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色地毯
關燈
小
中
大
為了出版《言葉》這本翻譯雜志以及《青馬》這本同人雜志[1],于是我們用芥川龍之介的書房充當編輯部。
這是因為其中一位同好&mdash&mdash葛卷義敏[2]是芥川的外甥,當年他才二十一二歲,已經負責處理芥川的身後事,為他出版全集,關于出版同人雜志這件事,也是靠他暗中打點,負責大部分的工作。
那是芥川辭世的三年後。
在我認識的文人當中,芥川家應該是最氣派的了,不過還稱不上中流。
那是一棟小巧别緻的日式建築,沒有什麼砸了大錢的部分,也沒有什麼精雕細琢的地方。
我隻去過二樓的兩間房間以及别院的兩間書房和兩間房間,還有院子,我沒去過家人的起居室。
雖然那是一棟采光良好的房子,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很陰森,有股死亡的氣息,即使我當時年輕氣盛,但一想到那股陰森,也會駐足不前。
我新潟的老家以前是一所和尚學校,有點類似寺廟風格的建築。
再加上位于天然松樹林中,随便都能找到兩人環抱或是三人環抱的松樹,過着與世無争的日子,平常隻看得到烏鴉和貓頭鷹的巢。
曾經有個和尚在閣樓懸梁自盡,後來大家把那裡單獨隔成一個小房間。
閣樓是侍女的房間。
小時候,我很怕撞見和尚的幽靈,卻還是在梁上走來走去,我完全不覺得那棟房子陰森。
牧野信一在小田原的家中自殺後,我也曾經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
那棟房子就在寺廟旁邊,進出的時候,前後左右都要經過一片墓園,他上吊的兒童房約莫1.5坪寬,鋪着木質地闆,采光很差,房間總是很陰暗,不過我從來不覺得那是&ldquo死亡之家&rdquo。
相較之下,芥川家位于高台,采光良好又别緻,沒有閣樓、病态、陋巷等,沒有會跟&ldquo死亡之家&rdquo畫上等号的條件,對我來說,卻是一棟陰森至極的房子。
我最痛恨的就是葛卷在二樓生活起居的房間,四坪大小的房間裡,鋪着青色地毯,一想到那個地毯陰森的顔色,我就忍不住想要掉頭離開。
如果我沒記錯,這地毯是出版芥川全集初版的時候,制作封面時剩下來的青布,鋪滿整間房間後,成了肮髒的青色。
真是陰森的地毯。
别這樣嘛。
當時我總是不斷痛罵那條地毯,可是葛卷少年&mdash&mdash其實,我覺得他像個貴族少年&mdash&mdash每到這時候他總是突然露出老人般的竊笑,随便敷衍我兩句。
他肯定很喜歡這條地毯。
他應該覺得這條地毯與芥川生前完全無關。
葛卷曾說,這房間的某個書櫃底下埋着瓦斯管,舅舅(芥川)曾企圖含着那條瓦斯自殺,差點死去,不知道為什麼,我對于死去的主人懷着相當大的敵意,我根本不想了解自殺者的心聲。
此外,我曾在這間房間裡閱讀芥川的遺稿。
幾年後,當我重新閱讀這份遺稿時,這份未完成的小品讓我驚歎不已,關于這部作品,我已經兩度發表感想,但是當時的我完全看不懂。
不對,因為那股旺盛的敵意,我還記得自己沒看幾眼就放回去,一口咬定内容無聊。
我經常在這間房間裡熬夜。
為了無趣的原因熬夜。
葛卷曾說不想把這些無聊的原稿登在雜志上,我回答,沒什麼不好啊,就算他們的原稿很爛,隻要我們好好做事就行了,反正同人雜志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從年頭吵到年尾,葛卷出身于文學名門,卻不能自豪地說自己是絕對不登爛稿子的編輯。
即使原稿已經送到印刷廠,校對工作進行到一半,他也會鬧起脾氣&mdash&mdash你在明天之前寫點什麼吧,或是,你翻譯這篇文章吧,或是,那你自己寫嘛,嗯,我也會寫哦。
因為他露出軟弱的微笑,所以我們兩人隻好熬夜寫稿。
在這種時候,葛卷一天晚上就能寫一百多張稿紙的小說,寫完再撕掉,結果連一篇都沒發表過。
其實他一晚真的能寫一兩百張,簡直是令人不敢置信的寫法。
跟每天細心寫短篇的舅舅完全不一樣。
我不得不陪他翻譯,一晚能翻完一本厚厚的原文書。
像是安德烈·紀德[3]的《關于王爾德的回憶》,我才花三天就翻完了,瑪莉亞·顯克微支這位有閑貴婦的《普魯斯特回憶錄》也是一晚就翻完了。
雖然這是一本有閑貴婦的精裝書,不過我隻用三十張稿紙就翻完了。
因為我的法語不夠靈光,而且隻有一個晚上,所以我完全沒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詞,我嫌麻煩就直接跳過,中間經常一下子跳過五行,在《普魯斯特回憶錄》中寫到一些普魯斯特喜歡的菜,大半的料理和原料都是我不認識的詞,我怕麻煩就直接省略了。
我這麼不負責任,讀過我譯本的人,也許會猜想普魯斯特這個人是怎麼回事,辦晚宴的菜色居然少得可憐。
保爾·瓦雷裡[4]的《雜集》(variete)等作品也是用這種方式翻譯的,遇到不懂的就跳過去,結果晦澀的原文在我的手中變得極為明快,不懂原文的人還大為贊歎,因為我删掉了不懂的地方,所以才會
這是因為其中一位同好&mdash&mdash葛卷義敏[2]是芥川的外甥,當年他才二十一二歲,已經負責處理芥川的身後事,為他出版全集,關于出版同人雜志這件事,也是靠他暗中打點,負責大部分的工作。
那是芥川辭世的三年後。
在我認識的文人當中,芥川家應該是最氣派的了,不過還稱不上中流。
那是一棟小巧别緻的日式建築,沒有什麼砸了大錢的部分,也沒有什麼精雕細琢的地方。
我隻去過二樓的兩間房間以及别院的兩間書房和兩間房間,還有院子,我沒去過家人的起居室。
雖然那是一棟采光良好的房子,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總覺得很陰森,有股死亡的氣息,即使我當時年輕氣盛,但一想到那股陰森,也會駐足不前。
我新潟的老家以前是一所和尚學校,有點類似寺廟風格的建築。
再加上位于天然松樹林中,随便都能找到兩人環抱或是三人環抱的松樹,過着與世無争的日子,平常隻看得到烏鴉和貓頭鷹的巢。
曾經有個和尚在閣樓懸梁自盡,後來大家把那裡單獨隔成一個小房間。
閣樓是侍女的房間。
小時候,我很怕撞見和尚的幽靈,卻還是在梁上走來走去,我完全不覺得那棟房子陰森。
牧野信一在小田原的家中自殺後,我也曾經在那裡住了一段時間。
那棟房子就在寺廟旁邊,進出的時候,前後左右都要經過一片墓園,他上吊的兒童房約莫1.5坪寬,鋪着木質地闆,采光很差,房間總是很陰暗,不過我從來不覺得那是&ldquo死亡之家&rdquo。
相較之下,芥川家位于高台,采光良好又别緻,沒有閣樓、病态、陋巷等,沒有會跟&ldquo死亡之家&rdquo畫上等号的條件,對我來說,卻是一棟陰森至極的房子。
我最痛恨的就是葛卷在二樓生活起居的房間,四坪大小的房間裡,鋪着青色地毯,一想到那個地毯陰森的顔色,我就忍不住想要掉頭離開。
如果我沒記錯,這地毯是出版芥川全集初版的時候,制作封面時剩下來的青布,鋪滿整間房間後,成了肮髒的青色。
真是陰森的地毯。
别這樣嘛。
當時我總是不斷痛罵那條地毯,可是葛卷少年&mdash&mdash其實,我覺得他像個貴族少年&mdash&mdash每到這時候他總是突然露出老人般的竊笑,随便敷衍我兩句。
他肯定很喜歡這條地毯。
他應該覺得這條地毯與芥川生前完全無關。
葛卷曾說,這房間的某個書櫃底下埋着瓦斯管,舅舅(芥川)曾企圖含着那條瓦斯自殺,差點死去,不知道為什麼,我對于死去的主人懷着相當大的敵意,我根本不想了解自殺者的心聲。
此外,我曾在這間房間裡閱讀芥川的遺稿。
幾年後,當我重新閱讀這份遺稿時,這份未完成的小品讓我驚歎不已,關于這部作品,我已經兩度發表感想,但是當時的我完全看不懂。
不對,因為那股旺盛的敵意,我還記得自己沒看幾眼就放回去,一口咬定内容無聊。
我經常在這間房間裡熬夜。
為了無趣的原因熬夜。
葛卷曾說不想把這些無聊的原稿登在雜志上,我回答,沒什麼不好啊,就算他們的原稿很爛,隻要我們好好做事就行了,反正同人雜志就是這麼一回事,我們從年頭吵到年尾,葛卷出身于文學名門,卻不能自豪地說自己是絕對不登爛稿子的編輯。
即使原稿已經送到印刷廠,校對工作進行到一半,他也會鬧起脾氣&mdash&mdash你在明天之前寫點什麼吧,或是,你翻譯這篇文章吧,或是,那你自己寫嘛,嗯,我也會寫哦。
因為他露出軟弱的微笑,所以我們兩人隻好熬夜寫稿。
在這種時候,葛卷一天晚上就能寫一百多張稿紙的小說,寫完再撕掉,結果連一篇都沒發表過。
其實他一晚真的能寫一兩百張,簡直是令人不敢置信的寫法。
跟每天細心寫短篇的舅舅完全不一樣。
我不得不陪他翻譯,一晚能翻完一本厚厚的原文書。
像是安德烈·紀德[3]的《關于王爾德的回憶》,我才花三天就翻完了,瑪莉亞·顯克微支這位有閑貴婦的《普魯斯特回憶錄》也是一晚就翻完了。
雖然這是一本有閑貴婦的精裝書,不過我隻用三十張稿紙就翻完了。
因為我的法語不夠靈光,而且隻有一個晚上,所以我完全沒查字典,遇到不懂的詞,我嫌麻煩就直接跳過,中間經常一下子跳過五行,在《普魯斯特回憶錄》中寫到一些普魯斯特喜歡的菜,大半的料理和原料都是我不認識的詞,我怕麻煩就直接省略了。
我這麼不負責任,讀過我譯本的人,也許會猜想普魯斯特這個人是怎麼回事,辦晚宴的菜色居然少得可憐。
保爾·瓦雷裡[4]的《雜集》(variete)等作品也是用這種方式翻譯的,遇到不懂的就跳過去,結果晦澀的原文在我的手中變得極為明快,不懂原文的人還大為贊歎,因為我删掉了不懂的地方,所以才會