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恢複之計,則金雖強,無能為也。

    乃先避敵南下,一聞兵燹,首倡泛海,方自以為得計。

    明州之役,幾不自保其軀,其不為石頭之降者幸耳。

    使金兵攻破臨安即設置郡縣官吏,以一旅窮追,雖有智者亦無如何矣。

    梁王智不出此,乃複倉卒凱旋,緻有黃天蕩之戰,乃金自失其機,非宋人有能禦者。

    其後張、韓、劉、嶽等練集士卒,防守邊隅,至紹興庚申、辛酉間,宋兵日見強盛。

    金兵自入中國,習于安逸,其強不及于前,故韓常每為之憂懼。

    順昌、朱仙鎮之役,宋人屢次獲勝,而高宗狃于見聞,甘心乞和稱臣,以緻大仇不複,受金人朽木燈檠之欺,良可悲也。

     ◎吳春麓語 吳春麓禦史赓枚,桐城人。

    中嘉慶己未進士。

    性忠悫,頗以理學自命。

    與餘交最笃,嘗與餘書曰:“奮與偾,盛衰之本。

    勤與惰,成敗之原。

    貪與廉,得失之林。

    寬與虐,恩怨之府。

    靜與躁,壽夭之征。

    忍與激,安危之券。

    謙與盈,禍福之門。

    敬與肆,存亡之界。

    ”此數語真見道之言也。

     ◎旭亭家書 韓旭亭先生諱是升,今大司寇桂ぎ{山封}父也。

    性和霭,居家勤儉,年四十,即棄儒冠,遊食四方。

    餘少及其門。

    嘗語人曰:“天下事多矣!未有驕盈而不敗者。

    ”恒以謙抑自居,雖仆夫媪婦,必接之以溫顔。

    其子雖屢任封疆,而先生樸素如故也。

    嘗寄書與司寇雲:“餘今年秋收頗佳,所植菽稷,頗足釀酒,筆墨足以代耕,盡有餘享。

    汝所獲廉俸豐無,其養贍妻孥之餘,猶有餘資,切勿貪分外之榮,緻使七十垂盡之翁反被汝所累也。

    ”故司寇謹守先生教,始終以敬謹受今上知遇,屢登高位,皆秉其家範也。

     ◎德濟齋夫子 本朝宗室任外吏者,以簡儀親王為首稱。

    王諱德沛,鄭莊親王之裔也。

    少應襲公爵,王讓其弟,己入西山讀書。

    怡賢親王薦于朝,世宗聞而異之。

    召見,問王所欲,曰:“惟願百年後于孔廟中食塊冷肉耳。

    ”上奇其言,即任戶部侍郎。

    後屢任封疆,不名一錢,每到處,務立書院,聚徒講學。

    嘗謂人曰:“人心為風俗之本,未有人心澆漓而風俗樸厚者。

    今世不患乏才,而患人心之不複古,非講學無以明之。

    如使風化日移,勝紛據于咿唔之學多矣!”嘗與河督高斌議論不合,高欲歲減革掃沙船,王力持之不得。

    時語先人曰:“古人制度,安可輕易改革?吾年就衰,恐不及見,汝今年少,應見河患之日增,異日當思吾語也。

    ”後癸酉秋,水漫張家路頭,果如王所料,時王薨已二年矣。

    其後河患日增,至竭海内脂膏以供之,猶尚無補于患,則王之先見若何也。

    講學家尊之為濟齋夫子雲。

     ◎醉公 睿忠親王嗣曾孫名塞勒,性爽伉。

    嗜糟ㄤ,日夜不醒,雖朝會,酒氣猶熏然,人呼為醉公。

    然遇大事多直鲠。

    康熙戊戌,理邸以罪黜,東宮虛位,聖祖命諸臣集議。

    時廉王觊觎大器,揆叙、王鴻緒複左右之,公憤怒起于座,高聲曰:“惟有立雍親王,天下蒼生始蒙其福也。

    ”衆為之憬然。

    後世宗即位,召公責之曰:“當日汝言,幾有危于朕躬。

    然汝忠鲠可嘉,嗣後慎勿多言也。

    ”公免冠謝曰:“臣一時直性,不能自遏抑也。

    ”後乾隆戊戌複睿邸,追贈公王爵。

     ◎元泰定帝 元泰定帝乃晉王甘麻刺子,為世祖嫡長孫。

    南坡之弑,帝雖與聞,然立執其使,驿遞以告。

    其未及達者,天也。

    即位後,即首戮鐵疊等明示天下,頗有叔孫昭子之風。

    其視晉簡文之拜桓溫,宋理宗之寵彌遠者,不啻霄壤。

    崩逝後,青宮踐祚,統緒有歸。

    乃燕帖木兒心系周王,乘間奪國,其後文宗卒膺大寶,而以篡弑之罪歸之,非公論也。

     ◎朱清張 朱清、張以隸卒之賤,受世祖知遇,以海艘濟運。

    及夫末際,歲運至四百萬之多,使太倉陳陳相因,紅朽不可食,亦有賴于二人者。

    何以一旦緻罪,乃至身首不保,後世亦未有鳴其冤者,何也? ◎國初官制 國初甫定遼、沈,官職悉沿明制。

    其總攝國政者,有五大臣、十大臣之分,其餘設總兵、副将、遊擊、備禦之分,而皆階以等級(如一等總兵官,三等遊擊之類)。

    其後改為國語,無複漢名(如固山額真之類)。

    入關後,始改總統旗務者為都統,每旗一員;其參協者為副都統,每旗二員;其下設參領、佐領等官,惟世職名仍沿國語(如一等阿思哈呢哈番,三等拜他拉布勒哈番之類)。

    乾隆初,從舒文襄公議,始設漢銜,其一品者為子,二品者為男,三品者為輕車都尉,四品者為騎都尉,五品者為雲騎尉,而官名乃厘正焉。

     ◎漢軍初制 國初時,俘掠遼、沈之民,悉為滿臣奴隸。

    文皇帝憫之,拔其少壯者為兵,設左右兩翼,命佟驸馬養性、馬都統光遠統之。

    其後歸者漸多,入關後,明降将踵至,遂設八旗,一如滿洲之制。

    康熙中,平三逆,其藩下諸部落亦分隸旗籍。

    雍正中,定上三旗每旗佐領四十,下五旗每旗佐領三十,其不足者,撥内務府包衣人隸焉,于是其制始定。

    蓋雖曰旗籍,皆遼、沈邊氓及明之潰軍敗卒。

    今生齒日繁,其從龍豐沛舊臣,尚不能生計富饒,而聚若輩數萬人于京華,又無以令其謀生之道,其當軸者宜有遠略欤? ◎國初尚右 國初世沿古制,凡祭祀明堂諸禮儀,皆尚右。

    祭神儀,神位東向者為尊,其餘昭穆分列,至今猶沿其制。

    故先烈王以宗老,孔定南以藩臣之長,皆居右班雲。

     ◎三王旗纛 孔定南、耿靖南、尚平南等歸順時,未隸旗籍,文皇名其軍為天軍,特設白、綠、黑諸旗纛以賜之。

    見《八旗通志》。

     ◎王府屬下 國初定制,皇帝親将之旗有三:曰鑲黃,曰正黃,曰正白。

    諸王分将之旗有五:曰正紅,曰鑲白,曰鑲紅,曰正藍,曰鑲藍。

    其五旗戶籍,皆為王公僚屬,沿左氏人有十等之制,遞為臣仆,凡所升擢,皆由諸王公掌之。

    其後升平日久,諸王習于驕汰,多有虐其所屬不堪言者。

    世宗習知其弊,故命惟王府護衛諸官仍由本王所擢,其餘皆隸有司,諸王之權始绌。

    然猶許歲時慶吊,趨谒如制。

    至今護軍營操習,仍用各王府旗纛,猶存舊制。

    近有妄男子身隸王府旗籍,乃聲言并非王府臣仆等語,真故違祖制也。

     ◎先恭王家訓 先恭王襲爵垂五十年,其勤儉如一日,不好侈華,所食淡泊,出處有恒,雖盛夏不去冠冕。

    嘗曰:“吾心如權,凡事至,皆量其輕重,然後理之。

    ”又曰:“凡執權者,宜開人生路,不可博公直之名,緻裁抑仕途,使進取之士壅滞怨望。

    ”時和相當朝,每苛責諸士子,先人每不以為然。

    嘗誡連曰:“朝廷減一官職,則裡巷多一苦人,汝等應志之。

    ” ◎經驗良方 餘嘗患鼻衄,至流血數鬥,竟夕不止,以青黛、紫菀諸物治之,毫無應驗。

    有人送一方,用千瓣石榴花燒灰,以酒調之,塞鼻中,其血立止,屢試果驗,因志之。

     ◎先惠順王神力 國初諸王,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