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新說

關燈
文:沈書承 如果說07年最火暴的電影,除了比《色戒》火暴的,當屬《色戒》了。

    我不想對《色戒》本身進行更多評價,隻是本着對娛樂負責的态度來撰寫此文。

    以下的文字将不負責任地朝着十三不靠的方向偏離,如果您不幸出現頭暈,耳鳴,眼花,反胃,嘔吐,精神失常等症狀,或者上述所有症狀同時發生,請趕快翻到下一頁。

    (如果下一頁還是本文,就再翻一頁)如果您的症狀還沒有及時得到緩解,請不要慌張,拿起你的手機,輕輕地撥打120,一會就會有一量白色的面包車,放着七彩的光芒,風卷殘雲般趕來救你。

     下面言歸正扯。

     故事先從呂布戲貂蟬開始講起,話說司徒王允這斯為了除掉漢奸(漢朝的奸臣)董卓,心生一計,于是把自己從小養大的歌姬貂蟬獻給了董卓,當然後來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了,董卓的幹兒子呂布最後中了這個美人計,殺死了董卓,不過下場卻是把自己也弄得身敗名裂,最後在白門樓被曹操給砍了腦袋。

    這個故事剛好就被愛國青年邝峪民在《三國演義》裡給看到了。

     邝峪民是個有"志"青年,因為他腳底下踩了三顆痣,所以他哥哥從小就一直用福建口音深沉地對他說:"弟弟,記住你系(是)一個上天托付的有救國救民重任的吟(人),不要忘記計(自)己的身份。

    "說完他哥哥就上戰場去了,沒過多久,他哥哥就戰死沙場,光榮地成為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供後人頂禮膜拜。

     邝峪民成了烈士家屬以後,對漢奸走狗賣國賊更加深惡痛絕,恨不得生啖其肉,渴飲其血。

    但是無奈,他隻是是文弱書生,除了會看《三國演義》,基本上手無縛雞之力。

    可是碰巧他又知道,眼下有一個汪精衛的走狗,美其名曰易先生,正如火如荼地殘害愛國人士。

    邝峪民義憤填膺,怒不可遏,欲于殺之而後快。

    可是這個易先生卻對自己的小命呵護有加,鞍前馬後總是有人保駕護航。

    這可急死了邝峪民,急得他差點沒把自己改名叫"狂郁悶"。

     有一天邝峪民一個人在嶺南大學獨自郁悶之時,他的同窗好友賴秀金給他介紹了一位小美女。

    這個小美女正是王佳芝,她年方二八,青春秀麗,風采迷人,更值得稱道的是,在愛國話劇演出中,她演技一鳴驚人,簡直堪比周旋第二,亞姐第三,張曼玉精簡豪華版。

    邝峪民本來對這樣一位小鳥依人,無依無靠的姑娘,心生愛慕之情,他的确是想有一天可以迎娶這樣一個漂亮的姑娘回家,從此生兒育女,安度餘生。

    可是他轉念一下:我是誰!我是腳底闆有3顆痣的男人,國将不國何以為家!家仇未報怎麼能談兒女私情呢!于是他翻開《三國演義》第八回,上面赫然寫着"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

     于是他找王佳芝談人生談理想,最後談到世界和平問題。

    真是無巧不成書,王佳芝竟然對邝峪民提出的色誘易先生的計劃大加贊賞。

    她基本提出以下幾點:1.這個計劃雖然限制級,但是因為大家都是為了國家大計,黎民蒼生,所以動機還是純的。

    2。

    這個計劃有本可依,有成功案例,經久不衰,值得一試。

    3.這個計劃,風險小,成本低,資本回報率高,項目可行性強,有利于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基本機制。

    4。

    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組織上最終還是覺得她是年富力強的,更重要的在她是個"相當有姿色的女人"這個問題上毫不含糊地提出了肯定。

    邝峪民一看有戲,趕忙對王佳芝更是一頓吹捧,說她是當代貂蟬,賽比西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迷死男人不嘗命,王母娘娘返老還童版,直說得王佳芝心中狂喜不已,黯然神往,立馬挺起胸脯一騎絕塵地直奔革命的房帷去寥。

     不過話說回來,王佳芝到底沒有真正踏入過上流社會。

    她初到易先生府址,竟然發現原來易家男人在男人的世界,女人在女人的圈子,而她每天能做的就是不停地陪易太太,還有一幫闊太太無節制地逛商場,買衣服,買首飾,過年過節還要包餃子。

    當然最令她頭疼的還有一個相當風靡上流社會的運動——"打麻雀"。

     因為一隻麻雀平均每天要吃二錢半谷子,一年至少消耗五斤谷子,這就極大地造成了麻雀"與人争食"的局面。

    "打麻雀"這項運動的興起,是上個世紀人類改造自然的一次偉大的裡程碑。

    很多年後,王佳芝回憶起當年"打麻雀"的日子時,還總是帶着自豪地微笑說:"那段時光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雖然我槍法很差。

    但最重要的是,麻雀把我和老易深深地聯系在一起。

    " 那年麻雀特别多。

    易太太和闊太太們實在打不過來了,就找來易先生幫着打。

    易先生一來,王佳芝就偷偷把槍對準了他。

    嘣的一聲槍響,子彈從易先生腦袋上面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