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關燈
們都是那種标準新中國女性。

    電影上也有這麼一路人,身份一般為教師、文工團員或大學生:剛毅較真,意氣風發,一遇見錯誤傾向就堅決鬥争。

    你一看見她們就會産生幻覺,仿鏡看到一個高舉火炬向我們跑來的女子馬拉松運動員。

    文革過後家家公開了一些曆史照片,我發現這些尊敬的女同志大都是有錢人家或曰剝削階級家庭的小姐來的。

     聽會的收獲使方槍槍知道白薯切成片晾成幹兒很好吃;雞蛋打成漿和在面裡攤餅也很好吃;籠而統之得出印象——别人家的飯比自己家的好吃。

     家庭婦女黨員們一邊曬太陽聊天,一邊也擺着個小半導體收音機讓它響着,權當它是個神經病,沒人理它自己仍一個勁又唱又說。

    神經病大部分時間是憋着嗓子唱戲,要多難聽有多難聽,就像有人拿鈍刀宰他,脖子都斷了隻剩一口氣還沒接沒完死乞白賴地哼唧。

     唱戲之餘神經病也愛說一些不着四六的話。

    方槍槍字字聽得明白屬于國語,連成一片反而暈菜如堕五裡霧中。

     灌進他耳朵裡最多的兩個詞一是“美國”二是“越南”。

     神經病好多話裡都帶着這兩個人,似乎這兩個人在打架,神經病在一邊看不下去,絮絮叨叨聽着也不像勸倒像是自己挺生氣。

     美國——方槍槍有印象。

    這大高個生活作風不太好,家裡富裕講吃講穿,出門也愛欺負一些小朋友。

    好像原來就欺負過一個叫“朝鮮”的小朋友。

    方槍槍媽媽和院裡許多人家都去人到朝鮮跟這大流氓打過群架,她們要不去朝鮮小朋友就完了。

    方媽媽愛說“朝鮮的大米比長春的好吃”。

    可能還吃了一些美國大流氓的牛肉罐頭,吃完把勺子帶了回來。

    方槍槍一家喝湯每人一把沉甸甸的鋼勺子。

     勺子把兒上刻着彎彎曲曲的花紋,一個是U,一個是S,一個是A.方媽媽說這三個花紋意思是“美國陸軍”。

    大流氓是會省事兒。

    方媽媽還說這鋼叫“不鏽鋼”,意思是永遠不會生鏽,蘸水不擦幹也沒事兒。

    方媽媽輕飄飄的描述讓方槍槍覺得她不是去朝鮮打仗而是去搶飯。

    由此方槍槍也得出結論:打仗比較理想的就是找美國兵打,他們吃得好,跟他們打除了可以搶他們的飯吃還可以搶他們的吃飯家夥。

     越南——方槍槍隻能憑發音猜測是個南邊的小朋友,越往南越是。

    大流氓沒事又去他們家搗亂,早晚又是一場群架。

    方槍槍也是替大流氓想不明白:你吃得好穿得好老招那些苦哈哈的住得都挺遠的小朋友幹什麼?你又誰也打不過,回頭我們院和海軍一起出兵你怎麼辦?我媽去都夠你一嗆,我爸再一急也去了呢? 有時神經病還說錯話。

     半導體一有口誤,方槍槍就在一邊着急帶跺腳地嚷:錯了,又錯了——阿姨收音機又念錯了。

     張燕生他媽,一個大胖女人就無比愛憐地摸摸方槍槍的頭:小夥兒真聰明,這麼丁點大就給收音機挑眼了。

     總和這些沒文化的婦女混在一起也沒多大意思,方槍槍像動物園湖中的水禽遊人不再投喂新的食物就漫遊開了。

    他騎車到保育院隔離室,扒着窗戶往裡瞧。

     老阿姨出來對他說,他同期病友都回家了。

    方槍槍隐約記得陳南燕家在23樓,便沿路往遠處樓群方向騎。

     他嘴裡含着一個棗,皮肉都吃幹淨,還舍不得吐核兒,舌尖反複舔着棗核每一條皺紋貪圖剩下的一點點甜味。

    他穿過一排平房,家家門戶敞開,不少門口站着衣不蔽體,又黑又髒的孩子。

    一些頭發蓬亂,敞胸露懷的婦女在煤爐上熬粥或在搓闆上使勁洗衣褲。

    她們一邊幹活一邊大聲叫罵,所用詞彙不堪入耳。

    方槍槍以為她們接下去将要厮打,停下來想看熱鬧。

    等了一會兒,什麼也沒發生。

     再看她們的臉,平和舒展,嘴好像是借來的,所罵髒話與己無關。

    被罵的孩子、大人也置若罔聞,照舊呆立、進出。

    有兩個婦女隔着幾個門點名互罵,意思接近方槍槍罵唐阿姨那句話,但不涉及長輩,隻保留句首動詞。

    與其說是宣洩情緒不如說是詳盡叙事。

    她們把這個字形容成一件事,隻在夜裡發生,都說對方喜歡這件事,樂得不行。

    這語氣和所述感受給方槍槍造成很大困惑和混亂。

    分明是罵她,講的又是一件快樂的事。

    祝願别人快樂,也惟恐别人不快樂,這怎麼能叫罵人呢?這罵法實在低級,怪不得打不起來。

    方槍槍很想叫她們住嘴,教她們真生氣了應該怎麼說。

    想了想他會的那幾句對她們也不适用,第一人家不是“流氓”;第二人家沒“不要臉”;第三人家本身就是“媽媽”,不能兩邊都是媽媽——想到這兒他似有所悟:第一這在媽媽不是壞事;第二愛幹好事也不能到處說;第三必須不是爸爸才算罵人話。

     他往一個正在燒飯的爐子跟前湊,探頭探腦往鍋裡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