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予故鄉的贊歌
關燈
小
中
大
言,于是搶在他們之前先發制人,她開心地到處扯謊。
那些謊言像是一頂白色的蚊帳。
直到半夜熄燈之前,我們倆全都随口亂說一些自己的不幸,互相欺騙。
當某人提到事實時,另一個人連忙轉換話題,假裝同情對方。
沒有人會為了虛僞的感情流淚。
我們精疲力竭地睡去。
早上,趁姐姐還沒起床,我鑽出被窩,去了海邊。
港口來了一艘六千噸的貨船。
港口又要繁榮了,小鎮的人們一直在傳這個好消息。
我在後街聞到廚房油膩的味道,同樣在後街,從打開的格子窗傳來脂粉味,嗆得我不能呼吸。
水垢的味道熏得我睜不開眼。
于是,我仰望太陽。
我的歸心又蠢蠢欲動。
我看見東京的天空。
被我遺忘在東京的影子,在人潮裡,被人來回推擠,幾乎快要粉碎,不停喘息。
無言的影子傷痕累累,一臉不悅。
我再也沒時間流淌虛僞的淚水。
所有的一切都迫切地向我逼近。
我感到曆曆在目的悲傷。
我必須回到墳墓。
我們在飯店樓上共進最後一餐。
随着越來越多的街燈亮起,我感到異常焦慮。
姐姐被我的氣勢壓倒,默不作聲。
我們前往車站,我們無言以對。
火車開動了,我興奮地不斷揮舞帽子。
别離,竟是這般苦澀。
我是誰? 這個月,我不得不參加五場座談會,因而感到十分困擾。
小說家隻能靠思考來寫作,根本講不出什麼大道理。
隻會講一些傻話,像是我喜歡或是讨厭某某人。
對于文學家來說,寫作才是一切吧? 我不想參加座談會,不過石川淳[1]已經搶先一步宣稱他拒絕出席座談會,如果我講了跟他一樣的話,似乎很無趣,隻好心不甘情不願地出席,不過都沒好下場。
與林芙美子[2]對談時,由于林女士遲到,在她到場之前,我們已經幹掉一瓶威士忌,喝醉了。
後來有一場是太宰治[3]、織田作之助[4]、平野謙和我,又有一場是太宰、織田和我三個人,這兩場織田都遲到了兩個小時(為了趕報社連載),座談會還沒開始,太宰跟我已經醉到什麼都不記得了,這兩場座談會,我隻記得自己說的第一句話。
看了現場速記的原稿,我才發現原來我喝醉的時候一派胡言,真可笑。
我不負責任地大放厥詞,說了不少大話,很可悲,不過讀者一定很高興,我本來就喜歡當讀者的玩具,即使當個大笨蛋,我也不覺得難過。
不過我不喜歡座談會。
原因在于文學不是靠嘴巴講的。
文學應該用寫的。
除了座談會之外,我也不喜歡對談或是跟朋友聊天。
我大約在二十七歲時加入文壇,發行《文科》雜志。
發行的出版社是春陽堂,大家長是牧野信一[5],其他同志包括小林秀雄[6]、河上徹太郎[7]、中島健藏[8]、嘉村礒多[9]和我,在這期間,我經常跟牧野、河上和中島一起喝酒,酒過三巡才能談論文學,當時盛行互相批評,河上老是逼我喝酒,不知不覺中,我也認為文學家就應該是這樣。
小林秀雄是最啰唆的評論家,其次是河上,中島則是好好爺爺、好好先生,隻有牧野信一不擅長争論,喝醉酒就開始自我迷戀,不過他是個陰晴不定的人,不太容易喝醉,沒喝醉的時候通常很沮喪。
他一喝醉酒,大家馬上就會發現。
這時,他會加上稱謂,稱自己為&ldquo牧野先生&rdquo,接着開始炫耀自己的小說。
醉醺醺地抨擊對方的文學,在當時被我們稱為&ldquo糾纏&rdquo。
糾纏與被糾纏,隻要喝酒就是一連串的糾纏與被糾纏,如果不這麼做,就稱不上文學家。
像我這麼保守的素樸實在論者,突然受到壞朋友的影響,也曾經為了文學的現況感到煩惱,真是可悲。
當時,我很喜歡跟中島健藏一起喝酒。
因為就隻有阿健老師不會糾纏我。
他喝醉之後,從頭到尾都在傻笑,成了一尊微笑的大佛,雖然很多話,但是不會糾纏我。
總之,他喝醉酒也毫無意義,酒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意義,所以他會這樣也很正常。
什麼喝酒會精神亢奮,提升靈魂的層次,分明就是傻話。
最近的年輕文學家應該都是采用這種&ldquo糾纏&rdquo的喝法吧。
他們應該更聰明吧。
酒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需要講究禮儀,也不用裝模作樣,最好還是不要用糾纏這一套吧。
喝醉酒才談論文學,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事。
即使沒喝醉,也不該談論文學。
文學要用寫的、用讀的。
把一切寫下來,然後閱讀。
聊文學的人隻不過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罷了。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因此,文人雅士的座談會應該讨論散文,不應該談論文學。
要是讀者認為文學本來就應該如此,那可就糟了,文學應該經過思考、書寫再誕生。
座談會應該讨論故事、散文與漫談,不過我不知道其他業種的座談會又是如何。
文人隻有在書房裡,才要擺出一本正經的表情,離開工作桌的時候,應該是個普通人。
首先,一本正經隻代表當事人的心情,文學就是文學,二者之間沒有關系。
不用齋戒沐浴,也不用正襟危坐,即使盤腿寫作、躺着寫作也沒關系,隻要能寫就行了。
這陣子天氣冷,我家沒有炭火也沒有暖爐,隻能窩在被窩裡寫作。
寫作的時候,不畏寒冷,一本正經地正襟危坐,全都是假的、都是些騙人的話。
文學本身就是低俗的工作。
因為人類是低俗的生物,作家要專注面對這些人,當然很低俗。
寫一些有趣的文章或是受歡迎的文章,真的好嗎?不管是作家精神還是&ldquo如何活下去&rdquo,這些問題隻要留在我們心裡就行了,不用向别人炫耀。
不需要向别人展示,也不用公告周知。
司湯達[10]曾說:&ldquo五十年後,應該會有人了
那些謊言像是一頂白色的蚊帳。
直到半夜熄燈之前,我們倆全都随口亂說一些自己的不幸,互相欺騙。
當某人提到事實時,另一個人連忙轉換話題,假裝同情對方。
沒有人會為了虛僞的感情流淚。
我們精疲力竭地睡去。
早上,趁姐姐還沒起床,我鑽出被窩,去了海邊。
港口來了一艘六千噸的貨船。
港口又要繁榮了,小鎮的人們一直在傳這個好消息。
我在後街聞到廚房油膩的味道,同樣在後街,從打開的格子窗傳來脂粉味,嗆得我不能呼吸。
水垢的味道熏得我睜不開眼。
于是,我仰望太陽。
我的歸心又蠢蠢欲動。
我看見東京的天空。
被我遺忘在東京的影子,在人潮裡,被人來回推擠,幾乎快要粉碎,不停喘息。
無言的影子傷痕累累,一臉不悅。
我再也沒時間流淌虛僞的淚水。
所有的一切都迫切地向我逼近。
我感到曆曆在目的悲傷。
我必須回到墳墓。
我們在飯店樓上共進最後一餐。
随着越來越多的街燈亮起,我感到異常焦慮。
姐姐被我的氣勢壓倒,默不作聲。
我們前往車站,我們無言以對。
火車開動了,我興奮地不斷揮舞帽子。
别離,竟是這般苦澀。
我是誰? 這個月,我不得不參加五場座談會,因而感到十分困擾。
小說家隻能靠思考來寫作,根本講不出什麼大道理。
隻會講一些傻話,像是我喜歡或是讨厭某某人。
對于文學家來說,寫作才是一切吧? 我不想參加座談會,不過石川淳[1]已經搶先一步宣稱他拒絕出席座談會,如果我講了跟他一樣的話,似乎很無趣,隻好心不甘情不願地出席,不過都沒好下場。
與林芙美子[2]對談時,由于林女士遲到,在她到場之前,我們已經幹掉一瓶威士忌,喝醉了。
後來有一場是太宰治[3]、織田作之助[4]、平野謙和我,又有一場是太宰、織田和我三個人,這兩場織田都遲到了兩個小時(為了趕報社連載),座談會還沒開始,太宰跟我已經醉到什麼都不記得了,這兩場座談會,我隻記得自己說的第一句話。
看了現場速記的原稿,我才發現原來我喝醉的時候一派胡言,真可笑。
我不負責任地大放厥詞,說了不少大話,很可悲,不過讀者一定很高興,我本來就喜歡當讀者的玩具,即使當個大笨蛋,我也不覺得難過。
不過我不喜歡座談會。
原因在于文學不是靠嘴巴講的。
文學應該用寫的。
除了座談會之外,我也不喜歡對談或是跟朋友聊天。
我大約在二十七歲時加入文壇,發行《文科》雜志。
發行的出版社是春陽堂,大家長是牧野信一[5],其他同志包括小林秀雄[6]、河上徹太郎[7]、中島健藏[8]、嘉村礒多[9]和我,在這期間,我經常跟牧野、河上和中島一起喝酒,酒過三巡才能談論文學,當時盛行互相批評,河上老是逼我喝酒,不知不覺中,我也認為文學家就應該是這樣。
小林秀雄是最啰唆的評論家,其次是河上,中島則是好好爺爺、好好先生,隻有牧野信一不擅長争論,喝醉酒就開始自我迷戀,不過他是個陰晴不定的人,不太容易喝醉,沒喝醉的時候通常很沮喪。
他一喝醉酒,大家馬上就會發現。
這時,他會加上稱謂,稱自己為&ldquo牧野先生&rdquo,接着開始炫耀自己的小說。
醉醺醺地抨擊對方的文學,在當時被我們稱為&ldquo糾纏&rdquo。
糾纏與被糾纏,隻要喝酒就是一連串的糾纏與被糾纏,如果不這麼做,就稱不上文學家。
像我這麼保守的素樸實在論者,突然受到壞朋友的影響,也曾經為了文學的現況感到煩惱,真是可悲。
當時,我很喜歡跟中島健藏一起喝酒。
因為就隻有阿健老師不會糾纏我。
他喝醉之後,從頭到尾都在傻笑,成了一尊微笑的大佛,雖然很多話,但是不會糾纏我。
總之,他喝醉酒也毫無意義,酒這種東西,本來就沒有意義,所以他會這樣也很正常。
什麼喝酒會精神亢奮,提升靈魂的層次,分明就是傻話。
最近的年輕文學家應該都是采用這種&ldquo糾纏&rdquo的喝法吧。
他們應該更聰明吧。
酒不是什麼好東西,不需要講究禮儀,也不用裝模作樣,最好還是不要用糾纏這一套吧。
喝醉酒才談論文學,本來就不是什麼好事。
即使沒喝醉,也不該談論文學。
文學要用寫的、用讀的。
把一切寫下來,然後閱讀。
聊文學的人隻不過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罷了。
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實。
因此,文人雅士的座談會應該讨論散文,不應該談論文學。
要是讀者認為文學本來就應該如此,那可就糟了,文學應該經過思考、書寫再誕生。
座談會應該讨論故事、散文與漫談,不過我不知道其他業種的座談會又是如何。
文人隻有在書房裡,才要擺出一本正經的表情,離開工作桌的時候,應該是個普通人。
首先,一本正經隻代表當事人的心情,文學就是文學,二者之間沒有關系。
不用齋戒沐浴,也不用正襟危坐,即使盤腿寫作、躺着寫作也沒關系,隻要能寫就行了。
這陣子天氣冷,我家沒有炭火也沒有暖爐,隻能窩在被窩裡寫作。
寫作的時候,不畏寒冷,一本正經地正襟危坐,全都是假的、都是些騙人的話。
文學本身就是低俗的工作。
因為人類是低俗的生物,作家要專注面對這些人,當然很低俗。
寫一些有趣的文章或是受歡迎的文章,真的好嗎?不管是作家精神還是&ldquo如何活下去&rdquo,這些問題隻要留在我們心裡就行了,不用向别人炫耀。
不需要向别人展示,也不用公告周知。
司湯達[10]曾說:&ldquo五十年後,應該會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