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那個黃昏很美,方槍槍到死都會記住這景象。
晚霞似一把通天大火在斜垂的天幕上熊熊燃燒,火光映紅了大地。
流雲一朵朵飛動,到處風起雲湧,像爆炸決口的大河滾滾奔騰。
藍色在空中融化,一大塊一大塊地剝落變黃。
整個天穹忽明忽暗,亮時極盡斑讕奪目,間有巨光射出;暗時一片鐵青,薄若蟬翼隐約透明宛如一爐煤火表面已成灰燼内部仍舊暗紅湧動。
在這瞬息萬變的光線照射下,樹,像陰天一樣邊緣清晰;樓,紅裡摻進很多黃變成一堵堵橙色的牆;花果草坪遍地枯黃——看到哪裡都是一幅曝光不足的照片。
照片上有喇叭中播放的軍歌聲,總是一排男聲粗聲粗氣在唱;有飯菜漂浮的味道,一聞就是大鍋熬的白菜和籠屜蒸的米飯;有一夥夥穿黃軍裝的人沿操場東西兩路步出辦公區;操場上有一群赤膊打籃球的漢子,一個穿印字紅背心的大個子低頭運球過人,頭頂直立的短發和鼓起的肱二頭肌相當醒目;一個光頭戰士兩臂撐着雙杠高高躍起,口輪匝肌結實地凸顯一圈;一個燙花穿列甯裝的青年婦女在大門衛兵前片腿下自行車;一排小學生有高有矮走進院門。
其中一個扭臉看衛兵腰上的皮手槍套;一個戰士一手托摞報紙一手扶把奮力在騎自行車,他半身傾斜,眼望前方,一滴汗珠兒在帽檐下閃閃發亮。
兩個女孩正從一幢樓門裡出來,一個臉已露出一個還在暗處,手裡拿的鋁飯盒十分明亮。
送報戰士從她們身邊一劃而過。
兩名少女最後一截台階一跳而下像是比賽跳遠,她們起立後沿着小馬路上粉筆畫的房子一間間跳着往前走,手裡飯盒一路響。
穿列甯裝的青年婦女騎到樓前下車,拎包匆匆進了另一個單元門。
那排小學生跑過來,書包在胯部一下下拍打,分頭進了不同的樓門。
西門進來更多的家屬、學生,有騎車的有步行的。
最後一抹夕陽像是跟着她們從西門進來,水泥小馬路像金色鏡框映着上面來來往往的人、車。
穿黃軍裝的人流蔓延到每一條馬路,每一幢樓前,與婦女孩子彙成一片,或紮堆兒聊天或結伴而行幫着拎飯盒和菜籃子。
他們都是胖胖和善的中年人,個頭高矮不等,年齡相差無幾,講話南腔北調,走路松松垮垮。
要不是身上被着那身軍裝,領章綴着的杠、星,你會把他們當作百貨大樓的經理或各單位管後勤的幹部。
十幾年聽不見炮響,年紀大一點,吃得好一點,活動少一點,内分泌再變化一點,軍官們都有些發福,有些白淨。
憑臉你看不出這些保養得不錯的先生放過牛砍過柴。
下班了,到家了,該吃晚飯了——終于盼到一天最舒心的時刻。
他們都幹家務,也伯老婆,洗洗涮涮,生兒育女。
他們臉上充溢着滿足、惬意、百事不求人的表情。
在這一片和平光景下,李阿姨也顯得軟化形象可親。
她像一個在找貪玩的孩子回家吃飯的少婦,尋尋覓覓,邊走邊問,不時停下和人打招呼,笑聊幾句;接着又焦急地四下張望。
方槍槍藏在濃密的桃樹叢中,臉蛋挂在其它桃子之間。
李阿姨在他眼前來回走了幾遍也沒發現。
他望盡穿黃軍裝的人也沒看見他的爸爸。
好幾個軍人他都以為是,走到近處又變成了别人,自動了一番情。
他覺得自己忘記了父親的面容。
42樓上家家廚房亮了燈,隻有他家窗戶是黑的。
姥姥和姨已經回了沈陽,再也沒人請他吃晚飯了。
天暗下來,路上行人斷迹,操場上打籃球的人也走了。
他很難再讓人發現了。
眼淚頗着臉蛋流下來,他揪着樹葉無聲地睫咽,知道父母去了遠方。
他很懷念保育院,現在應該洗過手坐在桌前吃晚飯了。
他把一根樹枝上的桃葉揪得淨光,樹枝一定很疼,吱吱呀呀地小聲叫。
他不摘桃子,阿姨說過摘桃子不是好孩子,那叫偷。
他想當好孩子,卻總是像個壞孩子被人追來追去。
誰都追他,小朋友追,阿姨追,陳南燕也追——想到這兒他大聲哭起來。
他剛着嘴,仰着臉,邊哭邊東張西望。
周圍隻能看見李作鵬家的警衛一人。
這個背手槍的水兵站在李家花園栅欄外挖鼻孔,一眼也沒往這邊看。
哭了一會兒,方槍槍聲音低下來,眼淚不斷隻是改成了哼哼。
他用手去摸一個個成熟的桃子,桃皮上的絨毛立刻刺激了他,手指一片潮紅,又紮又癢。
他站起來覺得屁股都賂扁了,褲子被桃樹膠沾得
晚霞似一把通天大火在斜垂的天幕上熊熊燃燒,火光映紅了大地。
流雲一朵朵飛動,到處風起雲湧,像爆炸決口的大河滾滾奔騰。
藍色在空中融化,一大塊一大塊地剝落變黃。
整個天穹忽明忽暗,亮時極盡斑讕奪目,間有巨光射出;暗時一片鐵青,薄若蟬翼隐約透明宛如一爐煤火表面已成灰燼内部仍舊暗紅湧動。
在這瞬息萬變的光線照射下,樹,像陰天一樣邊緣清晰;樓,紅裡摻進很多黃變成一堵堵橙色的牆;花果草坪遍地枯黃——看到哪裡都是一幅曝光不足的照片。
照片上有喇叭中播放的軍歌聲,總是一排男聲粗聲粗氣在唱;有飯菜漂浮的味道,一聞就是大鍋熬的白菜和籠屜蒸的米飯;有一夥夥穿黃軍裝的人沿操場東西兩路步出辦公區;操場上有一群赤膊打籃球的漢子,一個穿印字紅背心的大個子低頭運球過人,頭頂直立的短發和鼓起的肱二頭肌相當醒目;一個光頭戰士兩臂撐着雙杠高高躍起,口輪匝肌結實地凸顯一圈;一個燙花穿列甯裝的青年婦女在大門衛兵前片腿下自行車;一排小學生有高有矮走進院門。
其中一個扭臉看衛兵腰上的皮手槍套;一個戰士一手托摞報紙一手扶把奮力在騎自行車,他半身傾斜,眼望前方,一滴汗珠兒在帽檐下閃閃發亮。
兩個女孩正從一幢樓門裡出來,一個臉已露出一個還在暗處,手裡拿的鋁飯盒十分明亮。
送報戰士從她們身邊一劃而過。
兩名少女最後一截台階一跳而下像是比賽跳遠,她們起立後沿着小馬路上粉筆畫的房子一間間跳着往前走,手裡飯盒一路響。
穿列甯裝的青年婦女騎到樓前下車,拎包匆匆進了另一個單元門。
那排小學生跑過來,書包在胯部一下下拍打,分頭進了不同的樓門。
西門進來更多的家屬、學生,有騎車的有步行的。
最後一抹夕陽像是跟着她們從西門進來,水泥小馬路像金色鏡框映着上面來來往往的人、車。
穿黃軍裝的人流蔓延到每一條馬路,每一幢樓前,與婦女孩子彙成一片,或紮堆兒聊天或結伴而行幫着拎飯盒和菜籃子。
他們都是胖胖和善的中年人,個頭高矮不等,年齡相差無幾,講話南腔北調,走路松松垮垮。
要不是身上被着那身軍裝,領章綴着的杠、星,你會把他們當作百貨大樓的經理或各單位管後勤的幹部。
十幾年聽不見炮響,年紀大一點,吃得好一點,活動少一點,内分泌再變化一點,軍官們都有些發福,有些白淨。
憑臉你看不出這些保養得不錯的先生放過牛砍過柴。
下班了,到家了,該吃晚飯了——終于盼到一天最舒心的時刻。
他們都幹家務,也伯老婆,洗洗涮涮,生兒育女。
他們臉上充溢着滿足、惬意、百事不求人的表情。
在這一片和平光景下,李阿姨也顯得軟化形象可親。
她像一個在找貪玩的孩子回家吃飯的少婦,尋尋覓覓,邊走邊問,不時停下和人打招呼,笑聊幾句;接着又焦急地四下張望。
方槍槍藏在濃密的桃樹叢中,臉蛋挂在其它桃子之間。
李阿姨在他眼前來回走了幾遍也沒發現。
他望盡穿黃軍裝的人也沒看見他的爸爸。
好幾個軍人他都以為是,走到近處又變成了别人,自動了一番情。
他覺得自己忘記了父親的面容。
42樓上家家廚房亮了燈,隻有他家窗戶是黑的。
姥姥和姨已經回了沈陽,再也沒人請他吃晚飯了。
天暗下來,路上行人斷迹,操場上打籃球的人也走了。
他很難再讓人發現了。
眼淚頗着臉蛋流下來,他揪着樹葉無聲地睫咽,知道父母去了遠方。
他很懷念保育院,現在應該洗過手坐在桌前吃晚飯了。
他把一根樹枝上的桃葉揪得淨光,樹枝一定很疼,吱吱呀呀地小聲叫。
他不摘桃子,阿姨說過摘桃子不是好孩子,那叫偷。
他想當好孩子,卻總是像個壞孩子被人追來追去。
誰都追他,小朋友追,阿姨追,陳南燕也追——想到這兒他大聲哭起來。
他剛着嘴,仰着臉,邊哭邊東張西望。
周圍隻能看見李作鵬家的警衛一人。
這個背手槍的水兵站在李家花園栅欄外挖鼻孔,一眼也沒往這邊看。
哭了一會兒,方槍槍聲音低下來,眼淚不斷隻是改成了哼哼。
他用手去摸一個個成熟的桃子,桃皮上的絨毛立刻刺激了他,手指一片潮紅,又紮又癢。
他站起來覺得屁股都賂扁了,褲子被桃樹膠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