制府慶督粵幾十年,不名一錢,幾榻蕭然,渾如儒素。
壬戌冬,博羅之變,公率孫提督全謀極力剿捕,業已蒇事。
而撫臣某素暴戾争柄,公屢寬假,而某恐為公所害,因先發制之,密劾公疲軟失機數事,上命其究诘。
某乃坐高座,呼公至,宣上谕畢,即命公改囚服,并去仆從,锒铛絷頸,吏隸诋呵以辱之,并詈以讕謾之語。
公浩然曰:“某雖不才,曾備位政府,不可甘受其辱,有傷國體。
”因引佩刀欲自刎。
某素多力,因扌益其左腕,公情急,遂取煙壺吞之,逾時而死,某遂以輕生上聞。
公子壽喜,襲祖蔭散秩大臣,與餘同官者二載。
餘嘗往投刺其家,荜門圭窦,初不知為曾任封疆者,則公之清介可知也。
◎三姓門生 于金壇相國敏中當權時,凡詞林文士無不奔競其門。
有某探花者,人愚暗,争慕時趨,命其妻拜于妾某為母,情誼甚密。
及于公死,梁瑤峰秉樞柄,某又令其妻拜梁為義父,饋以珊瑚朝珠。
紀曉岚參政時作詩譏之,雲“昔曾相府拜幹娘,今日幹爺又姓梁。
赫奕門楣新吏部,凄涼池館舊中堂。
君如有意應憐妾,奴豈無顔隻為郎。
百八牟尼親手捧,探來猶帶乳花香”之句,某慚恧謝病歸。
及嘉慶己未,朱文正公内召,某複匍匐其門,腼顔求進。
時又有疊前韻者雲“人前惟說朱師傅,馬後跟随戴侍郎”之句,時謂之“三姓門生”雲。
◎三文敬公攔駕 餘外舅三文敬公保,以翻譯進士出身,任兩湖、浙閩總督,入拜東閣大學士。
公人愚暗,不悉吏事,動為人欺绐。
屢任封疆,簋不飾,時人比之李昭信,而庸劣過之。
然幼讀宋儒書,大節不苟。
癸未夏,純皇帝巡幸承德府,公時任直隸按察使,至密雲,霖雨數日,潮河水驟發,上欲乘騎渡河,公叩馬谏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況萬乘至尊,豈可輕試波濤。
使禦驷有失,雖萬段臣等之軀何可追悔?”上以滿洲舊俗,宜親習勞以揚武勇為言。
公曰:“皇上此行,奉太後乘輿同至,即使上渡河安便,獨不識太後之輿安奉何所?”上動容,為之回辔。
又督閩時,浙撫王望既丁艱,自以督辦海塘為言,奪情視事,又不遣眷屬回籍,公惡其蔑倫,密疏劾之,王因此獲罪。
其為上書房總師傅,嘗集古今儲貳之事,曰《春華日覽》,教授諸皇子。
詞雖陋,為成親王所譏,然不失師保之體。
故卒後,上親谥文敬,蓋取責難于君之義也。
◎曹劍亭之谏 曹副憲錫寶,上海人。
成乾隆丁醜進士。
任給谏時,和相專擅,其仆劉全嘗交接士大夫,納賄钜萬,造屋逾制,僭如王侯規度,公密疏劾之。
先商之同鄉某,某潛修書馳告和相,和相令劉全拆毀如制。
及公疏上,純皇帝命公率近臣往毀其宅,以奏對不實論,上優容之。
公自恨為友所賣,傺以死。
己未今上親政,和相既伏誅,念公往言非謬,因追贈副都禦史,特與之蔭以旌其直雲。
◎漢人任滿缺 雍正中,滿洲副都禦史缺出,一時乏人,憲皇帝命九卿密保。
鄂文端公保許公希孔宜任風憲,上曰:“彼漢人,礙于資格。
”鄂公曰:“風憲衙門所關甚钜,臣為朝廷得人計,初不論定制也。
”上乃用許公為滿副憲缺,逾年始調漢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