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關燈
小
中
大
。
此稿寄給什麼刊物合适,由老師定奪吧。
關于酒的資料,我已随信寄出,那三十瓶美酒,等有車進京時捎去,老師喝學生的酒,是天經地義的事,當年孔夫子設帳授徒還向每個學生索要十條幹肉做“束”呢! 《國民文學》不給我消息,令我心情沮喪,失魂落魄一般,老師是過來人,一定能理解學生我的心情。
敬祝著安! 學生:李一鬥 三 一鬥兄: 來信及小說稿均收到。
資料尚未收到,印刷品一般要比信件慢吧! 我完全能夠理解你的心情,我自己也是這樣艱難地熬過來的。
跟你說實話吧。
為了能使文章變成鉛字,我什麼樣的事都幹過或者都想幹過。
收到你的信後,我立即跟周寶通了電話。
他說你的那三篇小說他都看了而且看了好幾遍。
他說他也拿不準,一下子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他說他正在認真考慮。
他已把你的大作轉給李小寶,讓李盡快看,然後交流一下看法。
最後他說,這三篇小說當然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作者富有才華是毫無疑問的。
看到這裡,我想你的心情也許會稍微好一點吧?對一個作家來說,才華比什麼都重要。
有不少人當了一輩子作家,寫了許多東西,也知道一切如何成為大作家的“法門”,但最終難成大器。
這些人什麼都不缺,缺的是才華或才華不夠大。
《驢街》我看了三遍,總體印象是比較開放、大膽,有點野驢打滾的意思。
簡單地說就一個字:野。
是不是喝了“紅鬃烈馬”之後寫的呀? 有些我看不太明白的地方和不成熟的意見供參考: ①文中描寫的那個騎着小黑驢、能夠飛檐走壁如履平地的魚鱗皮小男孩,是個使客還是個大盜?他在《肉孩》和《神童》篇裡都曾出現過(是不是一個人呢?),似乎也無不凡表現,在本篇中卻突然變成了半神半妖的超人,是否有點過火?當然,你并沒跟我說這些小說是内容聯貫的兄弟姐妹篇。
還有,他與那個穿紅衣裳的小妖精是什麼關系?在《神童》篇裡,你好像說小妖精就是魚鱗皮小子? 我一向不敢貶低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能夠吸引那麼多的讀者,單憑這一點就了不起。
去年暑假裡,我看了幾十部武俠小說,看得廢寝忘食。
看完之後,連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明知是滿紙謊言,卻為何如醉如癡?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此論很有道理。
當然,幾十部武俠讀罷,發現其模式化的程度很重,胡編亂造一部并不難,但要寫到金庸、古龍那個份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
你在小說中做了一些“雜交”的嘗試,成功與否且不論,這想法本身就有意思。
當今有一位姓花名大姐的十分先鋒的女作家,“雜交”試驗卓有成效,你不妨找她一些作品讀讀。
此人好像就住在距離你們酒國不遠的七星縣(那裡有一位賣耗子藥賣出了名的縣長),你得空不妨去見見那位瓢蟲作家。
②我聽魯迅文學院的研究生趙大嘴說,“龍鳳呈祥”是粵菜中的經典之作,基本原料是毒蛇與野雞(當然在偷工減料的年代裡換成了黃鳝和家雞的可能性很大)。
閣下的“龍鳳呈祥”竟然用公驢和母驢的外生殖器為基本原料,不知何人敢下筷子?我擔心這道菜因為其赤裸裸的資産階級自由化傾向将不被文藝批評家們所接受。
時下,文壇上得意着一些英雄豪傑,這些人狗鼻子鷹眼睛,手持放大鏡,專門搜尋作品中的“肮髒字眼”,要躲開他們實在不易,就像有縫的雞蛋要躲開要下蛆的蒼蠅一樣不易。
我因為寫了《歡樂》、《紅蝗》,幾年來早被他們吐了滿身粘液,臭不可聞。
他們采用“四人幫”時代的戰法,斷章取義,攻擊一點,不及其餘,全不管那些“不潔細節”在文中的作用和特定的環境,不是用文學的觀點,而是用純粹生理學和倫理學的觀點對你進行猛攻,并且根本不允許辯解。
所以,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勸你還是換一盤别的什麼菜為好。
③關于餘一尺。
我對這個人物很感興趣,盡管你并沒用太多的筆墨去寫他。
文學作品中的侏儒形象,中外皆有,但可稱為典型的并不太多。
我希望你能發揮才力,為這個侏儒樹碑立傳。
他不是要“你”給他寫“傳記”嗎?我相信這“傳記”會很有意思。
一個出身于書香門第、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侏儒,忍辱負重幾十年,一朝憑借東風力,扶搖直上青雲,他得到了金錢、名譽、地位,現在正發誓“肏遍酒國美女”,在這豪言壯語的背後,隐藏着什麼樣的心理動機?在實現這豪言壯語的過程中,他的心理發生着什麼樣的變化?在實現這豪言壯語之後,他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狀态?每一個問号後邊,都會有精彩的文章可做,你為什麼不小試牛刀呢? ④小說的開頭部分,恕我直言,似乎純屬一些朗朗上口的廢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如能全部删除,文章會更簡練一些。
⑤小說中,你把那對女侏儒的父親設計為國家級領導人,如果是正面歌頌,當然越高級越有利;但大作中經常流露出對大人物的貶辭,這樣很糟糕,因為社會是一個寶塔形狀,越往高處範圍越小,也就越容易對号入座,一旦寶塔頂部的人跟你較起真來,那可比感冒厲害。
因此,我建議你把雙胞胎侏儒的門第矮一些,烏紗帽糊得小一些。
拉拉雜雜寫了這麼多,随意走筆,矛盾百出,你看罷即去休,别太認真。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誰認真誰倒黴。
大作《驢街》還是寄給《國民文學》吧,如《國民文學》不用,再想辦法往别處推薦。
我的長篇《酒國》(暫名)已寫了幾章,原以為醉過幾次酒便能寫酒事,但寫起來才感到困難重重,頭緒繁多。
人類與酒的關系中,幾乎包括了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及其矛盾方面,如有大手筆,真能在這個題目上做出大文章,可惜我才氣不足,所以處處窘急、捉襟見肘。
希望你來信時多跟我聊點酒事,或許能激發我一點靈感。
祝好運氣! 莫言 四 《驢街》 親愛的朋友們,不久前你們曾讀過我的《酒精》、《肉孩》、《神童》,現在,請允許我把新作《驢街》獻給你們,請多多原諒,請多多關照。
以上這些夾七雜八的話,按照文學批評家的看法,絕對不允許它們進入小說去破壞小說的統一和完美,但因為我是一個研究酒的博士,天天看酒、聞酒、喝酒,與酒擁抱與酒接吻與酒摩肩擦背,連呼吸的空氣都飽含着乙醇。
我具有了酒的品格酒的性情。
什麼叫熏陶?這就是。
酒把我熏得神魂颠倒,無法循規蹈矩。
酒的品格是放浪不羁;酒的性情是信口開河。
親愛的朋友們,随着我走出酒國釀造大學富麗堂皇的拱形大門,把酒瓶狀的教學大樓抛棄在背後,把酒杯狀的實驗大樓抛棄在背後,把校辦釀酒廠酒氣沖天的大煙囪抛棄在背後,“放下包袱,輕裝前進”,跟着我走,心明眼亮,不迷方向,跨過醋泉河上玲剔透的杉木小橋,把淙淙的流水、水上的睡蓮、蓮上的蝴蝶、戲水的白鴨、水中的遊魚、遊魚的感覺、白鴨的情緒、浮萍的思想、流水的夢呓……全部都抛棄在腦後。
請注意,烹饪學院香氣如潮的大門在向我們施放誘惑!我的老嶽母就在這所學院裡工作,她最近發了瘋,躲在挂着雙層窗簾的屋子裡,不分晝夜地寫揭發檢舉信。
我們暫且不要管她,更不要理睬從烹饪學院裡飄出來的香味。
“人為财死,鳥為食亡”,這是千真萬确的真理。
在混亂和腐化的年代裡,人跟鳥一樣,看起來好像自由自在,實際上到處都是陷阱和羅網、彈弓與獵槍。
好,我們的鼻子已被氣味毒害,我們掩住鼻子,趕快把烹饪學院棄置在一側,跟我斜刺裡走,穿過狹窄的鹿街,聽到呦呦鹿鳴,想象它們在食野之萍。
看着街道兩側店鋪門前懸挂着的鹿角,縱橫交叉,猶如槍林劍叢。
踏着鋪着青石闆的古舊道路,石闆上生着苔藓,石縫裡擠出綠草,石闆滑溜,注意腳下,當心摔跤。
我們小心翼翼,拐彎抹角,拐進驢街。
腳下的路還是用青石鋪成。
它們曆盡滄桑,飽受風吹雨打、輪輾蹄踏之苦;棱角盡失,像銅鏡般光滑。
驢街比鹿街略微寬闊,石闆上汪着污穢的血水、鋪着黑色的驢皮。
驢街比鹿街更滑。
街上蹒跚着漆黑的烏鴉,呱呱亂叫。
行路艱難,提醒大家當心,遵守走路規範:身體要正直,腳下要生根,不許一邊走道一邊東張西望,像乍進城市的鄉巴佬。
那樣要跌跤,跌跤不雅觀,跌跤很糟糕,弄髒了衣服事小,跌壞了臀部事大。
總之跌跤很糟糕。
為了讀者幸福,咱們歇歇再走。
咱酒國有千杯不醉、慷慨悲歌的英雄豪傑,也有偷老婆私房錢換酒喝的酒鬼,還有偷雞摸狗、打架鬥毆、坑蒙拐騙的流氓無賴。
想當年吃花和尚拳打遭青面獸刀殺的青草蛇張三潑皮牛二都在咱酒國留下了後代,惡種連綿,再有兩千年也不會斷絕。
此類人物聚集驢街,是咱酒國一景。
你看那個口叼煙卷兒倚着門闆兒,那個提着酒瓶子啃着錢兒肉,那個吹着口哨兒架着鳥籠子的,都是。
朋友們仔細看,别去招惹他們,正經人不理街混子,新鞋不踩臭狗屎。
這條驢街是咱酒國的恥辱也是咱酒國的光榮。
不走驢街等于沒來酒國。
驢街上有二十四家殺驢鋪,從明朝開殺,殺了一個清朝又加一個中華民國。
共産黨來了,驢成了生産資料,殺驢犯法,驢街十分蕭條。
這幾年對内搞活對外開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要吃肉提高人種質量,驢街又大大繁榮。
“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驢肉香、驢肉美、驢肉是人間美味。
讀者看官,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三揩油喂了麻汁”,“蜜斯特蜜斯”,什麼“吃在廣州”,純屬造謠惑衆!聽我說,說什麼?說說咱酒國的名吃,挂一漏萬在所難免,請多多包涵。
站在驢街,放眼酒國,真正是美吃如雲,目不暇接:驢街殺驢,鹿街殺鹿,牛街宰牛,羊巷宰羊,豬廠殺豬,馬胡同殺馬,狗集貓市殺狗宰貓……數不勝數,令人心煩意亂唇幹舌燥,總之,舉凡山珍海味飛禽走獸魚鱗蟲介地球上能吃的東西在咱酒國都能吃到。
外地有的咱有,外地沒有的咱還有。
不但有而且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最了不起的是有特色有風格有曆史有傳統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
聽起來好像吹牛皮實際不是吹牛皮。
在舉國上下轟轟烈烈的緻富高潮中,咱酒國市領導人獨具慧眼、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緻富道路。
諸位朋友、先生們、女士們,人生在世、大概沒有比吃喝更重要的事情了。
人為什麼要長着一張嘴?就是為着吃喝!要讓來到咱酒國的人吃好喝好。
讓他們吃出名堂吃出樂趣吃出瘾。
讓他們喝出名堂喝出樂趣喝上瘾。
讓他們明白吃喝并不僅僅是為了維持生命,而是要通過吃喝體驗人生真味,感悟生命哲學。
讓他們知道吃和喝不僅是生理活動過程還是精神陶冶過程、美的欣賞過程。
慢慢走,要欣賞。
驢街二裡長,殺驢鋪子列兩旁。
飯店酒館九十家,家家都用驢的屍體做原料。
花樣翻新,高招疊出,吃驢的智慧在這裡集了大成。
在驢街吃遍九十家的人一輩子可以不再吃驢。
也隻有吃遍驢街的人才可以拍着胸脯說:我吃過驢! 驢街像一部豐富的大辭典,我的嘴即便鋒利得能夠斬釘截鐵也說不及說不盡說不透。
說不好瞎說,說不好胡亂說,請原諒請包涵,請允許我幹一杯“紅鬃烈馬”抖擻抖擻精神頭兒。
數百年來,咱驢街結果了多少驢的性命,實在無法統計,可以說咱驢街上白天黑夜都遊走着成群的驢的冤魂,可以說驢街上的每一塊石頭上都浸透了驢的鮮血,可以說咱驢街的每一株植物裡都貫注着驢的精神,可以說咱驢街的每一個廁所裡都蓬勃着驢的靈魂,可以說到過驢街的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具備了驢的氣質。
朋友們,驢事如煙,籠罩在驢街上空,減弱了太陽的光輝,隻要我們閉上眼睛,就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形形色色的毛驢在奔跑、嘶叫。
這裡有一個類似神話的傳說:每當夜深人靜時,便有一頭極其玲珑、極其俊秀的小黑驢兒(不知道什麼性别),在青石闆道上往來奔馳,從街東頭跑到街西頭,又從街西頭跑到街東頭。
它的俊秀的如同黑瑪瑙刻成的酒盅兒般的嫩蹄子,敲打着光滑的青石闆,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響聲在深夜裡如同天上傳下來的音樂,有幾分恐怖,幾分神秘,幾分溫柔;聞之欲哭,欲癡,欲醉,欲喟然長歎。
如果是月明之夜那夜,矮人酒店的掌櫃餘一尺多吃了幾杯老酒,胃腸泛熱,便袒着圓圓的肚腹,像一面小鼓,舉着一張竹椅,到店門外那株老石榴樹下納涼。
一派月色灑下來,照耀得石闆路如同明鏡。
已是中秋天氣,涼風習習,戶外納涼者早已絕迹,餘一尺如不是酒力發作也不會出外納涼。
人如蟻群的白天變成了現在的清涼模樣,唧唧的蟲鳴在各個角落響起,如同利箭一般尖銳,似乎能穿透銅牆鐵壁。
涼風吹拂肚皮,生出無限幸福,一尺仰望着樹上那七大八小、呶着花瓣般的小嘴兒的甜石榴,正要朦隴入睡,忽覺頭皮一炸,周身爆起雞皮疙瘩,睡意随風飄散,整個身體已是動彈不得——如同被武林高手點了穴道一般,當然他的思維是靈活的,他的眼睛也是靈活的。
他看到一匹黑色的小毛驢仿佛從天而降,出現在街道上。
小黑驢又肥又胖,周身放光,猶如用蠟捏成的。
它在街上打了幾個滾、站起來,抖擻抖擻身體,似乎要抖擻掉那些并不存在的塵土。
然後它就地蹦了個高,撅着尾巴在街上跑起來。
從街東頭跑到街西頭,又從街西頭跑到街東頭,就這樣跑了三個來回。
如同一股黑煙在街上來回竄突。
清脆的蹄聲把秋蟲的唧唧聲徹底淹沒。
當它停在街心不動時、秋蟲鳴聲又突然大作。
餘一尺這時還聽到了狗市上群狗的汪汪汪,牛街上牛犢的哞哞哞,羊巷裡羊羔的咩咩咩,馬胡同裡兒馬的咴咴咴,以及遠遠近近的公雞鳴聲:硬……硬……哽……。
小黑驢站在街心,仿佛在等待着什麼,兩隻黑眼睛像小燈籠一樣。
餘一尺早就聽說過這頭小黑驢的故事,今日親眼看見,心中驚悚異常,方知世界上的傳說都不是憑空捏造。
現在他屏息縮身,變成一塊死木頭,大睜着眼睛,要看那小黑驢的故事。
不知過去了幾個時辰,餘一尺眼睛都發了酸,小黑驢站在街心,竟然也是一動不動,如同街心的一景雕塑。
就在這時候,全酒國市的狗都發了瘋一般狂叫——當然很遙遠——餘一尺精神一振,就聽得一陣瓦響由遠而近,随即看到一個黑色的影子從房頂上斜着飄下來,不偏不倚,正落在黑驢背上。
小毛驢立即奮蹄,馱着那從空而降的人,一溜煙去了。
餘一尺雖是侏儒沒能人學念書,但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教授,爺爺是秀才,再上幾輩還出過進士翰林什麼的,耳濡目染,竟也識字數千閱書博雜,适才親眼目睹的這一幕,不由使他聯想起唐人傳奇故事中那位神出鬼沒的俠客來,于是又想,盡管科學發展如光如電,無法解釋但确實存在的事情還是有若幹。
他試試身體,雖然有些發僵但能活動。
摸摸肚皮,濕漉漉的,竟唬出了一層冷汗。
在那黑影下落過程中,借着明亮月光,餘一尺發現那似乎是個身體矮小的少年,他身上有一層魚鱗般的東西反射月光,嘴裡叼着一柄柳葉狀的小刀,背上馱着一個大包袱……讀者看官,你們也許要罵:你這人好生啰嗦,不領我們去酒店喝酒,卻讓我們在驢街轉磨。
你們罵得好罵得妙罵得一針見血,咱快馬加鞭,大步流星,恕我就不一一對大家介紹驢街兩側的字号,固然每個字号都有掌故,固然每家店鋪都有故事,固然每家店鋪都有自己的絕招,我也隻好忍痛不講了。
現在讓我們把驢街兩側那些定眼望着我們的驢子們抛在一旁,直奔我們的目标。
目标有大有小,我們的大目标是奔向“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産主義
此稿寄給什麼刊物合适,由老師定奪吧。
關于酒的資料,我已随信寄出,那三十瓶美酒,等有車進京時捎去,老師喝學生的酒,是天經地義的事,當年孔夫子設帳授徒還向每個學生索要十條幹肉做“束”呢! 《國民文學》不給我消息,令我心情沮喪,失魂落魄一般,老師是過來人,一定能理解學生我的心情。
敬祝著安! 學生:李一鬥 三 一鬥兄: 來信及小說稿均收到。
資料尚未收到,印刷品一般要比信件慢吧! 我完全能夠理解你的心情,我自己也是這樣艱難地熬過來的。
跟你說實話吧。
為了能使文章變成鉛字,我什麼樣的事都幹過或者都想幹過。
收到你的信後,我立即跟周寶通了電話。
他說你的那三篇小說他都看了而且看了好幾遍。
他說他也拿不準,一下子說不出個子醜寅卯來。
他說他正在認真考慮。
他已把你的大作轉給李小寶,讓李盡快看,然後交流一下看法。
最後他說,這三篇小說當然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作者富有才華是毫無疑問的。
看到這裡,我想你的心情也許會稍微好一點吧?對一個作家來說,才華比什麼都重要。
有不少人當了一輩子作家,寫了許多東西,也知道一切如何成為大作家的“法門”,但最終難成大器。
這些人什麼都不缺,缺的是才華或才華不夠大。
《驢街》我看了三遍,總體印象是比較開放、大膽,有點野驢打滾的意思。
簡單地說就一個字:野。
是不是喝了“紅鬃烈馬”之後寫的呀? 有些我看不太明白的地方和不成熟的意見供參考: ①文中描寫的那個騎着小黑驢、能夠飛檐走壁如履平地的魚鱗皮小男孩,是個使客還是個大盜?他在《肉孩》和《神童》篇裡都曾出現過(是不是一個人呢?),似乎也無不凡表現,在本篇中卻突然變成了半神半妖的超人,是否有點過火?當然,你并沒跟我說這些小說是内容聯貫的兄弟姐妹篇。
還有,他與那個穿紅衣裳的小妖精是什麼關系?在《神童》篇裡,你好像說小妖精就是魚鱗皮小子? 我一向不敢貶低武俠小說。
武俠小說能夠吸引那麼多的讀者,單憑這一點就了不起。
去年暑假裡,我看了幾十部武俠小說,看得廢寝忘食。
看完之後,連自己都感到莫名其妙。
明知是滿紙謊言,卻為何如醉如癡?有人說武俠小說是成年人的童話,此論很有道理。
當然,幾十部武俠讀罷,發現其模式化的程度很重,胡編亂造一部并不難,但要寫到金庸、古龍那個份上,絕對不是一件容易事。
你在小說中做了一些“雜交”的嘗試,成功與否且不論,這想法本身就有意思。
當今有一位姓花名大姐的十分先鋒的女作家,“雜交”試驗卓有成效,你不妨找她一些作品讀讀。
此人好像就住在距離你們酒國不遠的七星縣(那裡有一位賣耗子藥賣出了名的縣長),你得空不妨去見見那位瓢蟲作家。
②我聽魯迅文學院的研究生趙大嘴說,“龍鳳呈祥”是粵菜中的經典之作,基本原料是毒蛇與野雞(當然在偷工減料的年代裡換成了黃鳝和家雞的可能性很大)。
閣下的“龍鳳呈祥”竟然用公驢和母驢的外生殖器為基本原料,不知何人敢下筷子?我擔心這道菜因為其赤裸裸的資産階級自由化傾向将不被文藝批評家們所接受。
時下,文壇上得意着一些英雄豪傑,這些人狗鼻子鷹眼睛,手持放大鏡,專門搜尋作品中的“肮髒字眼”,要躲開他們實在不易,就像有縫的雞蛋要躲開要下蛆的蒼蠅一樣不易。
我因為寫了《歡樂》、《紅蝗》,幾年來早被他們吐了滿身粘液,臭不可聞。
他們采用“四人幫”時代的戰法,斷章取義,攻擊一點,不及其餘,全不管那些“不潔細節”在文中的作用和特定的環境,不是用文學的觀點,而是用純粹
所以,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勸你還是換一盤别的什麼菜為好。
③關于餘一尺。
我對這個人物很感興趣,盡管你并沒用太多的筆墨去寫他。
文學作品中的侏儒形象,中外皆有,但可稱為典型的并不太多。
我希望你能發揮才力,為這個侏儒樹碑立傳。
他不是要“你”給他寫“傳記”嗎?我相信這“傳記”會很有意思。
一個出身于書香門第、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侏儒,忍辱負重幾十年,一朝憑借東風力,扶搖直上青雲,他得到了金錢、名譽、地位,現在正發誓“肏遍酒國美女”,在這豪言壯語的背後,隐藏着什麼樣的心理動機?在實現這豪言壯語的過程中,他的心理發生着什麼樣的變化?在實現這豪言壯語之後,他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狀态?每一個問号後邊,都會有精彩的文章可做,你為什麼不小試牛刀呢? ④小說的開頭部分,恕我直言,似乎純屬一些朗朗上口的廢話,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如能全部删除,文章會更簡練一些。
⑤小說中,你把那對女侏儒的父親設計為國家級領導人,如果是正面歌頌,當然越高級越有利;但大作中經常流露出對大人物的貶辭,這樣很糟糕,因為社會是一個寶塔形狀,越往高處範圍越小,也就越容易對号入座,一旦寶塔頂部的人跟你較起真來,那可比感冒厲害。
因此,我建議你把雙胞胎侏儒的門第矮一些,烏紗帽糊得小一些。
拉拉雜雜寫了這麼多,随意走筆,矛盾百出,你看罷即去休,别太認真。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誰認真誰倒黴。
大作《驢街》還是寄給《國民文學》吧,如《國民文學》不用,再想辦法往别處推薦。
我的長篇《酒國》(暫名)已寫了幾章,原以為醉過幾次酒便能寫酒事,但寫起來才感到困難重重,頭緒繁多。
人類與酒的關系中,幾乎包括了人類生存發展過程中的一切矛盾及其矛盾方面,如有大手筆,真能在這個題目上做出大文章,可惜我才氣不足,所以處處窘急、捉襟見肘。
希望你來信時多跟我聊點酒事,或許能激發我一點靈感。
祝好運氣! 莫言 四 《驢街》 親愛的朋友們,不久前你們曾讀過我的《酒精》、《肉孩》、《神童》,現在,請允許我把新作《驢街》獻給你們,請多多原諒,請多多關照。
以上這些夾七雜八的話,按照文學批評家的看法,絕對不允許它們進入小說去破壞小說的統一和完美,但因為我是一個研究酒的博士,天天看酒、聞酒、喝酒,與酒擁抱與酒接吻與酒摩肩擦背,連呼吸的空氣都飽含着乙醇。
我具有了酒的品格酒的性情。
什麼叫熏陶?這就是。
酒把我熏得神魂颠倒,無法循規蹈矩。
酒的品格是放浪不羁;酒的性情是信口開河。
親愛的朋友們,随着我走出酒國釀造大學富麗堂皇的拱形大門,把酒瓶狀的教學大樓抛棄在背後,把酒杯狀的實驗大樓抛棄在背後,把校辦釀酒廠酒氣沖天的大煙囪抛棄在背後,“放下包袱,輕裝前進”,跟着我走,心明眼亮,不迷方向,跨過醋泉河上玲剔透的杉木小橋,把淙淙的流水、水上的睡蓮、蓮上的蝴蝶、戲水的白鴨、水中的遊魚、遊魚的感覺、白鴨的情緒、浮萍的思想、流水的夢呓……全部都抛棄在腦後。
請注意,烹饪學院香氣如潮的大門在向我們施放誘惑!我的老嶽母就在這所學院裡工作,她最近發了瘋,躲在挂着雙層窗簾的屋子裡,不分晝夜地寫揭發檢舉信。
我們暫且不要管她,更不要理睬從烹饪學院裡飄出來的香味。
“人為财死,鳥為食亡”,這是千真萬确的真理。
在混亂和腐化的年代裡,人跟鳥一樣,看起來好像自由自在,實際上到處都是陷阱和羅網、彈弓與獵槍。
好,我們的鼻子已被氣味毒害,我們掩住鼻子,趕快把烹饪學院棄置在一側,跟我斜刺裡走,穿過狹窄的鹿街,聽到呦呦鹿鳴,想象它們在食野之萍。
看着街道兩側店鋪門前懸挂着的鹿角,縱橫交叉,猶如槍林劍叢。
踏着鋪着青石闆的古舊道路,石闆上生着苔藓,石縫裡擠出綠草,石闆滑溜,注意腳下,當心摔跤。
我們小心翼翼,拐彎抹角,拐進驢街。
腳下的路還是用青石鋪成。
它們曆盡滄桑,飽受風吹雨打、輪輾蹄踏之苦;棱角盡失,像銅鏡般光滑。
驢街比鹿街略微寬闊,石闆上汪着污穢的血水、鋪着黑色的驢皮。
驢街比鹿街更滑。
街上蹒跚着漆黑的烏鴉,呱呱亂叫。
行路艱難,提醒大家當心,遵守走路規範:身體要正直,腳下要生根,不許一邊走道一邊東張西望,像乍進城市的鄉巴佬。
那樣要跌跤,跌跤不雅觀,跌跤很糟糕,弄髒了衣服事小,跌壞了臀部事大。
總之跌跤很糟糕。
為了讀者幸福,咱們歇歇再走。
咱酒國有千杯不醉、慷慨悲歌的英雄豪傑,也有偷老婆私房錢換酒喝的酒鬼,還有偷雞摸狗、打架鬥毆、坑蒙拐騙的流氓無賴。
想當年吃花和尚拳打遭青面獸刀殺的青草蛇張三潑皮牛二都在咱酒國留下了後代,惡種連綿,再有兩千年也不會斷絕。
此類人物聚集驢街,是咱酒國一景。
你看那個口叼煙卷兒倚着門闆兒,那個提着酒瓶子啃着錢兒肉,那個吹着口哨兒架着鳥籠子的,都是。
朋友們仔細看,别去招惹他們,正經人不理街混子,新鞋不踩臭狗屎。
這條驢街是咱酒國的恥辱也是咱酒國的光榮。
不走驢街等于沒來酒國。
驢街上有二十四家殺驢鋪,從明朝開殺,殺了一個清朝又加一個中華民國。
共産黨來了,驢成了生産資料,殺驢犯法,驢街十分蕭條。
這幾年對内搞活對外開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需要吃肉提高人種質量,驢街又大大繁榮。
“天上的龍肉、地上的驢肉”,驢肉香、驢肉美、驢肉是人間美味。
讀者看官,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三揩油喂了麻汁”,“蜜斯特蜜斯”,什麼“吃在廣州”,純屬造謠惑衆!聽我說,說什麼?說說咱酒國的名吃,挂一漏萬在所難免,請多多包涵。
站在驢街,放眼酒國,真正是美吃如雲,目不暇接:驢街殺驢,鹿街殺鹿,牛街宰牛,羊巷宰羊,豬廠殺豬,馬胡同殺馬,狗集貓市殺狗宰貓……數不勝數,令人心煩意亂唇幹舌燥,總之,舉凡山珍海味飛禽走獸魚鱗蟲介地球上能吃的東西在咱酒國都能吃到。
外地有的咱有,外地沒有的咱還有。
不但有而且最關鍵的、最重要的、最了不起的是有特色有風格有曆史有傳統有思想有文化有道德。
聽起來好像吹牛皮實際不是吹牛皮。
在舉國上下轟轟烈烈的緻富高潮中,咱酒國市領導人獨具慧眼、獨辟蹊徑,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緻富道路。
諸位朋友、先生們、女士們,人生在世、大概沒有比吃喝更重要的事情了。
人為什麼要長着一張嘴?就是為着吃喝!要讓來到咱酒國的人吃好喝好。
讓他們吃出名堂吃出樂趣吃出瘾。
讓他們喝出名堂喝出樂趣喝上瘾。
讓他們明白吃喝并不僅僅是為了維持生命,而是要通過吃喝體驗人生真味,感悟生命哲學。
讓他們知道吃和喝不僅是生理活動過程還是精神陶冶過程、美的欣賞過程。
慢慢走,要欣賞。
驢街二裡長,殺驢鋪子列兩旁。
飯店酒館九十家,家家都用驢的屍體做原料。
花樣翻新,高招疊出,吃驢的智慧在這裡集了大成。
在驢街吃遍九十家的人一輩子可以不再吃驢。
也隻有吃遍驢街的人才可以拍着胸脯說:我吃過驢! 驢街像一部豐富的大辭典,我的嘴即便鋒利得能夠斬釘截鐵也說不及說不盡說不透。
說不好瞎說,說不好胡亂說,請原諒請包涵,請允許我幹一杯“紅鬃烈馬”抖擻抖擻精神頭兒。
數百年來,咱驢街結果了多少驢的性命,實在無法統計,可以說咱驢街上白天黑夜都遊走着成群的驢的冤魂,可以說驢街上的每一塊石頭上都浸透了驢的鮮血,可以說咱驢街的每一株植物裡都貫注着驢的精神,可以說咱驢街的每一個廁所裡都蓬勃着驢的靈魂,可以說到過驢街的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地具備了驢的氣質。
朋友們,驢事如煙,籠罩在驢街上空,減弱了太陽的光輝,隻要我們閉上眼睛,就能看到成群結隊的、形形色色的毛驢在奔跑、嘶叫。
這裡有一個類似神話的傳說:每當夜深人靜時,便有一頭極其玲珑、極其俊秀的小黑驢兒(不知道什麼性别),在青石闆道上往來奔馳,從街東頭跑到街西頭,又從街西頭跑到街東頭。
它的俊秀的如同黑瑪瑙刻成的酒盅兒般的嫩蹄子,敲打着光滑的青石闆,發出清脆的響聲。
這響聲在深夜裡如同天上傳下來的音樂,有幾分恐怖,幾分神秘,幾分溫柔;聞之欲哭,欲癡,欲醉,欲喟然長歎。
如果是月明之夜那夜,矮人酒店的掌櫃餘一尺多吃了幾杯老酒,胃腸泛熱,便袒着圓圓的肚腹,像一面小鼓,舉着一張竹椅,到店門外那株老石榴樹下納涼。
一派月色灑下來,照耀得石闆路如同明鏡。
已是中秋天氣,涼風習習,戶外納涼者早已絕迹,餘一尺如不是酒力發作也不會出外納涼。
人如蟻群的白天變成了現在的清涼模樣,唧唧的蟲鳴在各個角落響起,如同利箭一般尖銳,似乎能穿透銅牆鐵壁。
涼風吹拂肚皮,生出無限幸福,一尺仰望着樹上那七大八小、呶着花瓣般的小嘴兒的甜石榴,正要朦隴入睡,忽覺頭皮一炸,周身爆起雞皮疙瘩,睡意随風飄散,整個身體已是動彈不得——如同被武林高手點了穴道一般,當然他的思維是靈活的,他的眼睛也是靈活的。
他看到一匹黑色的小毛驢仿佛從天而降,出現在街道上。
小黑驢又肥又胖,周身放光,猶如用蠟捏成的。
它在街上打了幾個滾、站起來,抖擻抖擻身體,似乎要抖擻掉那些并不存在的塵土。
然後它就地蹦了個高,撅着尾巴在街上跑起來。
從街東頭跑到街西頭,又從街西頭跑到街東頭,就這樣跑了三個來回。
如同一股黑煙在街上來回竄突。
清脆的蹄聲把秋蟲的唧唧聲徹底淹沒。
當它停在街心不動時、秋蟲鳴聲又突然大作。
餘一尺這時還聽到了狗市上群狗的汪汪汪,牛街上牛犢的哞哞哞,羊巷裡羊羔的咩咩咩,馬胡同裡兒馬的咴咴咴,以及遠遠近近的公雞鳴聲:硬……硬……哽……。
小黑驢站在街心,仿佛在等待着什麼,兩隻黑眼睛像小燈籠一樣。
餘一尺早就聽說過這頭小黑驢的故事,今日親眼看見,心中驚悚異常,方知世界上的傳說都不是憑空捏造。
現在他屏息縮身,變成一塊死木頭,大睜着眼睛,要看那小黑驢的故事。
不知過去了幾個時辰,餘一尺眼睛都發了酸,小黑驢站在街心,竟然也是一動不動,如同街心的一景雕塑。
就在這時候,全酒國市的狗都發了瘋一般狂叫——當然很遙遠——餘一尺精神一振,就聽得一陣瓦響由遠而近,随即看到一個黑色的影子從房頂上斜着飄下來,不偏不倚,正落在黑驢背上。
小毛驢立即奮蹄,馱着那從空而降的人,一溜煙去了。
餘一尺雖是侏儒沒能人學念書,但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是教授,爺爺是秀才,再上幾輩還出過進士翰林什麼的,耳濡目染,竟也識字數千閱書博雜,适才親眼目睹的這一幕,不由使他聯想起唐人傳奇故事中那位神出鬼沒的俠客來,于是又想,盡管科學發展如光如電,無法解釋但确實存在的事情還是有若幹。
他試試身體,雖然有些發僵但能活動。
摸摸肚皮,濕漉漉的,竟唬出了一層冷汗。
在那黑影下落過程中,借着明亮月光,餘一尺發現那似乎是個身體矮小的少年,他身上有一層魚鱗般的東西反射月光,嘴裡叼着一柄柳葉狀的小刀,背上馱着一個大包袱……讀者看官,你們也許要罵:你這人好生啰嗦,不領我們去酒店喝酒,卻讓我們在驢街轉磨。
你們罵得好罵得妙罵得一針見血,咱快馬加鞭,大步流星,恕我就不一一對大家介紹驢街兩側的字号,固然每個字号都有掌故,固然每家店鋪都有故事,固然每家店鋪都有自己的絕招,我也隻好忍痛不講了。
現在讓我們把驢街兩側那些定眼望着我們的驢子們抛在一旁,直奔我們的目标。
目标有大有小,我們的大目标是奔向“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産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