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關燈
小
中
大
騷擾。
災民們手無寸鐵,再加上個個拖家帶眷的,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隻得忍氣被押解出境。
楊開泰見如願以償,真是等于去了一項心腹之患,當然得意非凡:“這批災民,以為有了快刀李烈的護衛,就可以吃遍關中了。
若不是我下了狠心殺了李烈,這些災民,說什麼也不好打發。
十天半個月的住下來,至少要開銷萬兩銀子,這還不要緊,在地方上,治安便成問題了。
” 孫吉甫也很高興的附和,答稱:“這些全仰賴着楊老爺子的手段。
” 下午申牌時分,楊開泰春風滿面的回到步壽原來。
一見有四十一個傷者,其中還有十五個是李烈的弟兄,眉頭不禁皺起。
“乾脆像處理李烈一樣,把他們“坑”了起來吧。
”楊開泰交代下去:“大家都會辦,不必我再多說了。
” “坑”起來,就是活埋的意思。
在步壽原後面的山溝裹,有不少廢窖洞,挑選一個,把四十一個傷者趕進去,然後用泥塊堵死窖門。
窖洞裹空氣愈來愈稀薄,最後大夥兒全都窒息而死。
外頭看不出什麼痕迹,等于是活埋一樣。
楊開泰這樣的處置,已經數不清是第幾回了。
耀州有個藥王廟,非常着名。
供的是唐代名醫孫思邈。
終年香火不絕,廟宇建金碧輝煌,是處名勝。
孫思邈的着作,都镌勒了石碑,豎立在殿前,參差錯落,就像一座小小的碑林。
這裡的百姓有個特别的風俗,遇到生病,往往不找正式懸壺的郎中,反而攜一壺酒,來此上香,求取仙方。
或請廟裹的道士代為診斷。
吳春牛早知道耀州有個藥王廟,中了镖以後,他負傷前來藥王廟求治。
吳春牛邊走邊回頭,見無人跟蹤,便悄悄爬上百來級的石階,進了廟門,直奔大殿。
殿上靜得落針可聞,不見人影,于是他便大叫一聲:“有沒有人在?” 轉過身去,見殿角有兩顆流星似的光芒一閃,仔細一看,不禁莞爾。
原來是個道士,在殿角蒲團上打坐。
因為大殿中光線暗淡,吳春牛剛從日光裡進廟門,眼睛一時适應不過來,當然看不見道士。
吳春牛發現道士目射異采,心中不禁一凜! 那道士道:“你這個小夥子,是不是在步壽原吃了虧?” 吳春牛吓了一跳,正想上前去問,那道士已從蒲團上站起,手中雲帚一揮,走了過來。
道士含笑道:“人家忙着慶祝壽辰,你去鬧什麼呢?” 吳春牛驚駭莫名,瞪大雙眼道:“道長,你怎知我從步壽原來?又怎知我吃了楊開泰的虧,你莫非是個神仙?敢商法号如何稱呼?” 這個道士面目清,膚色蒼白,留着五绺短髯,大約有四十幾歲。
他笑道:“你是甘泉縣人的口音,身上染滿了血,受了暗器打傷。
你到藥王廟,無疑是要貧道替你醫治。
你一定是跟甘泉縣災民一起來耀洲的了。
剛才我聽香客說,甘泉災民到步壽原去,和楊開泰鬧,要讨回一個叫李烈的人,你是不是也一起去了?” 原來災民到步壽原大鬧,弄得關閉城門,出動官兵押送,已是人盡皆知的事了。
吳春牛道:“道長說得一點不錯,我是在混戰中,中了暗器,傷在左胸,來請道長醫治的。
” 那道士滿口應承,教吳春牛先拜藥王孫思邈,然後再為他煎藥洗創。
敷紮妥當後,立即止血止痛。
吳春牛這才打起精神,詳述經過。
那道士也頻頻點頭歎氣。
吳春牛禁不住好奇的詢問道士:“藥王廟隻有道長一個人?” 道士道:“貧道名叫至虛子,已在藥王廟中修道多年。
我是廟中道長天谷道人的徒弟,目前家師在外雲遊,尚未回來,廟裡隻有我一個人。
” 吳春牛見至處子懷有濟世之心,言語坦誠,索性向他請求,讓自己在廟中安歇一夜,以便養息。
至處子滿口答應,笑道:“這又何妨?出家人總要給人方便的。
不過廟裹沒有床,隻有蒲團。
” 吳春牛感激地道:“這個不妨事,我胡亂躺躺就好。
” 于是至處子便在藥王神龛後面的石洞邊,疊兩個蒲團,讓吳春牛可以蜷卧休息。
至虛子還交代道:“如果肚子餓了,盡管到後面廚房拿東西吃。
好好歇下,不要再惹禍了。
” 說完,又回到殿角蒲團上打坐。
吳春牛也不客氣,去廚房中取了幾個硬饽饽,吃飽以後,在蒲團上倒下便睡。
程三連原來的打算是:勸楊開泰将李烈推進眢井,到了夜深人靜,再動手救人。
因為眢井裡乾爽通風,一時悶不死人。
三更剛過,程三連便悄悄起身,從床頭取出夜行革囊,挂在身上,拉開門闩,把門輕輕推開,就像鼠出洞,探看了半天,才跨出步子,依舊将門拉好。
這園子裹的客人,多半是當代武林高手,程三連怕驚動也不敢用迷香,隻好輕輕察看一遍,發現大多數人都已沉睡如死。
他拐彎抹角,輕手輕腳掩到園子裹,借着月光,縱目向槐樹旁那口眢井望去。
這一望,他倒不禁楞住了。
那塊原先壓在眢井上的大磨盤石,不知何時,已被移開。
他一時之間也摸不着頭腦,正疑惑不定時。
忽見那邊槐樹蔭下,有兩條黑影一晃,一前一後,似乎一個人在前跑,另一個人緊緊追趕。
程三連猶豫一下,立即躍身追了下去。
他想追上前去看看,究竟是什麼人。
井口已開,李烈被救,或者不幸被人投井下石,都是極有可能的事。
不料追到槐蔭下,那兩條黑影,已經竄出圍牆外面。
他借着槐葉遮身,躍上牆頭,聚精會神一看,不覺又吓了一跳。
原來是一男一女在比鬥,那男的不是别人,竟是獨行俠尤育華,那女的卻是徐美。
尤育華執一柄尺來長的短劍,劍柄綁着紅绫,劍光奪目,徐美身穿夜行黑衣,手執一柄短刀。
這兩人都沒有發出聲晌,隻是悶鬥。
尤育華那柄短劍,舉在手中,不住的抖顫,在光影中,向徐美的上中下三路,像雨點般猛戮過去。
尤育華短劍刺處,上下左右都形成銀盤似閃爍的光影。
災民們手無寸鐵,再加上個個拖家帶眷的,誰也不敢輕舉妄動,隻得忍氣被押解出境。
楊開泰見如願以償,真是等于去了一項心腹之患,當然得意非凡:“這批災民,以為有了快刀李烈的護衛,就可以吃遍關中了。
若不是我下了狠心殺了李烈,這些災民,說什麼也不好打發。
十天半個月的住下來,至少要開銷萬兩銀子,這還不要緊,在地方上,治安便成問題了。
” 孫吉甫也很高興的附和,答稱:“這些全仰賴着楊老爺子的手段。
” 下午申牌時分,楊開泰春風滿面的回到步壽原來。
一見有四十一個傷者,其中還有十五個是李烈的弟兄,眉頭不禁皺起。
“乾脆像處理李烈一樣,把他們“坑”了起來吧。
”楊開泰交代下去:“大家都會辦,不必我再多說了。
” “坑”起來,就是活埋的意思。
在步壽原後面的山溝裹,有不少廢窖洞,挑選一個,把四十一個傷者趕進去,然後用泥塊堵死窖門。
窖洞裹空氣愈來愈稀薄,最後大夥兒全都窒息而死。
外頭看不出什麼痕迹,等于是活埋一樣。
楊開泰這樣的處置,已經數不清是第幾回了。
耀州有個藥王廟,非常着名。
供的是唐代名醫孫思邈。
終年香火不絕,廟宇建金碧輝煌,是處名勝。
孫思邈的着作,都镌勒了石碑,豎立在殿前,參差錯落,就像一座小小的碑林。
這裡的百姓有個特别的風俗,遇到生病,往往不找正式懸壺的郎中,反而攜一壺酒,來此上香,求取仙方。
或請廟裹的道士代為診斷。
吳春牛早知道耀州有個藥王廟,中了镖以後,他負傷前來藥王廟求治。
吳春牛邊走邊回頭,見無人跟蹤,便悄悄爬上百來級的石階,進了廟門,直奔大殿。
殿上靜得落針可聞,不見人影,于是他便大叫一聲:“有沒有人在?” 轉過身去,見殿角有兩顆流星似的光芒一閃,仔細一看,不禁莞爾。
原來是個道士,在殿角蒲團上打坐。
因為大殿中光線暗淡,吳春牛剛從日光裡進廟門,眼睛一時适應不過來,當然看不見道士。
吳春牛發現道士目射異采,心中不禁一凜! 那道士道:“你這個小夥子,是不是在步壽原吃了虧?” 吳春牛吓了一跳,正想上前去問,那道士已從蒲團上站起,手中雲帚一揮,走了過來。
道士含笑道:“人家忙着慶祝壽辰,你去鬧什麼呢?” 吳春牛驚駭莫名,瞪大雙眼道:“道長,你怎知我從步壽原來?又怎知我吃了楊開泰的虧,你莫非是個神仙?敢商法号如何稱呼?” 這個道士面目清,膚色蒼白,留着五绺短髯,大約有四十幾歲。
他笑道:“你是甘泉縣人的口音,身上染滿了血,受了暗器打傷。
你到藥王廟,無疑是要貧道替你醫治。
你一定是跟甘泉縣災民一起來耀洲的了。
剛才我聽香客說,甘泉災民到步壽原去,和楊開泰鬧,要讨回一個叫李烈的人,你是不是也一起去了?” 原來災民到步壽原大鬧,弄得關閉城門,出動官兵押送,已是人盡皆知的事了。
吳春牛道:“道長說得一點不錯,我是在混戰中,中了暗器,傷在左胸,來請道長醫治的。
” 那道士滿口應承,教吳春牛先拜藥王孫思邈,然後再為他煎藥洗創。
敷紮妥當後,立即止血止痛。
吳春牛這才打起精神,詳述經過。
那道士也頻頻點頭歎氣。
吳春牛禁不住好奇的詢問道士:“藥王廟隻有道長一個人?” 道士道:“貧道名叫至虛子,已在藥王廟中修道多年。
我是廟中道長天谷道人的徒弟,目前家師在外雲遊,尚未回來,廟裡隻有我一個人。
” 吳春牛見至處子懷有濟世之心,言語坦誠,索性向他請求,讓自己在廟中安歇一夜,以便養息。
至處子滿口答應,笑道:“這又何妨?出家人總要給人方便的。
不過廟裹沒有床,隻有蒲團。
” 吳春牛感激地道:“這個不妨事,我胡亂躺躺就好。
” 于是至處子便在藥王神龛後面的石洞邊,疊兩個蒲團,讓吳春牛可以蜷卧休息。
至虛子還交代道:“如果肚子餓了,盡管到後面廚房拿東西吃。
好好歇下,不要再惹禍了。
” 說完,又回到殿角蒲團上打坐。
吳春牛也不客氣,去廚房中取了幾個硬饽饽,吃飽以後,在蒲團上倒下便睡。
程三連原來的打算是:勸楊開泰将李烈推進眢井,到了夜深人靜,再動手救人。
因為眢井裡乾爽通風,一時悶不死人。
三更剛過,程三連便悄悄起身,從床頭取出夜行革囊,挂在身上,拉開門闩,把門輕輕推開,就像鼠出洞,探看了半天,才跨出步子,依舊将門拉好。
這園子裹的客人,多半是當代武林高手,程三連怕驚動也不敢用迷香,隻好輕輕察看一遍,發現大多數人都已沉睡如死。
他拐彎抹角,輕手輕腳掩到園子裹,借着月光,縱目向槐樹旁那口眢井望去。
這一望,他倒不禁楞住了。
那塊原先壓在眢井上的大磨盤石,不知何時,已被移開。
他一時之間也摸不着頭腦,正疑惑不定時。
忽見那邊槐樹蔭下,有兩條黑影一晃,一前一後,似乎一個人在前跑,另一個人緊緊追趕。
程三連猶豫一下,立即躍身追了下去。
他想追上前去看看,究竟是什麼人。
井口已開,李烈被救,或者不幸被人投井下石,都是極有可能的事。
不料追到槐蔭下,那兩條黑影,已經竄出圍牆外面。
他借着槐葉遮身,躍上牆頭,聚精會神一看,不覺又吓了一跳。
原來是一男一女在比鬥,那男的不是别人,竟是獨行俠尤育華,那女的卻是徐美。
尤育華執一柄尺來長的短劍,劍柄綁着紅绫,劍光奪目,徐美身穿夜行黑衣,手執一柄短刀。
這兩人都沒有發出聲晌,隻是悶鬥。
尤育華那柄短劍,舉在手中,不住的抖顫,在光影中,向徐美的上中下三路,像雨點般猛戮過去。
尤育華短劍刺處,上下左右都形成銀盤似閃爍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