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錄卷一
關燈
小
中
大
◎純皇後之賢德
孝賢純皇後富察氏,文忠公之姊也。
性賢淑節儉,上侍孝聖憲皇後,恪盡婦職。
正位中宮,十有三載,珠翠等飾,未嘗佩戴,惟插通草織絨等花,以為修飾。
又以金銀線索緝成佩囊,殊為暴殄用物,故歲時進呈純皇帝荷包,惟以鹿羔<蒙毛><毛戎>緝為佩囊。
仿諸先世關外之制,以寓不忘本之意,純皇每加敬禮。
後從上東巡,崩于德州舟次。
純皇帝深為哀恸,故于文忠父子恩寵異常,實念後之德也。
◎大雩 本朝列聖,憂勤民瘼,每于雨澤愆期,必敬謹設壇祈禱。
乾隆七年特旨:每歲巳月,擇日行常雩禮,如冬至郊壇之制。
皇帝躬詣行禮,所用敬衣旗幟皆皂色,以祈甘霖速降。
常雩既舉,如未得雨,先祈天神、地祗、太歲三壇,次祈社稷。
遣官各一人,皆七日一告祭,各官鹹齋戒陪祀。
如仍不雨,還從神祗等壇祈禱如初。
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禱昊天上帝于圜邱,不設鹵簿,不除道,不作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
三獻,樂祗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為八列,各執羽翳,歌純皇帝禦制《雲漢詩》八章。
餘儀與常雩同,祭後雨足則報祀之。
所以感格蒼穹,轸念農業,實為自古所未有也。
◎禦營制度 凡列聖每歲秋木蘭,巡幸直省,除近畿數處建行宮外,其他皆駐跸牙帳,名曰禦營,亦崇尚儉樸,兼不忘本之意也。
定制,護軍統領一人,率其屬預往相度地勢廣狹,同武備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設立行營。
中建帳殿禦幄,缭以黃漆木城,建旌門,覆以黃幕。
其外為網城,正南暨東西各設一門,正南建正白,東建鑲黃,西建正黃。
護軍旗各二,東西門側三設連帳。
旌門領侍衛内大臣率侍衛親軍宿衛,網城門八旗護軍統領率官兵宿衛,又外八旗各設帳房,專委官兵禁止喧嘩。
禦營之前,扈從諸臣不得駐宿,東四旗在左翼,西四旗在右翼,均去禦營百步。
扈從人等各按翼駐宿,皆北上,最前為王公,次大臣、侍衛,其次大小官員、扈從人等,皆按旗分品秩安立行帳。
禦前大臣、内府官員人役均駐北面,去行營二裡外。
前鋒營相形勢設卡倫于路左右,各豎飛虎旗幟以為偵哨,以禁行人之喧嚣者。
其中頓營或一或二,各視途之遠近焉。
◎袷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 乾隆中,純皇帝念宗廟執事,禮宜盡用近支宗室,駿奔襄贊,以聯本支百世敬迓神庥之意。
故命歲暮太廟袷祭,凡捧帛執爵諸執事官,皆用聖祖以下宗支諸王公、将軍充之,特賜花翎以優寵焉。
視明代惟使龌龊黃冠數人濫充助祭者,真超越其制多矣。
◎太廟用王府中太監 乾隆八年,純皇帝以太廟中司香太監為太常寺召募,悉皆庸悍老稚,宮府所不收留之輩,借以充數,不足以昭誠敬。
故命自仁皇帝以下王公府中,各交太監二名,以備廟中司香灑掃。
複賞給七品首領一員,以司其屬,不惟下聯宗室之情。
而各王公皆選青年潔淨者充之,奔走廟廷,以昭明之禮,典甚钜也。
◎十五善射 國初定制,選王公大臣以及滿洲武官中之善射者十五人充禁庭射者,賞戴花翎。
凡皇上禦射,皆侍其側,命射則遞射之,名十五善射雲。
◎曲宴宗室 每歲元旦及上元日,欽點皇子皇孫等及近支王、貝勒、公曲宴于乾清宮,及奉三無私殿。
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賦詩飲酒,行家人禮焉。
◎廷臣宴 每歲上元後一日,欽點大學士、九卿中之有勳者宴于奉三無私殿,名廷臣宴,其禮一如曲宴宗室禮。
蒙古王公皆預是宴,蓋以别燕毛行葦之義也。
◎茶宴 乾隆中于元旦後三日,欽點王大臣之能詩者曲宴于重華宮。
演劇賜茶,仿百梁制,皆命聯句以紀其盛。
複當席禦制詩二章,命諸臣和之,後遂以為常禮焉。
◎山高水長殿看煙火 乾隆初定制,于上元前後五日,觀煙火于西苑西南門内之山高水長樓。
樓凡五楹,不加丹垩,前平圃數頃,地甚爽垲,遠眺西山如髻,出苑牆間,渾如圖畫。
是日申刻,内務府司員設禦座于樓門外,凡宗室、外藩王、貝勒、公等及一品武大臣、南書房、上書房、軍機大臣以及外國使臣等鹹分翼入座。
圃前設火樹,棚外圍以藥欄。
上入座,賜茶畢,凡各營角伎以及亻禁亻未兜離之戲,以次入奏畢,上命放瓶花。
火樹崩湃,插入雲霄,洵異觀也。
膳房大臣跪進果盒,頒賜上方,絡繹不絕,凡侍座者鹹預焉。
次樂部演舞燈伎,魚龍曼衍,炫曜耳目。
伎畢然後命放煙火,火繩紛繞,砉如飛電,俄聞萬爆齊作,轟雷震天,逾刻乃已。
上方回宮,諸大臣以次歸邸,時已皓月東升,光照如晝。
車馬馳驟,塞滿堤陌,洵升平盛事也。
◎除夕上元筵宴外藩 國家威德遠被,大漠南北諸藩部無不盡隸版圖。
每年終,諸藩王、貝勒更番入朝,以盡執瑞之禮。
上于除夕日宴于保和殿,一二品武臣鹹侍座。
新歲後三日,宴于紫光閣,上元日宴于正大光明殿,一品文武大臣皆入座(禮詳前卷内務府定制中),典甚钜也。
◎大蒙古包宴 乾隆中廓定新疆,回部、哈薩克、布魯特諸部長争先入貢,上宴于山高水長殿前,及避暑山莊之萬樹園中,設大黃幄殿,可容千餘人。
其入座典禮,鹹如保和殿之宴,宗室、王公皆與焉。
上親賜卮酒,以及新降諸王、貝勒、伯克等,示無外也,俗謂之大蒙古包宴。
嘉慶八年,今上以三省教匪告蒇,亦循例舉行焉。
◎賜福字 定制,列聖于嘉平朔谒闡福寺歸,禦建福宮,開筆書福字箋,以迓新禧,凡内廷王公、大臣皆遍賜之。
翼日,上禦乾清宮西暖閣,召賜福字之臣入跪禦案前,上親揮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寵也。
其内廷翰林及乾清門侍衛皆賜雙鈎福字,蓋禦筆勒石者也。
其餘禦筆皆封貯乾清宮,于次歲冬間,特賜軍機大臣、禦前大臣數人,謂之賜餘福雲。
◎賜荷包燈盞諸物 定制,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禦前王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燈盞數對及福橘、廣柑、遼東鹿尾、豬、魚諸珍物無算。
外廷大臣擇其聖眷優隆者亦賜荷包一,皆佩于貂裘衿領間,泥首宮門前以示寵眷。
蓋堂廉之間,情意歡洽,渾如家人父子,實一代之美制也。
視諸前朝高座深宮,寄耳目于宵小,謦之際,誅夷立逮者,真不啻霄壤間也。
◎派吃跳神肉及聽戲王大臣 定制,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甯宮,欽派内外藩王、貝勒、輔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
上面北坐,諸臣各蟒袍補服,入西響神幄行一叩首禮畢,複向上行一叩首禮,合班席坐,以南為上,蓋視禦座為尊也。
司俎官捧牢入,各實銀盤,膳部大臣捧禦用俎盤跪進,以髀體為貴。
司俎官以臂肩骼各盤設諸臣座前,上自用禦刀割析,諸臣皆自脔割,遵國俗也。
食畢賜茶,各行一叩首禮。
上還宮,諸臣以次退出。
是晚,各賜糕糍酏[1234],各攜歸邸。
至上元日及萬壽節,皆召諸臣于同樂園聽戲,分翼入座,特賜盤餐肴馔。
于禮畢日,各賜錦绮、如意及古玩一二器,以示寵眷焉。
◎大戲節戲 乾隆初,純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張文敏制諸院本進呈,以備樂部演習,凡各節令皆奏演。
其時典故如屈子競渡,子安題閣諸事,無不譜入,謂之月令承應。
其于内庭諸喜慶事,奏演祥征瑞應者,謂之《法宮雅奏》。
其于萬壽令節前後奏演群仙神道添籌錫禧,以及黃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謂之《九九大慶》。
又演目犍連尊者救母事,析為十本,謂之《勸善金科》,于歲幕奏之,以其鬼魅雜
性賢淑節儉,上侍孝聖憲皇後,恪盡婦職。
正位中宮,十有三載,珠翠等飾,未嘗佩戴,惟插通草織絨等花,以為修飾。
又以金銀線索緝成佩囊,殊為暴殄用物,故歲時進呈純皇帝荷包,惟以鹿羔<蒙毛><毛戎>緝為佩囊。
仿諸先世關外之制,以寓不忘本之意,純皇每加敬禮。
後從上東巡,崩于德州舟次。
純皇帝深為哀恸,故于文忠父子恩寵異常,實念後之德也。
◎大雩 本朝列聖,憂勤民瘼,每于雨澤愆期,必敬謹設壇祈禱。
乾隆七年特旨:每歲巳月,擇日行常雩禮,如冬至郊壇之制。
皇帝躬詣行禮,所用敬衣旗幟皆皂色,以祈甘霖速降。
常雩既舉,如未得雨,先祈天神、地祗、太歲三壇,次祈社稷。
遣官各一人,皆七日一告祭,各官鹹齋戒陪祀。
如仍不雨,還從神祗等壇祈禱如初。
旱甚乃大雩,皇帝躬禱昊天上帝于圜邱,不設鹵簿,不除道,不作樂,不設配位,不奠玉,不飲福受胙。
三獻,樂祗用舞童十六人,衣玄衣,為八列,各執羽翳,歌純皇帝禦制《雲漢詩》八章。
餘儀與常雩同,祭後雨足則報祀之。
所以感格蒼穹,轸念農業,實為自古所未有也。
◎禦營制度 凡列聖每歲秋木蘭,巡幸直省,除近畿數處建行宮外,其他皆駐跸牙帳,名曰禦營,亦崇尚儉樸,兼不忘本之意也。
定制,護軍統領一人,率其屬預往相度地勢廣狹,同武備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設立行營。
中建帳殿禦幄,缭以黃漆木城,建旌門,覆以黃幕。
其外為網城,正南暨東西各設一門,正南建正白,東建鑲黃,西建正黃。
護軍旗各二,東西門側三設連帳。
旌門領侍衛内大臣率侍衛親軍宿衛,網城門八旗護軍統領率官兵宿衛,又外八旗各設帳房,專委官兵禁止喧嘩。
禦營之前,扈從諸臣不得駐宿,東四旗在左翼,西四旗在右翼,均去禦營百步。
扈從人等各按翼駐宿,皆北上,最前為王公,次大臣、侍衛,其次大小官員、扈從人等,皆按旗分品秩安立行帳。
禦前大臣、内府官員人役均駐北面,去行營二裡外。
前鋒營相形勢設卡倫于路左右,各豎飛虎旗幟以為偵哨,以禁行人之喧嚣者。
其中頓營或一或二,各視途之遠近焉。
◎袷祭捧帛爵用近支王公 乾隆中,純皇帝念宗廟執事,禮宜盡用近支宗室,駿奔襄贊,以聯本支百世敬迓神庥之意。
故命歲暮太廟袷祭,凡捧帛執爵諸執事官,皆用聖祖以下宗支諸王公、将軍充之,特賜花翎以優寵焉。
視明代惟使龌龊黃冠數人濫充助祭者,真超越其制多矣。
◎太廟用王府中太監 乾隆八年,純皇帝以太廟中司香太監為太常寺召募,悉皆庸悍老稚,宮府所不收留之輩,借以充數,不足以昭誠敬。
故命自仁皇帝以下王公府中,各交太監二名,以備廟中司香灑掃。
複賞給七品首領一員,以司其屬,不惟下聯宗室之情。
而各王公皆選青年潔淨者充之,奔走廟廷,以昭明之禮,典甚钜也。
◎十五善射 國初定制,選王公大臣以及滿洲武官中之善射者十五人充禁庭射者,賞戴花翎。
凡皇上禦射,皆侍其側,命射則遞射之,名十五善射雲。
◎曲宴宗室 每歲元旦及上元日,欽點皇子皇孫等及近支王、貝勒、公曲宴于乾清宮,及奉三無私殿。
皆用高椅盛馔,每二人一席,賦詩飲酒,行家人禮焉。
◎廷臣宴 每歲上元後一日,欽點大學士、九卿中之有勳者宴于奉三無私殿,名廷臣宴,其禮一如曲宴宗室禮。
蒙古王公皆預是宴,蓋以别燕毛行葦之義也。
◎茶宴 乾隆中于元旦後三日,欽點王大臣之能詩者曲宴于重華宮。
演劇賜茶,仿百梁制,皆命聯句以紀其盛。
複當席禦制詩二章,命諸臣和之,後遂以為常禮焉。
◎山高水長殿看煙火 乾隆初定制,于上元前後五日,觀煙火于西苑西南門内之山高水長樓。
樓凡五楹,不加丹垩,前平圃數頃,地甚爽垲,遠眺西山如髻,出苑牆間,渾如圖畫。
是日申刻,内務府司員設禦座于樓門外,凡宗室、外藩王、貝勒、公等及一品武大臣、南書房、上書房、軍機大臣以及外國使臣等鹹分翼入座。
圃前設火樹,棚外圍以藥欄。
上入座,賜茶畢,凡各營角伎以及亻禁亻未兜離之戲,以次入奏畢,上命放瓶花。
火樹崩湃,插入雲霄,洵異觀也。
膳房大臣跪進果盒,頒賜上方,絡繹不絕,凡侍座者鹹預焉。
次樂部演舞燈伎,魚龍曼衍,炫曜耳目。
伎畢然後命放煙火,火繩紛繞,砉如飛電,俄聞萬爆齊作,轟雷震天,逾刻乃已。
上方回宮,諸大臣以次歸邸,時已皓月東升,光照如晝。
車馬馳驟,塞滿堤陌,洵升平盛事也。
◎除夕上元筵宴外藩 國家威德遠被,大漠南北諸藩部無不盡隸版圖。
每年終,諸藩王、貝勒更番入朝,以盡執瑞之禮。
上于除夕日宴于保和殿,一二品武臣鹹侍座。
新歲後三日,宴于紫光閣,上元日宴于正大光明殿,一品文武大臣皆入座(禮詳前卷内務府定制中),典甚钜也。
◎大蒙古包宴 乾隆中廓定新疆,回部、哈薩克、布魯特諸部長争先入貢,上宴于山高水長殿前,及避暑山莊之萬樹園中,設大黃幄殿,可容千餘人。
其入座典禮,鹹如保和殿之宴,宗室、王公皆與焉。
上親賜卮酒,以及新降諸王、貝勒、伯克等,示無外也,俗謂之大蒙古包宴。
嘉慶八年,今上以三省教匪告蒇,亦循例舉行焉。
◎賜福字 定制,列聖于嘉平朔谒闡福寺歸,禦建福宮,開筆書福字箋,以迓新禧,凡内廷王公、大臣皆遍賜之。
翼日,上禦乾清宮西暖閣,召賜福字之臣入跪禦案前,上親揮宸翰,其人自捧之出,以志寵也。
其内廷翰林及乾清門侍衛皆賜雙鈎福字,蓋禦筆勒石者也。
其餘禦筆皆封貯乾清宮,于次歲冬間,特賜軍機大臣、禦前大臣數人,謂之賜餘福雲。
◎賜荷包燈盞諸物 定制,歲暮時諸王公、大臣皆有賜予,禦前王大臣皆賜歲歲平安荷包一,燈盞數對及福橘、廣柑、遼東鹿尾、豬、魚諸珍物無算。
外廷大臣擇其聖眷優隆者亦賜荷包一,皆佩于貂裘衿領間,泥首宮門前以示寵眷。
蓋堂廉之間,情意歡洽,渾如家人父子,實一代之美制也。
視諸前朝高座深宮,寄耳目于宵小,謦之際,誅夷立逮者,真不啻霄壤間也。
◎派吃跳神肉及聽戲王大臣 定制,大内于元旦次日及仲春、秋朔,行大祭神于坤甯宮,欽派内外藩王、貝勒、輔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
上面北坐,諸臣各蟒袍補服,入西響神幄行一叩首禮畢,複向上行一叩首禮,合班席坐,以南為上,蓋視禦座為尊也。
司俎官捧牢入,各實銀盤,膳部大臣捧禦用俎盤跪進,以髀體為貴。
司俎官以臂肩骼各盤設諸臣座前,上自用禦刀割析,諸臣皆自脔割,遵國俗也。
食畢賜茶,各行一叩首禮。
上還宮,諸臣以次退出。
是晚,各賜糕糍酏[1234],各攜歸邸。
至上元日及萬壽節,皆召諸臣于同樂園聽戲,分翼入座,特賜盤餐肴馔。
于禮畢日,各賜錦绮、如意及古玩一二器,以示寵眷焉。
◎大戲節戲 乾隆初,純皇帝以海内升平,命張文敏制諸院本進呈,以備樂部演習,凡各節令皆奏演。
其時典故如屈子競渡,子安題閣諸事,無不譜入,謂之月令承應。
其于内庭諸喜慶事,奏演祥征瑞應者,謂之《法宮雅奏》。
其于萬壽令節前後奏演群仙神道添籌錫禧,以及黃童白叟含哺鼓腹者,謂之《九九大慶》。
又演目犍連尊者救母事,析為十本,謂之《勸善金科》,于歲幕奏之,以其鬼魅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